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從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歷時182年,死亡幾百萬人,國君四五十位,文臣武將幾千人。計劃給他們排排位次,與大家商榷,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大家也不要當真,,畢竟是一家之言,又不在福布斯排行榜進行官方認定。我們的排行榜分三部分:君王排行榜和文臣、武將排行榜。
為什麼呢?因為君王自帶超級權力BUFF,所以君王的排行榜是獨立於牛人排行榜之外的,好了話不多說,開始吧!
戰國君王排行榜第一位: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前210年。
少年即位,自帶帝王氣焰,無論心思縝密的文臣,殺人越野的武將,還是勢大狠毒黨羽遍天下的權臣,在其強大的氣場面前,都噤若寒蟬、戰戰慄慄、束手就擒。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後黨,逼死呂不韋;同時,奇謀妙計層出不窮、力爭朝夕,十年之間,橫掃天下統一六合。戰國第一君王實至名歸,這樣文治武功的開國帝王,整個封建時代不超過三個;
戰國君王排行榜第二位:趙武靈王,嬴雍,公元前340年-前295年。
擁有胡服騎射改革的超一流軍事能力,拓地千裡,大敗林胡、樓煩二族,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秦國、燕國等也先後取得了對遊牧民族的優勢,不斷向北擴大勢力範圍。可以說中華民族的勢力版圖北邊界都是趙武靈王的帶動下劃定的。趙武靈王給趙國注入了偉大民族的血性,他深入帝國朝堂,勇氣震懾中國。因為這種強大的血性,趙國成為一個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國家,令人敬仰。但是晚年設立繼承人太失敗,導致自己活活餓死!
戰國君王排行榜第三位:魏文侯,姬斯(一名都),前472年―前396年。
任用李悝進行變法,開戰國變法之先,後世的商鞅、吳起變法均從此而來。在保持三晉團結對外的基礎上,任用軍事家吳起,向西打擊秦國,渡過黃河,力壓秦國,佔領洛水以東。秦國成為弱國,可以說因為魏文侯,戰國初年,魏國幾乎具備統一天下的勢頭;
戰國君王排行榜第四位:秦孝公,贏渠梁,公元前381年-公元前338年。
任用商鞅變法,獎勵耕戰,對秦國進行徹底的變法圖強,趁魏國受到韓趙齊圍攻之際,派兵攻佔魏國洛水以東之地,從此,秦國佔盡關中平原,據崤函之險。可以說秦孝公徹底改變了秦國的弱小國運,為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最早的基礎;
戰國君王排行榜第五位:秦昭襄王,贏稷,前325年-前251年,是戰國時期在位最長的君王。
就是我們熟知的宣太后羋月(八子)的兒子。可以說是簡配版的秦始皇,少年即位,其母親宣太后,聯合外戚魏冉掌握大權。秦昭襄王貶抑宣太后等的權力,任用魏國人範睢為相,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選用武安君白起,先後取得伊闋之戰, 長平之戰的勝利,並攻陷楚國國都。可以說,在秦昭襄王手裡,秦國統一天下之勢已經不可逆轉了。
戰國君王排行榜只能排前五位,其餘的君王也有很多厲害的角色,比如韓昭候、齊威王、燕昭王、楚卓襄王等,能力很強,聞名諸侯,但是,開疆拓土方面沒有建樹,武功不及,與前五位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喜歡的話,就點個關注,明天持續更新----戰國文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