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的第一季度,那大概是「失速」,疫情影響下,海內外多數網際網路公司緊急剎車,增長失速。第二季度,當疫情有所平緩,萬物在新常態中回歸秩序,「復」成為關鍵字,經濟復甦中廣告營銷需求回升,增長正穩步恢復。
這其中,電商類平臺最先感受到這波回溫,京東、阿里、拼多多在第二季已全面恢復增長常態,B站依舊保持高速增長;而因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美團點評、百度也在有序恢復,與之相反,第一季度廣告營收逆勢增長的騰訊卻在第二季度減速;
根據各家網際網路財報中所表現的恢復進度,我們將其大致分為三個梯隊:
全面恢復組
bilibili、拼多多、京東、阿里巴巴、小米
穩定恢復組
美團點評、騰訊、百度
緩慢恢復組
愛奇藝、搜狗
全面恢復組
bilibili
第二季度,B站的增勢一如既往地強勁。總營收同比增長70%,達到26.2億。其中,非遊戲業務收入13.7億,已經佔總收入一半以上,其中增長最快的兩大業務分別是增值服務和廣告業務。增值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53%達到8.25億元,會員和直播是其主要增長引擎,在上季度,B站付費會員數量達到1290萬,實現翻倍增長。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08%達到3.49億元,主要源於廣告主數量的增加。
近兩年,B站一直在飛速狂奔,在去年實現用戶增長目標之後,今年B站開始聚焦於品牌建設,並逐漸搭建商業化平臺。從後浪、入海再到喜相逢,B站的三部曲奠定了品牌出圈的基礎,一句「你感興趣的都在B站」打響了品牌聲量。上個月,B站花火商業平臺正式發布,讓品牌與UP主之間的匹配更加精準、專業。
在品牌建設基礎之上,不論是Q1還是Q2,疫情對B站均未造成太多負面影響,相反居家令使得B站的直播更加出圈,從而吸引品牌入駐,成為品牌新品發布、公關傳播的重要陣地。小米、OPPO、麥當勞、資生堂等品牌在B站開啟新品直播發布會,芬達、王老吉利用B站UP主及用戶的創造力產出各類創意作品。B站豐富的內容生態和良好的社區氛圍已成品牌的營銷新寵,使得B站的廣告收入能夠高速增長。
拼多多
上季度,拼多多總營收達到122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依舊非常強勢。其中廣告營收成為主要驅動力,營收增長71%達到110.5億元,佔總收入的90%;交易服務收入為11.4億元,同比增長38%。
第一季度,即便受疫情影響,拼多多也保持了穩健的增長,廣告營收同比增長39%,總營收同比增長44%,第二季度在疫情恢復下,拼多多的在線營銷服務收入也在穩健回彈,這主要因為疫情後報復性消費下,大批商家將一季度省下的營銷預算挪到了第二季度。
根據拼多多財報,截止2020年6月30日,拼多多年GMV達到12687億元,同比增長了79%,第二季度平均月活躍用戶達到5.69億,同比增長55%。年度活躍買家數量達到6.83億,同比增長41%,每位年度活躍買家的平均消費金額已從一年前的1467元增長至1857元。
從用戶維度上,國內電商三大巨頭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之間的戰役逐漸加劇,三家上季度淨增年度活躍購買用戶分別為1600萬、3000萬和5500萬,拼多多與阿里的年度活躍購買用戶數量之差已從Q1的接近1個億縮減至5900萬。
不過,「下沉市場」已成各家發力的重點,阿里的聚划算、淘寶特價版,京東的驚喜都在財報裡表現亮眼,拼多多作為率先攻下「下沉市場」的電商巨頭也面臨著更多危機。
京東
第二季度,京東已經基本回歸了高速增長的狀態,總營收達到201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3.8%,首次實現單季度淨收入超過2000億元,這也是京東近年來淨收入增速最高的一個季度。
京東的營收由商品收入和服務收入構成,商品銷售收入為640億元,同比增長45.4%。服務收入為229億元,同比增長36.4%,其中平臺和廣告服務收入(主要為廣告收入)在第二季度達到140.5億元,同比增長27%,回歸疫前水平。
京東廣告服務收入的逆勢恢復大體歸結於四個方面:疫後購物需求的激增、廣告主群體擴大、廣告產品創新和直播的全民化。
首先,第二季度全民整體購物需求激增,618年中大促成為一大爆發點,從而刺激了京東廣告收入的增長。今年618期間,京東上累計下單金額達到2284.88億元,第三方商家成交額增速達到了去年同期的2.2倍。
其次,後疫情期企業數位化轉型明顯提速,線上運營比重增大致使平臺上數字廣告投放增加。上引奢侈品牌,下探下沉市場,京東上的廣告主群體更加廣泛、多元,這些都極大影響了京東廣告收入。
第三,黑科技驅動下產品的實用與創新也吸引大批品牌願意為其買單。比如京東6月新推出的AR試鞋、AR試裝、AR染髮、AI皮膚測評等體驗就獲得了耐克、阿迪達斯、Gucci等品牌的青睞。
最後是直播,直播已成為各大平臺的重點發力對象。這一點,從董明珠直播帶貨賣出7個億就可看出直播為京東帶來的增長潛能。此外,京東還選擇汪峰作為京東秒殺首席直播官,通過娛樂+賣貨的模式將直播做到了既有料又有效的特點。
阿里巴巴
上季度,阿里巴巴總營收為1537.5億元,同比增長34%,其核心業務中國零售電商總收入為1013億元,同比增長34%,佔據總收入的66%,與雲計算成為集團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中國零售電商收入主要包含客戶管理收入(即廣告)、佣金及其他。其中,廣告服務佔主要部分,收入達到514億,同比增長23%,佔據了阿里總營收的1/3左右。與3月止季度3%增長率相比,阿里核心廣告業務已全面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用戶維度上,國內活躍用戶達到7.42億,移動端月活用戶達到8.74億,季度內淨增長2800萬。這主要源於下沉、偏遠地區用戶群體得到進一步覆蓋,3月份,阿里推出淘寶特價版,如今其移動月活已逼近4000萬。上至都市白領下至偏遠地區,淘寶用戶一直在不斷拓展,於廣告主的價值也在保持增長。
從宏觀環境看,第二季度購物需求激增、中小企業數位化是阿里廣告業務能夠得到全面恢復的主要原因。
今年,天貓618消費季累計下單金額達到6982億元;上季度天貓線上實物商品支付GMV同比增長27%,天貓國際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增長達40%,超強購買慾下,商家的營銷需求也在快速回彈。
直播常態化是商家線上轉型的核心表徵,來自淘寶直播的GMV持續同比增長超過100%,商家直播佔其中的60%。此外,在春雷計劃重啟下,因疫情而出口難的外貿企業、產業帶中小企業成為入駐淘寶主力軍,進一步擴大了廣告主群體。
小米
第二季度,小米總營收為535億元,同比增長3.1%,其增長主要來源於網際網路服務業務及海外業務。來自網際網路服務的收入達到59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廣告收入達到31億元,同比增長23.2%,海外廣告業務增長及國內廣告預算回升為其主要引擎。
同樣,國內電商營銷需求回升是關鍵。根據小米官方數據,受益於618的年中大促,電商廣告收入Q2同比增長15%,其中618規模首次超過雙11,同比增長35.6%,創下歷史新高。
此外,小米OTT貼片廣告同比增長49%,強勁的增勢背後,更值得關注的是包括小米手機、OTT、小愛同學等資源在內的協同營銷生態,這也照應了雷軍前幾天在MIUI十周年生日會上宣布的下一個十年的核心戰略「手機 X AIoT」。5G加速了萬物互聯的到來,也加速了這一核心策略的實現,利用小米多端智能聯網設備,品牌能與用戶持續進行語音交互、OTT互動從而完成心智影響、下單轉化等營銷目標。
截止Q2,MIUI月活用戶已達到3.4億,同比增長23.3%,當小米的各類智能設備覆蓋和融入到越來越多的生活場景,小米營銷在未來的想像空間也將非常廣闊。
穩步恢復組
美團點評
第二季度,美團點評總營收為247億元,同比增長8.9%。其核心業務餐飲外賣收入達到145.4億元,同比增長13.2%,與第一季度11.4%的負增長相比,美團的餐飲外賣業務正穩定恢復至疫前水平;而另一大業務到店、酒店及旅遊收入依舊維持在負增長狀態,同比下降13.4%至45.4億元。新業務及其他同比上升22.1%達到56.3億元。
目前,美團點評的餐飲外賣和包含美團買菜、美團單車等業務在內的新業務已在逐步恢復中,而利潤較大的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因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恢復速度仍較緩慢。
從收入類型來看,上季度美團點評在線營銷收入達到43.2億元,同比增長19%。與第一季度的0%增長相比,第二季度美團的廣告業務總算又活了起來。其中,餐飲外賣品牌商家成為驅動美團廣告收入增長的主要廣告主群體,增長62.2%至18億元,而美團最大的廣告主——到店、酒店及旅遊商家則受疫情影響持續縮減營銷費用,下降1.3%至25億元。
整體來看,美團點評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恢復,因此美團也在通過「618外賣節」、「安心消費節」、「安心住」計劃等一系列促銷活動促進各業務版塊疫後恢復,儘快回到正常增長水平。
騰訊
騰訊第二季度營收1148.83億元,同比增長29%。以遊戲為主的增值服務收入仍是其主要驅動力,同比增長35%至650億元;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同比增長30%達到299億元;網絡廣告收入僅同比增長了13%達到186億元。
與其他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不同,騰訊廣告在第一季度營收增速依舊強勢,達到32%,僅次於處於高速成長期的B站和拼多多。而在第二季度,當各家開始有序恢復之時,騰訊廣告營收增速卻在放緩。騰訊在財報中解釋道,因為在Q1遊戲及網服行業受益於居家辦公而大幅增加廣告開支,而踏入第二季,廣告開支回落至正常水平,導致騰訊廣告Q2營收有所減緩。
騰訊的社交及其他廣告增長27%至152.6億元,主要歸因於流量上升、視頻廣告佔比增大及朋友圈廣告庫存及曝光量增長;媒體廣告下降25%至32.9億元,主要源於品牌廣告需求疲弱、劇綜製作的延遲等。
以上圖表為TopMarketing根據騰訊各年公開財報數據整理
從上圖看到,騰訊廣告的主要引擎社交及其他廣告雖然一直保持著強勢增長,但整體趨勢卻在逐漸下滑。為此,騰訊在7月份推出了整合的廣告投放平臺,讓廣告主能夠更有效率地投放騰訊所有資源位。
而同樣面對受困於疫情中的中小企業,騰訊也在利用社交平臺資源幫助商家運營私域流量陣地,並通過「小商店」的小程序功能以極低門檻讓商家免費在微信開店。數位化加速中,入駐小程序的商家、企業也將會進一步擴充騰訊的廣告主群體。
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騰訊首席戰略官James Mitchell表示騰訊佔據了中國網際網路總使用時長4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在國內數字廣告大盤中,騰訊只佔了14%不到,這說明騰訊廣告還有很大的潛能,通過技術、整合來挖掘更多價值。
百度
第二季度,百度總營收同比下降1%至260億元。從收入類型上看,在線營銷收入同比下滑8%至177億元,佔總收入68%,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8%達到83億元,主要源於愛奇藝會員、百度雲服務及無人駕駛業務的增長。
從業務板塊來看,百度核心收入同比下降3%至189億元,愛奇藝收入同比增長4%至74億元。
疫情後期百度廣告收入正逐漸回暖。其中,託管頁收入已佔據百度核心廣告收入約30%的比例,利用百度建站工具基木魚,商家能夠快速上線營銷落地頁,並針對多場景需求提供相應解決方案,貫穿用戶運營全路徑。
與此同時,以知識與信息為核心,百度也在通過加大建設內容生態來提升廣告收入,在第二季度引入了寶藏四川、百科動物園等800多場直播,吸引了4000多萬人在線觀看。百家號創作者帳號達到340萬,同比增長了52%。
以上圖表為TopMarketing根據騰訊各年公開財報數據整理
不過,在國內搜索流量見頂的情況下,疫後的第二季度,百度的用戶增長也遇到瓶頸。第一季度,在居家令影響下,百度APP DAU突破2.22億,小程序月活用戶達到3.54億,而在第二季度,百度APP DAU縮水至2.04億,小程序月活減少至3.39億。
在廣告收入連年負增長的情況下,百度的AI業務正變成新的增長引擎。根據財報,包括雲計算、智能語音系統DuerOS、無人駕駛在內的AI業務在上季度實現了兩位數同比增長。
對於第三季度,百度預測總營收將會增長-6%-2%,達到263億-287億元,百度核心收入將增長-7%-3%。
緩慢恢復組
愛奇藝
上季度,愛奇藝總營收為76億,同比增長了4%。其中,會員收入同比增長了19%達到40億元,內容發行收入同比增長66%達到8.6億元,而廣告收入則持續下滑28%至16億元。
不難看出,近年來愛奇藝已經變成了一家內容公司,營收重心逐年向會員、內容發行轉移,據悉,會員收入已連續四個季度在總收入中佔比超過50%,而廣告收入則連續5個季度下滑。
截止6月份,愛奇藝會員規模達到1.05億,相比疫情期間略有縮水,不過較去年增長了4%。
第二季度以來,愛奇藝推出了迷霧劇場系列,《隱秘的角落》成為爆款出圈劇,另一部《十日遊戲》也表現良好,優質的原創內容進一步拉動了會員收入的增長。此外,《鬢邊不是海棠紅》、《成化十四年》、包括迷霧劇場系列劇集也獲得了海外發行方的青睞,帶動了內容發行收入的增長。
搜狗
上季度,搜狗總營收為18億元(2.61億美元),同比下滑14%。受疫情影響,搜狗營收仍未見回溫。
搜索及相關業務收入為16.6億元(約2.4億美元),同比下滑13%,其中競價廣告收入佔據86.9%,下滑約14%至15億元(約2.1億美元)。其他收入同比下滑25%至1.4億元(2060萬美元)。
上季度,搜狗輸入法用戶達到4.84億,同比增長6%。此外,值得注意的是AI硬體設備已成搜狗新增長引擎,驅動搜狗智能硬體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