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欣賞十大校訓」出爐 中華經典校訓受認可

2020-12-16 搜狐網

  本報記者 成梅

  校訓,是大學精神的凝練。不同的校訓代表了各校風格迥異的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在眾多的大學的校訓中,哪些最受公眾欣賞呢?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新浪校園頻道聯合實施的「我最欣賞的十大校訓」調查(本次調查歷時1個月,共有4672人參與)近日統計完畢。調查顯示,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的校訓受到了公眾的廣泛喜愛,分別佔據了校訓排行榜的前三位。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大學的校訓,這次以54%的最高獲選率位居校訓排行榜榜首。據記者了解,1914年冬,中國近代名人梁啓超先生應邀來清華作題為《君子》的演講時,曾以此激勵清華學子發憤讀書。其後典出《周易》的這八個字被當時清華大學的梅貽琦校長定為校訓,並一直沿用至今。

  40%的公眾對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表示欣賞和認同。一名復旦大學的學生這樣解釋:「我們的校訓典出《論語》,意思是說,學習要廣博、堅定,並且要有敢於質疑的精神。」她認為,校訓的確可以對自己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中山大學的校訓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它以35%的獲選率位居第三。這十字訓詞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記·中庸》。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誠」之本性,只要按「至誠」之本性從事修身,透過學、問、思、辨、行五個環節,便可以把自己修養成「君子」。

  調查顯示,排在4~10位依次是山東大學「氣有浩然,學無止境」(33%)、南開大學「允公允能,日新月異」(29%)、北京師範大學「學為人師,行為世範」(28%)、中國政法大學「厚德、明法、格物、致公」(27%)、中國海洋大學「海納百川,至人至德」(26%)、蘇州大學「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22%)和北京大學「勤奮、嚴謹、求實、創新」(20%)。

  我們看到,大部分被公眾廣泛認同的校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精華。排名前三位的校訓這個特點更加顯著,基本上都是直接援引中華古籍中的經世格言。

  本次調查備選的大學校訓共有27個,一些校訓沒有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同。一名大學生說,有些學校的校訓太晦澀,有些是口號式的語言,甚至帶了濃厚的政治色彩,這樣就沒意思了。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植根經典文化沃土 挖掘校訓育人價值
    縱觀中國近代以來的大學「校訓」,可謂林林總總,儘管算不上「繁花似錦」,也難稱得上「群星璀璨」,但就總體而言,挖掘和傳承中華經典文化價值,是中國大學校訓的鮮明特性。中國大學校訓多源於傳統經典文化,深深地植根於中華經典文化的沃土並獲得豐厚滋養,其中蘊含著豐富而深邃的育人睿智。
  • 中國大學最「貼切」的校訓與最「萌」的校訓
    96年前,浩浩蕩蕩的「五四」愛國運動激蕩中華大地,「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風起雲湧。
  • 談清華校訓
    日後能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為社會之表率,作中流之砥柱,擔負起歷史重任。為此當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是清華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清華精神文化的支柱與靈魂,它不僅深刻影響了一代代清華學子,而且當畢業生走向社會後,仍然會成為他們激勵自我、影響社會的精神標誌。2004年中國青年報和新浪微博「我最欣賞的十大校訓」評選中,清華校訓居首。清華老學長錢耕森教授解讀清華校訓時提到,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認為清華校訓是世界所有大學最好的校訓。
  • 國內大學校訓:八字校訓最多,「學」和「德」兩個字最受歡迎
    大學校訓常見組合「我行!我能!」(瀋陽城市學院校訓),不知道是不是借鑑了2007年的高考作文題《我能》,反正就是能行!總之走在瀋陽城市學院,最不缺的就是自信了,自信一不小心就會傳染。華南理工大學老校訓石「大工至善,大學至真」這是哪所大學校訓?
  • 各大學校訓盤點,校訓雷同、沒有校訓、超長校訓,你一定好奇!
    不過這都不算什麼,各大高校最容易重複當屬校訓,估計你一定想不到。有這樣一張圖片,或許會讓大家非常吃驚,為什麼有這麼多高校校訓重複,其實這僅僅是統計了900多所大學後得出的結論。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國有近80%的大學校訓選擇了8個字,而八字校訓最常見的組合為XX, XX, XX, XX或XXXX, XXXX,畢竟這樣的組合會讓校訓更加工整、對仗、朗朗上口。此外,受中國5000年傳統文化的影響,古籍文獻中有太多絕佳的成語或詞彙,其中的一些詞彙非常適合用於校訓,比如:博學、厚德、篤行、求實、創新等等。
  • 各大學校訓盤點,校訓雷同、沒有校訓、超長校訓,你一定好奇
    不過這都不算什麼,各大高校最容易重複當屬校訓,估計你一定想不到。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國有近80%的大學校訓選擇了8個字,而八字校訓最常見的組合為XX, XX, XX, XX或XXXX, XXXX,畢竟這樣的組合會讓校訓更加工整、對仗、朗朗上口。
  • ——清華大學校訓背後的故事
    他欣賞清華學堂章程所述的「以培植全材、增進國力為宗旨」,「以進德修業,自強不息為教育之方針」。1914年11月他到清華演講,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慾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同時,君子應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容載萬物,責己嚴,責人輕,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擔負起歷史重任
  • 清華校園裡刻寫最多的校訓石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它們寄託著清華人最真摯的情懷,見證著清華園的變遷與發展,更象徵著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在天地間浩然長存。即將踏入清華園子的同學們,可以在這個暑期,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歷史中的清華園。清華風物之校訓在清華校園裡,刻寫最多的石碑就是校訓了。
  • 高校校訓「德」字為先 四詞八字最常見最長校訓28字
    正因為如此,有人指出,校訓最能反映大學的辦學傳統和教育特色。  國內高校校訓以工工整整的對仗形式為主,尤其是「4詞8字」。據統計,使用「4詞8字」校訓的高校有1836所。其次是4字和9字校訓:使用4字校訓的有231所學校,9字的有89所,6字的有86所。
  • 校訓對我的影響重慶工商大學 張瑩
    有一次和室友閒聊,以後給自己的孩子取什麼名字,我當時不假思索地說:「男孩子取名『博瀚』,女孩子取名『博雅』。我希望孩子成為博學之士,男孩子有一個寬廣的胸懷,像浩瀚的宇宙一樣,女孩子長成一個有魅力優雅的女人。」這就是母校校訓對我的影響。校訓都是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
  • 清華大學校訓的故事:「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他欣賞清華學堂章程所述的「以培植全材、增進國力為宗旨」,「以進德修業,自強不息為教育之方針」。1914年11月他到清華演講,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慾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同時,君子應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容載萬物,責己嚴,責人輕,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擔負起歷史重任
  • PK 中外十大名校校訓
    世界十大名校校訓:哈佛大學——真理(Veritas);耶魯大學——真理和光明(Lux et Veritas );史丹福大學——自由風吹〈the wind
  • 【今日關注】團結、勤奮、求實……你的校訓是啥?
    這些8字校訓還可分為兩段,每段四字的如北京第一實驗小學校訓「求真感恩,知恥礪行」;或是四段每段兩字,如人大附小校訓「健康、活潑、樂學、友愛。」非8字校訓中,有的化自古語,如中國農業大學的「育天下之英才,解民生之多艱」;或是直接源自口語,如光明小學的「我能行」。
  • 中科大校長侯建國等談校訓:我的大學,我的校訓
    這正是世界著名大學受人尊敬和景仰的根本原因,因為每一所著名大學都有它獨特的文化個性和傳統,是一個特定的熔爐——校訓,就是大學的精髓所在。  要麼不做 要做就做最好  魯白(清華大學教授、清華醫學院常務副院長)  在清華,四五年的時光給各位留下了什麼樣的回憶?
  • 【校訓如燈】清華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校訓原本一個由日本引進的舶來詞,在辭海中沒有對校訓的解釋。最早對 「校訓」概念進行解釋的是舒新城主編、中華書局1930年出版的 《中華百科辭典》,它對「校訓」的解釋是:「學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育條目製成匾額,懸見於校中公見之地」,「目的在於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我們將陸續分享,古今中外的名校校訓。今天,先品讀清華大學校訓。
  • 從大學校訓找校友,你還記得你大學的校訓嗎?鄭大的校訓最霸氣
    大學校訓是一所大學的辦學理念以及治校精神的反映,同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與臺灣東吳大學校訓相同)淮陰工學院: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出生於江蘇淮安)中國科技大學:紅專並進,理實交融。(是不是覺得這個校訓很意外)
  • 海南名校校訓軼事 厚重校訓 鐫刻我心
    無論是校訓、校歌還是校名的題詞,都是一所學校文化和歷史的積澱,它們既是教育者的理想和願望,又是受教育者的追求和目標,去讀懂和理解它們,就能找到開啟學校精神家園的金鑰匙。  9月的海南,陽光依然熾熱。海南大學教授周偉民記得,並校之初,學校就著手研究新海南大學校訓。最初確定的校訓出自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一副自勉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則校訓都已經鐫刻上牆了,卻有不少教職工提出意見:「『有容乃大』似乎更適合個人自勉,沒有太多與高校育人相關的涵義。」
  • 我猜貴校的校訓裡一定有這個字!
    此後,國立、省立、私立大學校訓都源自中國經典。    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從1914年冬梁啓超在清華學校同方部作的題為「君子」的演講中而來。而使用「德藝雙馨」作為校訓的,都是藝術類院校,如中國戲曲學院的「德藝雙馨,繼往開來」。    不過除了有「套路」可尋的校訓之外,有的大學勇於突破傳統壁壘,創造了一些讓人印象格外深刻的校訓,也有的學校即使不是大學,其校訓也是讓人耳目一新。    最「雞血」    吉林建築大學:不管遇到什麼障礙我都要朝著我的目標前進。
  • 【新生談校訓】我讀校訓:公能求新南開人
    2014級生命科學學院  楊純葉  什麼是校訓?對於剛剛走過初高中的我們,校訓很可能只是在主題演講時才會被賦予激情的八個字,或是在校史簡介時被高高掛起的紅色條幅。然而初來南開,我強烈地感覺到在南開,校訓與形式無關。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一種融入血液的意識,是師長們最殷切的期待,是今後為人處世中時常湧上心頭的囑咐,是迷茫沮喪時點燃勇氣的信念。
  • 清華校訓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背後
    日後能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為社會之表率,作中流之砥柱,擔負起歷史重任。為此當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是清華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清華精神文化的支柱與靈魂,它不僅深刻影響了一代代清華學子,而且當畢業生走向社會後,仍然會成為他們激勵自我、影響社會的精神標誌。2004年中國青年報和新浪微博「我最欣賞的十大校訓」評選中,清華校訓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