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此處「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快速關注
作者 :高素娜
不是巴黎,不是佛羅倫斯,不是羅馬……這次,高科技讓你在北京就可以一覽達·文西這位「跨界奇才」的藝術人生。
展覽現場
4月16日,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與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聯合呈現的全球藝術教育推廣項目中國首站「達·文西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在中央美院美術館拉開帷幕。作為紀念達·文西逝世50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該展採用了國際領先收藏級數碼還原技術(「Opera Omnia」技術),對《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天使報喜》等17件分別收藏於羅浮宮、烏菲奇美術館、梵蒂岡博物館等世界級博物館級的代表作品進行高清晰度且等大的複製,高度還原畫面質感與色調色溫,集中重現了達·文西最重要的藝術創作遺產。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位於中央美院美術館南側的弧形場地,在由中央美院建築學院院長朱鉳創作的建築裝置作品中呈現。進入展廳,靜謐的長廊仿佛讓人進入了時空隧道,《聖母子》《抱銀貂的女子》《美麗的弗羅妮葉》《蒙娜麗莎》《酒神巴克斯》……這些特殊材質的高清大圖鑲嵌在長廊兩側的畫框裡,作品中精確的色彩控制、豐富的細節表現,讓觀眾仿佛正在近距離欣賞一幅原作。來自高校的張軍說,此次展覽雖不是原作,但無論從畫面質感還是呈現的效果來看,都跟原作相差無幾,讓人一飽眼福。
展覽現場
在展廳的盡頭,許多參觀者席地而坐,長時間靜靜地觀賞《最後的晚餐》。「站在等大複製品跟前,才發現這幅壁畫裡每個人物的腳被刻畫得非常細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王魯湘感慨。由於達·文西繪製這幅作品時摒棄了當時通行的「溼壁畫」畫法,導致這幅作品歷經數次大修。在複製品上,壁畫殘缺、剝落和修補痕跡也都如實反映出來。
除了那些在書本或網絡上被眾所周知的經典藝術作品外,普通大眾沒有太多機會可一睹達·文西的其他作品。因此,此次展覽能夠使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無法移動的珍貴原作,以新的方式匯聚一堂,無論對於這些作品之間,還是對於這些作品與觀眾之間,都不啻為一場「不可能的相遇」。「『不可能的相遇』包含了多重含義:首先,我們和人類文明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相遇了;其次,我們和人類智慧的高峰相遇了。達·文西曾說過『最高尚的樂趣是理解的樂趣』,而今我們遇到的,是達·文西把人類對藝術、對科學、對哲學的深刻理解融為一體,創造出的人類奇蹟;再次,我們和探究奧秘的機會相遇了。」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說。
《蒙娜麗莎》
義大利學者安東尼奧·保盧奇曾評價:「回顧達·文西50多年的藝術生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那些出自他之手的作品數量非常少,甚至不足20件。一些有文字記載的畫作已經散佚;一些作品並未完成;還有一些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因技術缺陷而損毀。實際上,對達·文西來說,繪畫更多的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它是獲取知識的工具,是科學研究的工具,也是一種前衛的專業實驗的工具。」正如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所言,達·文西對知識的探求不設邊界,他對人自身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充滿信心,他的一生集中反映了文藝復興精神中對於人的價值和尊嚴的高度肯定,他在各個領域的豐富實踐,為後世的人們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最後的晚餐》
據了解,此次展覽的所有複製品版權清晰,均經過相關博物館的明確授權。義大利的Opera Omnia項目意在為同一個地方提供一位藝術家的全部資料,因使用原作存在諸多困難,因此該項目成為傳播義大利文化的寶貴工具。迄今為止,該項目已在義大利和世界各地舉辦了30多場展覽,這些展覽得到了權威藝術史學家的認可和數十萬遊客的讚賞。這一做法也令人思考,在那些人類璀璨文明變得愈發珍貴與脆弱,同時又面臨著寬廣的觀看需求時,技術對於藝術的「重製」顯得愈發重要。一方面,這些數字繪畫會激發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在原創作品無法隨意移動的情況下,這不失為一種寶貴的文化傳播方式;另一方面,它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傳播與交流方式也有諸多新的啟發,「不可能的相遇」完全可通過現代技術的支撐創造更多「相遇」的可能,將中國藝術推向全球。
巖間聖母(木版油畫)十六世紀初 達·文西
此次展覽也打破了中央美院美術館的多項常規,不僅票價是近年來央美美術館票價的高位,觀展時間也打破了17時30分閉館的習慣。在這項展覽開放期間,每周有4天閉館時間延至21時。尤其票價在預售階段時即引起觀眾討論,有網友留言:「花120元看的卻是數碼複製品,有點貴。」也有的觀眾說:「那可是達·文西的複製品,貴點又何妨?」針對觀眾的不同意見,張子康回應:「非營利藝術機構只有獲得更大支持和關注才有發展。以門票方式獲得觀眾支持,更能放大美術館的社會效益,逼著美術館把工作做好。」 張子康說,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作為一所大學美術館,肩負著服務社會、加強全民美育的使命。在國家提倡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文物保護新突破、加強創新教育等政策的鼓勵和啟發下,舉辦此次美育推廣活動,也反映出央美美術館在探索文化遺產再利用的新形式,以及普及大眾美育的新方法上的開放態度和大膽嘗試。
據悉,展覽期間,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將持續為公眾呈現一系列學術講座,主題包括「創新者達·文西:文藝復興時期科技的象徵」「達·文西與解剖學」「達·文西筆下的女人」等。展覽還配套印製了小冊子,介紹達·文西的生平,以及17幅作品的背景知識及相關學術討論。「我們的美術館既是藝術的殿堂,也是美育的陣地,我們以此次教育推廣項目來表明我們美術館和中央美術學院對於全社會推廣美育、加強美育工作的誠心和努力。」高洪說。
相關視頻
本文刊於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