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微風正好 支教 支教——濟南外國語學校保送生支教記

2020-12-11 中國教育在線

  濟外保送生支教記(三)在青春與希望的原野上——商河支教

  4月16日上午,濟南外國語學校的24名保送生來到濟南市商河縣孫集鎮高仙莊小學與寨子小學,開展為期兩周的支教活動。

  二十四同學已經取得了包括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在內的國內眾多高校的預錄取資格。他們在濟外眾多報名前往商河支教的保送生中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其中,寨子小學支教分隊成員包括保送北京大學的路暢、保送浙江大學的張千玥、保送四川大學的段宇飛、保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商家祺、保送北京理工大學的王祿璽、保送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賈晨雨、保送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王初陽、陸蓓妮以及保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王暢、昝玉、田丹櫟和侯寓森。

  高仙莊小學支教分隊成員有保送北京大學的管小淳、保送上海交通大學的李天怡、保送浙江大學的張晨旭和凌雲昊、保送南京大學的朱旭和肖滃然、保送武漢大學的翟墨林、保送西安交通大學的郭力寧、保送外交學院的王競眉、保送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尹軻文以及保送上海外國語大學的邊子書和張子樂。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去鄉村小學當老師,萬一到時候不好意思了怎麼辦?」在前往孫集鎮的路上,每一位保送生都懷著溢於言表的熱情,暢想著將要迎來的不同尋常的體驗。

  然而,剛到達「孫集中學」的宿舍,這二十四名「小老師」便迎來了第一個考驗——水電「匱乏」。由於自來水管道整修,孫集鎮停水一天;由於孫集中學鍋爐房整修,中學內停止熱水供應兩天;安全起見,宿舍只有晚上21:00到21:50供電……

  剛剛打掃完灰塵漫天的宿舍的「小老師們」,互相凝視著彼此「塗鴉」一般的手掌,站在「無動於衷」的水龍頭前,一臉無奈……

  然而,此等小事怎能難倒我輩?用溼巾清洗了雙手,「小老師們」拖著一上午「滴水未進」的身軀,來到孫集中學的食堂,用剛辦的飯卡買好午飯,卻被比平日鹹得多的飯菜「扼住了喉嚨」。大家面面相覷,又四下尋不到飯湯,無奈,只得一邊苦笑一邊大口嚼著饅頭,像做針線活一樣,小心翼翼地夾著白菜往乾巴巴的嘴裡送。

  不過,儘管困難比想像中多得多,但每一名保送生都深知「支教不是請客吃飯」,來到這裡目的就是要摔打、磨鍊自己。

  白天,儘管嗓子嘶啞,他們堅持給孩子們輔導、談話;體育課,他們穿梭於孩子們中間,頭頂耀眼的日頭,臉上洋溢著同樣爛漫的笑容,跟孩子們學會了貼膏藥、丟手絹等只在童謠裡聽到的淳樸遊戲;晚上,在備課室集合,開會總結一整天的經驗教訓,並為第二天的課程組織進行集體備課。

  此次支教活動,保送生們主要負責一至五年級的音樂、體育、美術三門課程,並承擔了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社會、科學這五門課程的部分教學任務,還要承擔助理班主任工作。李天怡同學更是「臨危受命」,擔任了高仙莊小學五年級一班的代理班主任一職。

  「幾乎沒有什麼時候是閒著的,小孩子嘛,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等著老師去處理。」面對記者採訪,李天怡「老師」說道,「不過,只要身邊有孩子,我身上就仿佛有使不完的勁,只有當晚上回到備課室,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累得只想趴在桌子上,什麼都不想地沉沉睡去。」就在她說話的時候,又有兩個孩子跌跌撞撞地跑進來,詢問李老師有關值日表的事情。不過,據李老師的「同事」們說,李老師雖然每天一回宿舍便累得癱倒在床上,可是一提到自己的學生們,就會事無巨細,樂呵呵地說個不停,偶爾談起幾個調皮的孩子,就像是在談論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樣親切。

  如果說,作為代理班主任,一整天穿梭於辦公室和教室之間,讓人「腳不沾地」;那麼對於其他「小老師」們來說,每天的授課更像是對體力的考驗與磨鍊。寨子小學負責同學路暢稱,體育組的同學們每天平均要在熾烈的陽光下上三節體育課,而對於音樂美術組的同學,「連堂」上課早已是家常便飯。保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王暢「老師」,在4月18日的上午竟給四個不同的班級連續上了四堂不同類型的課。除了繁重的音體美教學任務,保送生們還要作為「機動部隊」,閱卷、組織活動、監考、接送學生等等,哪裡需要哪裡搬。

  「雖然上完一整天的課之後,自己累得連話都不想說。可到了晚上,大家坐在備課室談論起今天各自的教學趣事時,我便一下子來了精神。想著孩子們那些活力四射的笑容,自己都不好意思洩氣了。」王暢同學用沙啞的嗓音笑著說道。

  保送生們用心用情的工作贏得了商河孫集鄉小朋友的信賴與愛戴。保送上海外國語大學的陸蓓妮同學,在第三天就已經收到了兩張來自自己任教的一年級一班的同學所畫的"大作"和幾十個寫滿祝福的心形摺紙作品。「他們中有人還說要等下周畫完以後再送給我呢!」「小陸老師」難掩心頭的喜悅與自豪,開心地展示著來自孩子們的禮物。

  作為濟南外國語學校的學生,這二十四名小老師自然為兩所小學帶去了濟外獨有的特色——課間操《Push Push》,這也是唯一一個由全體商河支教組成員共同完成的一項授課任務。每天9:40與15:30的下課鈴聲響起時,所有保送生都會準時來到操場,每兩個人負責一個年級的教學。經過兩個星期,二十次授課,全校學生終於都學會這一形式新穎的課間操。其實,各年級授課難度有所差異,每位「小老師」盡心竭力,互幫互助,協調推進。學生們整齊劃一的舞姿,不僅僅是對各位「小老師」教學水平的肯定,更是他們親和力與互助精神的最好證明。

  盧梭曾說過:「教育上的秘訣,便是使身心兩種鍛鍊可以互相調劑。」來自濟南外國語學校的24名小老師,在辛苦的付出中不但體味到了在城市中無法經歷的生活滋味,更收穫了意志力的提升與真正的快樂——勞動與奉獻的快樂。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每天騎自行車往返於宿舍與小學之間的田間小路上,是這些來自城市的孩子們從未經歷過的事情。

  「從前我早晨跑步時,四周都是灰濛濛的高樓大廈,頭頂都是四四方方的天空。到了商河才知道,原來一大片連著一大片的麥田,竟然這麼美,這麼香。」管小淳如此說道。

  為方便保送生們在宿舍與小學間往返,孫集中學的師生自願將自己的自行車借出,兩條由十二人組成的「自行車長龍隊」成為田間小路上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除了每天可以在田邊小路上騎行四十分鐘外,這二十四名保送生還利用唯一的周末,兵分四路,親自「下地」,去學生家庭所在的村落實地考察了農作物的種植情況,還製成了相應的調查報告。

  「看!這就是『地膜覆蓋』。」保送北京理工大學的王祿璽同學指著一片綠油油的蔥田,向大家介紹地皮上一層半透明薄膜的作用。通過實地考察農業生產情況,保送生們了解了商河地區經濟發展的狀況,也了解了農村小朋友家庭的大體情況,對城鄉發展不均衡的情況有了第一手的資料與深入思考。「這不是一次很好的研學旅行嗎!」帶隊的楊振泉、李化芳老師討論著。

  鄉村支教生活雖然艱苦,但是能夠在更廣闊的田野裡學習知識、採擷美好確實是很棒的體驗。平日裡習慣了鋼筋混凝土建築的他們,正是在此次社會實踐中,發現了新的天地,體驗了課本以外的知識。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4月26日,是各位保送生對孫集中學與寨子小學的師生做「成長故事分享會」的日子。

  通過對自己十二年求學經驗的總結,每位保送生都使出渾身解數,結合小同學們的生活環境與年齡特點,精心「打磨」出了針對不同年級的演講稿件。「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恐才人不自知」。保送生們希望通過自己的經驗分享,能夠讓小朋友們找到自身的定位與價值,奮起拼搏,找到屬於自己的成才之路。

  王暢和侯寓森同學,還為寨子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帶來了「細節決定成敗」的演講。「我們從班主任那裡了解到,一、二年級正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同時,又因為我們兩個恰好給一、二年級上摺紙課,因此一個鼓勵同學們『認真仔細』的演講主題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王暢同學這樣說道。

  隨後,商家祺同學為三、四年級的同學們談論了「夢想的力量」,而路暢同學不僅為五、六年級的同學分享了學習經驗,更同張千玥、管小淳、張子樂三位同學一起,為孫集中學的初一、初二學生講述了自己十二年求學的心路歷程與心得體會,給同學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與鼓舞。

  寨子小學與孫集中學的領導格外重視此次活動,不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更對會場全程錄像。事後,校領導對同學們精心的準備和出色的表現讚不絕口,還請保送北京大學的路暢同學,為五、六年級的學生額外開了二十分鐘「小灶」。

  4月25日下午,蘇旭勇校長、劉漢路副校長也在百忙之中來到寨子小學與高仙莊小學看望同學們並與同學們進行了交流。蘇校長與劉校長不但認真聽取了每一位同學的工作匯報與心得體會,還向全體同學分享了往屆保送生的工作經驗,鼓勵同學們有更高的眼界與更大的抱負,將來為人類發展貢獻力量。作為濟南外國語學校的優秀學生,不應僅僅將獲得令人羨慕的社會地位與生活條件作為自己的志向,更應該在社會發展的參照系中找到自己的坐標,所考慮的不應是「自己能從社會獲得什麼」,而是「自己能為社會奉獻什麼」。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4月27日,是這二十四位保送生告別商河的日子。為期兩周的商河之行,對於每一位保送生和孩子們來說,都是一份難得的財富。在每天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彼此建立了難以分割的深厚情誼。

  「老師,我真的希望你們不走,永遠不會。可是我知道你們必須走,但是我會記得你們的,也會記得你們帶給我們的快樂,你們也要記得我,好嗎?」一位就讀於寨子小學三年級一班的名叫蘇杭的小男孩,在4月27日上午,羞答答地走到「小老師」們的辦公室,送上了他自己製作的賀卡。

  僅在4月27日一上午,就陸續有兩百多名學生給「小老師」們送上了各自的禮物——有自己製作的摺紙作品,有用稚嫩的字體寫成的寄語,還有一個小姑娘將自己親手串成的手鍊送給了她最喜歡的美術老師……孩子們在送完「禮物」後,還爭著要「老師」們的籤名,甚至有些孩子還向「老師」要微信號和QQ號。即便忙著打點行囊,「小老師」們仍然被孩子們的熱情感動,紛紛給每個「小粉絲」寫下自己的祝福和鼓勵。

  當然,每位保送生早在社會實踐活動開始之前,就為每個年級的同學精心準備了禮物——送給一年級同學的蠟筆,二年級的玩具豎笛,三年級的筆記本,四年級的文具袋,五年級的地球儀,六年級的陶笛,並且給每個自願提供自行車的初中生都各自準備了謝禮。但最具有心意的還是由每位保送生親手書寫的明信片——對於每位送上寄語和祝福的小同學,保送生都一一予以了回復。保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商家祺同學,一上午便給自己最喜愛的三年級同學寫了幾十餘張明信片。「雖然自己不能再繼續陪伴、鼓勵他們,但至少最後要推他們一把!將來我們都可以在各自喜歡的領域為社會的發展發光發熱!」商家祺同學抱定這樣的信念,仔仔細細地書寫著每一張明信片。

  原樣交接,同學們把備課室打掃得乾淨整潔,最後看一眼,同學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充滿著「幸福的抱怨聲」的備課室,離開了上上下下無數次的教學樓,離開了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離開了沒有熱水的宿舍,離開了每天可以開開心心騎上自行車的車棚,離開了每晚「歡脫」備課的孫集中學……隨著大巴車隆隆的轟響,所有美好的記憶被一點點拋在了歲月的身後。

 

  「我想我將來還會回來的!回來看看我的孩子們,回來看看我們曾經留下汗水與青春足跡的土地!」在一位保送生的留言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話語。本次支教活動結束了,但支教精神還會在一屆又一屆濟外人身上傳遞下去。(通訊員/崔洪璋)

相關焦點

  • 2020年山東保送生172個 濟南外國語學校獨佔160個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公布了山東2020年保送生錄取公示名單,共172人被保送。172人的名單裡,我數了數,竟然有160個是濟南外國語學校的!憑什麼濟南外國語有這麼多的保送名額?多達160個!直接佔走了今年保送93%的名額?這很明顯不公平啊!但回過頭我查了一下資料,心裡總算是平衡了一些。原來,濟南外國語學校之所以這麼多保送,一來是在中考的時候已經屬於競爭過一次了,能競爭上的,都是各種天之驕子天之驕女;二來,保送的大學專業,也是有限制的小語種專業,不是說隨便上哪個自己心儀的專業。
  • 支教湘西,共遞特教溫情——濟南特殊教育中心召開支教分享會
    2020年6月,濟南特殊教育中心的武坤和張長城老師,有幸成為濟南市教育局第三批赴湘西支教的成員,帶著所有特教人的熱情和關心,遠赴湘西州民族特殊教育學校,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支教生活。2020年11月27日下午,濟南特殊教育中心舉行了「援湘教師事跡報告會」,武坤老師和張長城老師,將自己湘西支教的所見所聞、切身感受向大家娓娓道來。今年是全國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教育是脫貧攻堅的重要組成部分,武坤老師和張長城老師接到學校通知後,放下自己的家人,不顧疫情肆虐,投身湘西特教工作事業中去。
  • 濟南幼高專學前教育學院赴支教幼兒園看望慰問支教學生
    、長清區孫莊小學幼兒園西李分園4所幼兒園看望和慰問2018級高起專實習支教的學生。  在走訪過程中,馬洪秀等人與支教園所的領導、園所指導教師和支教學生進行了親切座談,認真聽取了幼兒園領導對幼兒園基本情況的相關介紹、幼兒園對支教學生的高度評價,以及學生支教以來的感想和體會。對於幼兒園為支教學生提供的生活條件和安全保障,馬洪秀向支教園所表達了感謝,並對支教學生的工作和學習提出了殷切鼓勵。
  • 保送上大學的160名學生到偏遠地區支教 村小裡的高中生「老師」很...
    原標題:村小裡的高中生「老師」支教高中生在孫集鎮寨子小學給學生上美術課。「這些優秀高中生的到來,不僅給村小學生帶來了鮮活的課堂,更給學生樹立了學習的好榜樣!」近日,濟南外國語學校高三年級已經確定保送上大學的160名學生,來到濟南市商河縣孫集鎮、歷城區西營鎮等偏遠農村地區學校及濟南特殊教育中心支教實踐。說起這些支教學生,孫集鎮高仙莊小學校長蘇捷豎起了大拇指。
  • 濟南外國語學校佔9成!山東2020年保送生錄取名單公布
    8月30日,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公布了山東2020年保送生錄取公示名單,共172人被保送。其中,160人畢業於濟南外國語學校;14人保送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從高校來看,北京大學錄取9名保送生,清華大學5名,上海交通大學6名,浙江大學14名,南京大學13名,南開大學9名,山東大學11名,東南大學3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5名,北京外國語大學21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12名。那麼,名單中具體都有誰入選了呢?一起來看。
  • 你可能有支教的愛心不一定有支教的條件
    她瞬間被擊中了,支教成為她強烈的願景。  即使上了大學,這個濟南大學對外漢語專業的大二女生依然保持著晚上10點前睡覺的習慣,可在去貴州支教前一夜,她因「興奮得睡不著覺」半夜爬起來吃了四分之一片安定,才慢慢睡去。  第二天早上5點半,徐暢醒來的時間比鬧鐘提前了30分鐘,她感覺精力充沛到可以「一口氣爬上珠穆朗瑪」,畢竟「支教」這個詞在高中時幾乎與「理想」畫上等號。
  • 定安:支教課堂 給學生一份「自助餐」
    對於定安縣新竹鎮新竹中心學校(以下簡稱新竹學校)的孩子們來說,這個暑假充滿了快樂回憶。「比起在家自己待著,我更喜歡在學校和支教老師們在一起。」新竹學校四年級學生王明說,「在這裡,我能交到許多新朋友,還可以和老師們一起唱英文歌、寫毛筆字、學剪紙。」繽紛多彩的支教活動點亮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
  • 長沙支教老師來酈家坪鎮支教的愛心故事!
    支教頻道 | 春風十裡不如你——長沙支教老師在酈家坪的故事  說起我們來到邵陽縣酈家坪鎮的支教工作,不得不說到一個人——酈家坪中心學校校長劉恆!  酈家坪鎮的支教工作能開展得有序並取得成績,這些都離不開劉恆的努力。酈家坪鎮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沒有高鐵、高速通過該地。
  • 蒲公英團隊:青春做伴,支教正當時
    蒲公英團隊:青春做伴,支教正當時近日,洛陽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蒲公英陽光支教隊之旅就此告別了。細數一起走過的點點滴滴,是歡樂亦是不舍。離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七月相聚,從萍水相逢到互為朋友,隊員們之間已經形成了無形的默契。正如蒲公英的名字一樣,隊員與隊員之間也在播撒著愛的種子。陽光、向上是他們的熱情,專注、認真是他們的態度。
  • 燭光行動—外研通支教行 大型科技支教活動
    博鰲鎮望南小學,由於地處偏遠,教學條件簡陋,常年沒有英語老師,學校英語成績比較落後。2011年,外研社在海南開展公益活動,贈與了包括望南小學在內的近20所偏遠地區小學"外研通"點讀教學設備。    科技支教 紮根農村    從貴州畢節,到四川遂寧,再到即將開展活動的廣西柳州,"燭光行動-外研通支教行"大型科技支教活動得到了全國各地媒體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
  • 外國語學校生存尷尬:英語教學普及 保送生縮緊
    「我們有一個外國語學校理事會,大概有200多所外國語學校參加。但並不是所有學校都能進到理事會範圍裡,所以不好統計。」北外招辦主任許曄坦言。  作為中國基礎教育的一種獨特產物,再加上高考時獨有的語言保送生政策等,一直以來,各地外國語學校光環無數,成為家長、學生趨之若鶩的明星學校。
  • 被利用的愛心:「愛心支教」變收費輔導班
    西安某高校學生 小茹:學校的各個群裡說有支教活動,它自稱有幾年的辦學經驗,把曾經參加過(支教)那些學生的視頻給我們看,那些(被支教的)學生挽留他們,覺得很感動。然後不斷的有人關注、進群。招募暑期支教老師的消息在學校迅速傳播,吸引了許多人,同學們試講通過後還參加了聯盟組織的崗前培訓。西安某高校學生:因為這是一個支教嘛,就覺得挺好的,也是鍛鍊自己的機會,正好可以給學生教東西。我們學校估計當時就已經有300多人,還有西安音樂大學、西安航空學院,巨多(人),應該有1000多人。
  • 2020湖北竹山縣選派教師到民辦學校支教(第二批)21人公告
    3.支教名額分配到各學校,教師依《2020年選派教師到民辦學校支教(第二批)參考崗位一覽表》(附2)設定的學段學科向學校申報,各學校依據《竹山縣選派教師到民辦學校支教(第二批)考核細則》(附3)進行初評,按《2020年選派教師到民辦學校支教(第二批)名額分配一覽表》(附1)的計劃數1:1完成報名審核和申報工作。
  • 支教是什麼?為什麼會去支教?支教生活是怎樣的?
    認識支教第一次真正聽說支教還是2013年在南京看到相關的信息並和同事談起支教這個話題,支教是什麼,聽同事們說的是哪裡哪裡有多苦有多窮,小孩上學要翻懸崖才到學校,不通水不通電,和一幕幕觸目驚心的照片,後面才說到大學生和一些社會精英在這艱苦的環境下的生活
  • 山東省第二批「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援兵團教師進疆支教
    人民網-新疆頻道9月1日,山東省第二批「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援兵團的36名教師順利抵達烏魯木齊市,開展為期1年的「組團式」支教工作,寫好援疆「奮進之筆」,打造教育「援助品牌」,續寫山東教育援兵團第十二師工作新篇章。
  • 6名臺山教師踏上援疆支教徵程
    6名前往新疆喀什疏附縣支教的教師參加會議,他們將開啟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和生活。會上,臺山市教育局對6名援疆教師提出三點囑託。一是講政治顧大局,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落實到支教工作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為當地培養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講方法求實效,發揮好「傳幫帶」作用,提高當地教育教學質量,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 巢湖市103名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巢湖消息 8月31日,巢湖市教育體育局發布了關於同意陳小娟等103名同志到鄉村學校支教的通知(見截圖)。現將通知的詳細內容公告如下:各相關城區學校、鄉鎮學區:經研究決定,同意陳小娟等103名同志到鄉村學校支教一年,時間為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
  • 大學生支教活動變了?支教活動不再被歡迎,支教老師:理由太現實
    我國領土面積大,人員分布不均勻,這就導致了對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上,也極其的不平衡,很多偏遠地區甚至都沒有學校。為了改變偏遠地區孩子學不上習的問題,國家貼心地推出了「大學生支教」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得到鍛鍊,還能讓山村中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政策剛發布的前幾年,支教活動確實極大提高了我國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而去支教的大學生們也從中得到了不少寶貴的經歷。
  • 支教成職稱評審必要條件,切忌讓支教變了味
    為了均衡教育資源,扶持鄉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發展,國家採取了城鎮教師向鄉村流動的政策,也就是大家通常說的支教,實行這一政策的初衷非常明確,就是要均衡教育資源,促進鄉村教育 發展。為了更好的落實這一政策,國家將其與教師的職稱評審結合在一起。
  • 義務支教——不僅僅是支教
    河南南陽電8月10日(通訊員:婁朝陽),河南科技學院文法學院組成大學生暑期語文語法義務支教服務隊,赴河南省南陽市開展義務支教工作。該次支教過程中,這些大學生不僅僅局限於文化授課,於此同時也對留守孩子們進行繪畫、摺紙等興趣課程的教授。支教隊員們希望可以真正的融入到孩子們當中,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