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對中國的影響。

2020-12-15 強強說科技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裡,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裡(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裡)。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衝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黃河是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黃河是中華民族之根,對中國非常重要。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自宋元以後,直至近現代歷史時期,黃河流域由於人口的壓力自然條件等因素,經濟重心南移,但黃河流域仍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黃河承載著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積澱和人文精神,黃河所凝聚著的「團結、務實、開拓、拼搏、奉獻」的精神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向前。

黃河展示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發展過程。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

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遊以山地為主,中下遊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遊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磅礴雄偉的氣勢,勇往直前的精神,體現中華民族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品格。

相關焦點

  • 致良知四合院:鋼琴協奏曲《黃河》:黃河情,中國
    提起黃河,每位國人心中都會升起深深的眷戀與誠摯的愛,這發自內心深處的依戀,化作永遠無法割捨的情感——「黃河情,中國心 」。黃河,是中華兒女的母親河。綿延起伏,洄旋迭宕,洶湧澎湃,奔流不息。承載在著五千年歷史的滄桑,流出中華民族的氣魄,訴說著中華兒女的勤勞與善良,寄託著炎黃子孫不息的奮鬥精神。
  • 中國夢·黃河情丨濟南鳳凰黃河大橋亮點頗豐 先進技術促進黃河兩岸...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將於9月22日
  • 黃河入海流 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
    黃河入海流——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覽百川之洪壯兮,莫尚美於黃河。浩浩蕩蕩的黃河啊,流經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地勢高差懸殊,成磅礴盛景。從古到今,有多少詩人、作家、畫家向著滔滔黃河傾訴赤子心聲,書寫世代流傳吟唱的不朽佳作!
  • 萬裡黃河第一隧!中國開建第一大黃河隧道!
    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中這樣描寫黃河:「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側面也反應了黃河的湍流和多變,從黃河流域第一座現代橋梁蘭州中山橋建成以來,黃河兩岸居民往來早已不是難題。但是最近,一項全新的工程在山東濟南開始建造濟濼路穿黃隧道,又稱濟南黃河隧道,面對黃河如此多變的河道,複雜的地質條件,人們或許從來沒有想像過可以駕車或乘坐軌道交通由黃河之下穿越黃河這條被譽「萬裡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隧道,在黃河之下54米深處的隧道將濟南南北城區相互連接。
  • 吃原陽大米,品黃河故事—水牛趙「中國黃河稻米文化博物館」
    但這需要農民以宗族關係為紐帶加強人際合作、加大灌溉設施投入,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改造黃河、進行耕作。由此,從改造到受益,從受益到發展,黃河稻米間接造就了黃河兩岸燦爛的歷史文化。原陽大米的成長,是原陽黃河生態流域發展保護的成果。
  • 黃河開發利用率高達80% 中國暫停黃河水資源超載區新增取水許可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22日從中國水利部獲悉,為解決黃河流域水資源過度開發的問題,中國決定對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地區暫停新增取水許可。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 中國故事甘肅篇追憶黃河古象
    但這並不影響大家建發電站的熱情,開工動員大會上,公社領導說的像唱的一樣,等有了電,點燈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的舒坦日子自然就來了。點了上千年油燈、耕了幾十輩子土地的農民,從村口放映的電影裡看到過電燈電話樓上樓下的場面,可主任說的電器化還是一片模糊。但既然能省力氣那一定不是壞事。貧下中農幹勁大,敢叫龍王聽我話;河水從此不淹人,光明送到千萬家。
  • 黃河三角洲,中國國土面積最大的增長點
    中國是一個國土面積及其廣闊的國家,領土面積9634057平方公裡,領海面積約470萬平方公裡。黃河流域圖那麼有這麼一個地方,每年的面積都在增大,成為中國國土新的增長點,那就是黃河三角洲。使得黃河三角洲面積不斷增大。
  • 洛陽組建黃河大學,鄭州開封組建黃河藝術學院,設立中國文化大學
    黃河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必須配以必要的智力支撐,在黃河區域關鍵及薄弱省份組建高水平大學有利於發揮高教的智力優勢,推動黃河區域實際問題與理論研究的密切結合,推動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弘揚,為此我提議在洛陽以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師範學院為依託組建黃河大學,對黃河文化的挖掘必須要配以黃河大學,洛陽作為河洛文化以及黃河文化的重要區域,組建黃河大學理所應當;
  • 【中國夢·黃河情】「豫」見黃河之美 盛世治水譜華章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新聞中心 > 【中國夢·黃河情】「豫」見黃河之美 盛世治水譜華章
  • 厲害了,中國的這條第二大河,徑流量是黃河的7倍之多
    因經緯度的差異以及地形地貌的影響,不同地區的河流長度以及徑流量會不同,這裡就引出了一個話題:中國的第二大河流是哪一條?眾所周知,黃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全長約5464千米,僅次於長江6300千米,在世界上排名第五(前四位分別是:尼羅河6671千米、亞馬遜河6571千米、長江6300千米)。
  • 黃河神仙灣——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
    2020.9.22日,新安縣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正村大河田園雅竹農莊舉行!豐收節作為古老農耕文化古國,中國豐收節由來已久。中華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020.9.22日,新安縣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正村大河田園雅竹農莊舉行!
  • 直播預告丨第四屆中國黃河旅遊大會暨山東·高青第三屆黃河文化...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魯中網9月8日訊(記者李慶宇)傳承黃河文明,講好黃河故事。9月8日晚19時30分,第四屆中國黃河旅遊大會暨山東·高青第三屆黃河文化旅遊節將在高青開幕,屆時魯中網將對活動進行圖文直播。
  • 第四屆中國黃河旅遊大會暨山東·高青第三屆黃河文化旅遊節今晚啟動
    傳承黃河文明,講好黃河故事。9月8日19:00至21:00,第四屆中國黃河旅遊大會暨山東·高青第三屆黃河文化旅遊節啟動儀式將在淄博市高青縣舉行。以「萬裡黃河大牽手·攜手共推黃河遊」為主旨的中國黃河旅遊大會,先後在魚躍龍門之地陝西韓城、「天下黃河貴德青」的青海貴德、《詩經》故裡陝西合陽舉辦過三屆,2020年來到山東,將在黃河第九道灣--安瀾灣所處的溫泉慢城·黃河高青盛大啟幕。
  • 【開封黃河故事】倉頡文化:黃河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
    一年來,我市牢記囑託,踐行指示,在黃河岸邊演繹了一個個出彩開封黃河故事。為紀念座談會召開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周年,進一步挖掘黃河文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好黃河故事」的指示,保護傳承黃河文化,開封日報和開封第一黃河河務局聯合開展此次黃河故事挖掘和搶救工作,並開設《開封黃河故事》欄目。
  • 中國黃河上的首座鐵橋,始建於光緒年間,卻是由德國人建設的
    蘭州市最著名的橋梁是中山橋,又稱黃河鐵橋,位於蘭州市濱河路中段。被稱為黃河第一橋、真正意義上的黃河第一橋的黃河鐵橋,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來到蘭州,一定要過黃河鐵橋,這座橋依然在濱河路中間連接著黃河兩岸。這裡禁止車輛通行,只有行人可以通過。
  •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那為何黃河被稱為「母親河」?今天漲知識看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那為何黃河被稱為「母親河」?今天漲知識看長江與黃河,在中國是兩條眾人皆知的河流,而它們也躋身於世界長河之列。它們的歷史悠久,都承載著孕育中華兒女的使命。黃河,在我國是排名第二的大河。無論是長度還是流域面積在中國都是僅次於長江。它被人們親切地稱作母親河。黃河裡有大量的泥沙,因此河水呈現出渾濁的顏色,據資料顯示,黃河的含沙量多達在世界上能夠排到第一位,可想而知,黃河的名字由此而來。那它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泥沙呢?這是因為它流經了黃土高原的緣故。
  • 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中國的母親河——黃河》開課
    (圖片來源: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中國僑網8月25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微信公眾號消息,8月23日,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中國的母親河——黃河》開課,來自43個國家59572個登錄點的師生跟隨鏡頭前往甘肅蘭州欣賞黃河的壯闊景象,感受人們對黃河的特殊情感。
  • 中國聲樂教育「掌門師太」郭淑珍憶「黃河情愫」
    聲音控制住,氣息要很長很勻……」9日,92歲的郭淑珍在排練現場,不顧工作人員勸阻,耐著性子指導著年輕歌者把握《黃河大合唱》的情感,娓娓道來跌宕起伏的「黃河故事」。  當日,烏海市、蘭州大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交響音樂會在內蒙古烏海市舉行,作為中國第一代女高音歌家和《黃河怨》一代主唱者的郭淑珍帶著傷腿,不遠千裡,現場聆聽指導。
  • 逸西詩作《黃河壺口》入選《中國百位詩人寫延安》中英文精裝版
    著名詩人賀敬之題寫書名,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等題字,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原《詩刊》主編葉延濱作序的中英文精裝版《中國百位詩人寫延安》一書,日前已由陝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四川詩人逸西的《黃河壺口》入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