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為何戲弄楚懷王,說給他六百裡商於之地結果卻只給六裡?

2020-12-17 魚兒讀書會擺尾

張儀以六百裡商於之地詐楚是後人偽造之事,張儀相秦的一個重要策略是「親魏善楚」,可能會採取以地賂楚使其絕齊的方法,但並不是有意詐楚。綜合史料來看,張儀詐楚可能是太史公誤信傳言的一個「非信史」記載。

從當時的時局看,秦國需要與楚國實行連橫,而楚國為著自己的戰略利益也不得不聯秦。當時的齊國「地方五千裡,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已經取代魏國成為新的霸主,是秦與東方其他國家拉攏的主要對象,其在縱橫戰爭中的地位極為重要,齊楚建立鬆散的盟約關係後,秦國時時不安。公元前313年,秦欲各個擊破齊楚,便派張儀入楚,遊說楚懷王與秦連橫,以達到拆散齊楚同盟的目的。

對此,《史記》的記載是:張儀遊說楚懷王「閉關而絕齊」,「大王誠能聽臣,閉關絕約於齊,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裡,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親。秦楚娶婦嫁女,長為兄弟之國,此北弱齊而西益秦也,計無便此者。」楚懷王在利益驅動下,貪婪本性充分暴露,認為既可獲地,又能納女,而在秦齊大戰中,坐壁上觀,收漁人之利,欣然同意,不顧大臣陳軫的勸諫,決然和齊絕約。

據考證,張儀所說的商於之地是在漢中,而拿漢中之地來做誘餌欺詐楚懷王的事在歷史記載中有三次,除了張儀這一次之外,還有兩次。一次是在張儀之楚的後六年,即前307年宜陽之役時,當時,秦國攻打韓國,為了使出國保持中立,派說客赴楚阻撓楚國出兵。《國策·秦策二》記載,馮章「許漢中以欺楚」,而受過騙的楚懷王竟然重蹈覆轍,果然坐看秦國出兵拔下宜陽,楚王向馮章要漢中之地,馮章則為秦王出主意說:「寡人固無地而許楚王。」不比商於之地還給了六裡,這一次是一點也不給了。

另一次是在張儀詐楚的後兩年(前311年),《史記》記載,張儀再次使楚,這一次是因為「秦使使約復與楚親,分漢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願得張儀,不願得地。』張儀聞之,請之楚。」在這裡,泰國又把「漢中」拿出來派了用場。

從這些記載來看,每到重要時刻,秦國總是以漢中作為誘餌,對楚國擺弄一番,而楚懷王則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欺,健忘如此,實在是咄咄怪事。

相關焦點

  • 張儀:我根本沒跟蘇秦打過 | 瀟水
    「大王一直想要商於沃土,是吧?我有一個辦法可讓大王不費一兵一卒,唾手而得商於六百裡土地。」「什麼辦法?」「只要大王宣布與秦結盟,並且封鎖東方邊境,和齊宣王絕交,我張儀願獻上商於之地六百裡。」張儀拋出誘餌。楚懷王聽了,倒是一驚。
  • 蘇秦和張儀:一個賭棍和一個騙子?
    此刻的他終於笑了,哈哈,當上六家公司總經理的蘇秦榮歸了故裡。大富大貴後的他回家時,跟當年窮困潦倒回到家裡時的待遇簡直有天壤之別。他還沒到家時,他的父母便拄著拐杖,在三十裡外的大路口迎接。回到家後,他的老婆躲在旁邊不敢正眼看他,蘇秦的嫂子甚至趴在地上恭恭敬敬的伺候他吃飯。於是蘇秦笑著問嫂子:「你們為何前倨而後恭啊,都是自家人,搞這麼見外幹嘛。」
  • 《璽印風雲錄》——張儀欺楚 魏章拒敵
    秦惠文王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想徵伐齊國,又顧慮楚、齊聯軍,於是對外宣稱免去丞相張儀的官職,派張儀出使楚國,以割讓商於(今河南省淅川縣西)之地六百裡為誘餌,引誘楚懷王解除楚、齊聯盟。楚懷王貪圖商於之地的富庶,不聽陳軫的勸告,果然中計。楚懷王一面派使者與齊國解除盟約,一面派使者隨張儀到秦國接收土地。
  • 被張儀戲耍,被秦昭襄王囚禁至死的楚懷王是傻子?看看蘇秦怎麼說
    楚威王熊商是楚宣王之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繼承其父楚宣王救趙伐魏與開拓巴蜀的格局,戰國時代,楚國繼楚悼王以後,使楚國國勢發展最強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復楚莊王時代的霸業為志業,力圖使楚國冠絕諸國之首。他曾率軍伐齊,大敗齊將申縛之後,卻被齊將田盼打敗 ,楚國雖說先勝後敗,但由於打敗過越國 ,將勢力擴張到長江中下遊與江淮地區,故而楚威王的聲望,顯赫一時。
  • 大秦帝國之以橫破縱:蘇秦的那張嘴巴,真是不得了!
    之後,張儀隆重推出了以橫破縱之策,那就是聯趙滅韓,迫使楚國和魏國臣服,親近齊國和燕國。張儀甚至信心滿滿地說,如果這個策略不成功,他可以讓秦惠文王斬了他。聽了張儀的話,秦惠文王頓時熱血沸騰,派兵到函谷關反擊六國,結果來山東六國都各自回去了。不過,六國之中,只有齊國放滿了回去的腳步。
  • 楚懷王真的有那麼不堪嗎?曾經被人欺騙、被囚秦國、客死他鄉
    張儀來到楚國後,對楚王說,世上再沒有比你楚王更厲害的人了,秦王也對你充滿敬畏。我秦王說過,只要你能與齊國斷交,秦國就願意為你提供六百裡的土地。楚懷王聽說天下還有這樣的好東西,便不顧部下反對,同齊國斷絕關係。可在交涉土地時,張儀竟耍起流氓來,說,哪有六百裡地,我就說六裡地。請原諒楚懷王,不要放過他。楚懷王第二次唱功,是張儀第二次出徵。
  • 歷史名人屈原:楚國的暖男,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張儀對楚懷王說,大王您如果跟齊國斷絕外交關係,秦王還會把他漂亮的女兒嫁給您。楚懷王禁不住誘惑,就下令與齊國斷交,轉而「事秦」,還派人跟著張儀說,我接受那六百裡的商於之地。可是,等到了秦國之後,張儀反悔了,只答應給六裡,不是六百裡。這等於明搶明騙。楚懷王大怒,出兵攻擊秦國。秦楚爆發了大戰,結果秦軍「大敗楚師於丹漸,斬首八萬」。
  • 楚國與秦國有深仇大恨,為何沒有參加此次伐秦戰爭?
    公元前328年,張儀來到秦國,被秦惠王任命為卿相。公元前313年,秦惠王派張儀前往楚國,尋機破壞楚國與齊國的聯盟。張儀來到楚國,以獻上商於六百裡土和秦國美女來引誘楚懷王斷絕與齊國的聯盟關係。楚懷王聽後十分高興,當即決定與齊國斷絕關係,並重賞張儀,之後又派使者隨張儀去秦國接收商於六百裡土地。
  • 朝秦暮楚的鄀國如何成為商於600裡地?秦楚爭奪為何在武關?
    這裡簡單說下鄀國。周初,鄀國受到周王室的冊封,春秋時期到來以後,各個諸侯國間相互戰爭,相互吞併現象時有發生,在此期間鄀國此時已經淪為了依附於楚國的一個小國,但其國都商密(後來的商於地)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是秦、晉、楚三國交界的黃金地帶。  由此秦楚鄀之戰也就爆發了,鄀人為了兩頭討好就誕生了一個成語:「朝秦暮楚」。
  • 張儀的最大騙局
    這話一聽就不靠譜,楚懷王卻喜出望外,覺得佔了天大的便宜。有人提醒他慎重考慮,他卻得意洋洋地說,閉上你的嘴巴,等著看寡人拿地!然而張儀一回國,便稱病不朝,閉門謝客。楚國的使節苦苦等了三個月,卻半點動靜都沒有。楚懷王又自作聰明,認為是秦國還不相信自己的誠意,於是派人北上辱罵齊宣王。宣王無故受辱,勃然大怒,立即與楚絕交,與秦連橫。消息傳來,張儀的「傷病」也馬上就痊癒了。張儀對楚使說:臣有採邑六裡,願奉獻給大王。
  • 蘇秦、張儀玩的就是心跳
    他也不可能老是拿錐子吧,或者每天都頭懸梁吧,可能也就是突發奇想,整過那麼兩次,結果就成了一個好故事,就幫著他們揚名了。咱們沒事時,也應當給自己整點這樣的故事,就離成功近一些了。蘇秦經過一年苦學,有一天,忽然就頓悟了,眼前豁然開朗,那一刻他是一拍大腿呢?還是仰天大笑呢?還是痛哭流涕呢?我也不知道,史記只寫了,他自言自語:這一次我肯定能搞定當世之君了。
  • 蘇秦張儀合縱連橫
    但是張儀堅決地說沒有偷,拒絕承認。儘管沒有審問出來,但是這件事之後也使張儀沒有臉面再在楚相那裡做門客了。他回到家裡,妻子看到他被羞辱的樣子對他說:你如果不去讀書,遊說你那什麼學說,在家裡好好做普通百姓,怎麼會遭到這樣的侮辱呢!張儀搖了搖頭不以為然,他對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笑著回答:舌頭當然還在,不然你怎麼吃飯呢。張儀說:舌頭在就足夠了,我的舌頭不是用來吃飯的,是用來建功立業的。
  • 張儀一擊必殺,楚國從強到弱僅用一年
    縱橫家張儀抓住機會,果斷出手,只一擊,就打破了楚國爭霸天下的美夢。600餘裡的商於之地,位於秦楚邊境,是一塊「有爭議」土地。本來是楚國的,被秦國奪過來。此時楚王一聽,能夠恢復舊日的榮光,收復失地,這是多大的榮耀!於是動心了。許以美人。陝西美女,淳樸熱情,別具一格。張儀許諾獻上秦女,令楚王心動。
  • 楚國人憑什麼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當時,老牌不安定份子範增跑去見項梁,跟項梁說,秦國滅了六國,這六國中,只有楚國最無罪,死得最冤,而當年楚懷王到了秦國沒有回來,楚國人同情可憐秦懷王,所以楚南公放下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可見,這句話是楚南公說的。這個人是楚國的一位貴族,對天下大勢有獨到的見解。他的這句話最終成為了秦亡的最佳註解。這個記錄還提到了一個歷史事件:楚懷王到了秦國沒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