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讀勘誤:「學富五車」不是指讀書而是說寫書

2020-12-25 人文使者

成語「學富五車」一般被解釋為形容人讀書多,學問大。其實,這個成語的本義不是這個意思,「學富五車」不是指讀五車書,而是說寫五車書。

「學富五車」出自《莊子·天下篇》。五車:指五車書。《莊子》成書於戰國時期,5車書是什麼概念呢?當時,可以「任五十石之重」(見《墨子·魯問》)的車算是最好的車,按照楊寬「度量衡制的頒布和校驗」記載,一石120斤,一車50石,就是6000斤,五車250石,就是3萬斤,這3萬斤的書在當今也不算少。

但是,要知道的是,那個時候的書不是紙張印刷,是用竹子或木頭做成的簡,成為竹簡,那分量可就與紙張大不一樣了。

《漢書·刑法志》記載,秦始皇「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曰縣石之一」,意思是秦始皇白天審理案件,夜間讀書,給自己規定閱讀的數量是一石,也就是一夜間要看120斤的書或公文。這樣算來,一車書需要看50天,五車書需要看250個夜晚,這對於做學問的人來說,不能算多。

為什麼說五車書不是讀書而是寫書呢?這就需要閱讀《莊子·天下篇》原文:「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意思是在批評惠施,說這個人懂得很多方術,寫的書也能裝滿五車,但是他說的道理有許多是舛誤和雜亂的,言辭有許多不當之處。

在這裡,「其書五車」的「書」字做動詞用,就是寫。「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顯然是指惠施所寫的書,而不是他讀的書,因為,不可能惠施所讀的書全是有謬誤的。

後人對「學富五車」的理解是有悖莊子原意的,誤以為是讀了五車書,把批評變成了讚揚,從寫五車書變成讀五車書,於是,以訛傳訛,誤導了許多人。

相關焦點

  • 學富五車、才高八鬥……這些帶數字的成語,你真的懂嗎?
    一起來看——所謂較喻,是用比較形式構成的比喻,常用「比」「不如」「比不上」「賽過」等詞語,表示本體和喻體有性質上和程度上的差別近日閱報,看到一文中說「有人算了一筆帳,認為『學富五車』的知識量,相當於小學畢業」,還說「學富五車」的說法出現於戰國時期,那時的漢字是寫在竹簡上的,「一條常規竹簡大約能寫三十字左右,即便按五十字計算,現今十五萬字的一本書,估計要用三千餘條竹簡
  • 趣味語文丨學富五車、才高八鬥……這些帶數字的成語,你真的懂嗎?
    因此,算這筆帳的人得出了「學富五車」相當於小學畢業的結論。作者的意思是說帳不能這樣算,閱讀不能讀死書、死讀書,讀書人要有靈活性,要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我非常贊成作者的觀點,確實不能像上面所說的那樣理解成語中的數字。
  • 古代經常用「學富五車」誇讚飽學之士,那麼「五車」到底是什麼?
    博學多才、才高八鬥、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等成語,也都是對學問淵博之人的褒獎和讚揚。但是在誇讚讀書人時,使用頻率較高的成語卻是「學富五車」。所為「學富五車」 從字面意義上去理解,指的是是一個人的學問可以裝滿五輛馬車。當然這裡面所說的「五車」只是一個虛指。這個成語最終想表達的實際意義,其實是對一個博學之人的尊重和崇敬。
  • 酒後狂言,有意譏諷,卻誕生了「才高八鬥」和「學富五車」兩成語
    「才高八鬥」和「學富五車」兩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但有趣的是,前者是一位名士酒後狂言,而後者的原意卻和最初的本義相悖,是後來人們望文生義的歪曲用法,並逐漸形成了定論。「學富五車」的故事原是莊子對惠子的譏諷在《莊子·雜篇·天下》裡,莊子有這樣一句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是說,惠施這個人,遇到事情總是有很多辦法,著述也有很多。
  • 成語小總結之汗牛充棟、學富五車
    由此不難理解汗牛充棟和學富五車的出現,古代的有識之士,並不是天賦使然,也需要學習、識字、讀書,了解相對於他們是古人的知識。但是當時文字記錄採用的是竹簡和龜殼這些比較原始的記錄方式,可能簡單的一件事就需要很多的竹簡才能記錄清楚,記錄完整。因此那個時候的「竹簡書」是很重很多的,不像現在薄薄一本書可以記錄那麼多的文字,因此汗牛充棟、學富五車與此而生。
  • 國人常說「學富五車」中的五車到底有多少字?
    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在描述一個人非常有知識的時候,常會想到用一個成語,即「學富五車」來形容。很多人聽說這個詞的第一印象是這個人學了五輛車裝的全部書籍,那一定非常厲害。事實也是如此,在古代因為生產力發展的限制,書籍的製作傳播不易,「學富五車」確實很厲害,算得上讀了很多書。但是,也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厲害。為什麼這樣說?
  • 學富五車有多牛?
    誇一個人知識淵博,經常使用的一個成語就是「學富五車」。
  • 成語典故:學富五車=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
    《柏學士茅屋》八鬥之才的詩人李商隱說:「顧我下筆即千字,疑我讀書傾五車。」《安平公詩》他們的詩中都以讀書五車來形容讀很多書、學問淵博,後人也說「學富五車」。看到這產生了個疑問,如果用「九車」或「十車」來表示,不是更能表現書充棟宇嗎?為什麼採用「五車」來形容呢?這只是莊子一句如實的形容嗎?「學富五車」語本《莊子.天下》,莊子說到當時著名的辯士惠施:「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形容他有才能,讀了很多書。後代「學富五車」的成語就是從這引申而來的。
  • 古人所說的「學富五車」到底是多少字,在今天是個什麼水平
    古人常用成語,學富五車來形容一個人知識淵博,那麼古代的五車書到底有多少呢,今天咱們來就來算算看。這個成語出自戰國時代,那個時候的書客都是竹子做的竹簡串起來書寫文章的。那麼如果穿越回去我們能否和古人說自己是學富十車呢,答案是否定的,不能,因為古人讀的是文言文及文字信息量遠遠多於四大名著的白話文,另外古人讀的是學術著作,四大名著那是通俗小說,還有一點更為崩潰,學富五車的本意說的不是讀了無車書,而是寫了五車書,穿越回去我們能不能學富五筐都難說。
  • 「學富五車」是形容知識淵博?很多人都誤解了,原意並不是這樣
    在今天看來,「學富五車」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知識淵博,才高八鬥的。按照各種工具書來看,這麼理解並沒有不妥之處,然而實際上,這個詞還真值得深究,它的原作者可絕對沒有褒義。它出自《莊子天下篇》中的一句: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 《2021計算機考研精深解讀》系列教材勘誤
    《數據結構精深解讀》P10 《計算機作業系統精深解讀》P62 表2.3改為:《計算機組成原理精深解讀》P61 第五行文字中「價碼」改為「階碼」,第七行文字中「價碼」改為「階碼」。《計算機網絡精深解讀》......
  • 學富五車的意思 幽默故事:學富五車
    「我叫學才,就是才學高深的意思;你爸叫學富,就是學富五車的意思。」高學才開始才高八鬥起來。  「那俺哥叫高深才對。」高深瞧著大伯的兒子,然後,又對住大伯:「大伯,學富五車是啥意思,為什麼不是六車、七車?」  「人們常愛用『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來稱譽或形容一個人的知識淵博、才學高深。
  • 「黃粱」成語三解讀
    經資料查詢,三個成語不僅意思非常接近或相同,且出處也是同出一處,都出於唐-沉既濟《枕中記》中的一則小故事,故事內容大概如下:      青年盧生,旅途經過邯鄲,住在一家客店裡。道人呂洞賓也住在這家客店裡,盧生同呂翁談話之間,連連怨嘆自己窮因的境況。呂翁便從行李中取出一個枕頭來,對盧生說:「你枕著這個枕頭睡,就可以獲得榮華富貴。」
  • 學富五車:「五車」是多少書呢?
    學富五車中的「五車」到底是指多少書呢?我們先看看「學富五車」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莊子》的「天下篇」:惠施多方,其書五車。當然這不是莊子在誇獎惠施,而是在諷刺他。而是是很有直接的說他的見識少,知識儲備低。而現在呢?「學富五車」用來形容一個人讀書量很大,學識很廣。
  • 《瘋狂猜成語》佳境上一個箭頭打一成語
    導 讀 瘋狂猜成語是一款全中文的益智遊戲,《瘋狂猜成語》佳境上一個箭頭打一成語,可以和好友一起體驗中國特色文化成語的魅力
  • 學富五車的你,敢來迎戰Python開發的成語接龍遊戲嗎?
    中途上來幾個學生,相互在玩著成語接龍遊戲。說是成語,但詞彙卻真是不堪入耳。6月高考的前一天,我發布的一篇文章,決戰高考,幫你秒變成語之王。當時只是把網站的成語爬下來保存到資料庫中,文末提到有機會了抽時間拿這些數據搞點事情,那麼今天就來搞事情吧。用3W+的成語資料庫,開發一款成語接龍的小遊戲。成語接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字遊戲。
  • 厲害了,數字藏在成語裡?
    厲害了,數字藏在成語裡?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光是成語就有千千萬萬,而有些成語,更是趣味恒生。瞧,這些成語裡就藏著一些數字們。一問三不知現指怎麼問都不知道一問三不知出自《左傳》。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 有關車的成語故事,你了解多少?
    【用法】作謂語、賓語、分句;指力量小不能解決問題【近義詞】杯水救薪、無濟於事【相反詞】力濟九區、綽綽有餘、立杆見影 現在,成語「學富五車」是形容人的學問大、讀書多,「五車」就是說人有五車書。其實,原來這個成語並不是這個意思。咱們先看看五車書到底是多少書?
  • 成語首當其衝是指衝在最前面嗎? 答案當然是「不是」
    成語首當其衝是指衝在最前面嗎? 答案當然是「不是」成語首當其衝是指衝在最前面嗎?
  • 學富五車《莊子·天下》
    學富五車《莊子·天下》【原文】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