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式新聞:宣傳與新聞倫理格格不入

2021-01-07 中國青年報

葛式新聞:宣傳與新聞倫理格格不入

曹林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11-12    [

列印

] [

關閉

]

    「抄出了水平、抄出了水平!」「堪稱史上最強抄襲!」……山西省忻州市五寨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聞辦主任葛守義因涉嫌赤裸裸地抄襲數十篇新聞報導,近來走紅網絡。「葛式新聞」簡單地替換了其他媒體報導的時間、地點、統計數據和新聞人物,甚至領導講話的引用內容都一字不差,網友稱其為「片甲不留的、非常徹底的抄襲」。葛守義辯稱「所有的報導都是由一個工作組完成的」。(大眾網11月11日)

    葛式新聞其實早不算什麼新聞,如河南開封有關消防的新聞宣傳稿與漯河的如出一轍,不同的是漯河政法委書記換成了開封市副市長,而開封市副市長的講話中竟還有「構建和諧平安漯河」的字眼,被網友戲為「開封指導漯河工作」。湖南張家界市的旅遊宣傳,直接把河南鞏義的旅遊宣傳拿來,連鞏義字樣都未來得及刪除。葛式新聞是把這種移花接木和偷梁換柱的抄襲功夫施展到了極致,組成工作班子,形成了成熟的工作流程和操作套路,系統地、有計劃地、有組織地抄襲。

    以新聞的要求和職業操守來看待葛式新聞,當然會覺得這是赤裸裸的、非常惡劣的抄襲,可如果以宣傳的邏輯、宣傳的要求和職業倫理進行評價,就很容易理解了。葛守義不是一個記者,不是媒體從業人員,而是一個基層宣傳官員。他這樣的操作也許是地方基層宣傳官員的慣用手法,在根深蒂固的宣傳邏輯支配下,他們也不會覺得這麼做有什麼不妥。

    所以,要區分宣傳邏輯和新聞倫理,因為這二者在很多時候格格不入,在某些方面的價值取向甚至是對立的。

    對於宣傳,李普曼在《公共輿論》中有一段精闢論述:如果沒有某種形式的審查制度,這個世界就不可能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宣傳。為了進行某種宣傳,就必須在公眾與事件之間設置某些屏障。從這個論述中就可以看出宣傳與新聞的最大區別,新聞是告訴人們客觀、全面的真相,而宣傳則是傳播宣傳者想讓聽眾知道的信息;新聞的核心在於公開,宣傳雖然也是傳播信息,但核心在於有所屏蔽,是傳遞某種預設的價值。

    因此,新聞的核心倫理是客觀地報導事實,無真實不新聞,新聞從業者所有追求的終極指向就是真相。新聞要用腳去寫,抄襲絕不能被容忍。而宣傳的核心倫理在於傳輸並讓人們接受某種預設價值——真實和客觀就不是最重要的,其文本只是實現某個宣傳目的的手段,為了實現某種宣傳目標,就可以降低對文本的倫理要求,就可以去嫁接、抄襲、編造。我想,當河南開封的工作人員抄襲漯河的文件,湖南張家界的宣傳員複製河南鞏義的材料時,就是這樣想的。

    正因為對宣傳的這種職業認知,所以在「青藏鐵路為野生動物開闢生命通道」的宣傳主題下,「劉羚羊」可以沒有心理障礙地在照片上拼湊實際並不存在的羚羊群。為了宣傳和營造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氛圍,地方宣傳工作人員會在發給《人民日報》的「新聞照片」上多PS幾隻鴿子。在現實中,媒體對記者的要求和對宣傳部門通訊員來稿的要求,也不一樣。其實,正如評論家張天蔚所言:新聞要真實,宣傳更要真實——宣傳造假被識破後,人們就根本不會再相信宣傳。

    這種差異也表現在新聞與宣傳的不同操作上。新聞採編是一個嚴格的過程,記者根據新聞線索去採寫新聞,層層剝筍地追尋真相。而宣傳則不一樣,像葛守義為了推卸抄襲責任就說:所有報導都是由一個工作組完成的,每次報導的主題也是由上級確定,然後由辦事人員負責,抽調人員負責具體的文字工作——上級定調,主題先定,集體創作,往框架中填充內容。這樣操作,不造假和抄襲才怪。

    新聞和宣傳這種定位上的差別,也決定了葛式報導在基層宣傳系統的必然泛濫。新聞是一種帶著情感、溫度和關懷在追逐真相中的創作,以讀者為導向,以公眾審美為中心,語言非常豐富多彩,鮮活而有生命力,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而宣傳的定位決定了其語言貧乏而乾癟,形式單調,腔調趨同,很容易形成某種固定的、可複製的套路,實際上也確實形成了一套帶著濃厚宣傳味的語言——既然有固定套路、固定語言,也就沒必要去創新,把類似宣傳稿置換上新要素就可以了,就像官話套話盛行之下,甚至連貪官落馬後寫的懺悔信都如出一轍一樣。

    這就是葛式報導的操作模式,只是留下了過於明顯的操作痕跡,於是就成了笑柄。

    

相關焦點

  • 新聞倫理與媒介法規上篇:新聞傳播倫理
    倫理的特點倫理以善的人性為前提。是人倫關係的法則與原理。區別於秩序是倫理的第一要義。道德非強制性地調節現實生活的一種社會規範,是基於承認和保證人類社會秩序關係的理念,發揮旨在限制或倡導人們行為的規範。新聞倫理的本質內化規範新聞倫理的作用新聞傳播倫理對社會道德有巨大影響作用在新聞傳播活動中起調節作用對新聞傳播行為起指向作用對新聞工作者具有自我調節作用新聞倫理困境指陷於幾個道德命令之間的明顯衝突
  • [學子論文]淺析新聞倫理與新聞傷害
    可是現實社會中,有關傳媒人的新聞倫理失範和對新聞當事人及受眾所造成的新聞傷害的事件卻頻頻發生。「深圳聯防隊員強姦案」的報導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本文通過對此案報導的分析,探析新聞倫理失範原因,並探討相關應對策略。
  • 從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看新聞倫理
    新聞工作者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需要新聞倫理來約束整體的道德規範,也就是說新聞倫理必須參與並滲透到實踐的每個環節中去。也即新聞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所參與的每一個環節都是要在新聞倫理的指引下展開的[1]。但是,從我們目前的新聞實踐來看,我們所接觸和認識的新聞倫理過於空泛。也就是說新聞倫理給人一種過於空泛的感覺所以很多時候很難落到實處。
  • 漫談新聞倫理與道德
    社會分工形成了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與職業倫理。社會信息需求加大,職業記者誕生,新聞傳播成為專門的行業。新聞職業道德是新聞從業人員在長期的職業實踐中形成的、符合新聞實踐特點的、從事新聞活動時調整相互關係的自律行為規範、意識觀念和職業素養的總和。記者這一職業在我國一開始就被譽為「無冕之王」,「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 淺談泛傳播時代的新聞傳播倫理道德構建
    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新聞傳播倫理道德,繼而從新聞傳播者、新聞受眾、新聞傳播媒介三個方面,探討了泛傳播時代構建新聞傳播倫理道德的具體措施,旨在推動我國的新聞傳播事業的良好發展。 一、新聞傳播倫理道德概述 所謂新聞傳播倫理道德,它指的是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其主體(包括個人、團體、組織)和客體在所有環節中(新聞的製作、傳播、接收),所需要遵守的一系列倫理道德規範,同時還包括主客體在承擔其角色職責時,應該要具備的道德,包括道德觀念、道德修養。
  • 陳秋心 胡泳| 宣傳邏輯與市場邏輯:新媒體時代中國新聞倫理的「兩難困局」 (上)
    目前學界和業界大多將倫理和道德混用,並且也有學者認為在整個新聞事業岌岌可危的時刻,至少在實際應用層面,過細地區分倫理與道德,容易轉移焦點、失之瑣屑(王賀新和王天定,2011)。但我們認為,在中國的特殊環境下,追究新聞倫理與道德的差異很有必要,因為這種差異恰恰能以小見大、揭示關鍵要素的缺失。
  • 有關新聞倫理的知識點總結來啦!(上篇)
    「西學東漸」以來,中西「倫理」與「道德」概念經過碰撞、競爭和融合的過程,目前二者劃界與範疇日益清晰,即「倫理」是倫理學中的一級概念,而「道德」是「倫理」概念下的二級概念。從媒介倫理的演進趨勢看,從新聞倫理到傳媒倫理到我們談的媒介倫理以及全球倫理的概念,可以看出主體正在走向公共化。
  • [論文]試論網絡新聞媒體的編營分離及其倫理要求
    內容摘要:編輯權和經營權在西方被比作「國家」與「教堂」,編營分離是公認的媒介倫理。在轉型期的中國,作為網際網路公司一部分的網絡新聞媒體在堅守編輯獨立的倫理規範時面臨著商業利益的直接挑戰。本文以騰訊和新浪對「3Q大戰」的報導為案例,主要通過內容分析法和架構分析法對媒介文本進行定量分析,並以此揭示其背後的社會意義。
  • 媒體抉擇:在新聞價值和倫理道德之間
    向來篤信新聞自由的美國民眾對媒體行為產生反感,足見在公共倫理道德和人類普世情感面前,新聞價值的選擷也要慎重。何況,在美國民眾看來,美國媒體對趙承熙炮製的新聞素材的過分追捧,不僅出於提高收視率的功利目的,還被兇手利用,完成了幫其實現嗜血「英雄」的作用。
  • 素質問題還是職業危機:新聞倫理困境的再思考
    審視和討論新聞倫理不可能脫離新聞職業自身的發展演變,以及新聞從業者對這種「職業倫理」的建構過程,本文試圖將關注的目光從個人轉移到新聞職業的歷史,以及新聞職業與社會其他部分互動的過程,以此為起點,重新審視當下的新聞倫理問題。文章認為,新媒體及「公民記者」的出現動搖了傳統新聞倫理的核心理念,地方化與全球化的反向趨勢帶來新聞倫理在「名」「實」上的背離和扭曲。
  • 大數據技術下新聞傳播的倫理規制
    每一次新技術被應用於新聞傳播領域,都會給傳媒業帶來巨大的變革。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驅動下,新聞生產、信息發布、用戶體驗以及信息反饋等被重新定義,而傳媒、公眾和技術也在互動中出現了異化,產生了倫理失範問題。
  • 「新聞倫理與法規」考試大綱(新聞專業)
    那麼,構成新聞品德的三種成分,即新聞道德認識、新聞道德感情、新聞道德意志2、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品德的基本要素(識記)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兩點,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與實事求是。這兩點是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們的黨、國家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新聞工作者的新聞工作行為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衡量和評價每一個新聞工作者的新聞工作思想和新聞工作行為的道德尺度,也是新聞工作者在從事新聞報導工作中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
  • 工程倫理教育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工程倫理教育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新聞網8月26日電(記者 李 靖)8月25日上午,工程倫理教育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工程倫理關係到工程活動乃至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工程倫理教育、提高工程科技人員的社會責任已逐漸成為各界共識。
  • 學子論文:新聞真實性與道德倫理規範的博弈
    關鍵詞:實名匿名 犯罪新聞中的「人」 法律規定 職業道德和倫理規範  犯罪新聞是對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觸犯刑法應受到刑法處罰的犯罪行為及其相關現象和事實的報導。這些犯罪行為往往由於過程曲折或由於記者筆下刻意渲染而成為各種新聞媒介上最受讀者關注的內容之一。
  • 《今傳媒》:新聞報導過程中倫理失範現象分析
    但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各種新型媒介形式的不斷湧現,在新聞報導過程中,諸如揭露隱私、亂加評價、報導失當等倫理失範現象也是數見不鮮,本文擬將揭露這些倫理失範現象並提出一些寶貴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新聞報導;倫理失範;新聞侵權    新聞是指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導,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和真實性,目的是為了擴大人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以便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其他各種行動。由此看來,新聞的真實性更是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新聞報導畢竟是人們對已經發生事件的一種文字或音像的再現,這其中必然或多或少包含著一定的個人意念。
  • 黃瑚:講新聞價值,更要講傳媒倫理價值
    社會新聞報導因其貼近群眾與生活、富有新聞價值和生活情趣而在媒體上大放光彩。但是,社會新聞具有廣泛性、交叉性和邊緣性等特點,因而其負面效應則比較難以把握。有關「跳橋秀」的報導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
  • 2012年10月自考《新聞倫理與法規》考前輔導
    《新聞倫理與法規》試卷的題型是固定的,多項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2分;名詞解釋題2小題,每小題5分;簡答題5小題,每小題8分;應用分析題2小題,每小題13分。  一,多項選擇題。從歷年試捲來看,多項選擇題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多項選擇題中的判斷題難度更大些。
  • 新聞價值:西大新傳考研新聞理論中的Top1
    新聞價值這個知識點,我們需要了解它的定義和其中的要素,以及在新媒體時代發生了哪些要素上的偏移,比如新媒體時代人們似乎更看重要素中的趣味性和心理接近性。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新聞價值與正面宣傳之間的關係?
  •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開展新聞宣傳系列培訓:新聞宣傳的選題...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開展新聞宣傳系列培訓:新聞宣傳的選題(策劃)方向——以典型人物宣傳為例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2019-12-05 大 中 小
  • 家庭倫理輕喜劇電影《丈母娘出山》在京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  7月22日14時北京市解放軍總參第一招待所(京東賓館)第二會議室高朋滿座,一派喜慶,家庭倫理輕喜劇電影《丈母娘出山》在此隆重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高級攝影師、中國全民記者協會高級攝影師、電影《丈母娘出山》攝影指導韓玉生;著名歌手、音樂製作人丫丫女士;著名音樂製作人、電影配樂師小外;電影《丈母娘出山》主演孫基軒;電影《丈母娘出山》主演趙婉嬌;電影《丈母娘出山》演員、副導演梁立勇;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全民記者協會副主任、加拿大中國電影節組委會顧問、電視劇《老媽找上門》編劇、導演、電影《丈母娘出山》製片人、導演廣龍等一席400人參加了家庭倫理輕喜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