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本身的大小並不會發生變化,它是一塊巨大的石頭,不會像氣球一樣忽大忽小然而地平線附近的月亮為什麼看起來顯得特別大呢?有人認為這是由於折射的原因。月光經過大氣時發生折射,的確會令月亮發生輕度扭曲一一大約扭曲1.7%。但這個數字實在太小,我們是不會對這麼小的變化有明顯感覺的。而且這種扭曲造成的效果不是令月亮顯得更大,而是令它顯得更小和更扁。飛行員在雲層上駕駛飛機時,看到初升的月亮很大,水手在海面上看到的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月亮也很大,平原上的農夫看到的也是如此。
可見,附近物體(如樹、山、路)的存在,與月亮在天空沒有任何參照物的情況是一樣的,同樣不會影響到人看到的月高的科學家認為,真正的原因和人們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有關,屬於我們的一種視覺幻覺。許多視覺幻覺是由於大腦試圖將互相衝突的信息處理為一幅可以被我們理解的畫面而造成的。在地平線附近參照物的對比下,初升的月亮與平常見到的高掛於天空中的月亮非常不同,人的感覺機制無法明確處理這種信息,因此,便會產生錯覺,誤以為月亮的大小會發生變化。
地球繞著地軸自轉,朝向或背離太陽,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我們還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是365天多一點,也就是一年。但是我們往往會錯誤地認為太陽是靜止不動的。實際上,太陽是不斷運動著的。為了跟得上橫穿太空的太陽,它的行星和行星的衛星也需要長途跋涉。
首先,太陽和地球一樣,也會自轉。其次,天文學家認為太陽會脈動,它的體積有節奏地脹大、縮小。另外,太陽會橫穿太空,繞其旋轉的行星就像飛蛾繞燈泡飛行一樣,也要跟著遨遊太空。太陽之所以自轉,原因和行星一樣。46億年前,太陽同地球和其他行星一起,由旋轉的氣體和塵埃雲團演變而來。整個太陽系生來就是運動的。但是太陽不是固體,而是個閃光的氣體球,這與地球有所不同,所以它的自轉有它獨特的方式。比如,太陽的不同部分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旋轉。在太陽赤道附近,也就是中間部分,自轉周期是25天。
而在頂部和底部,也就是極區,自轉周期約為33天。而我們地球是固體的,所以整個地球的自轉周期是24小時。有很多關於太陽的奧秘,其中之一就是太陽中心的超熱核。天文學家認為,這個熱核有特定的自轉周期,速度大約是其他部分的4倍。
在自轉的同時,太陽還會脈動,即大約每5秒鐘脹大、縮小一次,就仿佛是整個巨大的恆星在呼吸。目前還不清楚太陽究竟為什麼會脈動,但有人猜測,這種有規律的膨脹和收縮是由穿過太陽氣體的複雜聲波引起的。太陽上還存在另外一種形式的脈動。天文學家認為引力使太陽每半小時脈動一次太陽中心附近濃稠的熾熱氣體向周圍氣體密度較稀薄的區域擴散,使太陽的體積脹大;隨即,引力又將氣體拉回到中心,於是體積又縮小了。
在太陽光突然消失以後的最初8分鐘裡,我們沒什麼感覺,因為我們還不知道太陽消失的事實。但是很快,事情將變糟。8分鐘是光和重力波從太陽上到達地球的時間一光能走30萬千米/秒,而太陽距我們有1.5億千米遠。將距離除以速度得到的時間是500秒,約8.3分鐘。在那之後,因地球不再有太陽可以圍繞著旋轉,軌道將開始變化;地球將可能會以直線前進而不再是在一個圓形的軌道裡運動,不過這一點很難被確認。總之,地球將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會突然轉向到誰也不知道的宇宙裡。
一場迅速的冰凍是否會發生還存有疑問,因為地球已經從太陽中吸取了很多熱能,而且還有它所獨有的、滾燙的、熔融的核守在它的中心,以及一個像毯子一樣的大氣層,所以地球的冷卻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更有可能的是,地球會經歷類似於日落後的降溫過程,但是隨後溫度將急劇地下降
最悲慘的是失去了植物需要進行光合作用的陽光,莊稼將停止生長,而飼養動物的植物將很快死亡,動物將被餓死。但仍會有大量的生命能夠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繼續生存一一例如,自養的細菌和某些深海生物(如生活在熱噴口的管蟲)一它們將比人類存活得更久,雖然很難說能有多久同樣也很難預知當太陽不再是最強的引力,而月球對潮汐的影響變得更大時,海洋將會怎麼運動。並且月球可能也會遠離自己的軌道而使地球的行星處於潮汐減弱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