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掀"極簡主義"風潮 男子丟所有東西只留3件衣服

2020-12-17 參考消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東西愈少愈幸福,佐佐木典士(右)幾乎把家裡的東西都丟光。(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消息網6月21日報導 臺媒稱,日本36歲男佐佐木典士家裡僅有3件上衣、4條褲子、4雙襪子和很少量的日用品,簡陋到被朋友笑話。他將自己的生活記錄成書,意外拿下Amazon暢銷榜排行第一名,在日本掀起「極簡主義」生活風潮。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6月21日報導,原本喜歡收藏書本、唱片等雜物的佐佐木,賺得錢都拿去購物導致存款很少,還被女朋友嫌棄分手,讓他突然覺醒不能再「整天只想著自己沒有的東西」而把所有非必需品通通都丟了,包含電視跟手機。

「極簡生活」嘗試了一、兩年後,佐佐木反而覺得心裡的空虛感變充實了,他表示,再也不用花時間打掃跟買東西後,多出的時間可以用來跟朋友相處或是旅行,擁有的東西雖然少,卻能過得更幸福。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家裡只留幾件衣服,跟極少的日用品。(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極簡主義生活風潮正勁:「如果可以,我想購買簡單」
    「多餘的財富只能夠買多餘的東西,人的靈魂必需的東西,是不需要花錢買的。」梭羅名著《瓦爾登湖》百年前的娓娓道來,卻在當今時代的浮光掠影中顯得越發深刻。
  • 全屋僅有219件家具,一年僅有兩款衣服,看看日本小哥的極簡生活
    俗話說得好,購物一時爽,收貨火葬場,相信每個人都有幾件後悔買的東西,買回來就沒用過幾次,卻又不捨得扔。時間久了,房子裡的東西越來越多,只能不斷想辦法收納物品。這些東西都扔掉會怎樣?日本有個小哥叫澀谷直人,就為我們展示了他的極簡主義生活,全屋僅有219件家具,一年僅有兩款衣服,卻能讓生活過得有模有樣。澀谷直人的極簡主義生活要從大學畢業說起,他離開學校之後,租住了這間僅有36.5平方米的公寓,分區僅有一廳一衛,空間像貨櫃一樣,連正經的臥室都沒有,一般人估計都不知道該怎麼住,但是,澀谷直人卻覺得這都不是問題。
  • 時尚極簡主義:十件衣服過一年
    衣服包括一條褲子、一條短褲、兩件T恤、一件有紐扣領的襯衫、一件運動衫、一雙運動鞋、一雙靴子、一件運動上衣和一條皮帶。五月份,他在博客上寫了一篇《極簡主義》(Mininalism)文章,宣布一年只穿一套衣服的計劃。他認為這時機再好不過了。他和妻子新搬的家比以前要小,而且在空軍服役的他馬上要休六個月的親子假,不用每天都穿飛行服。
  • 極簡主義的生活 現實中就是家徒四壁的扔東西狂魔
    甚至是每天不扔東西就會覺得很難受,扔完東西就會獲得快感,就跟很多人會選擇買東西回來但是不用一樣。朋友說她是扔東西變態,她還十分開心。之前說日本的短劇經常會有奇葩人設,不過這種奇葩人設並不是不存在的,現實中也是有這種類型的人的,他們一直自稱的是,極簡主義者。
  •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再例如:憑藉一部《斷舍離》大火的山下英子,一躍成為日本著名整理諮詢師。她們都分別中「人與物質」的角度,來解讀了「極簡主義」的生存方式,通過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地審視自身與物品之間的關係,內心與物慾之間的羈絆。
  • 極簡主義才不只是扔東西,談談在日常生活中怎樣真正實現極簡主義
    近幾年來,隨著《斷舍離》《極簡》《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等推廣極簡主義的書籍在全世界風行,極簡主義成為人們經常討論的話題。許多人心目中極簡主義的踐行似乎就意味著扔扔扔,要成為一個極簡主義者每天就要各種斷舍離,做到「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才算是滿足標準,其實並非如此。
  • 分享日本著名極簡主義者的家:樣板房style!整屋僅有150件物品
    裡面放了多少東西?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畢竟是一個家東西肯定多的數不過來但是對於日本一位極簡主義者來說他的家和生活方式就很與眾不同Sasaki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的收納理念風靡日本影響了日本很多年輕人Fumio就是其中之一後來,他又看到了一張《安德魯海德與十五件東西》的照片以及史蒂夫賈伯斯
  • 極簡主義可以幫你擺脫煩惱!
    極簡主義可以幫助你!2什麼是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的意義是?關於極簡主義,古今中外均對此有很好的詮釋,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凡事當力求簡單,直至不能再簡。」《道德經》中說:「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 Less is more——極簡主義的生活哲學
    買很多劣質山寨產品,結果常常因為東西壞掉而不爽。如一個山寨手機用1年掛了,一件便宜夾克穿一個季度就破了。(更嚴重的可能是與下一條的舊物收集癖結合,把這些屍體留在家裡,沒事時候看一眼又想起傷心往事。)舊物收集癖。
  • 日本流行極簡主義 22平米公寓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個床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日本流行極簡主義,22平米公寓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個床墊。對於這種極簡主義,你怎麼看呢?網友看到後,稱這簡直不是家,因為沒有家的感覺。
  • 物質主義時代結束,極簡主義盛行下的購房需求
    中國目前經歷的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日本,當時日本女性中有92%擁有至少一個LV商品,有90%擁有Cucci,超過58%擁Prada,超過51%擁有Chanel。但是目前隨著日本美學的擴散,日本的極簡主義開始盛行,特別以山下英子寫的《斷舍離》傳入國內,特別影響了中國的千禧一代。
  • 極簡主義:時機已到
    極簡主義便是讓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社交關係,與自己認為重要的親人和朋友建立深層連接,而主動簡化泛泛而交的朋友。 比如過節不必群發祝福給所有朋友,只需挑自己認為重要的親人和朋友單獨編輯信息或者電話問候或者線下聚聚。
  • 如何設計出極簡主義風格的APP界面?
    一、我們為什麼偏愛極簡主義?極簡主義在產品設計上的萌芽和發展,並非源自審美上的需求或風潮。從功能上來看,極簡主義風格APP的設計具有高度可識別性和較好的人機互動性。從美學角度上看,極簡主義風格設計符合當今社會的審美需求。極簡主義風格設計強調對主題概念的有力表達,其清晰的特點正是用戶在當今琳琅滿目的界面中所需要的。1.
  • 【1843】極簡主義VS囤物症,你是哪一派?
    還是會追求極簡主義,剔除不需要的物件,為生活減負?極簡主義VS囤物症,你是哪一派?為何我要留著壞了的蒼蠅拍,獨腿的金屬鳥和一堆從未染指過的書?為何我每天穿著相同的衣服卻有四盒滿滿的衣服?Moving puts us in a confronta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our possessions.
  • 斷舍離的最高境界:定期扔這三樣東西,你會活的更加高級
    目前,國內正颳起一陣極簡主義的風潮。追逐這股風潮的信奉的都是「斷舍離」這部三字經,而這三個字更是擊中了無數都市的人的內心。似乎不扔幾件衣服似乎就不是潮流。但是斷舍離真的就是只是扔幾件衣服這麼簡單嗎?我們到底該如何做真正的斷舍離呢?斷舍離這個概念最初是由日本的山下英子提出來的,她在書中呈現了一套通過家居整理來改善心靈環境的「寶典」。
  • 深度|從泡沫經濟,低欲望社會,極簡主義文化,解讀《輕身生活》
    緊接著的1994~1995年,也是日本的多事之秋。不但有奧姆真理教毒氣事件,又添7.3級的阪神大地震,加上泡沫經濟的影響,一時間人心浮動。之後的日本人民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從80年代的「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逐漸演變成90年代全國「百元店」遍地開花。與此同時,很多企業不再給員工終身僱傭的工作機會,那個時期的日本人,面對未來與前景充滿了巨大的不安。
  • 我理解的極簡主義
    昨天,看到公眾號「極簡先行」發的一篇文章,標題是《「你是否要退出群聊?」「是。」》,點進去看了一下,還是很有一些感觸的——不僅僅是群聊,還包括關注的一些公眾號,自己都在考慮著「退出」。慢慢留意自己平時哪些公眾號是不看的,逐步極簡」。這個月還剩十來天,現在自己關注的公眾號是31個,能不能把公眾號極簡到10個,自己也不是很確定。但是,逐步減少公眾號的數量,確實是自己一直在做的事。不僅是公眾號,一些群聊,自己也想著退出。
  • 日本人最初都是極簡主義者!
    事實上不光日本人出生時是極簡主義者,更誇張的說,應該是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極簡主義者。近年來我們接受的極簡主義,基本來自日本的斷舍離、我的房間空空如也等。日本人是如假包換的極簡主義者,日本的文化根基也是極簡主義。其實在我們國家在現代工業發達之前,在網際網路來到之前,在移動網際網路興起之前。
  • 也說生活的極簡主義
    今天也說說極簡主義。前幾天看到這麼一個問題:崇尚極簡主義的日本,人生圖什麼,是不是想通了這個問題?「人生圖什麼」是個很大的話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追求,哪一種才是「想通了」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定論。極簡主義並不是日本人的專利極簡主義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這個概念並不是日本人創造的。極簡主義是西方一個重要的藝術流派,由極少主義衍生而來。極簡主義也並不是僅僅指生活層面的理解,至多只能算是對待生活態度的一部分。
  • 日式極簡主義,小資情調,來一場「斷舍離」如何?
    引讀:日式極簡主義,極致小資情調,來一場「斷舍離」如何?一半生活,一半藝術日式極簡主義風格,並不是一種窮裝修,而是一種精裝修。極簡主義(Minimalism),顧名思義,簡單到極致。生活已然如此,不管是風光無限還是一地雞毛,對待自己的家與生活,還是要精緻、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