山西平順縣西溝村幾十年持續植樹造林:幹石山變「花果山」

2020-12-20 人民網

原標題:幹石山變身「花果山」(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來自一線的蹲點調研)

  黃土高坡,溝谷侵蝕,塬面破殘。

  春雨霏霏中走進山西長治市平順縣西溝村,山清秀,樹蒼翠,滿坡的山桃、連翹爭相怒放,透著勃勃生機。

  西溝村是全國著名勞動模範李順達和申紀蘭的家鄉,歷史上的西溝村「沒土光石頭,誰幹都發愁」,十戶九窮。在李順達和申紀蘭的帶領下,西溝村幾十年來持續不懈發展生產、植樹造林。如今,兩萬畝荒山披上綠裝,幹石山變成「花果山」,亂石灘變成「米糧川」。

  率先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西溝的窮人翻了身

  春雨初歇,山路溼滑,90歲的申紀蘭執意要領著記者去當初防洪打壩、挑土造地、撒籽造林的地方看看。

  「這原來都是荒山,沒有一棵樹。」老人步子很快,指著眼前的山、谷底的溝說,「石頭上種樹,可不容易啊。一個生產隊負責一片,帶上鍋、支上灶,花好些年光景才實現土不下山、水不出溝。」

  看著滿山林草、溝底良田,申紀蘭興致高了起來,路上哼起了民歌小調。上世紀50年代初,申紀蘭和李順達攜手創辦了西溝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奠定了西溝村農業發展的基礎。而在此前更早成立的互助組,讓災荒中的農民填飽了肚子。

  1942年,日軍掃蕩頻繁,春旱連著夏洪,糧田被大片衝毀,生產自救、支援前線、度過災荒成為燃眉之急。翌年農曆正月初二,李順達帶領6戶貧農成立了抗戰時期全國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李順達出生在河南林縣,15歲時隨母親逃荒來到西溝。「1938年西溝建立黨支部,李順達是黨支部書記。」申紀蘭說,「老李經常講,成立互助組是因為有魏健和齊雲。」

  那時魏健是平順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齊雲是中共平順縣工委組織部長。西溝是邊區政府「減租減息」「勞武結合」的模範村,李順達母親郭玉枝是長治有名的擁軍模範、革命媽媽。

  魏健、齊雲每到西溝,就住在李順達家裡。李順達的妻子呂桂蘭曾回憶,有一次魏健來下鄉,看到老李正在羊圈裡出糞,二話沒說,挽起袖子和褲腿就跳進了羊圈,和老李一起幹起活來;齊雲常教婦女識字,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幫著順達娘紡花織布。

  在魏健的支持下,西溝成立了農會、青救會、婦救會、武委會。「那年冬天,快過年了,魏健縣長隔三差五就找李順達,晚上開會能燒盡一燈油,後來才知道是響應毛主席號召,組織起來,辦互助組。」申紀蘭說。

  年屆七旬的路偉力身材依然魁梧,一雙手掌布滿老繭。他的父親路文全,是當時跟隨李順達建立互助組、上山開荒的6名貧農之一。「互助組誰有困難大家幫忙,有組員揭不開鍋,李順達將家裡僅有的5鬥存糧和1石多谷糠拿出來,互幫互助度過了春荒。」

  1943年春,互助組開荒120畝,秋天就收了15萬斤山藥蛋。西溝的窮人翻了身,互助組出了名,在當地掀起了發展生產的熱潮。

  把造林老本行變成脫貧好產業,老百姓都有獲得感

  「聽黨話跟黨走,再大困難都不怕。」向山要林,向灘要地,50年代,李順達和申紀蘭帶著西溝人開始了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和溝灘治理。改革開放後,申紀蘭又帶領鄉親們「遠抓林、近抓農、修好路、吃飽肚,村辦企業邁大步」,甩開步子踏上小康路。

  現在,西溝人造林的「老本行」又變成了脫貧的好產業。目前,村裡有扶貧造林合作社4個,2018年用工389人,其中貧困戶308人,帶動人均增收1萬元。村主任趙愛亮介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農村建設項目增多,西溝造林合作社進軍建築領域,去年拿下大小項目工程款達500多萬元。」

  65歲的牛進福年輕時上山造林,如今兼職成為建築公司泥瓦匠。去年他在村裡的一個紅色景點建設項目上鋪臺階、做圍欄,賺了3萬多元。

  革命巖、勞模泉、血淚凹、紀蘭黨性教育基地……近年來,西溝大力發展紅色旅遊,不到2000人的小山村年接待遊客量達20萬人次,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黨的政策好,老百姓都有獲得感。」西溝村黨總支書記郭雪崗說。

  「吃肉有肉,吃菜有菜。」在西溝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82歲的村民郭愛巧正在吃午飯,「菜式一禮拜不重樣。」自2018年重陽節開始,西溝村70歲以上的110多位老人都可以在這裡享用免費午餐。

  牢記囑託,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專業,助推鄉村振興

  2009年5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山西調研時來到西溝村,參觀西溝展覽館,看望申紀蘭,同老黨員、老勞模、大學生村官和村民代表座談。他勉勵大學生村官珍惜機遇,堅持和農民群眾打成一片,在服務農民群眾、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提高素質、提升境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長治市幹部群眾牢記囑託,奮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

  平順縣的潞黨參有「虎頭鳳尾菊花芯」之譽,但長期以來優質不優價。青羊鎮老馬嶺村黨支部副書記劉軍平從延伸產業鏈出發,推出黨參紅棗小米粥、潞黨參脯、潞黨參養生茶等火爆產品。

  今年初,在縣裡支持下,劉軍平牽頭,5家黨參合作社從社內合作走向社外聯合,成立了寺河關山黨參產業聯合社。「按各自特長開展協作,做種植的推標準化,做加工的搞精深化,做營銷的打造核心產區、重塑潞黨參品牌。」劉軍平說,聯合社通過參加一檔電視扶貧節目,一舉獲得660萬元的銷售訂單。

  長治市委書記孫大軍說,全市著力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打通生產要素自由流通渠道,為鄉村振興提供人財物支撐。

  長治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會長劉立剛帶領的鳳凰山莊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不僅實現了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多邊互利互惠、合作共贏,而且在舊窯洞、舊院落的開發利用上,注重對接城市資源,實現各取所需、各盡其能。

  去年9月,長治市古琴學會會長徐清澤租下鳳凰山莊3個民居院落,並投資40萬元打造江南小院、農家院、琴館等不同風格的民宿。劉立剛說,對接城市資源不僅為合作社節約了發展資金,而且增加了高品質的旅遊項目,帶來更多客流。

  為補齊合作社市場、品牌、創新等方面短板,長治舉辦「雙創夢工廠農經專場」等電視節目,打造「農合發展博覽周」「長治神谷」農合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底,長治以資產收益為紐帶,帶動4.8萬戶貧困戶增收3430萬元;農合會展現場成交830萬元,達成訂購意向4800餘萬元,招商引資近20億元。

(責編:肖鑫、唐嘉藝)

相關焦點

  • ——平順縣西溝村的蝶變故事 - 山西日報數字報
    在平順縣西溝村,這兩個字永遠閃著金光。從革命年代到建設時期,從改革開放到邁入新時代,這塊貧瘠的土地,用這樣一種精神,實現由窮變富,由荒變美,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綠了家園  50歲的常永紅,還在與樹打交道。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平順縣西溝村的鄉村振興路
    《中國婦女報》4月15日報導【中央媒體深入平順西溝大型主題採訪】「紅色基因」引領發展「勞模之鄉」美麗嬗變山西平順縣西溝村的鄉村振興路九十歲高齡的申紀蘭,見證了新中國70年的風雨歷程,同時也是山西平順縣西溝發展變化的推動者和親歷者。作為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她第一次進北京參加人代會的「艱難」成了媒體提及最多的一個細節。「騎毛驢,走亂山崗7個小時到長治,再倒大車、大卡車,到太谷坐小火車到太原,再坐大火車到北京,每次都得4天。」「現在修了高速路,開了高鐵,快多了。
  • 西溝村「變身記」
    新華社太原10月31日電(記者劉揚濤)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西溝村誕生過李順達、申紀蘭兩位全國農業勞動模範,是著名的「紅色村莊」「勞模之鄉」。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西溝村還是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級農業生態旅遊示範點,從曾經的荒山禿嶺到如今的綠水青山,這座太行山裡的村莊在幾十年間實現了華麗變身。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山西平順西溝村:從「窮溝溝」到「綠窩窩...
    樹:1棵至26700畝    2020年,西溝村的第一場雪下在11月,時隔一個月記者來到西溝村,村裡背陰的地方雪還沒有化,西溝村前黨總支書記王根考帶著記者沿著村裡的山西省級森林公園的山路一路向上前行,雪踩在腳下發出咯吱咯吱聲響,仿佛是大地在「訴說」山溝裡的故事。
  • 傳承新時代紀蘭精神——記平順縣西溝鄉西溝村黨總支書記郭雪崗
    傳承新時代紀蘭精神記平順縣西溝鄉西溝村黨總支書記郭雪崗西溝村航拍圖初秋的平順西溝,綠意盎然,豐收在望。西溝村黨總支書記郭雪崗語重心長地說。2018年8月8日,縣委決定任命郭雪崗為西溝村黨總支書記。一年來,他帶領西溝村幹部群眾大力弘揚紀蘭精神,突出黨建引領,主抓產業發展,決戰脫貧攻堅,建設美麗鄉村,重塑鄉風文明,使西溝村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長遠發展。
  • 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申紀蘭——「脫貧攻堅路上,俺們決...
    資料照片入冬後,太行山深處的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愈發冷了。從村東頭一路走到西頭,快90歲的申紀蘭雖然腳步有些蹣跚,但她不願意讓人扶。她心中牽掛著西溝村159戶396名貧困人口:「脫貧攻堅路上,俺們決不掉隊。」「老嬸子,俺們家的日子有了起色,都是託你的福!」村民李起花緊緊攥著申紀蘭的手。
  • 助力「農旅合一」 「智力扶貧」走進長治西溝村
    9月28日,由山西發展(網絡)智庫和碧桂園山西區域聯合舉辦的「智力扶貧」網絡公益活動第六站來到了長治市平順縣西溝村。向當地村民送去關於核桃種植、中藥材種植和鄉村旅遊開發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指導。圖為「智力扶貧」網絡公益活動一行人參觀西溝村紅色教育基地圖為「智力扶貧」網絡公益活動一行人拜訪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西溝村位於平順縣城南7公裡處,是著名全國勞模李順達、申紀蘭的家鄉,是全國第一個農業生產組織—李順達互助組的誕生地。
  • ...到「經濟品牌」的嬗變——透過「紀蘭精神」看平順西溝村轉型...
    置身於平順縣西溝村,除目睹了這個小山村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外,記者還分明能感受到陣陣「熱浪」襲來,讓人振奮、思進——這就是西溝人只爭朝夕、轉型發展的激情所產生的「熱效應」。  今年6月9日,省委書記袁純清來到西溝村,他握著申紀蘭的手對身邊的幹部群眾說,「紀蘭精神」是新時期太行精神的延伸和發展,「紀蘭精神」就是艱苦奮鬥的精神,山西的發展仍然需要艱苦奮鬥。
  • 學習強國|平順西溝村:紀蘭精神綻新姿
    學習強國8月5日報導山西平順西溝村:紀蘭精神綻新姿西溝村是太行山上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但這裡卻因全國第一個農業生產組織——李順達互助組西溝村在李順達、申紀蘭的帶領下,植樹造林,打壩造地,發展農林牧副各業,被譽為全國植樹造林的樣板,全國小流域治理的一面紅旗,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典範。走進西溝,遍山青翠,西溝展覽館、紀蘭黨性教育基地、老西溝、金星峰、革命巖……一處處承載著紅色記憶的景點,無聲地講述著這裡發生過的故事。在勞模精神的指引下,西溝人民戰天鬥地,改變面貌,在全面建成小康,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 申紀蘭「離開」後的西溝村:將「紀蘭精神」代代傳承
    在她守望一生的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紀蘭精神」正在延續。西溝村黨總支書記郭雪崗西說,「『紀蘭精神』是我們的傳家寶」。 韋亮 攝「每年『七一』前後是申主任最忙的時候,講黨課,接待客人,從早到晚,特別心疼她。」回憶起往年建黨節的情形,跟隨申紀蘭8年的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紀蘭文化研究室主任張娟說,申主任總是身體力行,做好每一件事,熱心對待每一個人。
  • 平順縣:今日西溝千山秀 政策入心萬戶春
    平順縣:今日西溝千山秀 政策入心萬戶春 2020-12-10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一線蹲點調研」共同富裕的西溝故事
    「因為西溝植樹造林的優良傳統,村裡的造林合作社不少。」合作社理事長常永剛介紹。綠水青山帶來的經濟前景,讓之前的造林公司紛紛加入到合作社,賺上了造林的錢。西溝村村委會主任趙愛亮介紹,目前西溝已有4個造林合作社,吸納380口人,其中貧困戶128戶308人,人均年收入1萬元左右。堅持了70年的背坡、陽坡的植樹造林。
  • 老典型的新作為:山西西溝村為貧困戶分紅74000元
    韓傑 攝(新春走基層)中新網長治2月1日電 題:老典型的新作為:山西西溝村為貧困戶分紅74000元作者 範麗芳 劉佳作為太行精神和紀蘭精神的重要發源地,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西溝村與全國著名勞模申紀蘭的名字一同被外界所知。
  • 姐弟倆「線上」致富忙丨山西長治市平順縣東彰村採訪記
    山西長治市平順縣龍溪鎮東彰村村委會主任趙學良說。2016年,趙學良離開太原回到東彰村,創辦了山西金山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大規模推廣黨參的科學種植。如今,公司通過流轉土地建起了300餘畝有機黨參基地,形成了一條圍繞黨參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的產業鏈。趙學良回鄉的初衷,是想用地裡的「寶貝」讓老鄉們富起來。
  • 「現場傳真」「雲端」上傳來山西代表聲音
    5月24日,全國人大代表賈樟柯在山西代表團駐地網絡視頻採訪間,和央廣網「兩會雲聊室」的記者,進行著一場精彩「雲端」問答,讓廣大聽眾聽到了山西代表的聲音。5G傳輸、視頻連線、雲端對話……出於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全國兩會在宣傳安排上作出了一些調整,主要通過網絡、視頻等方式進行採訪。
  • 【動態】平順縣引進人才再出新舉措
    近日,平順縣發布《2020年公開引進鄉鎮事業單位高學歷人才公告》。這是該縣在「心交心」愛才、「面對面」引才等一系列做法的基礎上,又出臺的引才新舉措。平順縣對近三年全縣引進(招錄)的高學歷人才的配偶符合引才資格的放寬引進條件,不受畢業年限、名額、崗位限制,不僅為人才提供公寓「築好巢」,還要為他們夫妻團聚「築愛巢」,讓人才在平順「安營紮寨」。
  • 「五一」小長假,山西推出三大品牌文化旅遊線路、11條精品自駕線路
    「五一」小長假,山西推出三大品牌文化旅遊線路、11條精品自駕線路 2020-04-29 0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