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大學生已經放假一周左右了,小學生最近也是剛領了期末試卷,看到了自己一個學生努力學習的成果,也算是正式放假了,美好的假期生活開始啦。但是,說到成績,真的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啊。那麼,對待優等生和差等生,父母又該如何呢?我們往下看。
首先是優等生。你家孩子可能很優秀,考試都是滿分或者接近滿分,這時候你也許會給他一點獎勵,那麼什麼獎勵比較適合呢?很多家長都會以簡單粗暴的發「紅包」方式,臨近過年發紅包確實說得過去,但是以金錢為餌,誘惑孩子們學習、考好成績,這是不對的。
看書複習這些事都要看在紅包的面子上,才會動手去做,那結果是真的很可悲,要麼就是在金錢裡無法自拔,要麼就是會失去傳統美德風範,只做對自己有利益的事情。獎勵方面,應該是有積極性的,可行性的,既能讓孩子開心,父母也能做得到。
其次是較差生。成績考得不理想,也許是因為在考場很緊張,也可能是因為複習沒到位,總之,不一定是智商不夠。那麼,這一類的學生,父母又應該怎樣「獎勵」呢?有父母揚言,我們就什麼都沒有,就是錢多,100塊錢換你一個分數,你看夠不夠!很強勢的「獎勵」,成績好的孩子,這時候應該在被窩裡偷笑了。成績差,錢多也拿不到呀。
所以這時候,更不應該以金錢為誘餌,就算一兩次都很有效,終究不是長期的辦法。父母應該以鼓勵為主,支持為輔。面對成績,不去探討考試時候的馬虎,也不去討論算數的準確性,而且深入其中,看看哪些是不會的,哪些是粗心大意的。然後對症下藥。不會的題,比如乘除法,通過計算糖果、玩具的價格等有趣的遊戲,一起學習計算方法,然後以小零食、小玩具為獎勵。粗心大意的題,那就通過針對性的訓練來提高,比如作文書面不整潔被扣分,給孩子體驗穿乾淨衣服、髒臭衣服進行對比,了解整潔的重要性,進而改正,便以新衣服新鞋子為獎勵。
不管怎麼樣,成績已經出來了,父母不應該抓著其結果不放,重要的是過程,學習的過程。分數不是對優秀唯一的考核標準,成績也不是衡量好孩子與壞孩子的標本,多方面的去合理評價,才是正確的方式。
孩子都是需要鼓勵的,考得好鼓勵他下次繼續努力,不要驕傲;考得不好鼓勵他下次多努力,爭取有一點點進步。當然,鼓勵方式也是要行之有道的,不能盲目追逐別人家的方式,也不能隨隨便便應付孩子,有什麼給什麼,或者缺什麼給什麼。
金錢買不來孩子的孝心,買不來孩子的考試分數,買不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所以,請不要拿金錢衡量一切,這是對自己也是對孩子的不負責。在心理上和身體上,都要給足孩子安全感,讓他們能專心的學習、快樂的成長。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作者:聽你說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