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擾:
想要寫作但是瑣事一堆?不知道自己的時間到底去哪裡了?總是感覺不夠用?一邊上課沒頭緒?帶著孩子沒法寫?關於時間管理問題是很多人頭疼的事情,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提出了時間管理的法則,他認為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是做一個有效管理者的前提。
我將結合具體的案例分析闡述時間管理的3個法則。
先有意識,後有「時間」
意識是時間管理的先決條件,但是我們很多人都對時間沒有概念,自己每天的時間是如何花費掉一問三不知。
在書中,時間管理大師提及我們要學會掌握自己的時間,而如何掌握自己的時間?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流動的時間有意識的進行控制。
我們需要意識到自己對時間的感覺:也就是時光飛逝,你在做什麼?時間停滯不前的時候,你又在做什麼?
當我們擁有了對時間的感覺,我們就能慢慢平衡自己的時間消耗,使自己的目標和激情協調一致。
但是我們大多數以為只要靠記憶就可以感知,但是我們的大腦記憶大多停留在已完成的生產性事務,而不會記得非生產性的和浪費時間的事務。
某些活動你本以為自己沒有多花時間,但是仔細悉數就能發現竟然佔據你一天時間的一大半。所以有意識是前提,提高對時間流逝的敏感度是關鍵。
有意識的第一步就是學會用時間日誌,記錄時間消耗的實際情形,才有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時間去了哪裡。
將非生產性的浪費時間的活動找出來,儘可能地將這類活動從時間表上排除。問自己三個問題:
什麼事根本不用做有哪些可做可不做有哪些事情要必做這樣能夠剔除不用做的事情,運用彈性時間做可做的,抽出整塊時間做必須做的。
通過更好的意識到我們把時間用在了哪裡,我們可以對事情有所調整,同時找到更多可利用的時間。
通過時間日誌我們還可以把時間作為一種轉瞬即逝的資產,對我們生命時光的保持敏銳感。
123任務法則
意識到自己時間分配的多少,那如何進行任務的設定。這裡提出一個123任務法則。
123任務法則就是1天1個目標,2個時間段,然後分成3個小節點。
其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包括我們去寫作也是這樣的。
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基礎設定自己的目標,每天抽出幾個時間節點去進行創作。
舉個例子。
今天的目標是寫2000字,我每天在早上8點—12點或者是下午2點—6點有課,那我會抽出來早上就是6:00~8:00,然後以及晚上8:00~11:00專門進行寫作。
這就是一天所抽出來的2個時間段。
分成三個節點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在分出來這兩個時間段,再進行目標細化,早上寫500字,晚上時間富裕,可能是幾個小時,然後再把這幾個小時進行3分,分成3個500字。
同時還可以根據你自己的一個創作任務進行分配,比如你每天寫長圖文和青雲文,這幾個小時你可以去寫一些長文章,也可以去寫微頭條,進行一個調整。
目標可以是2000,也可以是3000,也可以是500,根據自己的基礎定,但是要固定時間,固定任務去完成。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再分配,但是要穩定持續的輸出。
以貢獻為目標進行時間管理
能做好時間管理的人,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有目標的進行任務並管理任務,也就是時間管理大師所說的要重視」貢獻值」。
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本身的所屬的工作而限,重視貢獻的人才能與他人卓然不同。
在這本書中,我們能夠看到作者在管理組織企業時,十分注重員工在時間維度所付出的貢獻價值度。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時間的管理者,管理者只有重視貢獻,我們才會隨外加的要求調整自己。重視貢獻的管理者才可以在一件事情上走得長遠。
如何進行以貢獻為目標進行時間管理呢?
首先是有目的的進行任務分配,這樣才能提升時間效能,將時間價值利益最大化。
寫作中比較能堅持下去的人,一定是能很好地進行時間管理的人,在管理過程中能夠以目標和成果進行學習,才會進行時間管理。
以自己寫作要貢獻的結果價值作為基礎,譬如提升寫作能力,再或者變現,這樣的目的之下我們才能儘可能地對時間報以期待,從而精進時間管理。
重視貢獻不僅是需要我們進行有結果的產出,還指代我們在進行任務分配的時候要主動選擇能夠帶來有貢獻價值的時間任務。
當我們以貢獻價值為目標進行時間管理的時候,我們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結語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是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寫的關於如何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精華內容,從時間、決策、要事優先等多個維度進行總結。
尤其關於時間管理的內容,值得我們學習和模仿,翻開書頁,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管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