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職工醫保報銷和居民醫保報銷差別究竟有多大?這是很多人常問的一個問題。對於多數的靈活就業人員而言,這個答案顯得尤為重要。畢竟在沒有辦法獲取專業的社保參保指導下,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就成為了他們在選擇社保醫療時的重要參考指標。
對於廣大的靈活就業人群,在選擇參加社保醫療的時候會面臨兩種選擇,一類是選擇以靈活就業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醫保,而另外一類是選擇以居民的身份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究竟去選擇哪一種更好一些?
職工醫療保險相對居民醫保而言,費用是比較高的,職工參加職工醫保,是由職工和單位共同負擔,單位佔大頭,而職工支付的費用較少且大多數都會在每月返還到個人帳戶中,因此在職職工參保職工醫保幾乎是成本最低的。但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醫保,都是按照上一年的在職職工的社平工資的百分比進行費用的繳納,自己需要全額承擔,每年的費用都是好幾大千甚至上萬元的,經濟上的壓力可謂不小。而居民醫保保費籌集雖然是由居民和政府共同支付,但是每年政府都進行了較大的補貼,真正落實到個人頭上的費用,每年也就幾百塊錢。
由於參保社保醫療時,很多人身體健康,並沒有太多的疾病或意外住院報銷醫療費用的經歷,因此很多人對於醫療保障的感受只能從字面上的報銷比例數據上去簡單做對比,從而得出參加居民醫保划算的結論。有些人因為經濟上的原因,也會選擇居民醫保進行參保,覺得非常的便宜,而且很划算。但是最終選擇是真的好嗎?從專業角度上講,我們建議參保社保醫療,還是要以職工醫保為首選,因為從長遠的角度看職工醫保的保障還是要更優於居民醫保。
為了便於大家去理解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報銷上的差距,我們選擇以成都的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來做比較。同時為了比較的客觀性,我們都選擇按照入住三甲醫院的醫療費用報銷來做對比,看一看兩者之間差別究竟有多大?(為有助於理解,暫以常見多發的普通住院報銷為例,)
假剛退休的60歲職工,疾病住院花費了一萬塊錢(都以可納入報銷範圍用藥金額為例)。
按照成都當地的職工醫保的報銷標準,在職職工基本報銷比例為85%,超過50歲為87%,超過60歲為89%,超過70歲為91%。出院報銷時首先三甲醫院的起付線為800塊錢,而居民醫保的成人高檔的報銷比例最高,為65%,報銷起付線為500塊錢。按照醫療費用報銷標準,職工醫保報銷=(可報銷醫療費用-起付線金額)X報銷比例=(10000-800)X89%=8188.而如果是選擇了居民醫保,則居民醫保報銷=(可報銷醫療費用-起付線金額)X報銷比例=(10000-500)X65%=6175。可以看到中間的差距達到了2013塊錢。同樣的計算方式,如果是70歲的老人住院後報銷差距會達到2197元。
當人到老年以後由於身體原因,很多的老年常見病會經常導致住院治療,一年中住院兩三次或更多也是常見的。單次住院的差距金額看似不多,但也不少。但如果經常住院累積的費用花銷或住院醫療費用金額較大,實際造成的報銷費用差額也就越大。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醫療費用的開支也是越來越高,很多常見的老年病,動輒是數萬元,高的甚至達到幾十萬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報銷比例不同造成的費用差距真的是不可細算。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職工醫保,在達到退休年紀辦理了醫保退休以後,是不用再繼續繳納基本醫療費用而可以享受的基本醫療報銷待遇是終身的,並且伴隨住院次數的增加和年齡的增長,報銷的比例也是在增加的。而居民醫保卻不能辦理退休手續,需要去終身持續繳費。而且由於醫療費用成本的逐年增加,居民醫保的保險費也是每年在上漲,在報銷的額度本身就低於職工醫保的情況下,每年還要去繳納逐年上漲的保險費直到終身,這種差距越到年老越是明顯。
當然,除了基本醫療中的住院報銷項目外,職工醫保的門診報銷額度,報銷比例,特殊門診費用報銷病種,高額醫療以及大病報銷等,都是會進一步加深兩者之間的待遇差距。
因此,站在專業角度講,職工醫保的待遇是高於居民醫保很多的。作為靈活就業人員,在年輕有能力的時候,應該要把職工醫保作為參保的首選。職工醫保在早期支付的費用方面是比較高的,但是在後期面對高發的疾病,以及高額的醫療費用的時候,職工醫保展示出來對於個人和家庭的醫療保障方面是明顯高於居民醫保的。如果還要加上退休後每年的個人帳戶醫療費用幾百甚至數千元的返還等項目,職工醫保的划算程度更是遠高於居民醫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