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大小變化的原因有哪些?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

2021-01-17 敏敏愛家鄉

月亮本身的大小並不會發生變化,它是一塊巨大的石頭,不會像氣球一樣忽大忽小然而地平線附近的月亮為什麼看起來顯得特別大呢?有人認為這是由於折射的原因。月光經過大氣時發生折射,的確會令月亮發生輕度扭曲一一大約扭曲1.7%。但這個數字實在太小,我們是不會對這麼小的變化有明顯感覺的。而且這種扭曲造成的效果不是令月亮顯得更大,而是令它顯得更小和更扁。飛行員在雲層上駕駛飛機時,看到初升的月亮很大,水手在海面上看到的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月亮也很大,平原上的農夫看到的也是如此。

可見,附近物體(如樹、山、路)的存在,與月亮在天空沒有任何參照物的情況是一樣的,同樣不會影響到人看到的月高的科學家認為,真正的原因和人們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有關,屬於我們的一種視覺幻覺。許多視覺幻覺是由於大腦試圖將互相衝突的信息處理為一幅可以被我們理解的畫面而造成的。在地平線附近參照物的對比下,初升的月亮與平常見到的高掛於天空中的月亮非常不同,人的感覺機制無法明確處理這種信息,因此,便會產生錯覺,誤以為月亮的大小會發生變化。

地球繞著地軸自轉,朝向或背離太陽,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我們還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是365天多一點,也就是一年。但是我們往往會錯誤地認為太陽是靜止不動的。實際上,太陽是不斷運動著的。為了跟得上橫穿太空的太陽,它的行星和行星的衛星也需要長途跋涉。

首先,太陽和地球一樣,也會自轉。其次,天文學家認為太陽會脈動,它的體積有節奏地脹大、縮小。另外,太陽會橫穿太空,繞其旋轉的行星就像飛蛾繞燈泡飛行一樣,也要跟著遨遊太空。太陽之所以自轉,原因和行星一樣。46億年前,太陽同地球和其他行星一起,由旋轉的氣體和塵埃雲團演變而來。整個太陽系生來就是運動的。但是太陽不是固體,而是個閃光的氣體球,這與地球有所不同,所以它的自轉有它獨特的方式。比如,太陽的不同部分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旋轉。在太陽赤道附近,也就是中間部分,自轉周期是25天。

而在頂部和底部,也就是極區,自轉周期約為33天。而我們地球是固體的,所以整個地球的自轉周期是24小時。有很多關於太陽的奧秘,其中之一就是太陽中心的超熱核。天文學家認為,這個熱核有特定的自轉周期,速度大約是其他部分的4倍。

在自轉的同時,太陽還會脈動,即大約每5秒鐘脹大、縮小一次,就仿佛是整個巨大的恆星在呼吸。目前還不清楚太陽究竟為什麼會脈動,但有人猜測,這種有規律的膨脹和收縮是由穿過太陽氣體的複雜聲波引起的。太陽上還存在另外一種形式的脈動。天文學家認為引力使太陽每半小時脈動一次太陽中心附近濃稠的熾熱氣體向周圍氣體密度較稀薄的區域擴散,使太陽的體積脹大;隨即,引力又將氣體拉回到中心,於是體積又縮小了。

在太陽光突然消失以後的最初8分鐘裡,我們沒什麼感覺,因為我們還不知道太陽消失的事實。但是很快,事情將變糟。8分鐘是光和重力波從太陽上到達地球的時間一光能走30萬千米/秒,而太陽距我們有1.5億千米遠。將距離除以速度得到的時間是500秒,約8.3分鐘。在那之後,因地球不再有太陽可以圍繞著旋轉,軌道將開始變化;地球將可能會以直線前進而不再是在一個圓形的軌道裡運動,不過這一點很難被確認。總之,地球將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會突然轉向到誰也不知道的宇宙裡。

一場迅速的冰凍是否會發生還存有疑問,因為地球已經從太陽中吸取了很多熱能,而且還有它所獨有的、滾燙的、熔融的核守在它的中心,以及一個像毯子一樣的大氣層,所以地球的冷卻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更有可能的是,地球會經歷類似於日落後的降溫過程,但是隨後溫度將急劇地下降

最悲慘的是失去了植物需要進行光合作用的陽光,莊稼將停止生長,而飼養動物的植物將很快死亡,動物將被餓死。但仍會有大量的生命能夠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繼續生存一一例如,自養的細菌和某些深海生物(如生活在熱噴口的管蟲)一它們將比人類存活得更久,雖然很難說能有多久同樣也很難預知當太陽不再是最強的引力,而月球對潮汐的影響變得更大時,海洋將會怎麼運動。並且月球可能也會遠離自己的軌道而使地球的行星處於潮汐減弱的境地。

相關焦點

  • 地球、太陽與月亮的愛情故事
    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月亮默默地守護著地球,地球痴痴地愛戀著太陽。太陽出現之前的世界一片黑暗,地球上也是冰冷到沒有一絲的生氣!月亮和地球雖然知道彼此的存在,卻從來沒有見到過對方。直到有一天,太陽經過了厚積薄發的巨變,綻放出萬丈光芒,給整個世界帶來了溫暖與光明。地球漸漸地從黑暗中醒來,她被火熱的太陽解凍了,追隨著太陽,漸漸充盈而豐富,漸漸欣欣向榮而生機勃勃,她愛上了光芒四射的太陽,整天圍著太陽轉。
  • 原創好文:月亮、地球和太陽的故事
    現在的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月亮圍繞地球公轉,因為月亮的質量比地球小很多。但在很久很久以前,卻不是這樣。那時候的地球和月亮,是一對體積和質量都很接近的相鄰星球。地球和月亮都圍繞著太陽公轉。月亮表面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名副其實的水球;而地球表面則覆蓋著巖石,沒有水和任何生命。在浩渺的宇宙中,地球和月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繞著太陽公轉。
  • flash製作太陽月亮地球演示動態圖
    flash製作開發太陽地球月亮動態圖,效果如下:第一步:打開FLASH8,新建文件,800*600,背景黑色。新建電影剪輯元,起名「地球月亮」。確定後就進入了這個電影剪輯的編輯舞臺,放大視圖至200%,用橢圓工具,無邊框,導入一副事先準備好的地圖,按住shift畫一個正圓,調整大小為65*65,並全居中,在第10幀插入普通幀。改圖層名為「地球」如圖第二步:以此增加四個圖層,分別命名為「軌跡」、「月亮」「引導線」、「地球1」。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差不多大,那從月球上看地球也一樣大嗎?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陪伴地球有數十億年了,可以說它參與了地球生態的形成,參與了地球生命的誕生和進化演化。古時候的人們對於月球基本是沒有什麼認知的,那個時候的人們看到天上的月亮跟太陽差不多大,會錯誤地認為太陽也只有月球那麼大。
  • 地球圍繞太陽轉,月亮圍繞地球轉,那麼有沒有天體能圍繞月亮轉啦
    可以,理論上說,月亮可以有自己的月亮。在每一個天體的周圍,都有一個定義明確的區域,叫做希爾球,在這個區域內,該天體的引力支配著一個體積更大、質量更大、但距離更遠的天體的引力。圖解:二體因重力互相繞行的等效位能的等位能圖,希爾球是分別環繞著這兩個大質量天體的圓型區域。
  • 如何同時看到太陽和月亮?
    當月亮和夜晚的天空之間二者對比非常明顯的時候,很多人只看到了夜晚的月亮。(當然了,排在在太陽之後)月亮是天空中第二亮的物體,另外一些有經驗的人可以在白天看到金星,因此在白天看到月亮並不會讓人感到驚訝。那麼,為什麼還會有許多人在白天看到月亮時仍然會感覺驚訝呢?是什麼原因致使我們能在白天看到月亮呢?
  • 引起月亮的圓缺變化的原因是什麼螞蟻莊園 螞蟻莊園月亮圓缺答案...
    為什麼天上的月亮有時候圓有時候缺?月亮圓缺的原因因為什麼?自古以來對於月亮的觀察是十分重要的,不僅可以通過月亮的形狀來分別日期還可以通過月亮看天氣。下面就來詳細的為大家解答一下月亮圓缺的原因。月有陰晴圓缺,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什麼引起的?
  • 【雲南】李果《地球、月亮和太陽》
    點上方藍字中外小作家網再點關注 長按文末二維碼 點擊作家網投稿 平臺作文被《人民日報》《中華網》《百度》《搜狐》多家報刊網站轉載地球、月亮和太陽楚雄州姚安縣思源實驗學校一年級 李果地球和月亮手拉手,地球伸出手,抱著月亮一起走。 地球和太陽手拉手,地球招招手,叫著太陽跟它走。
  • 先有地球,還是先有月亮?為什麼地球是個球,月亮卻有各種形狀?
    為什麼地球從任何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個球形外觀,而我們眼睛看到的月亮,卻在不同的時間呈現出各種形狀?這看似複雜的一系列問題,其實圍繞的核心信息不過就是月球和地球的誕生和演化,當然,其中還涉及到了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恆星太陽。
  • 太陽和月亮地球上看起來一樣大!有圖為證,背後原因卻很有趣
    是太陽!當然,這是特殊濾光膜下的太陽。太陽無法正常拍攝,所以在濾鏡下就會呈現出特殊的模樣。但這個不是我們今天關注的重點。注意到這兩張照片都有的是什麼了麼?是國際空間站。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國際空間站划過天空的時候,抓拍到跟太陽和月亮的合影機會其實挺多。如果你有一臺天文望遠鏡,追蹤國際空間站(英文簡稱ISS)拍攝,是可以經常抓拍到ISS的。而國際空間站在地面屬於可視「天體」,可能還曾被你當作星星。
  • 我們該如何測量月球和太陽的大小?
    你能說出如何測量太陽或月亮的直徑嗎?人眼不可能直接測量月球,太陽或任何其他天體的大小。主要原因是當我們看天空時,我們只能看到天體在閃爍,卻無法知道他們在多遠外閃爍。這意味著當你仰望天空時,所有的恆星和行星似乎與我們的距離相同。
  • 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和更大的天體結構怎麼轉?
    有人問: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又是圍著誰轉?其實從月亮到地球再到太陽,它們並不是圍繞著某個天體在轉,而是圍繞著共同的質量中心旋轉,知道了這一點,就知道更大天體結構旋轉的秘密了。所有的天體都是在萬有引力作用下運動。
  • 神秘的月亮,探索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引潮力與潮汐的關係
    何以解憂,唯有東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東,通過一個比例的關係可以知道太陽地球的引力是月球地球引力的174倍,乍一看上去感覺是太陽潮汐的影響更大,這裡面所說的是萬有引力,所以還是會受到月球或太陽引力的。同時那地球本身也是受到引力的作用。
  • 太陽和月亮誰對地球更重要?如果沒有了月球,地球會發什麼?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月亮只是嫦娥居住的宮殿。但是傳說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人們也只是把它當作一個美好的願望去欣賞。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的航天科技也在不斷進步,對於月球也有了更科學更切實的了解。月亮位於太陽與地球之間,月亮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關於太陽和月亮誰對地球更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分開來了解。
  • 誰是世界上第一個測量太陽,月亮和地球尺寸的人 | 老爸的答案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準確的答案,在人類的歷史上,肯定有無數的人對太陽,月亮的大小產生過興趣,並且給出過自己的答案。
  • 地球是圓的,月亮會旋轉,太陽有大小,那宇宙也是個會動的球?
    在白天的時候,我們至少可以看到距離並不算太過遙遠的恆星太陽,而到了晚上,不僅可能看到衛星月亮,還能看到很多來自太陽系之外的恆星。沒錯,我們肉眼就能看到的這些星球,包括大家生活的這個地球,它們的形狀都是圓的(或接近圓形)。與此同時,每一顆星球都有自己的大小(也就是所謂的極限)。
  • 如果沒有月亮,我們的生活會有很大的變化
    大家好,這裡是【把話說】,今天我們來說:如果沒有月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月亮會發生什麼呢?月亮離我們大約38萬公裡,我們在地球上看過去月亮也是小小的樣子,它本身也是一個不發光不發熱的星球,我們看見它主要還是來自於太陽光的反射。
  • 如何測量月球與太陽的大小?
    回答:人類的眼睛不可能直接測量到月亮、太陽或任何其他天體的大小,主要原因是當我們看天空時,我們完全缺乏深度感知。這意味著當你看天空時,所有的星星和行星似乎都與我們有相同的距離。我們把這個叫做天球:一個巨大的球體,地球是它的中心,星星似乎在上面。
  •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有一批太空...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 什麼是「迷你月亮」?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TheAstrophysicalJournal)。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