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中談刑訴法修改:保障人權條款須繼續修訂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對話人物

  陳光中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中國法學會刑事訴訟法學會名譽會長,上次刑訴法修改時曾受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委託,起草修改草案,這次全程參與立法機關修改討論。

  對話動機

  時隔16年,刑事訴訟法再次大修。這是中國從1979年制定第一部刑事訴訟法迄今第二次大修。1979年-1996年-2012年,兩次修改間隔均為16年左右,這次修改並不是終點,刑訴法還有很多重要任務需在未來解決。

  嚴打和運動導致刑訴制度倒退

  新京報:中國從正式出臺刑事訴訟法到現在第二次大修已33年,你怎麼看中國刑事訴訟制度的歷程?

  陳光中:我認為刑事訴訟制度和立法總體來說是在進步,但這個過程並不是直線的。

  1979年我們制定了164條的刑事訴訟法,很粗疏,但畢竟做到了有法可依,結束了靠政策辦案的做法。

  1996年的修改有局限性,但在當時條件下,在推動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方面前行了一大步。

  這一次修改應該說在完善制度方面又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標誌就是在保障人權上加強了,程序正義也更加彰顯了。當然有的東西也適度地保證打擊犯罪的力度,也是維持社會秩序所需要的,也表示訴訟法更加成熟。

  新京報:那為什麼說刑事訴訟的進步不是直線的?

  陳光中:為什麼說在曲折中進步呢?很大一個因素是搞運動。1979年刑事訴訟法一公布,本來準備大張旗鼓地宣傳,但接下來馬上就「嚴打」,很多東西都受到衝擊,衝擊最大的就是程序法,搞聯合辦案,程序就可有可無。

  「嚴打」和運動,讓程序上有法不依。比如死刑覆核程序,刑訴法一直規定的是最高法院,然而一搞嚴打就修改法院組織法,授權給最高法院作出決定下放死刑覆核權,實際上就是適應「嚴打」需要,下放之後殺得多一點、快一點。這就是明顯地倒退,所以這叫有曲折。

  下次修法應更強調保障人權

  新京報:刑事訴訟法修改不可能一步到位,下一次修法有什麼問題需要重點解決?

  陳光中:這次刑訴法修改,在第二條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權」使2004年憲法修改增加的「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第一次突破性地載入了國家基本法律,這應當說是一個來之不易的重大進步。

  刑訴法第一條寫「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我一直主張把「保護人民」改成「保障人權」。第一條是立法宗旨,具有宏觀全局性的意義。刑訴法裡面在打擊犯罪的過程中,最需要保障人權,重點在於保障被追訴者的人權,因為在刑訴中他屬於弱者,被強大的公權力機關追究犯罪。

  從長遠方面來看,第一條、第二條要做統一的重大修改。因為現在第一條和第二條沒有全面體現建立公正、權威、高效的司法制度。第一條典型的是以打擊為主線,第二條寫了保證無罪的人不受追究,要從這兩條統一著手進行修改,體現現代法治的理念。

  人權保障做唯一價值也不現實

  新京報:立法中,不少公眾關心沉默權,認為應該明確地寫進法裡?

  陳光中:我的看法是,徹底的沉默權在世界範圍看都沒怎麼做,唯一做的是美國,但美國的沉默權也不是沒有爭論。

  英國是沉默權的發源地,我認為中國可以參考英國,英國從絕對沉默權到相對沉默權也有極大地爭論。律師、學者反對的佔大多數,但是打擊犯罪的部門強烈主張要改,最後議會通過。

  舉個例子說,在現場發現你身上有贓物,比如口袋裡有毒品,周圍腳底下發現有毒品,就會把你帶到警察局,或者當場盤問,這時就沒有沉默權。英國在四種情況下沒有沉默權,我認為沉默權是一種訴訟發展必然要達到的,但相對的沉默權比較符合實際。

  有人說,把保障人權放在唯一的價值,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一個社會不打擊犯罪是不可能的,有犯罪不打擊就影響整個社會的利益,影響國家的利益,也影響民眾的切身利益。

  法治進步與經濟政治進步互動

  新京報:這次修改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是明確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但也有不少人認為不夠徹底,還需要完善。

  陳光中:現在可預見到的是非法證據的排除難度很大,實物證據幾乎排除不了,言辭證據排除也很難。實際上,從2010年「兩高三部」發布兩個證據規定到現在已經實行一年半,典型的案例一個都找不到,不是沒有案例,而是司法中排除不了。

  這就帶來一個新的問題,這次修改後仍面臨實施的問題,也就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應當做卻不做帶來的後果是什麼?

  實際上簡單一句話,我們學者當初設計時講證據裁判的程序制裁原則,即違反程序的,特別是嚴重違反的,一概無效,不限於非法證據排除。但這次刑事訴訟法修改難以規定進去了,只能留待展望下次了。

  新京報:這次立法機關為什麼不採納?

  陳光中:沒到時候。民主法治的進步,整體說要有經濟、政治、文化的推動,他們是相互協調的。比如說政治體制改革推不動,法治想大進步是不可能的。只有綜合地、互動地推進才行。現在我們只能說,在現有的條件下,立足現實,適當超前。

  適當超前到什麼程度就比較複雜了,想什麼都一步到位不可能,立法部門的指導思想也是穩步推進。立法部門也是穩中求進,一開始他就提完善刑事訴訟,不是提改革。所以涉及一些難度大的複雜問題都暫時不寫。

  訊問律師在場留待未來考慮

  新京報:刑事訴訟當中還有重要規則,禁止雙重危險規則,比如雲南李昌奎案,已經判決了死緩,但再審又給改判成死刑立即執行,不少人批評法院這種做法。

  陳光中:這次修法沒有吸收國際人權公約裡的這個規則,將來我們要規定禁止雙重危險規則。我也不主張絕對地吸收,禁止雙重危險規則是對判決已生效後,不允許重新提起不利於被告的追訴,聯合國也主張這不是絕對的,但是首先要堅持這個原則。

  原來英國是絕對的,現在英國也搞例外,就是重罪,可能要判終身監禁的有26個罪名,如果這種罪漏掉了可以再提起追訴,輕一點的犯罪就算了。我認為中國還可以寬一點,重罪十年以上都可以不使用,十年以下比較輕一點的使用這個禁止雙重危險規則。

  新京報:這些年學術界對刑訴法修改應該建立律師在場制度也有很多呼籲,希望偵查部門訊問犯罪嫌疑人時,應當允許律師在現場。

  陳光中:律師在場權這次沒有涉及到,是因為難度太大,包括司法部也說做不到,他們說200多個縣還沒有律師事務所,現在律師辯護率才達到20%,這還是指的一審開庭的辯護率,現在怎麼要求人一抓起來律師就在場呢?何況在場律師可能妨礙訊問,訊問防止刑事逼供不一定非得有律師在場。

  現在立法部門不考慮,實務部門也堅決反對,但這是未來應該考慮的事。(記者 楊華雲)

相關焦點

  • 媒體盤點刑訴法修正十大亮點:尊重和保障人權
    「你確定會把『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去嗎?」《紐約時報》的女記者盯著陳光中問道。  「我確定。」這位中國政法大學前校長回答道。  「真的能確定?」女記者又讓翻譯問了一遍。  陳光中笑道:「我真的能確定。」  這一幕就發生在2012年全國政協會議開幕的前一天。
  • 刑事訴訟法修訂更重人權 是階段性顯著的進步
    核心提示:3月8日,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實施33年的刑事訴訟法迎來第二次大修訂,保障人權入法是最大亮點,逮捕24小時內通知家屬,審慎刑事和解防「花錢買刑」等修改也引起人們較大關注。
  • 刑訴法修正案條款引爭議 第73條被指擠壓私權
    >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將成為法制裡程碑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審議表決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修訂過程能否妥善回應公眾的關切,具有重大意義。刑訴法大修備受媒體廣泛關注,3月1日至3月11日期間國內報刊的相關報導高達1108篇。主流媒體報導,刑訴法修正案草案總結了司法實踐經驗,完善了刑事訴訟中各司法機關的權力配置,並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等原則,有望成為中國刑事訴訟法制發展的新裡程碑。
  • 刑訴法修正案條款引爭議 第73條被指擠壓私權(圖)
    修訂過程能否妥善回應公眾的關切,具有重大意義。刑訴法大修備受媒體廣泛關注,3月1日至3月11日期間國內報刊的相關報導高達1108篇。主流媒體報導,刑訴法修正案草案總結了司法實踐經驗,完善了刑事訴訟中各司法機關的權力配置,並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等原則,有望成為中國刑事訴訟法制發展的新裡程碑。
  •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部分條款被指「倒退」 第73條爭議大
    修訂過程能否妥善回應公眾的關切,具有重大意義。   刑訴法大修備受媒體廣泛關注,3月1日至3月11日期間國內報刊的相關報導高達1108篇。主流媒體報導,刑訴法修正案草案總結了司法實踐經驗,完善了刑事訴訟中各司法機關的權力配置,並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等原則,有望成為中國刑事訴訟法制發展的新裡程碑。
  • 刑訴法修改能改變什麼?
    作為「國際人權憲章」的一部分,條約中規定了公民個人享有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其中,免受酷刑的自由、不受任意逮捕、拘役或放逐的自由,公正和公開審訊權,無罪推定權等,與刑訴法關係甚密。    距離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越來越近,中國刑訴法的修改漸次逼近司法實踐的敏感區。「有很多問題要改,這次只能解決實踐中最突出、大家認識最一致的問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樊崇義參與了論證過程。
  • 陳光中:法學研究切忌坐而論道
    記者對陳光中教授的採訪「幾經波折」才終於如願――沒辦法,陳教授實在太忙:開會,調研、統稿……78歲的老人,為了他鍾愛的刑訴法,似乎永遠不知疲倦……陳光中,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刑法室主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被譽為「中國新刑事訴訟法泰鬥」。
  • 新修訂的刑訴法等一批法律法規今日起實施
    中新網1月1日電 「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刑訴法、小額民事訴訟一審終審,學生教師替人代寫論文可被開除……2013年新年第一天,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以及《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等一批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開始正式實施。
  • 刑訴法大修:「小憲法」,大亮點
    「你確定會把『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去嗎?」《紐約時報》的女記者盯著陳光中問道。「我確定。」這位中國政法大學前校長回答道。「真的能確定?」女記者又讓翻譯問了一遍。陳光中笑道:「我真的能確定。」這一幕就發生在2012年全國政協會議開幕的前一天。作為唯一一位參與過兩次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法學家,包括美聯社、法新社在內的多家外媒都曾向陳光中提出過相同的問題。
  •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審議 程序設置傾向公權力
    南都特派記者程成發自北京四大亮點1 「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刑訴法總則第一章刑訴法的「任務和基本原則」部分,在第二條「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之後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內容,作為刑訴法的任務之一。據悉,這是自2004年人權保障條款寫入憲法之後,我國首部將該條款納入其中的基本法律。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法律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光權說:「這一修改,對落實憲法關於保障人權的規定,加強對公權力行使的制約,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懲罰犯罪應與保障人權並重
    CFP   「正確處理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係,是刑事訴訟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關係,這就要求,既要及時準確地打擊犯罪,不放縱犯罪分子,又要切實尊重保障人權,不冤枉一個好人。」不少常委會委員指出,由於刑訴法修改既非常專業,又有很高的社會關注度,希望在修改過程中能夠更多聽取專家和社會各界的意見,使修法能夠達到懲罰犯罪和尊重人權並重,同時體現司法與社會進步的目的。   就如何進一步完善草案,常委會組成人員圍繞治理刑訊逼供、規範技術偵查措施、完善死刑覆核程序等焦點問題展開了熱議。
  • 人民日報評刑訴法第73條 公眾擔心執法部門濫用
    雖然法學界和社會上還有一些人對修正案的個別條款存有異議,但無人能夠否認這次刑訴法修改是中國法治文明的一次重大進步,是中國進一步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要體現。  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制定於1979年。在此之前的30年,新中國沒有一部完整的刑法、刑訴法。因此,當年刑法、刑訴法的問世可謂新中國法制史上劃時代的事件。
  • 公安部:尊重保障人權規定要不折不扣落實
    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  修改後的刑訴法在完善偵查程序的同時,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權」、「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等規定,完善了辯護、證據、偵查監督等制度,這對公安機關的人權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安機關和廣大民警在執法辦案中,要正確處理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之間的關係,做到二者兼顧。」
  • 法學泰鬥陳光中:連續審訊超24小時應算刑訊逼供
    陳光中  備受關注的新刑訴法將從明年1月1日起實施。目前,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等部門均在徵集修正案的實施意見。7月30日,最高法將一份560多條的司法解釋向全國法院徵求意見。刑訴法修正案中,被認為一大進步的是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條文。而率先呼籲增加這一規定的,正是全程參與刑訴法修正案研討的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
  • 刑訴法新看點:排除非法證據 不強迫自證其罪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郎勝介紹,本次刑訴法修改內容多,增加和修改的條文佔現有條文總數的近一半。從防止遏制刑訊逼供到規定證人強制出庭,從完善死刑覆核程序到規範偵查措施,大面積的修訂使得這部法律逐步從粗疏走向嚴密。  防止刑訊逼供 不得強迫自證其罪  「佘祥林案、趙作海案等冤錯案讓人們對刑訊逼供深惡痛絕。
  • 刑訴法修訂 終於可以有權保持沉默了?
    牽強的現行無罪推定條款     儘管中國現行的《刑訴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但坦率地說,這不是無罪推定原則,因為無罪推定不是跟法律宣判聯繫在一起的,而是跟刑偵聯繫在一起的,它不是一個結果的原則,而是一個過程的原則。
  • 最高檢:新刑訴法保障當事人權利規定現可參照執行
    新華網上海7月17日電 (記者陳菲、楊金志)記者17日從最高檢召開的全國檢察長座談會上獲悉,最高檢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妥善處理好刑訴法新舊法銜接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對修改後刑訴法有關限制司法權力、有利於保障當事人權利的規定,現在即可參照執行。
  • 姜明安:改革和完善行政訴訟體制機制 加強人權司法保障
    法律未為相對人提供這樣的途徑,其人權顯然就難以得到切實的保障。 二、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在改革和完善行政訴訟體制機制、改進人權 司法保障方面的重大進步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
  • 刑訴法時隔16年第2次大修 部分條款被指不夠細
    代表熱議大修刑訴法巨大的進步讓我們歡欣鼓舞代表熱議大修「小憲法」四川新聞網北京3月11日訊(全國兩會報導組記者 代朗 張進春 劉琳) 刑事訴訟法與賦予和規制刑事訴訟中的職權機關權力、追訴犯罪、保障公民權利密切相關,有「小憲法」之稱,時隔十六年迎來了第二次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