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鑑》26-戰國君王排行榜

2020-12-15 騰訊網

戰國從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歷時182年,死亡幾百萬人,國君四五十位,文臣武將幾千人。計劃給他們排排位次,與大家商榷,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大家也不要當真,,畢竟是一家之言,又不在福布斯排行榜進行官方認定。我們的排行榜分三部分:君王排行榜和文臣、武將排行榜。

為什麼呢?因為君王自帶超級權力BUFF,所以君王的排行榜是獨立於牛人排行榜之外的,好了話不多說,開始吧!

戰國君王排行榜第一位: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210年。

少年即位,自帶帝王氣焰,無論心思縝密的文臣,殺人越野的武將,還是勢大狠毒黨羽遍天下的權臣,在其強大的氣場面前,都噤若寒蟬、戰戰慄慄、束手就擒。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後黨,逼死呂不韋;同時,奇謀妙計層出不窮、力爭朝夕,十年之間,橫掃天下統一六合。戰國第一君王實至名歸,這樣文治武功的開國帝王,整個封建時代不超過三個;

戰國君王排行榜第二位:趙武靈王,嬴雍,公元前340年-前295年。

擁有胡服騎射改革的超一流軍事能力,拓地千裡,大敗林胡、樓煩二族,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秦國、燕國等也先後取得了對遊牧民族的優勢,不斷向北擴大勢力範圍。可以說中華民族的勢力版圖北邊界都是趙武靈王的帶動下劃定的。趙武靈王給趙國注入了偉大民族的血性,他深入帝國朝堂,勇氣震懾中國。因為這種強大的血性,趙國成為一個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國家,令人敬仰。但是晚年設立繼承人太失敗,導致自己活活餓死!

戰國君王排行榜第三位:魏文侯,姬斯(一名都),前472396年。

任用李悝進行變法,開戰國變法之先,後世的商鞅、吳起變法均從此而來。在保持三晉團結對外的基礎上,任用軍事家吳起,向西打擊秦國,渡過黃河,力壓秦國,佔領洛水以東。秦國成為弱國,可以說因為魏文侯,戰國初年,魏國幾乎具備統一天下的勢頭;

戰國君王排行榜第四位:秦孝公,贏渠梁,公元前381-公元前338年。

任用商鞅變法,獎勵耕戰,對秦國進行徹底的變法圖強,趁魏國受到韓趙齊圍攻之際,派兵攻佔魏國洛水以東之地,從此,秦國佔盡關中平原,據崤函之險。可以說秦孝公徹底改變了秦國的弱小國運,為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最早的基礎;

戰國君王排行榜第五位:秦昭襄王,贏稷,前325-251年,是戰國時期在位最長的君王。

就是我們熟知的宣太后羋月(八子)的兒子。可以說是簡配版的秦始皇,少年即位,其母親宣太后,聯合外戚魏冉掌握大權。秦昭襄王貶抑宣太后等的權力,任用魏國人範睢為相,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選用武安君白起,先後取得伊闋之戰, 長平之戰的勝利,並攻陷楚國國都。可以說,在秦昭襄王手裡,秦國統一天下之勢已經不可逆轉了。

戰國君王排行榜只能排前五位,其餘的君王也有很多厲害的角色,比如韓昭候、齊威王、燕昭王、楚卓襄王等,能力很強,聞名諸侯,但是,開疆拓土方面沒有建樹,武功不及,與前五位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喜歡的話,就點個關注,明天持續更新----戰國文臣排行榜!

相關焦點

  • 《勃勃讀資治通鑑》
    《勃勃讀通鑑》序 很久以前就有要翻譯和解讀《資治通鑑》的想法,內心所系的是掌握了完全詳盡的史料以後再做必要的寫作
  • 細讀《資治通鑑》:「戰國四公子」之孟嘗君
    (「戰國四公子」)其實這是田家積累原始財富的開始,說孟嘗君後來樂善好施,養門客數千等等,當時就覺得這家的原始積累怎麼來的呢?顯然,孟嘗君是典型的官二代加富二代。父親田嬰幾乎掌管了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想不富都不可能啊。富到什麼程度呢,《資治通鑑》有這樣一則記載:靖郭君欲城薛,客謂靖郭君曰:「君不聞海大魚乎?
  • 讀《資治通鑑》的方法論:帶著功利性目的去讀書
    這裡的目的分好幾類:有為了增長知識當歷史故事書來讀的;有為了理清歷史脈絡來讀的;有為了研究歷史人物來讀的;有為了學習權謀手段來讀的;有為了提升學術研究來讀的;>不同的目的出發,讀《資治通鑑》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認知和收穫。
  • 資治通鑑導讀答案題庫
    A、文治導向的確立 B、人們相信「以史為鑑」 C、當時人讀不到《史記》、《漢書》 D、宋朝政府整理、編纂書籍的傳統 2【判斷題】對現狀的思考會影響司馬光看待歷史的眼光。A、西周B、春秋C、戰國D、秦漢5【單選題】在司馬光看來,晉文公不敢違抗周襄王的基本原因是什麼?
  • 笨方法讀《資治通鑑》
    本期編號【2019/15W】以「不朽」觀照,十年讀《資治通鑑》。我自 2019 年 01 月 14 日開始讀《資治通鑑》,如今已近半年,總結相關閱讀心得及方法,供大家參考。01細啃《資治通鑑》,有兩個緣由:一是源自中國古典文體的嚮往,期待能在長時間經典閱讀中訓練出一兩成簡練寫作的功力。
  • 毛澤東與《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全書294卷, 另有《目錄》30卷, 《考異》30卷。《資治通鑑》自《周紀》迄《五代紀》, 記載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 到後周世宗顯德六年 (公元959年) 共1362年的歷史。全書共300餘萬字, 編著歷時19年, 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與《史記》並稱我國「史學雙璧」, 毛澤東視之為中國歷史上的兩部大書之一 (另一部為《史記》) , 終生喜讀。
  • 《讀通鑑論》:讀《資治通鑑》的最佳參考書
    為此,宋朝神宗年間大學士司馬光編撰了被稱為「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王鳴盛語)的《資治通鑑》。這部名著自問世以後即受到上自帝王將相、下到文人墨客的重視與追捧。王夫之的《讀通鑑論》,就是其閱讀《資治通鑑》的筆記。王夫之(晚年別稱「船山先生」)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廣博精深,毛澤東曾把他同西方的大哲學家黑格爾相提並論。
  • 《資治通鑑》為啥備受推崇?
    小編在讀書時曾聽到一位老教授告誡:讀書一是讀經典,二是讀一些「磨腦子」的書,這兩點一直記憶深刻。
  • 《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 孩子一生必讀一次!
    孩子們可以趁著假期讀點好書。這次給孩子們帶來一套好書,一起讀起來!很久以前就有媽媽要我們推薦一套適合孩子讀的《資治通鑑》。苦於一直沒看到合適的版本,這次終於找著了!專門為孩子撰寫的版本,柏楊大白話的《資治通鑑》,一共8冊。
  • 姜鵬:《資治通鑑》,古代皇帝的高考複習手冊
    如何讀好並理解資治通鑑雲煙南北:老師你好,我是一個工科在校大學生,請問怎麼讀資治通鑑?我有一套中華書局文白對照的。有很多問怎麼讀《資治通鑑》的朋友,借這個機會我一併回答了。建議不必從第一頁開始一頁頁往下讀。而是先挑一個自己喜歡的時段,比如楚漢相爭,仔細讀一遍,不懂的地方參考一下白話譯文,把大意貫通。然後找帶有胡三省注的版本,把相同的那段內容,再讀一遍,會加深很多認識。意猶未盡的話,再找《史記》、《漢書》相關的篇章來讀,一定會有更多收穫。如果對隋末唐初的歷史感興趣,也可以用這個辦法。
  • 學習通《資治通鑑》導讀 章節測試答案
    ( )A、文治導向的確立B、人們相信「以史為鑑」C、當時人讀不到《史記》、《漢書》D、宋朝政府整理、編纂書籍的傳統我的答案:C 2、【判斷題】對現狀的思考會影響司馬光看待歷史的眼光。( )A、西周B、春秋C、戰國D、秦漢我的答案:C 5、【單選題】在司馬光看來,晉文公不敢違抗周襄王的基本原因是什麼?
  • 「戰國四公子」中誰最特殊?他不依附於王權,但卻能獨立於王權
    可以說,統一的國家結構,往往使我們忽視了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一些差異性和複雜性,比較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楊寬所書寫的《戰國史》。他在寫到變法的部分時,舉證各國情況通通都視作變法,但是,對於「鄒忌諷齊王納諫」這樣的事例,如何能與它國的變法混為一談呢?這其中,像「戰國四公子」這樣的稱號,人們很容易就認為孟嘗君、信陵君等人是同一類人。
  • 春秋戰國時期輔佐兩代君王的美男子龍陽君去向之謎
    據史籍記載,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以至漢代,帝王之中有不少人是同性戀者,魏王與龍陽君,衛靈公與彌子瑕,漢高祖與籍孺、漢文帝與鄧通、漢武帝與韓嫣,以及與魏王和龍陽君故事齊名的漢哀帝和董賢。龍陽君,一個在史料上沒有記載生於何年、死於何年的神秘人物,他是正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同性戀,也是一個才華橫溢之人。
  • 《資治通鑑》裡為什麼沒有李白
    舉一個例子,《資治通鑑》對前代的歷史記載,以敘述唐朝的內容最為豐富。兩漢四百餘年,《資治通鑑》不過給了六十卷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卻佔據了八十一卷篇幅。但當一位讀者嘗試著在《資治通鑑》中尋找李白的蹤跡時,他會發現什麼?他會發現,《資治通鑑》中居然沒有李白!那可是唐朝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資治通鑑》給予唐朝歷史如此高的關注度,卻為何隻字不提李白?是《資治通鑑》的作者們疏忽了嗎?
  •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
    司馬光,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其所著寫的我國的《資治通鑑》與《史記》並稱為我國的「史學雙璧」,作為我國現存最大的編年體通史的《資治通鑑》也是給後人帶來了無限的精神財富。司馬光《資治通鑑》記錄了上起春秋戰國,下至宋朝建立之前,總共1362年歷史發展的軌跡,揭示了其中蘊含的歷史發展的規律。
  • 《資治通鑑》裡250位皇帝,為什麼這10位最值得學習?| 思想食堂
    點擊上圖▲了解更多4天時間,小班教學,聽復旦大學副教授姜鵬講透「十大帝王的領導智慧」
  • 做企業為什麼應該讀一下《資治通鑑》?| 思想食堂
    企企業家要善用人司馬光說,人君治國的關鍵有三點,「一曰官人,二曰信賞,三曰必罰」。官人指幹部的任用,賞與罰都是驅使官員努力工作的手段。比如,每一個企業都無法避免的問題:代際交替。老人逐漸謝幕,新人逐步走到臺前,往往需要一個交接的過程。但雙方觀念、心態的不同,經常造成很多衝突。而仔細研讀《資治通鑑》中第一位「二代」魏武侯和老臣之間的故事,以及漢代霍光廢昌邑王的故事,能幫助我們更深層次地了解老人、新人不同的想法和心態,找到更好的處理雙方關係的辦法。
  • 讀《資治通鑑》,感悟三種處世大境界
    在卷帙浩繁的歷史文化典籍中,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以「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名傳千古、聞名於世,它與《史記》並稱「史學雙壁」。可以說,司馬光奉獻給後人的《資治通鑑》是史書,更是古人處世修身智慧的寶藏。 1 淡泊寧靜 以儉養德 《資治通鑑》曰「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誡子書》有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周易》言「君子以儉德闢難」,《左傳》道「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 「史學雙壁」之一的《資治通鑑》,孩子可以讀得懂的版本來了!
    它就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撰寫的——《資治通鑑》。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與《史記》並稱為「史學雙璧」。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生動詳細地記載了戰國至五代期間,整整1362年的歷史。比如,三家分晉的故事,將春秋戰國諸侯爭霸,群雄逐鹿的歷史,刻畫得極為生動。三國時期,關羽大戰曹軍,巧借天時地利,水淹七軍, 生擒敵軍主將。這套書還特別為每個故事都配上了大師級的插圖,足足有400多張,精美絕倫,細膩生動!
  • 大白話讀懂《資治通鑑》,越早接觸孩子的格局越大
    而且,它與《史記》並駕齊驅,穩居中國歷史典籍排行榜前三!歷朝歷代的史學家們,前僕後繼地沉浸在這套書中,不但古時候的帝王將相必讀,就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也都是它的腦殘粉!龐涓死此樹下NO.1  讀故事,把握歷史脈    即便刪繁就簡,「《資治通鑑》的精華也足夠豐富到不能以少數文字表達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