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下面的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觀看本期視頻
百家爭鳴百家花,「小小講堂」有芳華。「臨床研究1小時」系列講座是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天壇臨床試驗與臨床研究中心的特色活動。講座每期邀請1名專業學者,來講解在臨床研究中大家關心的、有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本期講座我們邀請到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杜萬良博士來為大家講授「臨床研究中的NIHSS評分」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脫胎於多倫多卒中量表(Toronto Stroke Scale)、辛辛那提卒中量表(Cincinnati Stroke Scale),用於評價卒中的嚴重程度,為臨床研究提供量化指標。1989年初次發表時有15項,我們可以稱其為原始版;後來簡化為11項,被廣泛採用,我們可以稱其為現行版;2001年進一步簡化為mNIHSS,我們可以稱其為修訂版,少有人用。
國內醫生在使用NIHSS的時候,常常感覺有些項目的評分標準含糊不清,兩個醫生對同一患者的評分差距較大。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五個方面。
五個方面:1.中文翻譯不統一,不同翻譯版本表述不同,應該對照英文原版理解;
2.只看量表,不看指導語;
3.特殊狀況有,很多人不知道;
4.臨床試驗的評分標準不同於臨床實踐,按照臨床實踐的習慣打分會背離量表設計初衷;
5.在手頭沒有量表的情況下評分容易漏項。
六種特殊狀況的評分規定(圖1-6)1.最具重現性的反應都是第一反應。舉例說,在意識水平提問項, 讓患者說出其年齡和當前的月份。患者最初回答錯誤,但後來糾正了,要記為錯誤反應。 這一點是關鍵。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規範旨在促進患者矯正初期錯誤反應的各種言語和非言語的線索。
2.在任何項目上對患者不許輔導,除非有特別說明。這與神經病學教學相矛盾,因為我們一般都對患者的最佳表現感興趣。 再次強調,規範化的輔導是不可以的,要觀察重現性就必須避免輔導。
3.有些項目只有絕對存在時才能打分。舉例來說,偏癱患者的共濟失調記為「無」。因為檢查時它並不一定絕對存在。雖然與有些醫生的觀點相悖,這個項目必須這樣打分,以避免歧義,並確保可重現性。
4.最重要的是,記錄患者所做的,而不是你認為患者可以做的,即使結果看起來矛盾。一個合格的檢查者對患者的功能水平形成印象,但這種印象一定不能影響打分。 除感覺項目外,打分應當包括以前的缺陷。
5.患者的分數應當在檢查後立即記錄,最好每一個項目隨著量表的檢查而打分。這在基線檢查是特別必要的。如果基線結果在患者接受治療後記錄,檢查者可能會被患者的反應影響。
為了幫助記憶,我創作了一首詩。
NIHSS量表詩杜萬良喚醒提問命令遲,(3項,3+2+2=7分)凝望視野面容知;(3項,2+3+3=8分)上下左右協調動,(5項,4+4+4+4+2=18分)感覺語音不忽視。(4項,2+3+2+2=9分)本期的內容就是這樣,大家有什麼感興趣的臨床研究話題也可以積極留言討論哦。「臨床研究一小時」,我們下期見!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觀看本期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