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來臨,哪類小學生需要進輔導班?
寒假來臨,小學生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成績好的回到家裡挺胸抬頭,要個零食玩具都是底氣十足;成績不理想的輕言細語,不敢和父母提出要求,生怕父母來一句:考成這樣還要禮物?
這兩天一位小學生得到獎狀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讓一眾家長樂翻了天。我們由此可以知道學習成績的好壞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是很大的。期末成績不理想的小學生有沒有必要在寒假補課,實現「彎道超車」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許多小學生需要用寒假的時間來進行補課。
古人說「因材施教」,也就明白的說了學生的資質是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方法來進行知識的學習。每個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同,課堂上同樣的傳授方式,有的小學生當堂就能理解,有的需要回家再做練習,在做題解題的過程中明白題意。
關於小學生是否在假期裡上輔導班的爭論由來已久,反對者的理由大部分是給孩子減負。這個理由有些籠統,目前教育部已經出臺了許多的措施,不給小學生增加額外的負擔。注意,這裡說的是「額外的負擔」。我們可以解讀為不讓小學生重複性大題量的做題,機械式的補課不是小學生需要的。
還要一些反對者舉出了實例:我家孩子就沒上過輔導班,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這種情況是事實存在的,前邊我們也說過。孩子理解力不一樣,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輕鬆理解課本上的知識點,有的是需要額外加餐才能跟上學習進度的。同時種下的兩顆樹苗,有的長的高一些壯一些,有的要長的慢,還不勤澆水施肥,怎麼能趕上呢?
那麼哪些孩子需要在寒假裡補習呢?拿二年級小學生來說,語數成績在90分以下的需要家長在家輔導或者去補習班。如果成績是九十五六分左右,一是小學生馬虎出現計算類的錯誤,再就是某個單獨的知識點出現了錯誤,回家做一套對應的單元卷就可以了。
而成績較低的學生,失分的題型和知識點是多個。說明孩子還沒有完全消化本學期的知識,在輔導班裡將本學期的知識點再學習一邊,鞏固的同時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