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著作權糾紛引熱議 專家:抄襲和借鑑是可以區分的

2020-12-14 中國網

    原標題:詞典著作權糾紛中的是與非

    3月14日,江蘇科技大學英語系教授,江蘇省翻譯協會理事尹邦彥教授將一份兩部漢英詞典的對比結果寄往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上海新聞出版局。這兩部詞典分別是大連交通大學外語系教授、該校辭書研究所所長吳光華教授編撰的《漢英大詞典》(第3版)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漢英詞典》。尹邦彥稱,吳光華的《漢英大詞典》抄襲了外研社出版的《漢英詞典》,侵犯了後者的著作權。此事一時引起熱議。

    詞典著作權糾紛案例

    尹邦彥和吳光華兩位年逾古稀的老教授已經不是第一次為詞典著作權「過招」了。2006年9月,尹邦彥曾起訴吳光華,稱吳光華主編的《漢英大詞典》(第二版)涉嫌抄襲了自己主編的《漢英常用熟語詞典》。該案經四次審理,於2007年12月20日由江蘇省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結,法院判決:大連交通大學教授吳光華主編的《漢英大辭典》對江蘇科技大學外語系教授尹邦彥主編的《漢英常用熟語詞典》形成侵權,尹邦彥獲賠8萬元,吳光華被判令停止相關侵權行為。其後,吳光華曾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但被法院駁回。尹、吳的第一次「交鋒」以尹邦彥勝訴告終。

    不過,吳光華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儘管自己當時接受了法院的判決,也按時繳納了罰款,但這個判決他至今也無法認同。吳教授稱,尹教授向法庭提交的作為證據的兩部詞典對比材料自己至今也沒有看到,為此他曾向鎮江市政府、江蘇省各級人民法院等寫信投訴,但沒有得到回應。

    2010年,吳光華主編的《漢英大詞典》(第3版)正式出版,記者在部分圖書銷售網站查詢發現這部詞典銷售火爆,在某網站的好評率甚至高達99.2%。但這部詞典讓吳光華再度陷入了一場和尹邦彥的「對弈」中。

    這一次,尹邦彥帶領自己的學生組織了一個團隊,將吳光華的《漢英大詞典》和外研社出版的《漢英詞典》進行對比分析,把其中涉嫌抄襲的條目逐一標註。尹邦彥還在天涯論壇開通了一個博客,每隔幾天發布團隊近期的工作成果。尹教授對本報記者說,如果說八年前的訴訟是給自己維權,那麼這次的「較量」則不涉及個人利益,他不圖回報,只是出於公益進行的學術打假。對於此次打假的結果,尹教授表示,具體的處理方式,比如是否提起訴訟等,由外研社和北京外國語大學決定,而自己將作為致力於糾正學術腐敗不良現象的公民,提供必要的幫助。

    尹、吳之爭不是第一起詞典著作權糾紛的案件。199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語言所)、商務印書館起訴王同億和海南出版社,稱二者未經同意,在其主編、出版發行的《新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新現漢」)和《現代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現漢」)中,以照抄、略加改動或增刪個別無關緊要的字等方式,使用了原告的《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和《現代漢語詞典補編》(以下簡稱「補編」)大量內容,嚴重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和專有出版權。

    受理案件的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被告王同億、海南出版社停止侵權、公開致歉,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共計30餘萬元。法院認為,被告「新現漢」、「大現漢」的大量釋義、例句與「現漢」的釋義、例句相同,連後者中錯誤的、反映編纂時代特點的也相同,抄襲是明顯的。王同億、海南出版社的行為已構成對語言所的著作權、商務印書館的專有出版權的侵害,應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於2008年發布的《改革開放30年來30件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件》稱此案「在辭書出版界引起了巨大反響,對制止辭書界抄襲現象起到了積極作用,也對淨化文化出版市場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且,法院「對詞典中釋義、例句是否屬於作品的構成要件以及如何判斷作品的抄襲等問題作出了精闢的論述,產生了深遠影響」。

    兩起詞典著作權糾紛案件,均以原告勝訴告終。那麼這類糾紛都涉及哪些法學和辭書編撰學中的理論,詞典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作品,其獨創性的界定,著作權的歸屬,辭書領域和法律領域的專家學者又有怎樣的見解呢?

    詞典著作權訴訟中的難點

    語言誕生於人類的社會生活中,其規範由全體社會成員約定俗成。因此同一時代出版的辭書中對詞語的釋義通常不會有很大的區別,那麼一部辭書的獨創性應體現在哪裡呢?所謂抄襲和借鑑的區別又怎樣界定呢?

    在語言所、商務印書館訴王同億、海南出版社一案中,被告王同億、海南出版社曾答辯稱,「現漢」和「補編」中詞條的一個或幾個義項在前人出版物中均能見到,屬於約定俗成、可以共享的社會公用詞語材料。語言所只是對這些義項進行了「收集」和「記錄」,不屬於創作;義項不是獨立作品,語言所只享有「現漢」及「補編」的整體著作權。

    中國社會科學院智慧財產權中心副主任李順德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辭書作為工具書,可以肯定是文字作品,由於其中有很多詞條是彙編而成的,因此總體上說,辭書類的文字作品可以視為彙編作品。如論文集、期刊和雜誌,都是多名作者,多篇文章的匯總。

    詞典中的一些詞條和解釋是借鑑前人的成果,如果借鑑的時候作一些改動,或者自己編寫一些,那麼自己編寫和修改的部分是有獨創性的。

    彙編作品的獨創性還體現在其他方面,比如編著論文集的人並不是其中論文的作者,但在編排和選擇上彙編者還是付出了自己的智力勞動的,所以獨創性體現的是多樣的。只有剽竊了另一方作品中具有獨創性的部分才構成侵權,除非是已經進入公共領域的資料和信息,比如《康熙字典》這樣的資料是可以使用的。所以抄襲和借鑑是可以區分的。

    對於這個問題,尹邦彥和吳光華也從辭書編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尹邦彥在採訪中表示,編撰辭書允許適當的借鑑和引用,但應當適度,大量使用前人成果自然就是違規的。只有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提高才可視為創新,原封不動地寫在自己作品裡不是創新。而即使是引用也要註明來源,否則即便在作品結尾註明參考書目也仍會構成侵權。

    吳光華則告訴記者,雙語詞典要做到兩種語言的對應,換一種說法讀者就很難理解,因此重複率比所有詞典都高。詞典的獨創性體現在「詞彙上最多是5%到10%,但體例上的獨創性應該在90%以上,體例(編排)是能體現一部詞典能不能存活的關鍵」。如果「在體例上有所改革,就不是抄襲」。

    在這兩起詞典著作權糾紛案件中,法院的意見相對一致。尹、吳案中,鎮江市中院認為,辭典的詞條本身(如格式化的成語、熟語等),不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但詞條的釋義和例證是辭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華所在,獨創的釋義和例證往往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應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王同億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辭書詞條的解釋選擇範圍有限,可能會與前人或他人的詞典解釋雷同。但「現漢」和「補編」首次系統地對現代漢語詞語給出釋義和例句,其例詞義項與先出詞典不同,具有獨創性。因此語言所依法享有著作權,商務印書館依法享有該書的專有出版權。

    由此可見,無論在法學領域還是辭書編撰領域,詞典著作權都存在值得探討的問題。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它們還會呈現新的特點。

    「新詞典」的「老問題」和「新難點」

    上述兩起案件涉及的都是傳統的紙質詞典。如今,即用即查的在線詞典和方便攜帶的電子詞典越來越受人們青睞,只是,和「新詞典」相伴的卻還是著作權糾紛的「老問題」。

    去年,Di「ι.「″海詞網創始人範劍淼在世界智慧財產權日批評網易有道詞典不尊重原創知識版權。據範劍淼介紹,海詞詞典是由他在2003年創辦的中國第一家在線詞典,2006年有道開始和海詞詞典合作,雙方的合同中明確要求詞典服務只由海詞提供,不能改動任何海詞數據,服務必須出現海詞品牌和連結。但隨著詞典推廣進展順利,有道開始逐漸轉變身份,從有道搜索「海量詞典」頻道改名「有道詞典」,並且逐步隱藏背後的服務者介紹。終於,有道在沒有主動和海詞商量的基礎上,突然於2010年推出了他們經過程序修改數據後的有道詞典,成為海詞競爭者,原本與海詞的合約也如同一紙空文。

    海詞曾為有道侵權的事情諮詢了律師,但是律師的意見是網際網路資料庫內容的版權侵權認定在我國還沒有成熟的流程和先例,所以認定會比較困難。而且這樣的起訴最後可能需要申請封存雙方的伺服器才能作資料庫鑑定,這個鑑定在時間成本上和經濟成本上都對小公司的發展不利。

    電子詞典版權使用狀況也不盡如人意。2011年6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電子詞典內容質量及版權狀況檢測報告。報告指出,雖然大部分受檢產品或設有內置版權頁,或在說明書、網站中對內置辭書版權作出說明,表明各電子詞典生產企業已認識到電子版權的重要性,具備了一定的版權意識。但仍有部分詞典並未經過出版社的授權,有的已超過授權期限,還有部分產品的部分詞典版權說明不清晰。

    對於在線詞典和電子詞典的著作權問題,李順德認為,電子詞典和在線詞典這樣的新的辭書載體由於方便快捷,傳播速度快,導致抄襲剽竊變得更加容易。這兩種詞典裡的內容實際上可以算作一種資料庫,一部電子詞典內包含的多種紙質詞典轉化的數據,也是需要詞典著作權人授權方可使用的。

    目前有些在線詞典本身不提供資料庫,而是通過搜索指向其他資料庫,這種行為是否侵權要看指向的資料庫是否合法取得授權,如果該連結不合法,那麼提供搜索的網站也要承擔侵權責任,當然,該資料庫一取得合法授權,則不是直接侵權行為,網站也不構成侵權。

    截至記者發稿前,尹邦彥和吳光華都表示還沒有收到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上海新聞出版局的回應,據尹邦彥了解,幾家相關單位都已將尹教授的對比材料上交專業機構作進一步的比對鑑定,目前尚未有結果。

    詞典應是一國語言文字的圭臬,從古至今都是正音定義的範本。辭書的編撰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收集浩如煙海的文字資料,再進行甄別、挑選和改編與創作。一部得到社會公認的辭書面世,往往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和太多不為人知的辛苦。在保護詞典作者著作權的同時鼓勵更多獨立編撰的優秀辭書面世,才能拓寬語言文化繁榮發展之路。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文藝作品中的抄襲與借鑑?
    只是其轉場形式和敘事節奏等創作方法,借鑑了《銀魂》等一些國外作品。從任何國家的法律上來講,叫獸的這種借鑑都很難說是抄襲。以版權法律較為先進的美國為例,《美國版權法》第102條(b)款規定:「版權對原創作品的保護……不延伸至任何思想」。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也規定:著作權的保護範圍僅限於表達本身,不限於程序,操作方法等。
  • 翻譯作品被抄襲《烏合之眾》引發著作權糾紛
    2018-01-16 09:27:10 | 來源:中國法院網   因認為自己的翻譯作品《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被嚴重抄襲
  • 設計中的「抄襲」與「借鑑」
    ,簡直是「色膽包天」,無論從元素,到色彩簡直是拿著吸管同時在吸呀.這樣做設計還需要什麼靈魂.原創作者是針對自己的產品經過無數個功能、用戶群體、產品特點的節節分析,無數口水在一起碰撞的結晶、無數日夜兼程、無數腦細胞的前赴後繼….最後您只用半個小時原本原樣的複製粘貼下來,改改品牌名稱.請問,咱們的靈魂何在.不是不建議大家借鑑,但是借鑑不等於抄襲,設計界「抄襲」一致在不斷的被曝光,無論影視界設計界甚至是寫作小說等等的都有這樣的問題
  • 如何判斷著作權糾紛中的「實質性相似」?
    編者按:近年來,伴隨影視劇的大熱和IP多元開發模式的流行,高質量作品的市場熱度越來越高。然而,有關作品抄襲的言論以及其引發的著作權侵權等法律問題也逐漸成為輿論熱點。事實上,一部作品是否構成抄襲、是否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侵權以及相關人員是否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不僅會影響當事人的聲譽,還可能對作品和作者的相關權益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這些問題需要在相應的法律法規框架內進行客觀分析。 我國《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對「抄襲」的定義是,「把別人的作品或語句抄來當作自己的」。此外,「剽」定義為搶劫、掠奪,「竊」定義為偷。
  • 借鑑?抄襲?和韓國節目相似度破紀錄的綜藝得給個說法!
    不得不承認,國內影視製作者對韓國節目的「模仿」和「借鑑」,確實為數不少。例如,《中餐廳》模仿韓國的《尹食堂》,《極限挑戰》被指抄襲韓國MBC的《無限挑戰》,《嚮往的生活》則「借鑑」了《三時三餐》。針對外國公司頻繁抄襲韓國綜藝節目的問題,韓國國會在今年1月30日通過了《文化內容產業針型閥修訂案》和《音樂產業振興法修訂案》,目的是保護韓國電視節目和音樂產品等的智慧財產權。在剛結束的博鰲論壇上,「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為與會者熱議。
  • 人大代表和專家熱議著作權法修正草案 網絡著作權受關注
    4月26日,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這是現行著作權法自1991年施行以來的第三次修改。日前,人大代表和智慧財產權專家對這份草案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和智慧財產權專家對於新發布的著作權法修正草案中對網絡著作權實行更強有力的保護和對侵權者實施更嚴厲的懲罰措施表示歡迎,同時建議進一步研究制定對一些新出現的網絡侵權行為的法規。
  • 借鑑還是抄襲?綜藝節目模式版權保護之道探析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綜藝行業蒸蒸日上的同時,質疑抄襲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市場環境的壓力使得平臺原創製作困難重重,綜藝節目模式的可版權性界定不明,區分認定界限模糊等又使得亂象行為難 以得到有效規制。文|陳琳靜《科技·知產財經》雜誌、知產財經全媒體5月17日,最新一期《極限挑戰》播出後引發熱議,其被指出節目人物設置和遊戲環節與韓國綜藝《新西遊記第四季》高度相似,《極限挑戰》被質疑抄襲。
  • 「小蘋果」被指抄襲都是「旋律」惹的禍?
    原標題:「小蘋果」被指抄襲都是「旋律」惹的禍? 近日,有網友指出,曾風靡全國的神曲《小蘋果》涉嫌抄襲俄羅斯音樂家蕭士塔高維奇創作的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上述網友的質疑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那麼,《小蘋果》是否涉嫌抄襲《列寧格勒》?要回答這一問題,並不輕鬆。
  • 微信公眾號抄襲侵犯著作權
    「1人原創,99人抄襲」已成了微信公眾號的真實寫照,很多人還在別人的原創文章後面加上自家的廣告。針對公眾號文章抄襲現象,微信公眾平臺2月3日公布了「關於抄襲行為處罰規則的公示」,明確規定出現5次抄襲現象將永久封號。
  • ...商務印書館訴王同億、海南出版社侵犯辭書作品著作權糾紛案
    原告還訴稱,《新現漢》不僅大量抄襲他人作品,且有意使用和《現漢》相近似的書名,在現代漢語詞典之前加一個「新」字,並通過新聞媒介宣傳其為「換代產品」,給原告造成了損害,屬不正當競爭行為。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85萬元。  被告王同億、海南出版社辯稱:被告的行為不屬於抄襲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理由是:1.詞典中詞條的義項不享有著作權。
  • 影視著作權糾紛頻發,版權所屬如何界定?
    由於影視版權的界定和歸屬一直以來都是一項極其繁瑣的工作,打起官司來耗時耗力耗財,因此很多侵權行為都不了了之。近日,網劇《白夜追兇》引著作權侵權糾紛。海澱法院網案件快報披露,因認為網劇《白夜追兇》侵犯了其劇本《白夜追兇》的著作權,陳瓊瓊將《白夜追兇》編劇韓冰(筆名指紋)及出品公司優酷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訴至法院。
  • 網絡著作權侵權糾紛頻發 專家:明確賠償數額計算方式
    在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到來前夕,北京市石景山區法院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涉網絡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上升速度最快,審理難度較大。從全國情況看,智慧財產權糾紛呈現明顯上升趨勢,新類型案件、熱點問題層出不窮。盛大的體育賽事直播被肆意轉播,《舌尖上的中國》《宮鎖連城》等熱播劇被APP客戶端在線傳播侵權,大量微信公眾號作品被轉載和抄襲,是目前我國涉網知產糾紛當中矛盾高發地帶。
  • 作品創作,如何區分抄襲和借鑑
    關注我們 前些日子又傳出有在校大學生拿別人的作品去參賽獲獎的消息,如果對這方面有關注的,應該也知道這種事絕不只是少數,甚至可以說是頻頻發生,包括學術作品都有人抄襲並且試圖獲利。
  • 花粥抄襲致歉再敲警鐘,音樂版權著作權到底是哪些?
    向花粥這樣自己作曲、作詞的音樂人才,在就音樂創造、音樂改編和音樂演繹方面來說靈感和靈性都要求不低,可以這麼快的做出回應想來對音樂版權和著作權還是很了解的。說到這裡,會有人問到底版權著作權是什麼啊?下面就聽小編來給大家解讀一下:一、什麼是音樂著作權?什麼是翻唱侵權?
  • 編劇劉和平: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鑑定委員會已開始接案子
    今年的「秋交會」,除了和往年一樣進行電視劇業務的洽談,還迎來了一個時間節點:由14位法學專家和12位文學藝術界專家組成的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鑑定委員會,已經成立半年了。  本次交易會的開幕論壇,來自法律學界、業界,以及電視圈的業內人士重點探討的話題是影視著作權糾紛問題的產生和解決。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等訴王同億海南出版社侵犯著作權案
    被告王同億、海南出版社辯稱,原告所指控的抄襲是指對《現漢》及《補編》中的復字詞條中的一個或幾個義項而言,實際上這些義項在前人出版物中都有記載。原告所舉的抄襲例詞的義項均能在前人或他人的詞典中見到。這些「義項」是社會上已經「約定俗成」的、可以共享的詞語材料,語言所只不過對這些「義項」進行了組織「收集」和「記錄」,「記錄」不屬於創作。
  • 《哪吒》被訴抄襲,律師解讀:情節相似不能判定為抄襲
    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已受理此案11月12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表示,已受理中影華騰(北京)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訴楊某、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等侵害作品改編權、複製權及發行權糾紛一案。該案涉及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期間引起熱議的《五維記憶》與《哪吒之魔童降世》著作權之爭。
  • 借鑑抄襲尺度引爭議 格鬥遊戲中的相似角色
    借鑑抄襲尺度引爭議 格鬥遊戲中的相似角色在「月華劍士」的遊戲背景設定中,正處於和黃飛鴻同一個年代,本名李成龍(李小龍+成龍,而這兩位也是對日本人影響很大的華人功夫大師)的李烈火不論是外形氣質還是招式都非常符合筆者心目中的黃飛鴻形象。《形意拳》這款遊戲更不用說了,遊戲背景被直接設定為清末白蓮教禍亂世間的時代,黃飛鴻作為主人公之一對抗白蓮教主。
  • 「抄襲」、「借鑑」還是「臨摹」,如何制止美術作品的抄襲現象
    對於藝術作品「借鑑」與「抄襲」之間該做何種區分?西爾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藝術家創作的靈感是由靈魂生發而出的,也有許多藝術家會受到同行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受影響」的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有人不斷以高昂價格出售自己的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是抄來的——他的行為就不再是為藝術增值,而是變成了純粹的商業販售。葉永青通過抄襲我賺了太多錢,這在我看來,是絕對的道德問題。
  • 鹿晗《慢慢》MV抄襲道歉:承認借鑑分鏡,鏡頭構圖也會構成侵權嗎
    5月31日凌晨,鹿晗合作方風華秋實文化傳媒公司和鹿晗工作室回應其新歌MV《慢慢》分鏡頭被指疑似抄襲ヨルシカ樂隊MV一事。發聲中提到的鹿晗MV承制公司貝塞爾鉛筆文化影業方面也承認借鑑3個鏡頭構圖,表示非常抱歉。視頻/MV有版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