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非常注重教育的國家,這不僅僅體現在學校教育上,其實家庭教育上也是如此。人們對於教育的經驗大多都是憑藉自己以為的人生經驗,在方式上可能各有不同。比如農村常說「棍棒之下出孝子」,就是以為農村的一種普遍教育子女的方式了。
在早年,農村父母對於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或者叛逆行為,很多都是先是揍一頓再說,之後講道理,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是不對的,下次不許幹,感覺太丟家裡人臉了。從這裡可以看出,其實早年很多農村父母理解的「棍棒之下出孝子」其實是從家庭角度出發。那麼棍棒之下出孝子,事實真是這樣嗎?
據悉,其實6歲以上的兒童,其實就有了自尊心的概念,也正因此他們也會出現一些叛逆行為。如果父母一直從家庭角度去教育子女,不考慮子女的個人自尊心的問題,秉承著「棍棒之下出孝子」,進行嚴厲的管控。
那么子女只會出現兩種情況,其一就是這個孩子逐漸叛逆,你會發現這種教育下的子女,雖然知道這件事是錯的,可是依然會經常犯此類錯誤,因為你的話不容反駁。其二就是順從,因為他們恐懼,下次他們犯錯之後,連主動承認的可能都沒有,習慣性逃避。
其實相信有過經驗的父母都知道,一味地認為「棍棒之下出孝子」,其實現實可能真的不太適用,往往適得其反。其實解決的辦法很多,告訴子女做人道理沒錯,可是也需要充分考慮到子女的認知,對他們進行嚴肅正確的教育,而不是一味的嚴厲,當然過於驕縱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