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被偷走的人生,誰來負責?誰又能負責

2020-08-27 大連熱門消息

大美山東,孔孟之鄉近期頻頻報出高考後被頂替上大學事件,16年前被頂替的聊城陳春秀,23年前被頂替的苟晶,24年前被頂替的王麗麗,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農村孩子,所有人的人生軌跡,甚至是命運都被改寫了,基本上都在生活在農村或者打工,雖然苟晶現在活的還不錯,但是他又經歷了多少困難和煎熬呢?如果沒有頂替事件,她會不會活的更好?更成功呢?這些都只能是猜測了!沒有如果!

農村家長有句話:好好學習,不要考慮家裡,再苦再難,只要你肯學,砸鍋賣鐵也要供你!作為父母,他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不想讓孩子再走他們的老路,想鯉魚跳龍門,改變命運,只有公平的高考,可現在看,高考並不公平!

決定這篇內容時我查閱了相關報導:在2018年至2019年的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 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結果,其中有242人被發現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取得學歷,多麼驚人的數據,而且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這些農村孩子的人生就此改變,誰又能為他們負責呢!雖然有報導稱山東省紀委監委針對有報導稱發現十幾年前山東存在多名通過冒名頂替等違法違規手段非法獲取高校入學資格的問題,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已成立由省紀委監委機關、省公安廳、省教育廳等部門組成的工作專班進行徹查。對於發現的問題,將依規依紀依法嚴肅查處,堅決維護教育公平正義。

但是失去的光陰再也回不來了,而且是一輩子!

再多的問責也也回不到過去,回不到本屬於他們的大學,願高考無替!

相關焦點

  • 是誰偷走了農村的孩子?農村的孩子哪裡去了?
    隨便走進任何一個農村小學,都有一個感覺,死氣沉沉,沒有生機。簡直不像學校,更像一個補習班。不容置疑的事實,農村小學的學生越來越少,一個年級一個班,一個班也只有二十來個學生。有的學校連完整的年級也辦不了,只有一年級、二年級,學生也少得可憐,僅剩下幾名學生。甚至有的學校已經收不到學生,不得不關閉。農村的孩子哪裡去了?是誰偷走了農村的孩子?
  • 爸爸和媽媽,到底誰該來負責孩子的學習?
    孩子稍大些,能跑會跳了的時候,開始喜歡爬高探低,喜歡坐在爸爸的肩頭高高的,遠遠的眺望。這種時候,媽媽往往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而作爸爸的則可以精力十足地陪著孩子一起玩耍。 父親和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承擔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 開學,當務之急,是做好分工,到底誰負責帶孩子?
    只有分工做好了,才有,把孩子教育好的基礎。只有分工做好了,才能避免,日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總是因為意見不一致,而發生爭執。只顧吵架,都拿孩子來出氣,最後誰也不管孩子了。畢竟孩子是無辜的。所以,教育分工,是上學前,最後一個重要任務,我們家長一定要做好。
  • 誰才是偷走你人生的真兇?
    《被偷走的人生:讓全世界為之心碎與感動的故事》這本書的主人公是美國女孩傑西志願是父母根據當時最熱門的學校來填寫,我也選了個和美術有關的專業。可卻莫名被錄取到理工班。畢業後,我選擇了去廣告公司上班,因為可以從事平面設計。也許人生中容易被偷走的是時間,但有一樣東西誰也偷不走。那就是你的夢想。
  • 被偷走的人生,誰來買單?
    誰能想到,某些黑暗的政治觸手居然已經將其惡爪伸向教育這一淨土,讓一個本該充滿希望的花季少女的人生就這樣被人隨意改寫。報導稱,16年前,20歲的山東省冠縣女孩陳春秀在考大學時,因家中沒有電話,在填寫志願時留了親戚家的電話,後來高考完她就在家等錄取通知書,可是等到別人都快開學了,陳春秀也一直沒有等來她的高考錄取通知書,她傷心地以為自己已經落榜。
  • 誰賠她被偷走的人生?
    已經在農村嫁為人婦,成了兩個孩子的媽,她還是惦記圓自己的大學夢。 但是,劇情陡轉!在信息填報時,她才發現:「陳秋媛」已經在山東理工大學就讀過,並已順利畢業。真真切切,自己的名字,自己的身份證號碼。但是,照片欄上卻是另外一個陌生女孩的頭像!
  • 山東高考頂替案的處理結果出了,陳春秀16年被改寫的人生誰來負責
    山東省關於陳春秀高考被冒名頂替案件的處理結果終於等來了!當年陳春秀高考被頂替的事實已經查清,只能說過程夠曲折,而且有一套完整的鏈條,涉及到了山東省多達16名公務人員和領導,讓人不得不震驚。當時高考分數已出,陳春秀高考成績為546分,而且還是農村子弟無權無勢,最好欺騙。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陳春秀冒名頂替者陳豔萍,兩個人都姓陳,隨後陳父直接冒充她的父親截取了錄取通知書,這樣不被人懷疑。可謂是心思巧妙。
  • 誰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其實能暴露出不少家庭問題,父母別不在意
    可是現在每次路過學校門口,發現圍著一圈又一圈的家長,人山人海,都是在等著接孩子,其中更多的是一些頭髮花白的老人。其實,從孩子上下學時候是誰負責接送,就能暴露出不少家庭問題,父母別圖一時方便疏忽了孩子的成長。
  • 農村人自己找建築隊蓋房子時,出意外該誰負責?不如事前籤訂合同
    這裡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出事誰負責,一個是農村蓋房需要和建築隊籤訂合同嗎。一、出事應該誰負責農村人蓋房子是一輩子的大事,很多人幾乎是傾自己半輩子的心血在蓋這個房子,所以誰也不想出事,但意外之所以稱為意外,就是說發生了意料之外的事,蓋房子出意外的事當然不常有,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
  • 不管教的勇氣:孩子的人生由孩子自己負責
    最近讀了《不管教的勇氣》(岸見一郎),裡面提出了一個觀點:「父母不能決定孩子的人生。孩子的人生由孩子自己負責。」比如說學習。學習是孩子的課題,只能由孩子自己完成,父母根本無法代勞。學習也好,不學習也好,其結果是作用於孩子的,最後的責任只能由孩子自己來承擔。 這個道理說來大家都懂,可是又有多少家長能做得到呢?又有多少家長敢於這麼去做呢?
  • 小學生玩遊戲上癮,為了買裝備偷父母的錢買刮刮樂,誰該負責?
    其實是因為網絡的原因,讓很多小孩都早熟,而且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的。有一次他竟然偷我的錢去外面買那種刮刮樂,其實偷十塊二十塊一次就算了,希望不要有下次就行,然而沒想到他竟然偷走了上千塊。當時我和老婆都在外面工作,孩子是由奶奶照顧,我媽就在家裡給他做飯,在家裡的床下面,我放了一個盒子,盒子裡裝的是一些錢,就是害怕家裡有什麼事需要用錢,然後就留給了我媽,要是要用的話就可以用得上,不知道兒子是什麼時候發現的,那裡一共有3萬多塊錢,孩子偷走了1200,開始的時候我還沒有發現,就是當我聽到我兒子房間的時候,看到他桌子上有許多的刮刮樂,我就很疑惑了,我就去問他哪來的錢去買這些?
  • 誰負責
    誰負責 2020-12-17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軍艦隊官兵爆群聚感染,國民黨籍前「立委」:誰該負責就誰負責
    據臺灣《聯合報》25日報導,國民黨籍「前立委」陳學聖表示,要追查真相的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誰該負責就誰負責,而不是找幾個人祭旗就了事,我們要真正的答案」。報導稱,陳學聖表示,只要是軍隊出境,就一定要「三軍統帥」同意,萬一起了軍事衝突,難道是臺防務部門負責人可以擔的嗎?陳學聖說,這次又逢全世界疫情大暴發,蔡英文不可能由臺防務部門自己決定出不出去。
  • 裝修時,水電工留下的管槽由誰來負責填補?
    管槽讓電工來填補,電工說只負責開槽從不負責填槽;管槽讓瓦工來填補,瓦工說誰開槽的就得負責填槽。
  • 「大學生幫老師搬家中暑身亡」,「誰受益誰負責」,教師難辭其咎
    現在學生因為幫忙給老師家搬家而中暑暈倒死亡,本著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理應要讓老師負責對學生死亡負全責!人家孩子已經幫忙幹活了,連最起碼的關愛都沒有嗎?司機也有責任,你的車不能拉人,心裡沒一點點數嗎?你全封閉的車讓孩子坐進去,這麼熱的天,腦子裡是水嗎……老師和司機全可恨,老師更甚,賠得了錢能賠得了命嗎?主要是學生沒做過體力活體能不行,老師也是捨不得兩小錢省了兩個小工,才釀成悲劇!這件事告訴大家不要太過於溺愛孩子,不要只顧讀書適當做些體力活,經常運動提高自身的體能!
  • 如何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為別人而活」背後的邏輯是:你試圖透過為外界負責來討好、來避免責難、來讓自己的生命有價值和意義。可是,這個價值和意義,是別人賦予的,是別人的肯定和讚美帶來的。而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未來的生活中,我們不只是要為別人而活,更是要為自己而活。我們不只是要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負責,也要對自己負責。
  • 誰偷走了中國人的信任感
    (2月17日《中國青年報》)誰偷走了中國人的信任感?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個段子。說是在如今的中國,賣包子的不吃自己做的包子,種菜不吃自己種的菜,賣藥的不敢吃自己生產的藥,賣奶粉則從不吃國產的奶粉......這個段子本身就很好地從一個側面回答了我的這個問題。當造假作假、坑蒙拐騙成為一種風氣,甚至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時尚,每個人能做的就只剩兩件事了。
  • 消防工作實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的含義有哪些?
    消防工作實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的含義有哪些?消防工作實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就是誰主管哪個單位、哪項工作,就要對哪個單位、哪項工作中的消防安全工作負責。它的基本含義是:(1)一個地區、一個系統、一個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要由本地區、本系統、本單位自己負責。
  • 公職律師說法丨被「偷走」的人生,誰來賠?怎樣賠?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從2001年的「齊玉苓案」,到2009年的「羅彩霞案」,再到2016年的「王娜娜案」,似乎每一起冒名上大學案件都會引起公眾的強烈憤慨。即便在今天,對於眾多的平民學子來說, 高考仍然是改變命運的重要契機,冒名頂替,被盜走的不僅是別人的身份和成績,更是別人的人生。冒名者將會承擔哪些法律後果呢?
  • 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92年的中專,是農村孩子的黃金出路,香過大學。只需三年,孩子就是吃公家糧的人了。一個本該跳出農門有著大好前途的熱血青年,就這麼被生生扼殺了 。那個搶走別人人生的還不知在哪裡逍遙快活。 作為差不多同時代,同是從農村考上大學的農村娃,這一樁樁的冒名頂替案讓我有著出離憤怒、無法排解的厭惡、憤懣。 讓人憤憤不平的是,當年偷走別人成績、偷走別人人生的「竊賊」,沒有一個是有悔恨的,他們根本不覺得這是個事兒,似乎壓根兒沒想過這是應該被追究法律責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