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教育培訓行業蓬勃發展,湧現出很多教育品牌。大的教育品牌天天在電視等媒體上打廣告,大品牌本身就更有競爭力,還投入如此大的宣傳,充分佔據了市場優勢。中小機構本身的價格優勢也因為這些大品牌之間的各種班課、體驗課的推出大打折扣。
中小型教育培訓機構想要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必須做好營銷方面的工作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由於缺乏專業的人員和雄厚的財力,中小型教育培訓機構在市場營銷中存在以下劣勢:
一、中小型培訓機構的財力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去大規模、持續性地做媒體宣傳。通常僅在特定的時期,如寒暑假和春季、秋季開學的時候,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大街或是學校周邊散發廣告宣傳單,吸引學生到該培訓機構學習。
二、中小型培訓機構硬體、軟體設施整體一般。沒有高檔豪華的教學場地與諮詢大庁,大多數只是租借別人的場所進行教學活動,硬體設施差;軟體方面,師資力量薄弱,教學產品一般,無法在教學理念、方式等方面和大的教育培訓機構相提並論。
三、中小型培訓機構缺乏品牌優勢。品牌也是機構的軟實力,一些大的教育機構如新東方,學而思已經成為很多家長朗朗上口的名字,具有強大的品牌力量。而中小型教育培訓機構一般是通過熟人的介紹,增加自己的市場影響力,沒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品牌。在市場營銷中,中小型教育機構不能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和文化底蘊。
四、中小型教育培訓機構產品定價問題。鑑於自己的實力,中小機構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薄利多銷,即在固定的班級招收更多的學生,儘可能實現利益最大化。中小型機構考慮到營銷中的產品策略方法,然後他們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導致教育產品價格戰,影響教育市場正常的運轉,也使機構面臨破產的風險。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該作何應對呢?
1、產品策略
中小型教培機構由於自身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限制,它們一開始就不能像大的教育培訓機構一樣走產品多元化的路線,而是根據市場的需求和機構的實力選擇某一種特殊的課程產品。
從辯證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中小機構的優勢,機構將自己的主要師資、財力和硬軟體集中到某一產品,從產品的研發、市場分析以及售後服務等方面著手,構建自己機構的核心產品,在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同時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可以採取不同教育產品組合,從而使每個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得到進步,為機構贏得聲譽。
2、價格策略
雖然大多數家長不吝在孩子教育上投資,但投資總是需要謹慎,價格還是影響家長選擇教培機構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對大型教育培訓機構的高收費高服務的壓力,中小型教培機構的產品服務定價在多少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到機構學習呢?
機構收費模式主要是以課時為單位,因此可以採用班級授課制和個別教學相結合,在班級授課制中,產品的價格是個價位,而個別輔導則收取額外費用,從而實現價格的梯度化,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
另外,中小型教培機構有著自身機動靈活的特點,可以實行價格戰,主要是薄利多銷的方法。雖然現在一些大的品牌機構如「新東方50元班」與「學而思1元班」價格戰打得火熱,使中小機構喪失了一大部分學生市場,但價格戰中小機構依然要打,在區域範圍內搶奪一部分市場。
3、渠道策略
渠道是指商品的銷售路線,中小培訓機構由於自身實力的局限,要依靠各種各樣的聯合方式來拓展自己的培訓服務範圍,提高培訓機構自身的競爭力。
針對中小型教培機構聯合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是和當地的學校合作。在學校由於師資和條件的限制不能開設的課程,機構可以彌補學校的缺陷,増加市場份額;同時由於和學校的合作,保證機構有足夠的生源,增加市場知名度。
二是可以通過橫向聯合整合資源。在師資、設備、教學研發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彌補中小型教培機構各種硬、軟體缺乏現狀;通過雙方合作的平臺,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擴大機構的影響,最終實現營銷的目標。
4、人員策略
教育培訓是教師和學生的直接或間接溝通交流的橋梁,而教師作為施教者的一方,自身的學識、授課風格等方面將直接影響學生是否願意支付課程費用。
機構應秉持寧缺毋濫的原則,尋找具有專業知識和素養的優秀老師,同時為教師提供相應的獎金和福利制度,為優秀的教師提供晉升機會,這樣機構不僅能吸引人才,更能留的住人才。通過優秀教師提升機構的名聲,增加學生對機構的認同度。
歡迎微信搜索【卡蜜】公眾號並關注哦
更多精彩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