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清啊,一定要平平安安回來!」出發前,年逾古稀的父母一遍遍叮嚀,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一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一科袁會清整理好行囊,向湖北最需要他們的地方「逆行」。
袁會清
在47個在荊州的日夜,袁會清憑著超強的毅力、紮實的技術,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的救治任務。參與救治病人89人,治癒出院、重症轉輕症 85名,救治成功率 96 %。近日,袁會清獲第四屆「廣東好醫生」提名獎。
常常關懷,總是安慰
「爸爸你放心去,我和媽媽等你回家」,2月11日,袁會清準備出發前往武漢,他的大女兒這樣說道。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明白此行艱難,但也只讓他放寬心,一心完成黨和人民託付的任務。
袁會清隨醫療隊來到了湖北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雖然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袁會清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現實的情形還是使他感到憂心:一個個無力地躺在病床上的病患,有的發熱、氣促、胸悶,有的噁心、嘔吐、乏力,恐懼的陰雲籠罩著整個病房。
袁會清認為治療不僅依靠藥物和技術手段,也需要考慮患者的心理健康。有些患者因為非常恐懼和焦躁,會故意折騰,好讓醫護人員關注自己。袁會清曾經遇到過一名老年重症病患,剛入院時就不斷哭鬧,要求24小時輸液。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把病患安撫好。
另一種病患則非常不一樣,對醫護人員的問話基本不作反應。袁會清判斷這些病患可能有部分病情嚴重,伴隨反應遲鈍和意識改變。為了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對他們反而格外關注。
袁會清查閱病歷發現不少患者一家人同時入院,卻住在不同的病房。他曾經幫一家三口傳遞信息,減輕一家人相互之間的擔憂。
每次和這些病患聊完,袁會清都和他們握一下手。「握手會讓他們消除恐懼,和我們並肩作戰。」這已經變成袁會清每天查房時的「標準動作」,許多患者在袁會清的鼓勵下,逐漸平復焦慮,重拾對抗病魔的信心。
袁會清和團隊
「不獲全勝,絕不撤離」
初到荊州時,當地情況嚴峻,醫院在院患者202人,袁會清全面負責隔離病區2區的診療工作,管理38名患者,其中4名重型患者。
困難的情形卻沒有使他退縮,廣東省駐湖北荊州前線指揮部重新組建ICU和重病區後,袁會清被分在ICU組,堅守重症一線。每天需要為病患評估病情,調整治療方案,採取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等治療措施。
有一個病例令他印象深刻,患者從縣級醫院轉入後診斷結果為新冠肺炎、呼吸衰竭、腦出血,精神狀態差,病情危重。在救治過程中還出現了右側氣胸的併發症。醫護人員立即給予胸腔閉式引流術,調節呼吸機參數,加強營養和心理疏導。經過10天精心治療,患者病灶吸收明顯,氣胸恢復,腦出血吸收好轉,神志轉清,肢體活動功能逐步恢復。
每一次從死神手裡搶回患者,都讓袁會清非常欣慰,哪怕重重口罩使他頭暈胸悶,哪怕層層防護服導致汗溼衣襟,哪怕雙手被傷得脫皮潰爛,哪怕雙頰被護目鏡壓到傷痕累累,一切都是值得的。「我是一名老黨員,有過抗擊『非典』的經驗,關鍵時刻我要迎難而上。」袁會清說。
荊州的情況日漸好轉,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死率下降到了3.29%。但新的任務擺在眼前:清零重病患。接到前方指揮部的電話後,本準備回家的袁會清,和另外11位精銳骨幹組建起一支新的醫療隊,留守荊州繼續救治危重病患,開展巡診、會診、培訓等工作。
「不獲全勝,絕不撤離!我們做到了,大功告成!」3月27日,荊州最後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為醫療隊的工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見習記者】彭正子
【記者】朱曉楓
編者按
12月15日,第四屆尋找「廣東好醫生」活動舉辦了頒獎儀式。該活動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衛生健康委、省文明辦、省中醫藥局、南方日報社等單位聯合開展。經過組織審核、活動組委會評選,最終確定「廣東好醫生」和「廣東好醫生」提名獎人選各20名。 在獲獎者中,既有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奮戰一線的醫生,也有用愛心和細心守護生命的護士;既有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疾病智慧防控的疾控專家,也有堅持健康幫扶的基層「健康守門人」;既有用好中醫藥優勢治療患者的中醫師,也有馳援海外彰顯中國大愛的援外醫生。
從即日起,南方+客戶端將連續推出獲獎者的報導,敬請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