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認知發展的內容

2020-08-28 你好children

包括兩個方面:基礎認知,綜合認知。基礎認知是奠定孩子對事物的基本認識。綜合認知就是孩子對事物的思維反映和理解。基礎認知包括11個方面:

命名(這個事物的名稱)為了滿足孩子的發展需求,我們一般要求孩子掌握150種的命名量,主要從身邊常見的事物作為切入點。例如:蔬菜,水果,動物,家用電器,交通工具等等。

配對(最先教給孩子的)一樣的形狀,一樣的顏色等等。1) 實物與實物配對(經常做的)2) 實物與卡片配對3) 卡片與卡片配對(經常做的)

模仿(是一切學習的基礎)1) 大動作模仿:拍手,舉手,拍腿,2) 精細動作模仿:(小肌肉)3) 聲音模仿:啊,窩,額……4) 仿搭積木:A.一次一塊 B一次2塊 C一次搭完 D鏡面仿搭(不讓孩子看到)。

物品的功用(功能)1)例如:杯子是幹什麼用的?喝水!2)用什么喝水?用杯子喝水。

認識顏色:紅,黃,藍,綠,黑 ,白在教授孩子顏色時一定要切記:紅色與黃色要分開,綠色與藍色要分開。例如:我們一般先教給孩子紅色,黑色,白色三種顏色,有利於孩子掌握。因為這三種顏色的色差比較大,利於孩子在視覺上分辨。

認識形狀1)理解(知道)例如:我們拿出2個形狀,問:哪個是圓形,哪個是三角形?2)表達:這是什麼形狀的?3)泛化:例如:桌子是什麼形狀的?長方形。餅乾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

對人物的認識1)基本人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弟弟,姐姐等等......2)職業人物:醫生,警察,老師,司機,廚師等等。讓孩子知道這些職業人物的基本工作性質。例如:廚師是幹什麼的?做飯的。

對地點的認識1)命名(對地點的命名)例如:超市,醫院,學校等等。2)對地點的應用:例如:生病了去哪?去醫院。上學去哪?去學校。

區分比較大—小,多—少,長—短,高—矮,厚—薄,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較強我們可以忽略一些環節。1)理解:用相同的東西(讓孩子抓住你所給的事物的主要特徵,排除幹擾)2)表達:哪個是高的?哪個是矮的?3)泛化:例如:我們拿出2個不同的物品,提問孩子:哪個大?哪個小?

分類(一定要從最基礎的開始)1)能吃的----不能吃的2)水果,蔬菜,動物:例如:讓孩子把一類的放在一起(一樣的放在一起),動物放在一起,水果放在一起。一定要切記:水果----蔬菜不能一起教給孩子。水果一定要選擇顏色鮮豔的,蔬菜一定要選擇綠色的。

數學:(孩子對數字概念的理解)1)認識數字:1----10,認識並會寫2)唱數與點數:A 唱數:1----100,段數:1---10,1---100,2---5,4---10。B 點數:擺成一條直線----擺成2列----拿出一堆數3)按數取物:給孩子一個數字,讓孩子拿出相應的量。

編輯

相關焦點

  • 兒童認知能力與發展內容
    今天和大家分享自閉症兒童認知能力與發展內容,希望能幫助家長更好地為孩子制定認知訓練內容。
  • 兒童認知發展
    1.合肥地區致良知線下學習會學員群10月25日致良知語音分享—梁振成個人簡介:梁振成老師合肥致良知線下學習會的發起人之一2018級篤行班三大組檢視委員2.分享主題—《兒童心理學—兒童認知》3.分享內容摘錄:①兒童心理學這本書的認知。
  • 特需兒童的認知發展
    談及兒童的發展,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兒童的身體發展,或者語言發展,然而,稍作細想,我們就會認識到「發展」,它是綜合的,是包含多個領域的,而且每個領域它都不是單一存在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由此在撫育特需兒童時,我們的家長往往就很容易將特需兒童的認知發展「遺忘」。
  • 兒童認知發展能力及認知訓練順序
    認知是個體知識獲得的歷程,其中包含知覺、記憶、想像、辨認、思考、推理、判斷、創造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大致指一個人學習、思考、應付環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適應生活的能力。 一般兒童的認知發展會隨著年齡而增長,並遵循一定的模式發展。
  • 關於【兒童認知發展 】
    1、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兒童的認知活動是有規律地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的。2、兒童認知發展的內容:兒童認知發展包括兩個方面:基礎認知,綜合認知。在家庭康復中,認知訓練的內容包括注意訓練、圖形認知、顏色認知、數字認知、同類匹配、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比較排序等等。4、家庭認知訓練的方法:同正常兒童一樣,自閉症兒童的認知發展也是從認識身邊的事物開始的。
  • 特殊兒童認知訓練的內容及要點(基礎篇)
    對物體顏色、形狀及各種基本的物理屬性的認識等基礎認知能力,是兒童開展高階認知訓練的基礎。這些內容既屬於認知的範疇,又是進行後續教學和訓練的一個先決條件,所以我們把它稱之為基礎性訓練,並將其作為特殊兒童認知訓練內容的一部分。基礎性訓練主要包括認識顏色、圖形、基本物理量三個方面。顏色是兒童在認識客觀事物的時候首先感知到的一個屬性。
  • 兒童認知的發展
    在認知發展上最有影響的研究,當屬瑞士日內瓦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當代世界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將發展的階段特徵概括為以下4個階段:0~2歲,這是語言和表象產生前的階段。兒童只是依靠感知動作適應外部世界,構築動作格式。本階段兒童在認知上的主要成就是:主體和客體分化和因果聯繫的形成。而感知運動階段又劃分為六個分階段。
  • 讓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全面發展——綿竹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
    讓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全面發展——綿竹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發展追蹤項目在富新學校調研 2020年11月11日 09:00:49 來源:四川新聞網
  • 兒童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
    4、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後)形式運算階段兒童的思維已超越了對具體可感知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進入形式運算階段,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鐘擺實驗」兒童能夠獨自完成「鐘擺實驗」則表明他的認知發展水平已處在形式運算階段。
  • 兒童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
    主要是通過探索感知覺和動作之間的關係來獲得動作經驗,這一階段的標誌是兒童在9-12個月逐漸獲得了個體永恆性,個體永恆性是更高層次認知活動的基礎,表明兒童開始在頭腦中用符號來表徵事物,但還不能用言語和抽像符號為事物命名。
  •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原創:山居背景:皮亞傑使用數理邏輯分析兒童認知的起源與發展,從而建立「建構主義發展理論」。兒童認知發展的機制:觀點:主體(兒童)與客體(環境)通過動作完成相互作用,完成的相互作用反過來促進兒童心理發展。動作的本質是主體(兒童)對客體(環境)的適應。圖式是主體(兒童)對環境做出適應的認知結構。
  • 兒童認知發展的4階段及思考
    為了更深入了解教育領域,換位學習上遊教研崗位的體驗,去年底金璐童鞋考了個教師資格證,過程中學到不少教育、兒童心理學、教學等知識,今天分享一個關於兒童認知方面的方法論和思考
  • 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特點
    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總結學習一下兒童認知的發展規律。這一部分的知識點大家要做好主客觀題備考,主觀題常見的以簡答題為主,客觀題的形式一般為單多選判斷題型。外界事物或體內的變化作用於人的機體或感官,經過神經系統和大腦的信息加工,引起人對周圍事物的感覺和知覺,並注意環境變化,記憶發生過的事件,思考各類不同的問題,想像未來情景。
  • 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因素
    皮亞傑認為,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環境、社會環境和平衡四個因素。成熟主要是指機體的成長,特別是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成熟。兒童的某些行為模式的出現依賴於一定的軀體結構和神經系統的機能。生理上的成熟為兒童的某些認知活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但是,單靠成熟本身並不能使兒童獲得認知方面的發展。
  • 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訓練方法及認知遊戲分類綜述
    尤其是自閉症等特殊需要兒童,對於兒童接收、加工、存儲和應用信息的能力,知覺、記憶、注意力,思維和想像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發展包括兩個方面:基礎認知,綜合認知。基礎認知是奠定孩子對事物的基本認識。綜合認知就是孩子對事物的思維反映和理解。
  • 認知訓練內容
    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存儲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們一般所講的智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等。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獲得各種各樣的知識,主要依賴於人的認知能力。        認知包括認知能力與認知內容兩大部分,兒童認知的內容在兒童認知能力發展的基礎上和過程中逐步相互交織與作用,並且在逐步的發展與完善,它們之間是互相聯繫、密不可分的。
  • 教招之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
    皮亞傑是教師招聘考試常考人物之一,皮亞傑是發展認識論的創始人,提出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被譽為心理學史上的一位巨人。是當代認知建構主義的鼻祖。皮亞傑提出,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歷程中,表現出四個不同階段,即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只要有四個。
  • 【教育心理學】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論
    這是因為不同階段的孩子的認知發展是不一樣的,學齡前的孩子尚未獲得物體守恆的概念。兒童的語言發展存在階段性(1-3月為簡單發音階段、1--1.5歲為單詞句階段、2-3歲為完整句階段),動作發展存在階段性(三翻、六坐、八爬),認知發展也同樣存在階段性。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Piaget)對兒童的認知發展進行了深入而系統的研究。
  • 兒童道德認知發展中的欺騙及決策
    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的一般趨勢兒童的道德認知與總體認知能力的發展趨勢一致,隨著兒童的成熟與發育過程而逐漸發展。隨著自身認知能力的增長,兒童得以逐步內化成人的要求和社會的共同規範,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初步的道德認知。
  • 皮亞傑兒童認知發展理論
    他的認知發展理論成為了這個學科的典範,一生留給後人60多本專著、500多篇論文,他曾到過許多國家講學,獲得幾十個名譽博士、榮譽教授和榮譽科學院士的稱號。皮亞傑對心理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種隨意、缺乏系統性的臨床觀察,變為更為科學化和系統化,使日後臨床心理學上有長足的發展。        ​根據皮亞傑的理論,智力是對環境的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