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病?出現臨床表現後該怎麼檢查和治療?

2020-12-22 霞姐講健康

導語: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這種疾病其實是肝病的一種,又叫做威爾遜病,這個病源於第13號染色體的隱性基因傳遞的遺傳病,一般屬於家族式遺傳病,患者多於兒童或者是青少年,患有此病的特點就是銅代謝妨礙,簡單的來說就是銅存在於體內不能正常的排出,積蓄於身體的各個器官內,是一種遺傳性銅代謝妨礙所造成的肝硬化和以基底節為主的腦部變性疾病。

01肝豆狀核變性的臨床症狀是什麼呢?

1、眼部出現損傷

患者出現K-F環,K-F環是本病最重要的特徵之一,這是因為銅沉積於角膜後彈力層所致,位於角膜和鞏膜的交界處,在角膜的內表面上,一般出現這種情況,眼睛的顏色就會發生變化,可能會呈現綠褐色或者是金褐色,光線斜照角膜時看的是最清楚的。

這種K-F環大部分都是都含有,也有極個別只可以發現於單眼上,大多數患者出現神經症狀的時候就可以發現此環,也有可能會出現晶體渾濁、白內障,或者是對光反應遲鈍等,K-F環的出現是有利於肝豆狀核變性的確診,但不是肝豆狀核變性的特徵性表現,患者有時也可能沒有K-F環

2、血液系統異常

患有此病的時候經常呈現急性血管內溶血,大約有15%以上的患者溶血體現很明顯,但是很多情況下溶血的原因我們並不能研究清楚,有些人認為是肝臟在短期內銅入血紅細胞大量的吸收銅,導致細胞膜和血紅蛋白的氧化損害,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是銅的毒性發從而產生的氧化作用導致的,因此並不能很好解釋這一現象的發生。

這種情況的出現往往較肝病表現前數十年才會產,並且身體並無K-F環的發生。通常情況下在20歲以下的溶血患者出現時,會在生化檢查上考慮這方面的因素。另外肝臟損傷為主的患者,血小板的質量就會變差,凝血因子的合成數量也會隨之減少,脾臟會發生腫大後導致血小板和白細胞的數目迅速減少,這些都會導致病變出現出血的傾向。

3、腎功能受損

患者很可能會出現腎臟受損的現象,但是其受損程度是不一樣的,其原因是因為銅離子在靠近腎小管和腎小球時會發生沉積,這時候腎小管從吸收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很多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腎性糖尿或者是高鈣尿、尿蛋白等異常情況,也有極少數患者會因此發生腎小管酸性中,也可能會伴隨著骨質疏鬆等症狀。

4、骨骼異常

關於骨骼異常,其臨床症狀並不明顯,患者可能會出現大關節疼痛或者是僵硬等現象,有可能會產生脫鈣自發性骨折,關節囊腫或者是關節疼痛等現象,在檢查的過程中,如果排除關節炎,應該及時考慮可能是豆狀核病變的因原因導致的。

02杆狀核病變的檢查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1、銅含量的的測定

通過測定身體當中銅的含量來判斷,很多人考慮通過測量頭髮當中銅的含量,但是這種測量方式對肝豆狀核變性診斷和鑑別的意義並不是很大,如果能夠採用肌肉合銅量發測定,或者是離體皮膚培養成纖維細胞內合銅量的測,其意義會比較明顯,通過測定發現,如果其含量高於正常者大約三倍左右,可以初步確診為肝豆狀核變性,如果可以取出膽汁,對膽汁內的含銅量進行測定,也是有著很重要的價值,肝豆狀核變性患者內的銅量是比較低的,這一點要注意。

2、血清CP檢測

對於肝豆狀核變性檢測方法,在實驗室檢測可以用到血清CP檢測,也可以用血清銅氧化酶活性測定,這兩種都是該病確診的重要依據,但是要注意區分的是CP值小於0.2甚至是為零,不可以當做該病情的觀察指標和確診指標,要根據患者的實際年齡來判斷。一些疾病本身血清cp值就會比較低,因此要做雙重檢測才可以確認。

3、影像學檢查

因為肝豆狀核變性會影響到關節,這時候可以通過影像學的檢查來判斷疾,常見的檢查可以通過骨關節x線檢查、神經影像學檢查,或者是腦電圖檢查,同時也可以用誘發電位檢查,也可以通過基因診斷WD患者及家系成員常規生化檢測發現,這幾種檢測可以用來輔助確診肝豆狀核變性,檢測成功率也不是百分之百,因此對於該病的檢測還是比較困難。

03肝豆狀核病變應該怎麼治療呢?

1、通過飲食治療

患有此病後,銅的代謝能力就會變差,產生身體異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銅在身體內會產生堆積,因此平日裡在飲食的時候一定要避免進食含銅量高的食物,常見的食物有小米、茄子、南瓜、果類、蝦類、巧克力還有一些中藥,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及時避免,或者也可以上網上搜索一些銅量高的食物,生活中及時避免此類食物的攝入,對疾病的控制是有很大幫助的。

2、藥物治療

藥物大多以去銅藥物為主,可以搭配著一些阻止銅吸收的藥,藥物的選取可以有很多種,根據患者的症狀選用不同的藥物來進行,常見的西藥效果可能會要稍好一點,但是價格昂貴,且副作用比較大,需要長期堅持下去。如果考慮使用中藥治療,常見的可以用大黃、薑黃、金錢草和黃連這幾種藥材,這些藥材可以促進身體排尿,對於銅的排出是有很大幫助的。

單獨使用中醫或者是西醫效果可能會不盡人意,這時候可以中西醫結合起來,針對的患者也是一些早期輕症患者或者是兒童患者,以及一些需要長期維持身體治療的患者。

結語:相信大家對該病也已經有了簡單的認識,這種疾病是一種非常讓人頭疼的疾病,其發作的年齡大約是一些孩子或者是青少年,患上該病後,一些常見的食物可能都無法食用,並且這種疾病對身體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對眼部和血液腎臟等都有一定的傷害,並且治療起來也非常麻煩,但是如果能夠長期堅持下來,形成一個習慣對該病的治療是有一個很大的幫助,因此患上該病也不必太過擔心,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他。

相關焦點

  • 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病 肝豆狀核變性怎麼檢查
    可能很多人對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病不是很清楚。它是肝病的一種,那麼肝豆狀核變性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患上肝豆狀核變性該怎麼辦?肝豆狀核變性治療方法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病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病。本病為坐落第13號染色體的隱性基因傳遞的遺傳性疾病,家族性多發。患者多為兒童及青少年。
  • 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病 出現這些異樣後要警惕
    原標題: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病 出現這些異樣後要警惕   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氏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由一種遺傳性銅代謝障礙所致的肝硬化和腦部病變為主的疾病。雖然這種疾病在中國比較少見,但是近年來,隨著環境汙染的加劇,加大了遺傳的機率。
  • 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發病率是多少?此病一般發病於哪些年齡段?
    導語:肝豆狀核變性(HLD)是1912年由肝豆狀核變性(Wilson)首次提出的。該疾病為銅代謝性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其特點是銅代謝紊亂所致的肝硬化和基底神經節損傷。從分子水平對肝豆狀核變性的發病機制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 肝豆狀核變性屬於遺傳性疾病,了解其發病的症狀,及時配合治療
    導語: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疾病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它其實是一種肝病,如果患上肝豆狀核變性會有什麼樣的臨床表現,而且應該怎麼辦,採取什麼樣的治療方法?了解相關的知識,才能夠對症進行肝豆狀核變性的治療。01什麼是肝豆狀核變性,其遺傳特點是什麼,主要有什麼類型?
  • 可治療的遺傳缺陷性疾病—肝豆狀核變性,哪些原因會導致患病?
    導語: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有人說自己銅藍蛋白異常,但是這究竟是不是肝豆狀核變性,然後這個人就開始提心弔膽,在經過了一系列的相關檢查後,還有的人做了肝穿刺活檢術,但是檢查的結果也並沒有出現什麼明顯的異常但是到底身體中的銅藍蛋白是多少,患者才應該懷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肝豆狀核變性?要想更好地知道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就需要注意掌握銅藍蛋白異常達到多少的數值才表明患上了肝豆狀核變性,哪些原因會導致患上這種疾病,患上了這種疾病會有哪些比較好的治療方法。
  • 肝豆狀核變性如何治療
    肝豆狀核變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由Wilson在1912年首先描述,故又稱為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
  • 什麼是肝豆狀核變性?與銅藍蛋白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經常聽人說自己的銅藍蛋白異常,是不是肝豆狀核變性,然後就開始提心弔膽,並做了一系列檢查,更有甚者還做了肝穿刺活檢術,但結果也並沒有明顯異常。當然,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但是到底銅藍蛋白多少才應該懷疑肝豆狀核變性?
  • 肝豆狀核變性,發現越早,治療效果會越好,通常有這幾種治療方式
    導語: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先天性銅代謝出現異常的遺傳性疾病,這種疾病的臨床表現比較多,主要會影響肝臟功能和神經系統功能,該病的特異性表現為眼部銅沉積形成K-F環,通常情況下會呈現出棕綠色、棕黃色或者棕灰色,早期的時候需要用裂隙燈進行檢查,後期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到。
  • 肝豆狀核變性,會危及到大家生命安全,一般男性發病率要比女性高
    那天下班之後,我和幾名同事一起去醫院探望老陳,發現老陳也沒有什麼大礙。經過一番詢問之後,才發現老陳患上的是肝豆狀核變性,所以導致他經常要往醫院跑。老陳患上的肝豆狀核變性,原來是一個遺傳病,而且是一個隔代遺傳的疾病,所以老陳對於這個病一直都處於一個無奈的狀態,只是默默接受治療而已。
  • 「銅娃娃」和「肝豆」患者的福音:「肝豆」科普合輯,拿走不謝!
    對於不明原因的轉氨酶或間接膽紅素增高、肝功能衰竭、溶血性貧血和不能解釋的神經精神症狀的患者,特別是兒童青少年,需要常規進行肝豆狀核變性的篩查,完善血液銅藍蛋白、眼晴K-F環和24小時尿銅等檢測。雖然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但卻是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來控制的慢病。及時的診斷和積極的治療可以緩解症狀和阻止疾病進展,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可以正常的學習、工作、結婚和生育。
  • 每日一問|肝豆狀核變性,日常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每日一問|肝豆狀核變性,日常飲食需要注意什麼?1、避免進食含銅量高的食物和中藥:豆類、堅果類、薯類、菠菜、茄子、南瓜、蘑菇類、菌藻類、乾菜類、乾果類、軟體動物、貝類、螺類、蝦蟹類、動物的肝和血、巧克力、可可等食物,龍骨、牡蠣、蜈蚣、全蠍等中藥。2、儘量少食含銅量較高的食物:小米、蕎麥麵、糙米。
  • 肝豆狀核變性病診斷獲重大突破
    論文評閱人認為,這一研究成果為該病診斷建立了新的標準,將大大提高肝豆狀核變性病診斷率,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臨床表現複雜,誤診率高達60%至90%;若不及時診斷和治療,暴發性肝豆狀核變性病死亡率幾乎為100%。肝豆狀核變性病是一種可用藥物治療的遺傳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臟和神經系統,侵犯腎臟、心臟、內分泌、血液。
  • 安徽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楊任民國際首創肝豆病治療法
    關注肝豆狀核變性,關注世界性罕見病。11月21日上午,2015年安徽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病學年會在蕪湖舉行。作為年會的重頭戲之一,由我省醫學家著作的《肝豆狀核變性》舉辦了首發式。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該種罕見病,已在我省醫學泰鬥楊任民帶領下,收治患者達20891例次,有效率達93%。
  • 肝豆狀核變性病:誤診率達七成
    原標題:肝豆狀核變性病:誤診率達七成   日前,國家公布罕見病目錄,共有121種疾病入冊,肝豆狀核變性病作為其中一種為廣大患者所熟悉。據了解,患者因為銅在身體各個部位的積累,給身體造成的損傷,早期治療可以取得很好的預後效果。
  • 肝鈣化灶是什麼意思 肝內鈣化灶怎樣治療
    肝內鈣化灶是什麼意思?可能很多人對肝內鈣化灶是什麼疾病並不是很了解,它是肝上的一種良性病變,那麼肝內鈣化灶怎麼診斷呢?為什麼會患上肝內鈣化灶,肝內鈣化灶的病因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肝鈣化灶是什麼意思肝鈣化灶。
  • C型尼曼-匹克病
    國外最新統計表明NPC1和NPC2發病率分別為1/92104 和1/2858998,亞洲發病率最低,國內尚無相關數據統計,檢索萬方及PubMed資料庫國內NPC報導例數僅為43例。我們報導了1例以神經系統病變為首發及主要臨床表現,骨髓塗片發現尼曼-匹克細胞,經基因檢測確認的青少年NPC1病例,以加強臨床對本病的認識。
  • 貴州興義患罕見威爾遜氏病大學生:我想讀書,我想活著!【組圖】
    最初發現病症是在初一時,林廣感覺手腳會腫大,家人帶他到醫院檢查後,被診斷出患有腎病綜合症(慢性腎炎)。 由於家中無錢治療,後來在堂哥的幫助下才得已入院治療,但最後因無錢不再交住院費他只能帶病回家休養,因此,也被迫休學一年。 說起在生病的日子裡,林廣說自己最渴望的還是讀書,想讓知識使自己變得更堅強,不至於被病魔打倒。
  • 威爾森氏症病發前無病徵
    圖:邱鷺文與孩子的生活照\來自邱太臉譜  【大公報訊】威爾森氏症又稱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少見的遺傳性疾病,病發率約為十萬分之一,由於身體對銅的代謝異常,不能正常分解銅質造成。港大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組臨床助理教授陳智仁指出,就瑪麗醫院而言,每年約有10%換肝病人患此病,5%患者會出現急性肝衰竭。該病屬先天遺傳病,銅質積聚過多會影響腦部及肝臟等器官,病人多數在20歲至30歲病發,大部分人病發前一直無病徵,直到出現肝衰竭才最終確診,許多人需要換肝。  威爾森氏症發病年齡差異很大,從三歲到四十五歲都有可能。
  • 2歲男童患罕見粘多糖病走路像老頭 什麼是粘多糖病?
    左健說,剛開始,家裡一直給孩子做康復訓練,但發現小俊的狀 態不好,病情仿佛逐漸在加重。隨後,左健帶著兒子來到了長春兒童醫院,但醫院沒能檢查出孩子的具體病情,建議左健帶孩子去北京的大醫院檢查。  2015年6月份,左健夫婦帶著小俊來到了北京兒童醫院看病,但沒能確診。12月10日,小俊的病情終於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被確診了:粘多糖病,代謝性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