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啥喜歡大自然?大自然能讓他們更聰明、更智慧、更有創造力

2021-01-10 燦燦芃芃

喬治·波特 是英國化學家, 196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由於發明了測定快速化學反應技術而獲獎。

波特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就,與他從小練就的敏銳觀察力密不可分。身為建築商的爸爸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在波特小的時候,他經常帶他去郊外的原野上做遊戲,在草叢中爬來爬去、從山坡上滾下來、趴在地上觀察小動物……只要波特想玩,父親就任由他玩。

這是什麼

有一天波特抓著兩條小蟲子給爸爸看:「您看,這兩條蟲子都有六條腿!」

爸爸認真地數了數說:「是啊!那你看看其他的蟲子是不是呢?」爸爸幫波特把蟲子收進小紙盒裡,然後遞給波特一個早就準備好的捕捉飛蟲的撲網。

一會兒,波特小心地抓著一隻蝴蝶來讓爸爸看: 「這個長翅膀的蝴蝶也是六條腿!」這回,爸爸告訴波特,很多有六條腿的節肢動物都是昆蟲。

跟蟲子捉迷藏

隨著波特對自然界的觀察逐漸增多,波特對自然的好奇心也逐漸增長,而且開始愈發喜歡嘗試。

他和許多頑皮的男孩一樣迷戀節日的煙火,但他與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不光陶醉於升入高空中那五彩斑斕的圖案,更為重要的是他要動手製造這種神奇的東西。還沒有上學,波特就已經自己動手製造了焰火。

進入讀書的年齡,爸爸以另一種形式開闊了波特的視野,他送給波特一套 15本的 《兒童百科全書》,爸爸告訴波特,書是知識的海洋,裡面不僅有各種問題的答案,還引領著每個孩子更深入地探索世界。剛剛學會識字的波特,很快就被書迷住了。

看看,那裡有什麼在動呢

為了驗證書上的理論,波特自己動手做實驗;為了按照書上的方法完成某個製作,波特拆了裝、裝了拆,一點都不嫌麻煩。

我們完全可以說,是大自然成就了喬治·波特這位偉大的化學家。

大自然何以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

在大自然裡,孩子的身體也變得更靈活,在看的過程中,會去摸、去塑造,在動手做的過程中,不但應用了所學知識,也能開發孩子的大腦。孩子觀察到的事物越多,大腦表象越豐富,活動能力越強。

孩子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組織自己的感覺和經驗,通過對以往事件的評價,對當下事件的解釋,對未來事件的期待,產生新的情緒和行為動機,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他們的情緒是快樂的,動機是就是觀察,觀察,再觀察,深入自然。所以,寶寶越早走進自然,活動越多、見識越廣,大腦皮層建立的新的突觸連結越多,舊有的突觸越被鞏固,就越聰明。

躺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好愜意

美國暢銷書 《林間最後的小孩》 提出了一種叫做自然缺失症候群(NDD)術語。看到這個詞語,家長不要把它混亂猜測為是一種新的病症,其實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種需要醫生診斷或需要服藥治療的病症,而是一種現象。

指的是當下的孩子宅在城市的房間裡,享受著網絡帶來的新型遊戲和信息化社會的便捷生活,孩子在戶外、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了一系列行為上的能力缺失和心理上的不足。比如,孩子缺乏主動探尋這個世界的熱情、動手能力不強、對自然的感情不深,等等。這些能力不足,孩子就缺少了擁有健康人格和成功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幸福的樣子

孩子走進自然,在自然界見識各種生命,比如,小動物,小蟲子,飛鳥等,孩子的眼裡有了這些動物,見識了這些動物的百態,才跟這些動物有了聯繫,才會珍惜這些生命,才會去思考這些生命,才能從這些生命裡獲得大自然的智慧。

#挑戰六月不斷更教育##原創作者專屬任務#仲夏六月你來發文##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更快樂?疫情過後,帶孩子擁抱大自然
    小課堂曾分享過文章《超過1000+家庭參與的研究結果表明那些與大自然聯繫緊密的兒童更少感受苦惱,更少出現多動及其他行為問題》(點擊即可查看),也許能給你更多啟示。 4、孩子的身體更健康 大自然是孩子天然的運動場。你是否發現,孩子的體能是驚人的,他們可以不知疲倦地瘋玩一整天。而當孩子整天被拘束在狹小的住宅、教室裡時,可以想見孩子的潛能是多麼被壓抑。所以經常在自然界中「摸爬滾打」的孩子身體會健康。
  • 你以為孩子更喜歡親近大自然?這只是父母該努力的方向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英媒稱,相比鄉村,孩子更喜歡城市生活。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7月31日報導,如果你正考慮舉家搬到鄉村,以求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那不要欺騙自己了:這事實上是為了你自己。一項研究發現,雖然成年人喜歡親近自然,但孩子更喜歡城市。
  • 孩子喜歡接觸大自然,家長覺得髒?您要知道「髒東西」讓娃更聰明
    清潔過度影響孩子抵抗力的增強孩子因為所接觸的細菌環境有限,抵抗力就會沒有得到適當的鍛鍊,這就使得孩子更加的嬌弱,容易有被細菌侵襲的情況發生。2. 過度的保護阻礙孩子創造力的實現父母過度的保護也是對孩子行為的一種幹涉。這使得孩子的創造力受到一定的阻礙。
  • 孩子愛發脾氣,為什麼是遠離大自然的錯?大自然的這些魅力要牢記
    被關久了的孩子缺乏運動、缺乏玩耍,連靈氣也少了許多。終於等來暑假,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們的帶領下紛紛奔向了大自然。比起格子間、鋼筋混泥土,大自然總是令人嚮往,我們生於自然,也回歸自然,那麼大自然究竟有哪些魅力呢?1.泥土滋養生命。我們總喜歡說「接地氣」,可是現在的高樓大廈幾十上百層,讓我們遠離了地面。
  • 森林教育丨大自然給孩子們帶來的「創造力」
    尋找創造力丨網絡以往,我們常常把創造力歸到孩子們的天賦裡。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擁有著巨大的潛能,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發掘和培養。森林教育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的呢?根據場地特點設置適合孩子的活動場所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中親密接觸多種不同的自然材料,通過自然感官刺激,誘發孩子進行獨立思考,獲得主動學習的樂趣,提升他們的內在感知能力與外在認知能力
  • 藝術思維能讓孩子更聰明?培養孩子的藝術思維,家長可以這麼做
    ,明確指出,藝術思維能讓孩子更聰明。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對所看到的一切都充滿好奇,他們喜歡塗鴉寫畫,喜歡跟著音樂扭動身體,喜歡觸摸各種各樣的新奇事物... 很多家長都想培養孩子的藝術感,學繪畫、學樂器、學舞蹈等等。藝術培養不僅限於專業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藝術思維。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藝術家,但每個孩子都可以擁有藝術思維。
  • 為什麼探索大自然會給孩子帶來最優體驗?
    大自然中充滿了各種多樣化的互動遊戲環境,形成大量充滿想像力的遊戲,一塊石頭、一片樹葉,都能成為孩子的玩具,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自然環境與人工創造的遊戲環境相比,更適合孩子的身體健康發展。,他們可以跑多快、爬多高、從哪裡跳下來不會受傷等,自然環境中有豐富的場景供孩子去嘗試體驗,塑造孩子的自信心。
  • 你的孩子多久沒接觸大自然了?
    不僅如此,像成年男人一樣,男孩也喜歡隱瞞感情,將它們藏在心底。他們不會當眾哭泣,也不會像女孩子那樣,與兄弟姐妹和朋友們詳細地談論自身的困境。相反,他們常常會獨往獨來,找個無人的地方來思考各種問題。大自然提供了這樣的場所。
  • 家裡三個地方「亂」,孩子創造力更強更聰明,明尼蘇達大學已證實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父母要求東西要整潔一些,東西整潔才是好孩子。那些喜歡亂丟東西的孩子從小不少被父母揍。事實上,父母可是揍錯孩子了,家裡亂,孩子的創造力會更強,也就是會更聰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做過實驗:把48名美國大學生分為兩批,一批去整潔的實驗室,另一批分在一個亂糟糟的房子裡。
  • 雨水過後,要多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好處太多了
    低年級的時候,功課還算輕鬆,家長會努力擠出時間讓孩子有機會出去玩一玩,一升入高年級,功課多,學習壓力大,要出去就難了。太小的孩子真的什麼都不懂嗎?課本上的知識真的比自然實際更有用嗎?事實並非如此。不管是小寶寶,還是大孩子,都需要多出去接觸大自然。尤其春天,陽氣生發,更要多帶孩子出去,在大自然中盡情地跑一跑,跳一跳。
  • 要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就把他放到大自然中去
    同樣,給孩子講一百遍古詩詞不如陪著孩子去大自然走一遍,更能加深孩子對詩歌的敏感度,更能讓孩子體會到詩歌中的意境。於是很多父母不惜花大價錢給孩子報補習班,讓孩子學習成績優異。這樣確實能夠在一定時間裡幫助孩子提高成績,但是卻永遠也不可能讓孩子得到全面的發展,更不可能讓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出眾,成為一個有創造力,有想像力的人。如果經常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去,去感知蟲鳴鳥叫,去呼吸新鮮空氣,去追逐打鬧,去看在城市裡看不到的景色。
  • 「大自然」是最好的學堂,幫助我們的寶寶變得更聰明
    在和大自然接觸的過程中,各種新鮮事物也會有效的刺激寶寶「大腦網絡」的「突觸」發育幫助寶寶變得更聰明。孩子會從中有許多收穫,你們之間的關係也會更親密。看星星:最好能到距離樓群遠一點的開闊地方,來一次神秘的夜晚之旅。
  • 讓孩子體會大自然,多親近大自然
    他們每一代傳給下一代的時候都清楚地確定了這樣一個原則:這個「還給大自然」的家族花園永遠不能改作他用。杜邦家族以製造黑火藥起家,300年來一直經營和開發化工產業,創造了無數科技奇蹟和億萬財富。但是化工業在使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也給大自然帶來很多汙染,它產生大量汙水、廢氣和有毒廢物,也曾有過中毒、工傷等意外事故發生。
  • 原來大自然能夠教會孩子這麼多
    現代網絡 · 孩子學到了什麼 現代網絡技術的先進≠孩子知識的增加有史以來,我們為了讓孩子更好、更快的學到更多的知識,採用了很多的教學方式。在學校裡,老師會講授課本。但感受力和創造力,只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很小的一部分。孩子通過體驗大自然而得到的東西很容易見效。
  • 讓天真的孩子走出戶外 接觸大自然 了解大自然,融合大自然
    天真孩子何處去?新陸春天觀光園!張然紅薯是如何長成的?動物園中的山羊有敵意嗎?這裡的小豬與家圈養的有區別嗎?孔雀開屏是啥樣的?這一連串的問題在孩子們頭腦中,有的會有一些印象,有的根本沒有一點概念,那麼如何讓孩子們知道這些?掌握這些?
  • 中國孩子離大自然太遠
    如今,許多中國孩子被看成是在「蜜罐」裡成長的一代。他們不愁吃穿,生活全由大人照顧。不過與西方孩子相比,他們的生活空間非常狹小,與大自然的接觸更少。所以有專家指出,中國孩子患了「大自然症候群」。  昆蟲館裡,外國孩子比中國孩子多  據中國媒體報導,今年7月,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蟲館推出會員制,買一張價值100元的年卡可在1年內不限次數地參觀。
  • 鬆開手,把孩子交給大自然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書,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師,她的教益無窮無盡」。對孩子來說,他們本身對自然界的好奇心或者說他們與生俱來的求知慾,是他們工作和遊戲的重要的動力。引導孩子在真實的環境中遊戲,可以讓他們打開五感,學會觀察、體驗、思考、分析和創造。經常與大自然接觸,可以幫助孩子放鬆心靈,鍛鍊體魄,集中注意力。就像孩子在泥土裡玩個不停,修房子、造水庫,幾個小時也不覺得無聊,這是大自然帶給他的樂趣。
  • 家長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有多重要!_親貝網-懷孕,分娩,坐月子,育兒...
    大自然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孩子的天性更適於在自然的環境中生長、發育。  據一些研究者的調查,一個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比很少接觸自然的孩子具有更豐富的個性,感覺更敏銳,也更具有創造力,孩子親近大自然時,大腦會變得更有活力,同時身體的所有感官都被激活。
  • 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啟發孩子
    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啟發孩子秋天在自然界看到什麼?初秋時細白樺樹枝上首先長了「金錢」,剛剛在八月份就出現了黃葉,接著榆樹及其他樹冠也開始變黃。秋天的落葉給人留下難忘的景象。孩子們把樹葉連結成腰帶或小帽,把樹葉烘乾後擺成美麗的圖案。
  • 【小豆豆幼兒園】這是一所讓孩子每天都能擁抱大自然的幼兒園
    學堂是由一群認可自然教育和華德福教育理念的家長、老師、朋友共建而成,想盡我們的能力給孩子建立一個屬於他們的樂園,給孩子一個充滿愛與自由的童年,陪著孩子一起慢慢長大。————————————————————一、教育理念: ——尊重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律成長。 ——愛護大自然、愛護我們自己的身體和身邊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