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御用翻譯林超倫:機器翻譯不能取代人工譯員

2021-03-06 策馬翻譯

轉自:中國網

在我看來,口譯的最高境界是再現原話聽眾的體驗。也就是說,聽譯語的聽眾所聽到的和感受到的都與原語聽眾相同。為此,口譯員需要再現原話修辭、傳達講者意圖、應對各種場合。

2015年1月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邀請美國著名單口秀演員薩拉瓊斯(Sarah Jones)到場表演。瓊斯的表演完全都是模仿別人說話,半小時裡模仿幾十個不同人,而且經常是2-3個人之間對話。中國相聲裡也時常有這種形式:話的內容本身沒有多大意思,逗樂的是口音以及對話間產生的喜劇效果。

為了讓在場的中國代表不至於在大多數聽眾笑聲不斷中滿臉茫然,我採用語氣,口音、聲調三者不斷轉換的辦法讓聽眾聽出是不同人在說話、調侃。

此外,我還遇到修辭的問題。為了再現當時的挑戰,請看以下的同傳:

原話:My home is in my hear

我譯:我家就在我心中

原話:I’m not homeless

我譯:我不是無家可歸

原話:I’m just houseless

我心裡一愣,英文使用了排比押韻。我脫口而出:我只是無房可去。事後為沒有壓上韻而感到遺憾,要是說成「我只是無房可回」就理想了。

1999年,江澤民主席訪問英國,英中貿易協會舉辦午宴。英中貿易協會時任主席鮑威爾勳爵致歡迎詞。他的話用英語準確直譯則為:「江主席,您要是想找中國人民的朋友,最好就是在今天在座的英中貿易協會成員中去找。」

鮑威爾勳爵此番話在英語裡是逐漸推向高潮。話音未落,在場英國貴賓紛紛呼應敲桌子(這是英國人就坐桌前的喝彩方式,相當於鼓掌、讚許)。

我立刻感到了挑戰,必須在中文版本裡再創原話的效果,但是如果按照原話準確翻譯就很難保證。眾目睽睽之下,沒有時間斟酌。我把原話處理成:「江主席,您要是想找中國人民的朋友,除了今天在座的英中貿易協會成員之外,別無他處」。由於在後半句我用了上升的語調,然後略略延長「別」字的時值,最後有力地說出「無他處」,在場的中國貴賓紛紛鼓掌。

完全從文字角度看,我的版本似乎不夠準確。但是卻實現了講者讓聽眾鼓掌的意圖。口譯中需要為講者實現意圖從而達到效果的場合很多。

10多年前有一次我在愛爾蘭擔任政府官方譯員,參加接待到訪的一位中國副總理。愛爾蘭政府在晚上舉辦簡短演出歡迎貴賓。我與司儀並肩站在舞臺上,臺下坐著中愛兩國幾百名官員、各界要人。司儀說的話用英語準確直譯則為:「今晚向各位展示我們愛爾蘭的音樂和舞蹈。不過一般不認為手機是愛爾蘭音樂的組成部分」。

說這番話時,司儀一板正經。了解英語文化才知道他是以西方特有的含蓄,敬請各位觀眾關閉手機。果然,在場的愛爾蘭貴賓中一陣會意的笑聲,紛紛檢查、靜音。

當年的中國沒有手機靜音的習慣,哪怕是高層活動也時有鈴聲大作的情況。此外,中國文化裡請對方做某事一般都明說,只是加尊敬詞而已。如果我從語言上準確翻譯司儀的話,就有可能無法讓中國客人明確原話的意圖。但是如果處理成「敬請關閉手機」又可能有違司儀含蓄的意圖。我的處理是先按照原話準確翻譯,但後半句採用調侃的語氣作鋪墊,然後增加個關閉手機的動作。中國觀眾會意,紛紛關閉手機。

口譯常常如同過五關斬六將。第一關就是要聽見原話。由於客戶往往不知道口譯的關鍵,沒有給口譯提供必需的條件,聽不見或者聽不清原話的情況時有發生。

幾年前有一次我陪英國高層官員訪華,出席一場800人的午宴。英國官員站在講臺上,我被告知拿著話筒,站在他右側距離近3米遠的地方,聽不見他的原話,只能通過擴音器在大廳裡嗡嗡的回音中去分辨他說了什麼。這位英國官員當天既見到了李總理,也見了「英超」的代表。但是在英語裡,前者是Premier Li,後者是Premier League。兩者發音幾乎完全一樣,唯一的差別是「英超」這個詞最後有個輕讀的輔音。但這個輕讀的輔音在現場的噪音中極難聽見。

口譯中還有一大難點,那就是無語境現象。這特指所聽到的詞、詞組甚至是大半句話與之前聽到的話以及當前的話題都沒有任何關係這種情況。翻譯仰賴語境,突然冒出的詞,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無從判斷譯作什麼。

3年前我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同傳一個電視直播節目,討論世界經濟。主持人張口就使用了幾個飛行專業詞彙,聽了一會兒才明白他是在調侃俄羅斯飛行員和英國飛行員的不同風格。這與他之後很快就切入的正題風馬牛不相及。我當時完全是靠無語境口譯法才過關的。缺少語境也是口譯員時不時會遇到的難點,同傳時更是頭疼。

場合中的難點還有聽眾認真聽,互動程度高,客戶嚴格監聽質量這三大方面。國際會議和大型會議上,聽眾經常是捎帶做自己的事情,使用電腦或者玩手機,甚至可能幹脆不在場。但是,雙邊會談,尤其是重大問題的會談,或者是在高管培訓課上,聽眾往往都非常認真地聽。如果客戶方有人監聽質量那要求就更高了,口譯中的點滴失誤都會被發現,被提出,壓力極大。

充分了解高埠譯的難點有助於對機器翻譯局限的認識,明確職業發展的努力方向。即使是機器翻譯領域裡最尖端的神經網絡技術也從根本理念上仰賴於語境。比如谷歌在2016年的宣傳中就提到他們的技術是利用語境判斷英文單詞翻譯時採用哪個版本。而人工口譯員超越機器的一個方面就是能夠通過培訓掌握一組技能,藉此判斷何時仰賴語境,何時獨立於語境而口譯。

機器翻譯擅長專業詞彙和背景知識,句子意思準確正在不斷進步中。但是機器翻譯目前僅僅是研究文字的轉換,而傳達意圖,再現效果這些概念都還沒有列入研發的目標清單。即使有一天能夠猜出講者說:「不過一般不認為手機是愛爾蘭音樂的組成部分」時是在表達「敬請關閉手機」的意圖,又怎麼才能像譯員那樣採用聲調鋪墊,輔之以手勢傳達講者意圖呢?

再看語音識別,雖然在近年來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還會不斷進步,但是怎麼讓電腦能夠在一片嗡嗡的回音中聽出Premier League 和Premier Li的區別恐怕也還沒有列入研發的目標清單。

另外,再看看其他已經被機器一統天下的行業也能為口譯界提供參考。

我們絕大多數人出於成本考慮都購買成衣,缺錢買低檔,不缺買高檔。但是真正合體,顯示身份的服裝還是必須量身定製。即使機器進入口譯行業,恐怕也是局限於成衣的市場。只要是場合複雜,要求苛刻或者身份地位與眾不同的活動恐怕還是會出高價聘請善於量身定製的高手 ——人工譯員。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2018寒假同聲傳譯集訓班(林超倫博士全程執教)招生簡章

相關焦點

  • 英女王「御用翻譯」林超倫談中英文翻譯藝術
    英女王「御用翻譯」林超倫談中英文翻譯藝術 2017年11月22日 09:39   來源:新華網
  • 中英經濟熱帶火翻譯市場
    筆者在大學的時候就聽說過林超倫。他是英國外交部首席中文譯員,為包括女王、五任首相、議長在內的諸多英國政商要人做過口譯。他因此被人稱為「御用翻譯」。  作為外交第一線和最高層的親歷者,林超倫對過去20年中英關係的發展有何觀察?他以自己的翻譯公司舉例說,翻譯市場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中英關係「黃金時代」的晴雨表。
  • 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之爭
    機器翻譯這一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最具挑戰性的研究任務,則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皇冠上的明珠」。近年來,機器翻譯發展十分迅猛,但對於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孰優孰劣、機器翻譯能否取代人工翻譯,一直存在爭議。機器翻譯之父韋弗曾提出「翻譯即解碼」的結構主義觀點,但是,數年之後,他自己又推翻了這一論斷,表示「機器成不了普希金,機器翻譯永遠都無法傳達出語言本身的優雅與格調」。
  • 翻譯的過去與未來:機器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周末談
    此後中國的翻譯事業繼續蓬勃發展,魯迅、郭沫若、瞿秋白、傅雷、楊絳、草嬰、朱生豪、錢春綺、柳鳴九......一個個閃光的名字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起橋梁。翻譯的未來機器能否取代人工翻譯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機器翻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其準確度也在不斷提高,對翻譯行業構成了一定衝擊。
  • 翻譯的過去與未來:機器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翻譯的未來:機器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機器翻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其準確度也在不斷提高,對翻譯行業構成了一定衝擊。對機器翻譯的前景存在著兩種不同觀點,其中「機器不可能替代人工翻譯」的觀點目前佔主流,尤其在翻譯界。
  • 華人翻譯家林超倫的不凡人生:從英語零基礎到獲英女王授勳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電 題:華人翻譯家林超倫的不凡人生:從英語零基礎到獲英女王授勳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從英語零基礎到考上大學、從留學英國到從事口譯培訓、從為英國王室和政府擔任翻譯到獲得大英帝國官佐勳章,
  • 未來的世界:機器翻譯VS人工翻譯
    蔡基剛:在特定領域的機器翻譯替代人工翻譯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在醫學、生物、法律、航天、海事等專業領域裡的機器翻譯取代大部分人工翻譯將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我認為,特定領域的機器翻譯替代人工翻譯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在醫學、生物、法律、航天、海事等專業領域裡的機器翻譯取代大部分人工翻譯將是最近幾年的事情。 一、機器翻譯的語境化 李長栓的文章之所以比較悲觀,原因之一是他在闡述和論證時基本上脫離了語境。
  • 人工翻譯是否會被機器翻譯取代
    人工翻譯真的有那麼不堪嗎?雖然科技不斷的進步,很多機器的發明都已經代替了人工,但翻譯機真的有望取代人工翻譯嗎?在2018年4 月 9 日,騰訊翻譯君火了,起因是一場發生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同聲傳譯車禍」
  • 李長栓:機器可以取代人工翻譯嗎?也許永遠沒有實現的一天
    ——翻譯教學與研究原文標題:機器能取代人工翻譯嗎?李長栓關於作者:李長栓李長栓,1968年出生,1996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高翻學院教授、副院長。李長栓是聯合國兼職筆譯員和活躍的口譯員,在口筆譯實踐方面均有豐富經驗。
  • 機器翻譯VS人工翻譯:二者關係究竟如何?
    文/何昕  近年來,機器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發展十分迅猛,但對於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Human Translation)孰優孰劣、前者是否會取代後者、二者關係究竟如何,一直存在爭議,而且最近引發的爭論越來越熱。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聘任英語客座教授 致力於培養翻譯人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友林超倫博士客座教授聘任儀式暨專題講座7日舉行。林超倫說,人工翻譯領域正面臨挑戰,國內很多翻譯公司都在使用機器翻譯第一稿。「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如何通過創新來使人工翻譯擺脫被機器翻譯逐漸侵蝕的局面。」
  • 翻譯行業的發展方向:機器翻譯VS人工翻譯
    (原標題:翻譯行業的發展方向:機器翻譯VS人工翻譯) 近年來,機器翻譯技術有了很多新的突破
  • 翻譯「人文性」,或成人類譯員的核心競爭力
    儘管機器翻譯目前存在著諸多問題,但在技術支持下不斷進步的翻譯水平,對人工翻譯們來說,無異於在未來失業機率上增加一絲風險。人工翻譯們現今是否已經遭遇生存危機?翻譯又是否會被機器從各個方面取代?值得注意的是,機器翻譯本身具備交付速度快,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文本的翻譯;同時與聘請專業的人類譯員相比,機器翻譯成本相對較低;機器翻譯在處理數量大、專業術語多、語法規範以及嚴肅性專業性高的技術文本時,優勢表現的更為明顯。當然,目前機器翻譯質量存在硬傷問題,儘管市場的需求量大,但譯文的質量相較於人工翻譯依舊不如人意。
  • 利用「AI+譯員+網際網路服務」 語翼在線人工翻譯平臺火了
    在網際網路科技時代,得益於統計和深度學習技術,讓機器理解語言正逐漸實現。一些科技公司紛紛布局機器翻譯,並推出了在線翻譯系統。機器翻譯解決了語言翻譯的時效性問題,滿足了大多數普通用戶的翻譯需求。再加上能解決專業翻譯需求的傳統翻譯公司,看起來整個翻譯市場似乎沒有了漏洞。但是一個需要專業翻譯和高性價比的群體卻被忽略——中小企業。
  • 機器翻譯和人工翻譯,你pick哪一個?
    而翻譯,可以很好的解決語言障礙問題,且形式多樣,較常見的有機器翻譯、人工翻譯、同聲傳譯、筆譯等。近些年來,隨著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崛起,人工智慧技術的再度突破,機器翻譯也重新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畢竟實現語言障礙的突破,讓機器自動完成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幫助人們在不同場景、不同地點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是大眾一直以來的願望。但近些年,隨著機器翻譯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勢頭,大眾對「機器翻譯將取代人工翻譯」的言論也有所耳聞。
  • 機器翻譯什麼時候會取代人工翻譯?知行翻譯公司:絕不可能
    機器會取代人工嗎?知行翻譯公司覺得這應該是這幾年在翻譯行業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誠然,自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網際網路行業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並且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著。對於翻譯這個相對傳統的行業來說,網際網路也沒有放過,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進步,機器翻譯的能力不斷被鍛鍊成長,人工翻譯被取代的呼聲越來越大,今天知行翻譯公司想探討一下機器翻譯是否真的會取代人工翻譯?
  • 譯見||蔡基剛 李長栓:機器翻譯VS人工翻譯
    人工智慧的發展非常迅速,翻譯的準確性越來越高,以至於有人擔心譯員是否會失業,甚至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學習外語專業,將來找不到工作。本人的判斷是:機器翻譯可以極大方便人們獲得國外的信息,提高專業譯員的工作效率,但要想進行深度思想交流,還是必須依賴人工翻譯,最好是直接學習外語。人工翻譯的成本很高,速度很慢。
  • 人工翻譯將被機器取代?翻譯專業是不是真的沒有未來了?
    人工翻譯將被機器取代?翻譯專業將成為雞肋? 最近幾年,翻譯這門職業在國內掀起一股新熱潮,從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中的程家陽,喬菲到現實中的「女神翻譯」張璐,張京,周宇,翻譯伉儷:孫寧、張蕾等等,無不激起廣大學子心中學翻譯的激情。
  • 傳神雲譯客深挖「全球譯員寶藏」 滿足譯員翻譯新體驗
    因此,整個市場對於新環境下的譯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人工智慧的發展,機器引擎的加入,譯員的作用和價值將會被重新定義。誠然,機器引擎的引入+知識庫大數據的不斷發展會使整個翻譯市場的環境發生改變,但並不會致使傳說中的「機器取代人」情況出現。
  • 機器翻譯什麼時候能取代人工翻譯?知行翻譯公司認為不可能
    機器翻譯是通過計算機將一種自然語言(源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目標語言)的過程。它是計算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是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機器翻譯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機器翻譯技術在促進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