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之廣義就是讀書人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陳來

當代著名哲學史家,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學術領域為中國哲學史,主要研究方向為儒家哲學、宋元明清理學、現代儒家哲學。學術著作有《東亞儒學九論》《宋明儒學論》《竹帛五行與簡帛研究》《孔夫子與現代世界》等。

哲學家對讀書的理解,往往不是關注讀書的種類,或讀書的方法,而是關注讀書的意義。從哲學的觀點來看,讀書的意義,不僅要從個體的知識需要來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讀書作為人類歷史性活動的實踐來理解,從人類文明傳承發展的需要來理解。文字和書寫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出現的標誌,從此人類的經驗可以超越面對面的授受而廣泛傳遞。於是,書成為記載人類經驗的載體,閱讀書寫成為人類經驗、知識和智慧得以世代累計、傳承、擴大的最重要的方式。「智山慧海傳薪火」,端賴於書的文字,於是讀書成為人類文明延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中國人早就重視讀書的重要性。《論語》記載:「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子路提出從政者何必讀書,立即遭到孔子的嚴厲批評。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的一生,也是學習的一生、讀書的一生。「韋編三絕」,「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是孔子勤奮讀書的寫照。孔子開創了儒家學派,而「儒」的最廣義的所指,就是「讀書人」。讀書人在中國傳統社會受到高度尊敬,是中華文明崇尚讀書的表現,也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特色。

文化意味著人擺脫了生存對物質的直接依賴,也升華了生命對欲望的直接依賴,而發展起豐富的精神生活的向度。讀書固然被一些人當做求取功名財富的階梯,但應當看到,在兩千多年的文化涵養中,讀書不僅用來滿足人的工具性需要,而且已經成為多數讀書人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中,讀書本身成為目的,成為享受。我想,中國文化史上津津樂道的「孔顏樂處」,恐怕指的就是讀書之樂吧!在當代讀書者中,人文學者的讀書,大概最接近於以「無功利的」美學態度讀書,也最接近以讀書為樂的古風。

不過,無功利地讀書,不等於不求甚解。現代社會的人讀書無非是兩種,讀專業之書和非專業之書。有一種說法,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我以為,讀非專業的書,大可不求甚解;而讀專業的書則切不可不求甚解。專業地讀書必須細讀、深讀,用司馬遷的話說,就是要「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至於讀非專業之書,則讀法自有不同。如果讀中國文化的經典,我推薦宋代大儒朱子的讀書訣:「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朱子講的是讀經典之書的方法,也就是聯繫自己的實際,把讀書作為修養自己心性的活動。這雖然是古代哲學家的讀書觀和讀書法,但也值得今人思考。

相關焦點

  • 讀荀子感悟儒——淺議讀書人
    今不議論學派事情,根據《荀子》淺說古今讀書人,拋磚於水中引起水波漣漪,珠出於江海玉出於崑山,大浪淘沙後人論。荀子把人以「儒」分兩大類,一類是讀書人,分為:聖人,大儒,小儒,雅儒,瞀儒,偷儒,賤儒,人臣,君子,士,法士,散儒,陋儒,通士,公士,直士,愨士,勇者,腐儒,俗儒,俗人,小人。另一類眾人眾庶不算「儒」,非讀書人。
  • 要為「君子儒」,不為「小人儒」
    孔子對他們的評價有高有低,其標準就是看他們是否能恪守儒家的要義,以「仁」為自己的修身處事之本。能「踐行」或「近仁」的,孔子就予以表揚、予以鼓勵,評價就高;反之,孔子就予以批評、予以貶斥,評價就相對較低。眾所周知,孔子最喜歡、最寄予希望的學生無疑是顏淵。
  • 儒之為儒:儒家學派的特點是什麼
    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使用的「儒」字是在《論語》中,孔子說「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 就是在分辨「君子儒」和「小人儒」, 這可以看成是孔子試圖區分他心目中的「儒」和一般所謂的儒,也可以說是關於「儒」的自我要求。這樣的區分按照李澤厚的說法,是儒家要與巫師相區隔。
  • 「九儒十丐」,讀書人為何靠後?
    精明的表現最常見的就是老喜歡把別人當成傻子。有幾個平日往來不多的人,突然來找莊混子虛先生,熱情洋溢,貌似極為恭敬。很少與人接觸的莊混子虛被這貌似尊敬的架勢弄得不知所措,以更熱情感激之心待之。三句話不到,對方亮劍了:我們覺得單位裡有幾個方面不合理:單位超市的東西價格太高,比外面超市高很多,而且質量差;福利方面也有不合理的;還有……。這些應該寫出來呈送領導。
  • 「水」的意象與「儒」之「柔」
    第一題:「給定資料3」中劃線句子寫道「我們只有通過『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體味到『儒』
  • 陳來儒服·儒行·儒辨
    所謂儒服,就是儒者所穿著的衣冠服帶。不過,從《論語》看,在孔子的時代,並無所謂儒服。「儒服」的說法,首見於《禮記》的《儒行》篇,而即使在此篇,也證明孔子的時代還沒有儒服的定製: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禮記·儒行》)  這是最著名的孔子論儒服的言論。
  • 為何一介名儒卻能引得梁王都為之震驚?
    為何一介名儒卻能引得梁王都為之震驚?林殊的老師黎崇就是一個神仙級的人物,可以說赤焰舊案之所以惹那麼多人注意,和他也有很大的關係。黎崇在所有士家自弟心目中就是神仙,很多人都敬仰他的學識。就連譽王,都對他讚不絕口,收有他的藏書。優秀的人教的朋友自然也不會差,而周玄清就是黎崇的至交好友。
  • 周小平:當天下讀書人都負了心,也就覆了天下.
    大明的讀書人遍罵魏氏,卻唯獨忘記了催生出這個怪物的人,恰恰是負了心的讀書人自己。負了心的人總會有報應,而魏氏或許正是那個報應。每當盛世來臨的時候,人們總會說如今世道不錯。而每當光景不好的時候,人們又總會說世道不好。那麼究竟到底什麼是世道?筆者認為:世道其實就是讀書人的心,讀書人的心是好是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世道的好壞。
  • 論子張氏之儒與孔子思想的差異
    眾所周知,《荀子·非十二子》批評當時的儒家,除了前述子思、孟軻之外,還有『子張氏之賤儒』、『子夏氏之賤儒』、『子遊氏之賤儒』三派。郭店與上博兩批楚簡涉及《論語》的相關論述集中在子張身上,這一現象具體說明了子張一派曾經流傳於楚國的事實,這是研究先秦學術史的第一手材料,顯得彌足珍貴。」 [①] 周教授的發現也是彌足珍貴的。
  • 「紅樓」賈雨村:如何從純正灑脫的讀書人,變為狡猾詭詐的祿蠹?
    在古代,讀書人若能通過科舉,一招得中,關係的不僅是榮耀,還有家族和個人的未來前途。即便在貴族之家,讓子弟讀書仕進也是一件極其嚴肅而重要的事情。可是,在《紅樓夢》中,大大小小的人物上百個,而被科舉垂青的讀書人卻只有三個。
  • 廣義相對論 ——純粹理性思維的巔峰之作
    這標誌著廣義相對論的誕生。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歷經七年切磋琢磨而成的純粹理性思維之巔峰之作,其採用的數學工具抽象艱澀,其得出的物理結論出人意料,而貫穿其中的創造者的敏銳直覺更讓人自嘆弗如。在1919 年恆星光線經過太陽附近發生彎折的預言被觀測證實以後,愛因斯坦一夜之間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相對論成了艱深學問的符號,而「愛因斯坦」乾脆就是天才的同義詞。
  • 老刀品讀儒法之爭文章,湊得幾聯感而記之
    儒法兩家,因人性本善本惡學術觀點差異,導致政治主張不同而互相攻訐,最終被封建帝王兼收並用為王霸之術與治國馭民權謀思想。
  • 愛因斯坦系列之七:戰爭下的廣義相對論
    經濟觀察報 馮八飛/文愛因斯坦1914年6月2日在柏林普魯士科學院發表院士就職演說。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絕大部分知識精英立刻狂熱投身入「愛國」熱潮,愛因斯坦卻冒天下之大不韙,加入反戰聯盟「新祖國」,並毫不猶豫地在反戰的「致歐洲人宣言」上簽名,立遭廣大「愛國」科學家瘋狂圍攻。
  • 廣義造句和解釋_廣義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廣義(guǎng yì)。反義詞有:狹義。範圍較寬的定義。相對「狹義」而言。廣義參考例句:1、大事要集思廣義,謀定而後動。事事小聰明,不如一事大聰明。2、用廣義簡支邊這個概念及疊加法,就可以解這類問題。
  • 書房與讀書人的春天
    張豐  在一個幾百人的大單位,真正的讀書人會神秘地走到一起。我有一位同事,買了一套《胡適日記》,就拍了照片發給我。過幾天,買了一套《胡適年譜》,又第一時間給我分享。
  • 政策的背後是儒、佛、道三教思想
    所以宋朝也自然少不了宗教的參與,對於宗教,宋統治者採取了禮遇的政策,特別是佛教,雖然在最初佛教並沒有得到大部分讀書人的認可,但隨著儒、佛、道三家合流的局面逐漸成為定勢,人們逐漸接受了佛教的思想,這為宋朝後來出臺的多種政策奠定了基礎。
  • 陳老師原創:我不是讀書人
    在外人看來,我就是地地道道的讀書人。其實,他們錯了。我心裡很清楚,我不是真正的讀書人,我充其量算個知識販子。讀書人應具有的精神: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我沒有。我想有,我做不到。現代胡風案,當代張志新案,哥白尼案,等等就是特別突出的例子。能有獨立之思想者,稱之為思想家,思想家當然是真正的讀書人。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講,囿於知識和經驗,我離讀書人還有很遙遠的距離。至於「自由之思想」,談起來是可怕的。
  • 「儒人」成「孺人」,慎慎慎
    下午閒下來時,我又打開細看,驚訝地發現文章標題中的「儒人」變成了「孺人」,十分訝異!「儒人」,我意為「儒士」,若變成「孺人」,則成了婦人的尊稱,簡直天壤之別!我在寫作時,打出「ruren」這個詞組時,第一個跳出的就是「孺人」,我因此還有意區別了一下「儒人」和「孺人」。「儒人」其實並非我所生造,只是用的人少而已,但「孺人」已有固定的語義,且使用相對廣泛。
  • 沉香產地中的「廣義汶萊」「廣義達拉幹」是什麼意思?
    問:沉香產地中的「廣義汶萊」「廣義達拉幹」是什麼意思?答:我們在探討沉香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廣義汶萊」「廣義達拉幹」等等這樣的說法,那麼這個「廣義」是什麼概念?品質上有什麼區別?實際上「廣義」就是偏區但味道接近的意思。
  • 今日高考,古代讀書人經常吃的孔聖枕中丹、讀書丸、狀元丸……了解一下
    此類成方多具益智強記、養心安神之功,常見於醫籍中的「健忘門」或「補益門」,比較適合讀書人苦讀勞心所致諸般疾病,或對其日常讀書寫作生活有所裨益,故稱之為「讀書人適用方」。它們實用價值雖大,但研究者關注程度還不夠,筆者將對其作一番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