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州2月20日電 題:探訪列車醫生:每班敲擊列車車體超萬次不少人患有失眠症
作者龍敏丁波
戴著藍色鴨舌帽,穿著橘黃色帶反光條的作業服,在線路上來回走動,在列車下左右穿插,20日大早,南昌鐵路局永安車輛段漳平運用車間25歲的檢車員曾超超如往常一般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檢車員的工作是檢查維修火車,被形象地稱為列車醫生。當天上午,記者實地探訪了列車醫生們的工作。
南昌鐵路局永安車輛段漳平運用車間地處鷹廈線南端樞紐漳平站,是一個擁有14條作業軌道的一級列檢作業場,擔負著龍巖、泉州、永安、廈門四個方向來往貨運列車的檢修任務。
被譽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類大遷徙的「春運」,備受社會各界關注。但鮮為人知的是,春運除了人的運輸之外,春運物資的運輸任務也同樣繁重。據南昌鐵路局數據顯示,今年春運,南昌鐵路局轄內福建、江西兩省鐵路運輸物資已超過610萬噸。
每一趟貨運列車到站或出發,曾超超和他的同事,都必須解掛、試風、檢車、維修等多個步驟。曾超超介紹,猶如人們生病就醫時需要經過「掛號」、「問診」、「體檢」和「治療」等環節一般。
對於列車醫生而言,列檢所是鐵路貨運列車的「急診部」,檢車員就是急診部的值班醫生。今年春運物資運輸量大,一列貨運列車的編組往往由20-50節各式貨車組成,多數為敞車、篷車、行包車和貨櫃平車,不時也會有礦石車、冷藏車和毒品車等特種車輛,列車醫生們格外忙碌。
「一把榔頭一盞燈」是列車醫生的常用「醫療器械」。記者現場觀察到,作業時,列車「醫生」要利用手中的檢點錘、電筒等工具配合檢查列車各部件是否鬆動、撕裂、破損以及腐蝕等問題,在檢查中他們還要配合好步伐做下蹲、貼地的探身動作,以便通過光線角度,敲擊聲響來檢查判斷故障。
曾超超介紹道,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檢車員也要做到「錘到、眼到、耳到、心到」,用檢車錘來為車輛把脈,用眼睛來發現車輛故障,用耳朵來辨聽車輛異音,用心來分析故障原因和維修方法。
與醫生救死扶傷的重則相比,列車醫生也絲毫馬虎不得。「責任比泰山還重,如果不小心就可能導致事故。」永安車輛段漳平運用車間工齡達到31年的老檢車員耿永健如是說。截至2月20日,耿永健已安全檢車428158輛無漏檢,刷新了南昌鐵路局貨車「萬輛安全檢修競賽」的記錄,被譽為「列車神醫」。
然後,刷新的記錄背後是不曾透露過的辛勤。耿永健的徒弟卜球明說,「我師父已經連續五年,沒有在家裡過除夕夜了。」據記者了解到的信息是,耿永健的家就在鐵軌旁的家屬區,在檢車作業場上就能看到自家的燈光。
比泰山還重的責任,也使得曾超超們工作起來格外用心。曾超超介紹,他們一周三個班,白班10小時晚班14小時,他們每班至少要檢修20多趟列車,每節車廂的長度一般為15米,他們一個班要走50多裡路;並且檢修作業多數在不足一米高的車體底部進行,要長時間彎腰弓背,檢點錘要敲擊列車車體各部位10000餘次,貼地探入車下2000餘次。
醫好了一趟趟南來北往的列車,卻醫不好自己的身體。白班10小時晚班14小時,班中很少有作業間隙,又加之艱苦的工作環境,打亂了檢車員的生物鐘,讓不少列車醫生或輕或重地患有失眠症,還有不少人患上了風溼、胃病。
「雖然艱苦,但也沒辦法,馬虎不得,讓列車健健康康的運行對於我們也是一種幸福。」25歲的檢車員曾超超在他的日記裡寫下了這樣一段詩意的話:「握著檢點錘,在站臺上仰望星空,忘了汗滴在穿越毛孔,忘了水泡在挺舉身體之重。用藍色鴨舌帽擦一把臉龐,是一種煥發精神且輕鬆的享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