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自閉症或與觸覺缺陷有關
該發現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了線索
自閉症可能不只是大腦疾病。圖片來源:ploughmann/iStock
本報訊 社交能力可能位於皮膚的深處。日前對小鼠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自閉症或相關疾病患者表現出的社交障礙及高度焦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緣於皮膚觸覺神經的損傷。美國《細胞》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提出,一些自閉症症狀與四肢、皮膚等人體外周神經系統的缺陷有關。
自閉症一般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疾病,通常表現為溝通技巧和社會互動中的重複行為和缺陷。但大多數自閉症患者還擁有被改變了的觸覺——他們通常對輕觸高度敏感,並且對於某些手感不知所措。
美國波士頓市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系統科學家Lauren Orefice表示:「他們對於社會接觸(例如擁抱或握手)非常警惕;如果他們外出並遇到一陣大風,可能會感覺非常不安。」
最近幾年,人們對於自閉症患者在感覺方面的缺陷變得越來越感興趣。最新版本的精神病學「聖經」——《精神病診斷和統計手冊》就將自閉症的感覺異常情況作為這種疾病的核心特徵。
並未參與該項研究的喬治華盛頓大學認知神經系統科學家Kevin Pelphrey表示:「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並且承認這是自閉症的一個真正重要的方面。」
自閉症也稱孤獨症,是一類多發於青少年的精神疾病,患者症狀包括社交障礙、重複性刻板動作、焦慮、抑鬱等,約95%的患者會出現感官知覺異常,最常見的例子是聽覺和觸覺比一般人敏感,他們會捂住耳朵避免吵鬧,不喜歡被觸碰。
在新研究中,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先通過基因工程技術製造出含有自閉症相關基因突變的實驗鼠,但這些突變只發生在實驗鼠的外周感覺神經細胞中,結果發現這些實驗鼠對外界觸碰異常敏感。
然後,研究人員又通過常用分析方法研究這些實驗鼠的焦慮與社交情況,結果顯示它們不願與陌生實驗鼠交流,焦慮程度增加。
負責這項研究的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David Ginty在一份聲明中說:「有關自閉症的一個潛在假設是它僅僅是一種大腦疾病,但我們發現情況並不總是這樣。」
研究人員提出,自閉症相關基因突變導致小鼠外周感覺神經細胞的「音量開關」出現重大缺陷,就好比「音量」被調得很高,導致小鼠的觸感被放大,最終造成小鼠的行為異常。這種作用機制可能同樣適用於人類,因此下一步他們將研究怎麼通過基因或藥物手段把上述「音量開關」調回正常水平。
Pelphrey表示,發現自閉症的行為問題與觸覺系統功能紊亂有關是令人興奮的。他說:「它為我們開闢了一條不同的路徑,從而思考到底發生了什麼。」(趙熙熙)
(責編:趙竹青、馬麗)
白春禮:把黨治國理政成功經驗作為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2016年6月3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京舉行紀念建黨九十五周年表彰大會。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出席並發表講話。白春禮要求中科院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把黨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在推進「四個率先」目標的創新實踐中勇於擔當歷史使命,做出應有貢獻。【詳細】
6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列榜首六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