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肝豆狀核變性(HLD)是1912年由肝豆狀核變性(Wilson)首次提出的。該疾病為銅代謝性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其特點是銅代謝紊亂所致的肝硬化和基底神經節損傷。從分子水平對肝豆狀核變性的發病機制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01肝豆狀核變性發病率是多少?一般分為幾類?分別是什麼?
1、肝豆狀核變性發病率是多少?
全球WD的發病率為1/3萬~1/10萬,致病基因載體約為1/90。該疾病在中國更為普遍。青少年中WD發病率比成人更高。如治療不當,可導致殘疾甚至死亡。它也是一種能夠治療的少數神經遺傳性疾病。重點在於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
2、肝豆狀核變性一般分為幾類?分別是什麼?
(一)、肝型
(1)血清轉氨酶持續增高,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補償性或代償性)。
(二)、腦類型
(1)運動障礙:經常出現舞蹈,或者是異常步態等;(2)口顎肌張力障礙:唾液分泌障礙,說話困難,嗓音低沉,吞咽困難等;(3)其他精神症狀。
(三)、其它類型:主要原因為腎臟損傷、骨關節肌肉損傷或溶血性貧血。
02肝豆狀核變性致病機制是什麼?療效表現如何?多發病於哪些年齡段?
1、肝豆狀核變性致病機制是什麼?
正常的人每天從腸子裡吸收少量的銅。白蛋白與血液中的銅結合得比較鬆散,肝細胞與2-球蛋白結合得比較緊密,形成具有氧化酶活性的銅藍漿蛋白。其中90%的銅在循環過程中與銅藍蛋白結合,銅參與了許多重要生物酶的合成。銅會由和汗液從各器官中排洩。
血清中過多的游離銅沉積在肝臟,導致肝硬化。銅在血液中分散並沉積於多種器官,而肝細胞溶酶體無法將其保存。在基底神經節中,神經元和它們的正常酶運輸對無機銅毒性尤其敏感。銅會在大腦皮質和小腦齒狀核中沉積,也會引起症狀。
2、療效表現如何?多發病於哪些年齡段?
這種疾病多發生在兒童和青春期,在成人中發病較少。發病率主要集中在5~35歲,男性略多於女性。疾病進展緩慢,有階段性緩解或加重,且進展迅速。臨床表現如下:
(1)神經學症狀
神經症狀包括錐體外系損傷、舞蹈樣運動、手足運動、肌張力障礙、吞咽困難、構音障礙、運動遲緩、震顫及肌強直。顫動可能是靜止的,但是不像帕金森病那麼緩慢和有節奏。
(2)異常肝
肝硬化累及肝臟時,有的可出現急性、亞急性或慢性肝炎。大部分患者出現了肝損害症狀。肝硬化,脾腫大甚至腹水都可被發現。急性肝衰竭可導致嚴重肝損傷,病死率高。脾臟增大可導致溶血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3)眼部色素環
眼部色素環是該病的重要標誌,發病率在95%以上。環形山位於鞏膜和角膜的交界處,呈綠棕色或深棕色,寬約1.3 mm。銅在彈性薄膜上沉積而成。腎損害可引起腎病、微量蛋白尿、胺基酸尿等腎功能改變。不正常的鈣磷代謝易引起骨折和骨質疏鬆症。皮膚下的銅質沉積會導致皮膚色素沉著和變黑。
03如何進行診斷肝豆狀核變性?經常做的有血尿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查
(1)血尿常規
肝硬化合併脾功能亢進的WD患者,可出現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減少,尿常規鏡檢,一般可以發現血尿以及蛋白尿等。
(2)肝腎功能
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改變,如血清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肝硬化晚期等。肝髒切片檢查發現銅含量過高,約為正常人的5倍。腎小管損傷後,可出現胺基酸型糖尿病,或有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蛋白尿。
(3)基因診斷
其致病基因的突變部位和突變模式比較複雜,不能取代傳統的篩選方法。如果不能用常規方法進行診斷,或篩查患者和基因攜帶者,應該考慮進行基因檢測。
以青春期發病、錐體外系症狀、肝臟疾病徵象、角膜眼病、陽性家族史為依據,診斷並不困難。CT,MRI雙側晶狀體區域對稱性改變,血清銅藍蛋白明顯下降,尿銅排出量增加,更有利於該病的診斷。對診斷困難的病人,應進行肝臟活檢術檢查。
04治療肝豆狀核變性,可以採取手術,d-青黴胺(PCA)是首選的藥物
1、藥品治療
目前主要有兩種藥物能驅使銅並阻止其吸收。其中之一為絡合劑,能強烈促進青黴胺、二巰基丙烷磺酸鈉、二巰基琥珀酸等銅離子在體內的排出,另一種為防止腸內吸收外源性銅,如鋅劑、四硫鉬酸等。
(1)d-青黴胺(PCA)
這是治療這一疾病的首選藥物。這是一個很強的金屬螯合劑。肝內無毒複合物的形成,促進了其在組織沉積部位的清除,降低了銅的毒性。由青黴胺與組織中類似物質合成青黴胺銅化合物並排尿。藥物口服後容易吸收。該藥的副作用包括噁心、過敏反應、重症肌無力、關節疼痛和無皰疹。有些可導致白細胞減少和再障貧血。
(2)二巰基丙磺酸(DMPS)
DMPS 5 mg/kg,500 ml,靜脈滴注,每日1次,6天為一療程,間隔1-2天連續注射6-10療程。副作用以厭食、輕度噁心嘔吐為主。
(3)三乙烯羥基四甲胺(TetA)
類似於d-青黴胺,TetA是治療難耐青黴胺的主要藥物。副反應少,但藥源難,價格高。
2、手術處理
重度脾亢患者可以採用脾切除術,嚴重肝功能不全者考慮肝移植。
3、預後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患者生存質量和生存率影響較大。後期治療基本無效,少數進展迅速、神經損傷嚴重的病人不治療預後不良,可導致殘疾甚至死亡。
結語:患有此病,需要加強生活護理。對病人進行休閒理療及各種技能訓練,有助於改善身體狀態,如睡眠、飲食、運動及感覺,強化病人的心理輔導與幹預。精神衛生與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對病人進行心理幹預,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