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談校訓】我讀校訓:公能求新南開人

2021-02-07 南開大學新聞網

  2014級生命科學學院

  楊純葉

  什麼是校訓?對於剛剛走過初高中的我們,校訓很可能只是在主題演講時才會被賦予激情的八個字,或是在校史簡介時被高高掛起的紅色條幅。然而初來南開,我強烈地感覺到在南開,校訓與形式無關。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一種融入血液的意識,是師長們最殷切的期待,是今後為人處世中時常湧上心頭的囑咐,是迷茫沮喪時點燃勇氣的信念。

  「公」最簡單而言,就是以天下為己任。若問何為以天下為己任,剛剛經過高考的我們都可能會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長吟寥寥幾句報國詩句非為公,在我看來,「公」還需要一份無私,一份細緻和一份理性。南開校訓,首先倡導的就是一份無私,一份甘於奉獻。當今的我們,不再身處戰火紛飛的艱難歲月,而在這看似富足的生活中,新一代大學生有了新的困擾。社會轉型,風氣浮躁。本應擁有詩歌、愛情和理想主義的象牙塔一部分被成功學和利己主義所侵蝕,這與允公之要求相距甚遠。再者,「公」需要一份細緻。南開人常說:「知中國服務中國」。什麼是知中國?知中國不是僅憑報紙網絡上的隻字片語就判定社會是黑暗無邊還是光明無暇,而是體察身邊的苦楚,如社區阿姨的病痛,農民工遭受的一次白眼。知中國意味著我們要真正去了解中國,了解她的發展狀況和規律,而不要將眼光僅僅停留在教科書上。同樣,「公」呼喚一份理性。我們大學生是年輕而熱血的,但我們也常常將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情懷僅僅理解為咆哮和眼淚。我們可能在國恥日抵制日貨毀壞日系汽車,我們可能在網絡上罵聲一片,但這都偏離了理性的愛國主義也非「公」之倡導,將發展中國立於心中而奮鬥才是「公」之實意。

  「能」即真正用於服務他人,服務社會,服務中國甚至服務人類的能力。作為大一新生,來到南開,我們自然是學知識學技術。但是,我們應當注重學習將理論知識變為實際應用的能力,學習具有人文情懷的科學。無論我們將要主修的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社科,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都絕不是掛在口頭的空談。

  「日新月異」則強調南開學子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和不斷開拓的創新精神。當今社會發展迅速,科學界的發展更可謂瞬息萬變,囿於陳規意味著失敗。我們治學之士要有勇於挑戰權威的意識和勇於否定自己的決絕。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19世紀物理學經典大廈建立,當時的物理學家認為物理學界從此萬裡無雲,但後來我們都知道了愛因斯坦。人類的認知永在發展也意味著人類的認知永遠有限,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社會科學,探索必然永無止境,這要求我們不斷創新。也許十年苦讀裡我們一直忽視或是被忽視創新精神的培養,但既然我們來到南開,我們就要將創新精神寫進理想。

  回想起1934年南開學子手旗打出的「勿忘國恥,收復失地」、西南聯大裡的錚錚鐵骨,總讓人熱淚盈眶。雖中國民族已站立起來,但巍巍南開精神不變。「公」是為民之決心,「能」是報國之實力,「日新月異」則是求索之意識。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公能求新南開人,這便是我對校訓的淺顯理解。

相關焦點

  • 【新生談校訓】我們眼中的校訓
    什麼是校訓?對於剛剛走過初高中的我們,校訓很可能只是在主題演講時才會被賦予激情的八個字,或是在校史展覽時被高高掛起的紅色條幅。然而初到南開,我已強烈地感覺到校訓與形式無關。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一種融入血液的意識,是師長們最殷切的期待,是我們今後為人處世中時常湧上心頭的囑咐,是我們迷茫沮喪時點燃勇氣的信念。
  • 南開中學校歌校訓介紹_重慶南開中學_重慶奧數網
    ◇——百年南開 精神傳承   ◆南開校訓 南開系列學校的校訓均為:「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   校訓壁   ◆ 校訓釋義(申泮 文)  校訓壁南開校訓是南開學校創辦人嚴修(範孫)先生和老校長張伯苓先生於本世紀20年代前後共同制定的。
  • 天津日報:南開大學:挖掘校訓內涵 彰顯文明南開
    南開學子參觀主題展覽   本報記者 徐麗  南開大學堅定不移推動學校事業發展「日新月異」,努力加快「雙一流」建設步伐,以文明校園創建為契機,不斷提高學校綜合管理水平。  【工作展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會上的重要講話,特別提到南開「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校訓,指出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是一致的。南開大學積極挖掘「公能」校訓思想內涵,發揮價值引領作用,彰顯核心價值觀的南開表達。在全國高校率先制定《素質教育實施綱要》,倡導德智體美四育融合的「公能」素質教育。
  • 吳榮生:南開校訓中的愛國主義情懷
    吳榮生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百年南開時勉勵師生:「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開大學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這是南開的魂。」南開大學是為公為國而興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是愛國主義傳統的主要表達方式。  國難孕育「公能日新」校訓。
  • 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學校教育重在育人,而育什麼樣的人及如何育人,這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自南開學校孕育之初,其創辦人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他們在長期辦學實踐中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這就是必須培養具備「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素質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人才。
  • 中科大校長侯建國等談校訓:我的大學,我的校訓
    校訓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校訓短短幾字,卻能反映學校的精神氣質。一句振奮人心的校訓,能讓人激起拼搏的鬥志與挑戰的勇氣;一句文辭雋永的校訓,能給人帶來平靜與安寧,是象牙塔裡的一壺清茶;一句腳踏實地的校訓,教人既要讀懂書本學問,也要鑽研做人的學問、生命的學問。
  • [校訓是什麼]南開大學: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
    家有家風,校有校訓。校訓,是一所學校辦學理念和價值追求的凝練表達,既沉澱著長期形成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又標註著鮮明的時代氣質。有人統計了我國100多所名校的校訓發現,「學」、「德」、「實」、「行」等字是最常被提及的校訓關鍵字。校訓傳遞的價值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
  • 國內大學校訓:八字校訓最多,「學」和「德」兩個字最受歡迎
    校訓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代表著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國內高校眾多,有許多大學的校訓高度雷同,已經說不清是誰借鑑誰,因為百年大學變得越來越多了。採用最多的是譬如厚德、博學、團結、創新之類的詞彙,其中八字校訓成為最大熱門,因為讀起來霸氣對仗,符合喊口號時的習慣。
  • 大數據分析了2740所大學的校訓,我們「記不住」校訓的原因找到了
    隨著各類大學的陸續開學,各類大學新生的入學教育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其中校訓、校規、校徽、校歌的學習是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不過很多新生卻反映,自己大學的校訓沒啥特點、來源和含義也不明確,不好記也記不住,如何讓自己「隨時注意而實踐之」?
  • 大數據分析了2740所大學的校訓,我們記不住校訓的原因找到了
    隨著各類大學的陸續開學,各類大學新生的入學教育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其中校訓、校規、校徽、校歌的學習是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不過很多新生卻反映,自己大學的校訓沒啥特點、來源和含義也不明確,不好記也記不住,如何讓自己「隨時注意而實踐之」?
  • 在校歌校訓中「南開氣質」潤物無聲
    在南開大學,多年來,新生第一堂課和畢業生最後一課的內容總是相同的:學生在廣場集會,一位教授擔任指揮,大家唱校歌。南開的學生沒有一個不會唱校歌。僅這一點,便被很多同行視為奇蹟。
  • 談清華校訓
    談清華校訓胡顯章什麼是清華校訓?它是怎樣產生的?有過怎樣的變化?怎樣體會它的內涵與價值?這些不僅是清華人應該知悉的問題,也是社會人關注和議論的問題。日後能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為社會之表率,作中流之砥柱,擔負起歷史重任。為此當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
  • 「我最欣賞十大校訓」出爐 中華經典校訓受認可
    本報記者 成梅  校訓,是大學精神的凝練。不同的校訓代表了各校風格迥異的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在眾多的大學的校訓中,哪些最受公眾欣賞呢?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新浪校園頻道聯合實施的「我最欣賞的十大校訓」調查(本次調查歷時1個月,共有4672人參與)近日統計完畢。
  • 想了解大學的精神,就要看大學的校訓---中國名校校訓
    大家好,我是糖瓜爸爸,關注我給你答疑解惑。想了解大學的精神,就要看大學的校訓,話是這麼說,可是看完這些校訓,我有點蒙,感覺大都相似,人大和天大竟然都用「實事求是」,中山大學比北大多兩個字,自強不息多次出現,果毅勇毅弘毅來回比拼,求實創新用的都吐了,大家是真沒創意呀,不會是互相參考著抄襲的吧
  • 校訓,打上大學精神的烙印
    君子責己甚厚,責人甚輕。」在他看來,能養成這樣君子品格的學生必將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社會的表率。  百餘年來,它滋養、砥礪了一代又一代的清華師生。這正是校訓簡潔之中的深厚。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校訓都讓人難忘。翻讀中國不同大學的校訓,常常會看到一些眼熟的高頻詞:「創新」「求實」「勤奮」「博學」「團結」自在其中。「大學校訓用語形式的單一化由此可見。」有專家直言。
  • 各國五花八門校訓全搜羅
    美國:校訓在報導前就開始了  鳳凰衛視駐紐約記者龐哲:美國大學開學之前一個星期,專門用來對入學新生進行校訓教育,實際上,校訓教育在被錄取的大學生還沒有報導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每個學生會收到學校手冊,首先要閱讀熟悉學校的交通、方位、各種設施場所等。在新生入校之後,就會立即展開緊鑼密鼓的校訓。
  • 我的大學,我的校訓
    中國青年報微信ID:zqbcyol  校訓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校訓短短幾字,卻能反映學校的精神氣質。一句振奮人心的校訓,能讓人激起拼搏的鬥志與挑戰的勇氣;一句文辭雋永的校訓,能給人帶來平靜與安寧,是象牙塔裡的一壺清茶;一句腳踏實地的校訓,教人既要讀懂書本學問,也要鑽研做人的學問、生命的學問。  這個夏天,有人剛剛背起行囊,離開羈旅數年的大學宿舍;有人才收到錄取通知書,憧憬影響一生的大樓與大師。
  • 【薦讀】中國名校校訓,詩意十足,勵志世人
    下面,請隨小編一起品讀這些校訓裡的「經典」味兒。《周易》1. 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張伯苓在1916年9月在給學生所作的題為「打破保守,努力進取,建設新中國」演講中對《周易》此句談了自己的理解,「《易經
  • 探尋校訓背後歷史 重慶最早校訓出自晚清求精中學
    南開中學校訓記者吳珊攝  重慶大學  重慶最早高校校訓  1929年建立的重慶大學,是重慶最早的高校。而說起重大的校訓,大多數人第一個就想起了刻在重大A區鐘塔廣場的那16個大字「研究學術,造就人才,佑啟鄉邦,振導社會」。這16字,被很多重大學子戲稱為「16字真言」。
  • 36所廣州高校校訓大PK 有所學校校訓這麼美
    出現得最多的字眼分別有「博」「篤」「德」「學」「新」,讓人傻傻分不清。但還有不少校訓和學校特質頗為相似,比如廣東藥科大學是「藥學中西,醫道濟世」,廣州美術學院是「先學做人,再事丹青」,廣州體育學院是「德厚學博、文精武傑」,廣東警官學院是「忠誠、責任、服務」,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是「注重實踐,扶助農工」,廣東金融學院則是「勤奮求是,廉潔開拓」。記者最喜歡廣美的校訓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