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唱中國歌劇需"中國美聲"
今後我們還將陸續增設歌劇創作、導演、舞臺美術與技術、指揮等專業,最終建立起獨立、完整、系統的「歌劇學」學科和歌劇教學科研體系。除了教學,創作原創歌劇也是研究院的建設內容,通過原創,一步步培育學生的創作能力和表演能力,我們已經創作了《青春之歌》《錢學森》,還聯合廣東省政府製作了歌劇《宋慶齡》。
-
歌劇到底是什麼?女高音黃英答「歌劇十問」
集歌唱、戲劇、文化、藝術、表演等方方面面於一體,歌劇可以說是音樂皇冠上的一顆明珠。然而作為西方舶來藝術,用義大利語、德語、法語甚至俄語演唱的歌劇,和中國觀眾總是隔了一層,中國歌唱家常常要花很多努力,才能將之傳遞給中國觀眾。
-
專訪丨「歌劇女王」迪多納託:歌劇之美妙在於探索人性幽微
那時候的迪多納託前往歐洲多家歌劇院參加選角試音,大部分均告失敗,只有巴黎歌劇院錄取她演唱羅西尼歌劇《塞維亞的理髮師》中的「羅西娜」。有趣的是,聽聞這個消息後,之前拒絕過迪多納託的經紀公司、歌劇院紛紛重邀她加盟演唱。2001年,迪多納託亮相斯卡拉歌劇院主演羅西尼歌劇《灰姑娘》,獲評「真正令人熱血沸騰的聲音」。
-
北大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走向世界的「中國歌劇人」
她就是金曼,「中國歌劇」的追夢者。 夢的起點——縱情歌唱於白山黑水間當時時間緊、任務重,我拿到劇本後一星期沒出門,沒日沒夜地把這部歌劇中所有的臺詞與唱段背了下來。」。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金曼沒有忘記歌唱需發乎於心的本質,在歷時22天的人物揣摩之後,金曼完成了對「江姐」的精彩演繹,也是並憑藉該劇,金曼在1991年獲得了中國戲劇界最高獎——第九屆梅花獎。
-
歌劇和音樂劇區別在哪?
在演出中,音樂劇是聲樂選擇為表演選擇讓路,而歌劇是表演選擇為聲樂選擇讓路。這個「讓路」並不是說「不要」,不是說歌劇演員不需要表演,音樂劇演員不需要唱功。而是在衝突的時候,誰優先的問題。比如,在歌劇中,如果一個下跪的動作會影響歌手唱到high C,那麼即使這個動作對塑造角色有著重要的作用,也很難採用,因為歌劇是聲樂優先。
-
歌劇電影展邀你進影院看歌劇
本報訊(記者韓軒)伴隨著歌劇電影《愛之甘醇》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上映,「2017國家大劇院國際歌劇電影展」昨天正式開幕。即日起至10月31日,由國家大劇院、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等5大世界知名劇院選送的14部歌劇影片,將在全國10大城市上線,讓全國觀眾走近歌劇藝術。
-
歌劇名家《藝術人生》再回首——共話歌劇情懷
歌劇的魅力讓他們這一代人痴迷、眷戀,而他們對歌劇的那種責任感,感動了現場的每一位觀眾,同時也激勵著後來的歌劇人。 郭淑珍、劉詩嶸:借鑑、繼承、創造是中國歌劇的出路 身為中國最早一批留蘇的藝術家,郭淑珍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中國歌劇事業。
-
國家大劇院開歌劇沙龍 郭淑珍以歌會友
當晚19:30,當已86歲的聲樂界泰鬥郭淑珍老師出現在藝術資料中心,現場掌聲雷動。 4月19日活動一開場,郭淑珍先認出不少熟臉,「您常去看歌劇吧,我老在劇院裡看見你」;「觀眾裡好幾個同行,老說『同行相輕』,不過我知道今天你們來是和我一樣,支持歌劇普及事業的」。
-
和慧:歌劇就像馬拉松,我一不小心跑了20年
和慧出生在陝南小山城安康,父母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老師,他們都不唱歌,但都愛聽歌,喜歡文藝,家中四個孩子個個嗓子好。和慧就從小愛唱歌,然而她走上聲樂之路,卻是偶然的選擇。一次元旦,學校要求每個班出一個節目,和慧班裡沒人願意出來,數學老師楊宗琴便找來和慧,聽她唱完,留下一句點評,「你嗓子挺好的,有點像殷秀梅。」
-
周小燕,首唱長城謠到教音樂創立歌劇中心盡顯聲樂教母人格感召力
2 巴黎求學唱詠嘆調,中國之鶯唱中國之歌聲名鵲起周小燕通過著名作曲家亞歷山大·齊爾品介紹識了國際一流聲樂教授布朗熱並求教,教授很喜歡她,但周小燕在和她學習視唱練耳卻遇見很大困難,教授評價她唱的詠嘆調喉音太重需要調整,周小燕不斷練習也很難改變甚至找不到自己的聲音,她很傷心。
-
歌劇與音樂劇有什麼區別?在西方歌劇中感受心靈的震顫
在西方文化藝術中,與之相對應的則是西方歌劇,同時這種聽覺、視覺藝術也是西方文化藝術中的璀璨明珠。 歌劇是一門西方舞臺表演藝術,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是唱出來而不是說出來的戲劇)。
-
都是Opera,「京劇像中國菜,歌劇像麥當勞」
魏松、沈洋、 張立萍演繹歌劇《圖蘭朵》選段「今夜無人入睡」以及歌劇《蝴蝶夫人》選段「晴朗的一天」。圖中演唱者為沈洋。(彩排圖)問:沈洋老師提到某些歌唱家一輩子可能只唱某一範圍的劇目,能再解釋一下嗎?沈洋:唱歌是有一些生理上的限制的。
-
從小劇場到戲劇場 國家大劇院歌劇《白雪公主》用藝術傳遞「真善美」
國家大劇院供圖中國網訊 5月30日至6月2日,國家大劇院原創兒童歌劇《白雪公主》即將迎來第二輪演出。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豐富多樣的視覺元素、生動有趣的劇情故事,兒童歌劇《白雪公主》將以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帶領青少年觀眾邁入了歌劇「高大上」的門檻,通過高雅藝術傳遞「真、善、美」的正能量。
-
重慶歌劇「男神」劉廣個人音樂會下周亮相
1998年,劉廣考入原西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人生就此與重慶結緣,「畢業時原本打算繼續讀研,剛好在畢業前的一個聲樂比賽拿到了一等獎,歌劇院老院長柯愈勱找到我,說院裡正是用人之際力邀我加盟,我便沒太多想,接受了老院長的橄欖枝,成了院裡一名演員。」
-
北大歌劇研究院精彩落幕「歌劇秀」《光陰的故事》和創新民族歌劇...
演出由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領銜,及北大歌劇研究院優秀師生集體上演。 中國美聲系列《光陰的故事》影視經典音樂會的演出別具一格,把「美聲唱法」這一本身不夠大眾化的藝術門類,通過橫跨多年齡層的電影、電視劇作品主題曲的表演和演唱帶給觀眾,當四大名著劇中人物出現在舞臺的時候,引來很多觀眾和小朋友的歡欣雀躍。
-
北大歌劇研究院隆重推出第三部原創歌劇《錢學森》
12月16日和17日晚,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攜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解放軍歌劇院隆重推出歌劇新作《錢學森》。這是歌劇研究院在短短兩年之內繼《青春之歌》和《宋慶齡》之後傾力打造的第三部大型原創歌劇,是歌劇研究院踐行「產學研用」的辦學方針,站在中國歌劇事業發展的前沿,力圖從理論到實踐突破「民族歌劇」的瓶頸,使「中國歌劇」走向世界進行的又一次成功預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領導及北大黨委副書記楊河、校長助理程旭等出席觀看了演出。
-
一個歌劇門外漢青年對女高音黃英的採訪
文章作者 | 張子龍 圖 | Baidu整理編輯 | 田藝苗的田一個歌劇門外漢青年對女高音黃英的採訪文 • 張子龍黃英在全球歌劇界的名氣之大,連筆者這樣的歌劇藝術門外漢也有所耳聞。 黃英談《慈悲頌》和中國歌劇2020年如此特殊,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不僅打亂了經濟和文化交流,也迫使所有的個體重新審視這個世界和自身,音樂的療愈作用更體現出來了。此時的《慈悲頌》巡演,也多了一重意義。
-
方志敏散文成歌劇歌詞
,英雄主義的歌劇早已深入人心,《江姐》、《劉胡蘭》、《洪湖赤衛隊》等都是中國歌劇的經典之作,很多唱段流傳至今。 編劇:《可愛的中國》中的展望 很多已成為現實 創作一部革命歷史題材的歌劇作品怎樣才能感動觀眾?這是《方志敏》主創藝術家們特別研究的課題。編劇馮柏銘、馮必烈父子近年來創作過多部歌劇,包括《蒼原》、《釣魚城》、《太陽雪》、《運之河》、《雪原》等等。
-
世界文化史:義大利歌劇
歌劇雖然產生於16、17世紀之交,可是這種綜合的音樂戲劇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悲劇、中世紀的宗教劇,對歌劇有更直接影響的是文藝復興的義大利牧歌、幕間劇和牧歌喜劇。宣敘調也稱朗誦調,節奏自由半說半唱,用作敘述情節,可分為撥弦古鋼琴伴奏的清宣敘調,和用於緊張的戲劇場景的樂隊伴奏宣敘調。詠嘆調是歌劇中最重要的展示人聲旋律美的部分。形式一般是返始詠嘆調(即a、b、a三部結構),再現的a段旋律可加花裝飾。詠嘆調又可根據表現類型分為:抒情詠嘆調(慢速,表現悲傷或渴望)、炫技詠嘆調(快速、有難度、表現熱情、復仇、歡樂、凱旋)和白話詠嘆調等。
-
全國歌劇理論與創作研討會暨首屆優秀歌劇評論徵集專題發言舉行
全國歌劇理論與創作研討會暨首屆優秀歌劇評論徵集比賽系列專題發言舉行12月13日至14日,全國歌劇理論與創作研討會暨首屆優秀歌劇評論徵集比賽系列專題發言在山東藝術學院文東校區舉行。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吳粵北、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編劇韋錦、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戴嘉枋與寶玉博士、山東藝術學院教授李雲濤、中央歌劇院國家一級演奏員景作人、浙江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郭克儉分別作了題為《中國要想掌握歌劇話語權首先在於積累話語》《在創作中體認歌劇思維》《談京劇現代戲<杜鵑山>中的民族歌劇樣式探索》《音樂創作八詞九度十七論——我的歌劇創作研習提綱》《中國歌劇宣敘調寫作之我見》《我的歌劇觀及對中國歌劇創演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