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馬克思和恩格斯考慮了同盟領導人觀點上的深刻變化,以及他們改組同盟的決心,因而在這一次就同意在一定的條件下加人同盟。後來馬克思寫道:「恩格斯和我第一次參加共產主義者的秘密團體的條件是把一切會助長對權威迷信崇拜的東西都要從章程中刪去」。
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和第二次代表大會
1847年6月初,正義者同盟在倫敦舉行了代表大會。代表大會進行了同盟改組工作,並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提議,把正義者同盟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恩格斯代表巴黎各支部參加了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親密戰友之一威廉·沃爾弗(1809—1864年)代表布魯塞爾支部來參加代表大會。馬克思沒有能夠親自參加這次代表大會。
在這次代表大會上通過了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過去不明確的空想口號:「人人皆兄弟!」改為新的、有鮮明階級性的無產階級的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規定同盟的組織機構如下:同盟的基層組織是支部,幾個支部組成區部,某一地區有幾個區部應將其中一個稱為總區部。同盟的最高領導機關是代表大會,在前後兩次代表大會之間是中央委員會。恩格斯在說明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組織時,著重指出它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級委員會是選舉產生的,而且可以隨時撤換。
章程宣布了同盟的基本原則。章程第一條規定的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統治,消滅舊的以階級對抗為基礎的資產階級社會和建立沒有階級、沒有私有制的新社會。」
代表大會接受了科學共產主義思想作為新組織的綱領,譴責了魏特林的觀點,並通過決議把他的擁護者開除出盟。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表明:馬克思主義兩位創始人提出的思想原則和組織原則取得了互大的勝利。共產主義者同盟成立後,它的領導者面臨著一項迫切的任務,那就是創辦中央機關報。《德意志一布魯塞爾報》暫時起了不小的作用,馬克思和恩格斯從1847年9月開始為這家報紙撰稿。
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從1847年11月29日到12月8日在倫敦舉行。出席這次大會的有德國、英國、法國、比利時、波蘭、瑞士等許多國家的支部的代表。第二次代表大會是在馬克思和恩格斯主持下進行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經過同盟的各個支部討論後,在代表大會上最後予以批准。在代表大會上展開的關於共產主義者同盟綱領問題的討論,具有巨大的原則性的意義。經過討論結果,代表大會的參加者一致贊成科學共產主義的原則。大會委託馬克思和恩格斯草擬宣言形式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綱領。這一工作是在以後幾個星期時間內完成的,科學共產主義兩位創始人寫成的《共產黨宣言》於1848年1月底寄到倫敦,並於2月出版。
《共產黨宣言》科學共產主義的偉大的綱領性文獻
《共產黨宣言》是科學共產主義的第一個綱領性的文獻,也是國際共產主義組織的第一個綱領。在《宣言》中第一大系統而完整地敘述了馬克思恩格斯偉大學說的所有組成部分。列寧寫道:「這部著作極其透徹鮮明地敘述了新的世界觀,敘述了包括社會生活在內的徹底的唯物主義,敘述了辯證法這一最全面最深刻的發展學說,敘述了關於階級鬥爭、關於共產主義新社會的創造者無產階級所負的世界歷史革命使命的學說。
《宣言》扼要地表述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由一種生產方式過渡到另一種生產方式的規律性。《宣言》說明了至今所有一切階級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地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簡短些說,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於相互對抗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鬥爭,而每一次鬥爭的結局不是整個社會受到革命改造,就是鬥爭的各階級同歸於盡。」
《宣言》對於資本主義的特點,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條件和大機器生產的產生作了卓絕的分析。《宣言》以非凡的力量和深度分析了資本主義本質上所固有的各種對抗性的矛盾,並論證了資本主義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從封建社會裡產生出來的資產階級社會,並沒有消滅階級矛盾,它「不過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鬥爭形式代替了舊的罷了。生產力與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發生衝突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震撼著資產階級社會的周期性經濟危機。資產階級用毀滅大量物質財富的方法,用殘酷的競爭奪取新的銷售市場的方法來克服這種危機,結果必然會造成更加厲害的、破壞性更大的危機。
《宣言》揭露了資本主義會的偽善和弊端,尖銳地批判了資產階級制度的基礎—資產階級所有制,資產階級的家庭,資產階級的道德,資產階級的國家。在資產階級的國家裡,國家政權越來越變成管理資產階級整個階級共同事務的委員會了。《宣言》譴責了資產階級的掠奪政策和資本主義所固有的侵略戰爭,並論證了資本主義制度一旦推翻必將引起國際關係的根本改變。民族內部的階級對抗一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係也就會隨之消失。國際衝突和戰的各種導火線也必將消失。
《宣言》指出了無產階級在資產階級會中受壓迫的狀況,揭示了工人階級—資本主義的掘墓人和共產主義祉會的建設者所負的世界歷史性的使命。
《宣言》的作者指出,資本主義制度是建築在屋傭奴役制、殘酷地剝削工人和對工人進行經濟的和政治的奴役的基礎之上的,但是同時也使工人集中到工廠裡來,使工人階級團結起來。所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其中只有無產階級是徹底的革命階級,他們為自己的解放而鬥爭,同時也為解放所有被剝削者和被壓迫者而鬥爭。
《宣言》中提出的使無產階級變成統治階級的思想,即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雖然在《宣言》中還沒有使用「無產階級專政」這一術語)具有重大的原則性意義。《宣言》這樣規定了工人階級爭得政權後將面臨的基本任務:「無產階級運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所有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手裡,即集中在已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並且儘可能更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因此列寧寫道:「在這裡我們看到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問題的一個最卓越最重要的思想,即『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這就是無產階級專政。」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第一次闡逃了自己的關於共產黨的學說的要點。在這裡強調指出共產黨人並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不同的利益,共產黨人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世界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鼓舞大家前進的一部分……」用先進的革命理論武裝起來的共產黨,是唯一懂得社會發展規律的政黨,是唯一能夠領導無產階級為推翻資本主義和建立無階級的共產主義會而奮鬥的政黨。
《宣言》對於打著「會主義2旗號活動的封建的、資產階級的和小資產階級的各種思想流派作出了階級的分析。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科學共產主義同空想會主義、空想共產主義的一切體系之間的根本區別,儘管他們對於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的著作中給予資本主義的尖銳抨擊作了肯定的評價。
在《宣言》的第四部分,即最後一部分中說明了無產階級的戰略和策略的基本原理。共產黨人必須支持一切旨在反對剝削者的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反對派運動和革命運動,必須努力爭取世界各國民主主義政黨力量的團結。但是這種支持不應當使共產黨人的獨立性以及他們批判同盟者的不徹底性和軟弱性的權利受到限制。當資產階級採取革命行動的時候,共產黨人就同它一起去反對專制制度、封建貴族和反動市儈。但是,共產黨人應該教育工人儘可能更明確地理解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間階級利益的對立性,使工人能夠利用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後造成的條件,來進行反對資產階級本身的鬥爭。
總結
《共產黨宣言》最後用豪壯的語言熱烈號召人們:「讓那些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顫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自己頸上的鎖鏈,而他們所能獲得的卻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