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究中的NIHSS評分(一)

2021-02-23 國家神經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觀看本期視頻

百家爭鳴百家花,「小小講堂」有芳華。「臨床研究1小時」系列講座是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天壇臨床試驗與臨床研究中心的特色活動。講座每期邀請1名專業學者,來講解在臨床研究中大家關心的、有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本期講座我們邀請到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杜萬良博士來為大家講授「臨床研究中的NIHSS評分」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脫胎於多倫多卒中量表(Toronto Stroke Scale)、辛辛那提卒中量表(Cincinnati Stroke Scale),用於評價卒中的嚴重程度,為臨床研究提供量化指標。1989年初次發表時有15項,我們可以稱其為原始版;後來簡化為11項,被廣泛採用,我們可以稱其為現行版;2001年進一步簡化為mNIHSS,我們可以稱其為修訂版,少有人用。

國內醫生在使用NIHSS的時候,常常感覺有些項目的評分標準含糊不清,兩個醫生對同一患者的評分差距較大。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五個方面。

五個方面:

1.中文翻譯不統一,不同翻譯版本表述不同,應該對照英文原版理解;

2.只看量表,不看指導語;

3.特殊狀況有,很多人不知道;

4.臨床試驗的評分標準不同於臨床實踐,按照臨床實踐的習慣打分會背離量表設計初衷;

5.在手頭沒有量表的情況下評分容易漏項。

六種特殊狀況的評分規定(圖1-6)


NIHSS的五項基本原則:

1.最具重現性的反應都是第一反應。舉例說,在意識水平提問項, 讓患者說出其年齡和當前的月份。患者最初回答錯誤,但後來糾正了,要記為錯誤反應。 這一點是關鍵。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規範旨在促進患者矯正初期錯誤反應的各種言語和非言語的線索。

2.在任何項目上對患者不許輔導,除非有特別說明。這與神經病學教學相矛盾,因為我們一般都對患者的最佳表現感興趣。 再次強調,規範化的輔導是不可以的,要觀察重現性就必須避免輔導。

3.有些項目只有絕對存在時才能打分。舉例來說,偏癱患者的共濟失調記為「無」。因為檢查時它並不一定絕對存在。雖然與有些醫生的觀點相悖,這個項目必須這樣打分,以避免歧義,並確保可重現性。

4.最重要的是,記錄患者所做的,而不是你認為患者可以做的,即使結果看起來矛盾。一個合格的檢查者對患者的功能水平形成印象,但這種印象一定不能影響打分。 除感覺項目外,打分應當包括以前的缺陷。

5.患者的分數應當在檢查後立即記錄,最好每一個項目隨著量表的檢查而打分。這在基線檢查是特別必要的。如果基線結果在患者接受治療後記錄,檢查者可能會被患者的反應影響。

為了幫助記憶,我創作了一首詩。

NIHSS量表詩杜萬良喚醒提問命令遲,(3項,3+2+2=7分)凝望視野面容知;(3項,2+3+3=8分)上下左右協調動,(5項,4+4+4+4+2=18分)感覺語音不忽視。(4項,2+3+2+2=9分)
全量表共計42分。最重的病人得40分,因為此時共濟運動得0分

本期的內容就是這樣,大家有什麼感興趣的臨床研究話題也可以積極留言討論哦。「臨床研究一小時」,我們下期見!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觀看本期視頻


相關焦點

  • NIHSS評分的前世今生| 「神經介入臨床評分小工具」系列介紹
    自從神經介入資訊「臨床評分小工具」上線以來,得到了大家廣泛好評,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小工具中的NIHSS評分。到這裡,我想神經介入資訊「臨床評分小工具」中的NIHSS評分能幫到你:多項研究進行了NIHSS評估腦卒中患者預後能力檢驗。研究表明基線NIHSS水平能強烈預測卒中後第7天及3月時的結果,在評分≤3分的患者中有2/3的患者發病3月時預後良好;在評分≥15分的患者中僅有極少數患者發病3月時預後良好。卒中後24 h內評估NIHSS較低的基線值與卒中1年後的良好轉歸獨立相關。急性卒中發病數天內不同時間點評估N1HSS均能強烈預測卒中後3月及6月時患者的預後。
  • 這麼多年,你的NIHSS評分用對了嗎?
    NIHSS評分結合CT血管成像對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預後的預測價值[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0, 16 (2): 109-112.[2]卒中量表和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預測腦卒中死亡效果比較[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 2010, 24 (2): 204-205.
  • 臨床研究中不可不知的PICOS原則
    O 結局:收集的研究結局變量為與住院前相比功能下降,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中有5分或以上的變化等。研究設計看似簡單,但是其邏輯框架十分清晰。        我們再舉一個文獻檢索的例子,比如說你要做一項研究: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體基因修飾的自體T細胞(CD19 CAR-T)用於治療CD19陽性復發、難治的B細胞惡性腫瘤臨床研究。
  • 臨床研究中敏感性分析的統計思路與統計圖表
    一篇臨床研究文章在報告完基線信息和效應估計後,基本已是完整的分析結果。但臨床研究統計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取絕於所用分析方法是否正確以及方法背後的假定是否成立。因此,研究者通常會改用其它分析方法、改變假定條件再次分析數據,以考察結果是否改變以及改變的程度,此即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結果是臨床研究結果的重要部分,其分析思路和展現形式也值得臨床研究者重視。
  • 技術供給-MEWS評分裝置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
    ,臨床上尚未見有MEWS評分裝置。該課題根據早期預警評分系統的標準,設計製作羅盤式的MEWS評分裝置,通過對該裝置在臨床應用中的效果問卷調查,發現該裝置明顯縮短早期預警評分的時間,提高評估的工作效率,為發現潛在危重症患者的診治贏得寶貴時間:同時為護理人員提供了一個科學判斷病情變化的工具,尤其在不同年資護士中,該裝置發揮的作用不同,在年資較低經驗不足的護士中中效果最明顯,與高年資護士的差別存在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NIHSS評分那點事兒:一直以來用的評分可能是錯的?
    作為神經功能查體的重量級評分,無論是入門級別神經科小醫生,還是專家級別大牛醫生,都對NIHSS評分不陌生,NIHSS評分有原始版、現行版、修訂版(mNIHSS)、中文版、中國臺灣中文版。但是:❖ 你可曾遇見過評分模稜兩可的情況?❖ 你可曾想過你手裡拿著的中文版本NIHSS評分有可能是錯誤的呢?
  • COVID-19臨床研究核心結局集——WHO的推薦
    疾病流行期間開展了大量的臨床研究,這些臨床研究選擇的終點指標廣泛多樣,不同研究間選擇的指標各不相同,這非常不利於不同研究之間進行比較和數據整合,如果不同的研究之間採用核心結局集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核心結局集指的是某特定病症相關的所有臨床研究都應該測量和報告的,最小的、公認的、標準化的指標集合,這有助於提高臨床研究的質量,避免後續系統綜述過程中研究之間的異質性,是臨床研究標準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 這個急性心梗評分即將被省去?JAMA發布最新研究
    指南中的各類評分標準,其目的是幫助我們更好的判斷病人的病情進展,根據評分等級進行臨床決策,以此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根據評分所做出的決策究竟能夠給患者帶來多少收益?近日,發表在JAMA上的一篇文章對這個問題展開了研究。
  • 5分鐘Apgar評分,9分和10分的臨床意義一樣嗎?
    但大多數研究主要關注極低的Apgar評分相關的臨床結局。目前還沒有研究將全部Apgar分數(0-10分)作為連續變量來研究其對應的發育結局,較高的評分之間是否也預示著不同的發育缺陷,是否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幹預,本文將對這些問題作出回答。
  • 簡述中藥破壁飲片的臨床應用研究
    藥材利用率提高的同時藥效增強,因此,中藥破壁飲片在臨床研究應用上備受青睞。1、中藥破壁飲片在心腦血管疾病上的臨床應用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冠心病:臨床研究採用基礎藥物治療+參斛複方中藥破壁飲片、基礎藥物治療+參斛複方中藥合劑、基礎藥物等3個方案治療冠心病。
  • III期臨床研究在化療止吐方面獲新突破
    近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劉雲鵬教授團隊領銜發起的一項多中心III期臨床研究在化療止吐方面取得新突破。該研究首次報導了沙利度胺(反應停)聯合帕洛諾司瓊和地塞米松,可有效預防高度致吐方案引起的延遲性噁心、嘔吐,並顯著改善患者化療後的生活質量。相關研究論文日前在線發表於美國《臨床腫瘤學雜誌》上。
  • 兩大院士牽頭臨床研究最新成果表明:5hmC在早期肝癌診斷中性能優秀!
    樊嘉院士和王紅陽院士是中國肝癌研究的領軍人物,通過大樣本的臨床研究,利用外周血5hmC信號變化,依託高通量基因組測序技術進行肝癌早期診斷,將為中國肝癌早期診斷提供一個全新的技術方案,為臨床積累極具價值的經驗。2019年7月,該臨床研究項目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GUT上。
  • 想要開展臨床研究?第一步,先認識臨床研究!
    大多數人一提到臨床研究就想到隨機對照試驗(RCT),潛意識裡把研究與RCT等同起來。結果問題就來了:試驗分幾組?如何隨機?如何做到盲法?病人不配合怎麼辦?…… 而這些問題往往限制臨床醫生開展臨床研究。 最後得出一個定論:這個臨床研究無法做。
  • 五花八門的臨床研究終點 傻傻分不清楚?
    當前,腫瘤領域創新藥物眾多,臨床證據鏈日趨複雜,湧現出了複雜的終點指標和研究設計——包括替代終點、中間臨床終點和其它創新終點;並出現共同終點平行檢驗、複合終點序貫檢驗等複雜設計。為何設置PFS和OS雙終點?如何理解α值分配?為何研究設計相似、終點設置不同,可能得到截然相反的結論?
  • 臨床壓瘡護理預防及基礎循證研究
    要求對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綜合分析,常用Braden壓瘡評分法,分值越少,壓瘡發生的危險性越高。已在世界上各醫療機構啟用。Hortor的危險因素評分法,14人以下獲得壓瘡的機率為32 %;12人以下屬高危組,2 W內獲得壓瘡的機率為48 %,已成功地應用於老年病院。Andersen危險指標記分法,記分≥3發生壓瘡的危險性極高,對臨床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可對急性病人院病人作有效的預測。
  • 【每日學術】關節鏡下修復巨大肩袖損傷的臨床研究_騰訊新聞
    因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起在關節鏡下採用肩袖修復術治療的巨大肩袖損傷患者超過2年的臨床隨訪資料,目的是:探討關節鏡下修復巨大肩袖損傷術後的臨床療效;評估術中肌腱修復的完整性是否會影響術後肩關節功能;評價術後出現再撕裂對臨床功能恢復的影響。
  • 對新型冠狀病毒99例病例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研究
    通常,死亡患者的特徵與MuLBSTA評分相符,MuLBSTA評分是預測病毒性肺炎死亡率的預警模型。仍需要進一步調查以探索MuLBSTA評分在預測2019-nCoV感染死亡風險中的適用性。目前尚缺乏關於2019-nCoV引起的肺炎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的信息。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對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確診的99例2019-nCoV肺炎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進行了全面探索,該研究收治了第一批報告有2019-nCoV的患者。
  • 公務員面試考官評分策略研究
    一、文獻綜述 (一)考官評分心理行為與評分方式研究的主要觀點 經過梳理,本文將考官評分心理行為歸納為6種類型,形成6種不同的評分方式。 第一類表現為考官將面試中被測者的個人特質和自己內心的理想原型進行比較的過程。
  • 彭曉霞:如何利用真實世界數據開展臨床研究?
    在本期微課堂中,我們邀請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中心彭曉霞教授,請她為大家講解如何利用真實世界數據開展臨床研究。 真實世界數據 真實世界數據區別於特定的"臨床研究背景"下產生的數據,是在日常診療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來源多樣化,包括電子醫療記錄、醫療保險資料庫、產品或患者註冊登記資料庫等。 真實世界研究並不是一種新的研究方法。
  • 科研速遞|早期腸內營養對肝膽外科術後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行肝膽外科手術,行膽囊切除手術者17例,行肝臟部位切除者23例,行膽結石切除者16例;2)經過臨床CT影像掃描與診斷,所謂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腸道活動抑制現象;3)對參加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籤署知情同意書,且同意參考本研究的隨訪調研工作。排除標準:精神病患者及其同時合併其他嚴重內科疾病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