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提升「關鍵少數」的法治思維能力

2020-12-16 金臺資訊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當前法治政府建設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進一步規範行政決策程序,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政府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政府職能邊界日益清晰、權力配置更趨合理、治理水平不斷提升。但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一些領導幹部仍存在法治信仰不堅、法治理念不牢、法治思維能力不高和法治責任意識不強的問題,「法上」「法外」特權思想和違背法律精神、背離法治的行為仍不同程度存在,給法治政府建設帶來消極影響。

法治督察通過堅持問題導向、真督實查、逐層傳導、強化問責,努力形成閉環責任體系,能夠保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此次中央依法治國辦督察組赴八省份開展實地督察,聚焦「關鍵少數」履行法治建設職責情況,聚焦法治政府建設,聚焦責任落實,可謂抓住了「牛鼻子」,將助力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

奉法者強則國強,法治政府建設必須抓好「關鍵少數」。作為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全面提高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能力,是建設法治政府面臨的非常迫切且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

將法治信仰融入血脈、法治思維鐫刻腦中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法治信仰缺失、法治理念淡薄的領導幹部,在思想意識中不會尊崇法律、敬畏法律、信賴法律,實踐中也必不善於運用法治精神、法治規則和法治思維去處理日益複雜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只有將法治信仰融入血脈、法治思維鐫刻腦中,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不良影響,才能真正做到用法治視角審視問題、用法治邏輯分析問題、用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用法治手段解決問題。

領導幹部要始終秉持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法治觀念,牢固樹立依法治國是核心內容、執政為民是本質特徵、公平正義是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領導幹部只有在內心深處形成法律信仰、頭腦之中樹立法治理念,才能真正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夯實法律知識,養成法治思維習慣

全面依法治國的前提是全體黨員幹部要尊法、學法、知法。不管人在何崗、身居何職,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應具備基礎的法律知識。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幹部,更要夯實法律知識,深化法治認識,強化法治思維。加強法治學習,不僅要把重要的法律精神、法律原則和法律規範學懂弄通,也要對法治內涵、法治文化和法治體系深入研究;不僅要認真學習憲法法律、黨紀黨規,更要系統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法治文化成果。

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能力,必須先養成法治思維習慣。只有帶著問題認真學習,深思所學、深悟其理,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探索破解發展難題,才能積極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深化法治實踐,不斷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難於法之必行。」良法善治,重在善治。把法治思維能力落實到依法行政實踐中,以法治思維去分析利弊考量對錯,是提升領導幹部依法治理能力的關鍵。領導幹部要嚴格遵守「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規則約束,堅決落實「法定職責必須為」的主體責任,充分保障「法無禁止皆可為」的私權自由。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辦理社會事務、解決社會矛盾,保證履職程序符合規定,履職內容依據充分,履職結果公平正義。領導幹部要不斷更新法治觀念,強化法治認同,深化法治實踐,在工作中自覺主動地運用法治思維妥善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各種複雜問題,切實提高自身依法治理能力,維護程序正義,保障實質公平,真正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主動接受監督,切實增強法治責任意識

法治思維是依法行政、循法治理的思維,更是規範言行、約束自我的思維。法治所追求的不僅是以法律和制度保障領導幹部依法履職,同時也要監督領導幹部手中公權力的依法行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到心中高懸法紀明鏡、手中緊握法紀戒尺,知曉為官做事尺度」。任何人都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任何權力的行使都必須對人民負責並接受人民監督。「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憲法、監察法等國家法律和黨章、黨內監督條例等黨規黨紀,規定了人民監督、組織監督等多種監督方式。「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對於「關鍵少數」的領導幹部的監督尤為重要。領導幹部不僅依法應受監督,更要自覺接受監督,把自己的履職言行放在陽光下接受檢驗,切實增強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堅持依法辦事和依法行政的法治責任意識。同時,領導幹部也要把接受監督視為對法治的尊重和敬畏,形成接受監督的習慣,主動築好法治的堤壩,防止權力失控和濫用,堅決杜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嚴格落實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問責制度,堅決維護法治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法治督察是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有力契機。當前,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明確工作要求,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法治政府建設的各方面;要以堅定法治信仰、樹立法治理念為前提,以加強法治學習、養成法治思維習慣為基礎,以深入法治實踐、提升依法治理能力為關鍵,以主動接受監督、增強法治責任意識為保障,依法深化社會改革、推動社會發展、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來源:《光明日報》,執筆:常宏磊)

相關焦點

  • 著力提升「關鍵少數」的法治思維能力-光明日報-光明網
    此次中央依法治國辦督察組赴八省份開展實地督察,聚焦「關鍵少數」履行法治建設職責情況,聚焦法治政府建設,聚焦責任落實,可謂抓住了「牛鼻子」,將助力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    奉法者強則國強,法治政府建設必須抓好「關鍵少數」。作為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能力至關重要。
  • 熱點思考 關鍵少數是法治建設的關鍵要素
    「關鍵少數」是黨管幹部原則中的核心要素,是黨通過在國家機構和社會組織中的黨員幹部帶頭實施黨的政策、國家法律法規,起到政策和法律實施主要推動者的作用。因此,「關鍵少數」是否懂法、是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是否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解決實際中出現的各種重大、複雜和疑難問題,直接關係到全面依法治國工作能否在實踐中真正落地、產生實效。
  • 封麗霞: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
    國際國內環境越是複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領導幹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必須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推動法治中國建設行穩致遠。
  • 加強「五種思維」培養 切實提升幹部應急管理能力
    編者按:在疫情防控與經濟工作「兩手抓、兩手硬」的工作背景下,成都市改革發展研究中心專項課題組提出,應急管理能力是著眼全局的考量、著力關鍵的實招、緊盯節點的閉環、聚焦秩序的疏導、立足安全的底盤。應通過培養戰略思維,在幹部選育中,嚴把標準和標尺;通過培養創新思維,在幹部日常管理中,提升幹部發動和服務群眾的能力;通過培養辯證思維,在幹部教育培訓中,實踐和實戰是有效路徑;通過培養法治思維,在幹部常態監督中,將引導社會參與和嚴守法律程序、嚴格依法辦事作為必備素養;通過培養底線思維,在幹部考核評價中,將一線處置、系統施治的化危為機能力作為基本要件。
  • 強化科學思維意識 提升科學思維能力
    強化科學思維意識 提升科學思維能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須樹立的思維方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 善用法治思維和改革辦法 著力解決信訪突出問題
    他強調,要扛穩扛牢維護穩定政治責任,以法治思維和改革的辦法,著力解決信訪穩定突出問題,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長治,副市長孫繼偉,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梁維參加活動。    當日上午,劉南昌督辦、會審了4起群眾來訪案件,來訪群眾反映的問題,涉及單位改革遺留問題、問題樓盤處置和購房群眾權益保護等方面。
  • 青平:弘揚憲法精神,「關鍵少數」任重道遠
    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12月3日新華網)「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 淺談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原標題:淺談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法治是國家機關有效管理與優質服務、社會組織有序管理與優化服務、鄉鎮有效自治與優良服務的基本依託。社會管理的法治化,關係到社會管理水平的提高,關係到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提升,也關係到國家長治久安的實現。
  • 公職律師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指出,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公職律師是任職於黨政機關或者人民團體、依法取得公職律師證書的公職人員。
  •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著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為湛江教育事業健康快速協調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全面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重要職責。堅持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市教育局黨組將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擺在全局的重要位置,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推進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的重要舉措。主要負責同志認真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帶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督辦重要任務,及時研究解決法治建設重點問題,著力推動各項教育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 為什麼說不抓住這個「關鍵少數」,依法治國就難以真正落實?--上觀
    為什麼要確立法治思維確立法治思維,是基於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地位的認識。在當前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要做到規避風險、化解矛盾,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 天津北辰區:增強法治思維 提升依法辦事能力水平
    原標題:增強法治思維 提升依法辦事能力水平   11月27日,天津北辰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集體學習暨「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思維 增強依法辦事能力和水平」講座。區委書記馮衛華作專題講座,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志平、區政協主席王亞令、區委副書記陳健等區領導參加。
  • 強化「七大思維」,提升應急能力
    要深入學習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戰役系列講話的科學思維方式,不斷強化戰略思維、底線思維、系統思維等七大科學思維,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就社會發展而言,我們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要將抗擊疫情納入到社會發展的底線思維中來考慮,積極穩妥的推進復工復產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
    ,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強國,做出一系列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習近平法治思想揭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治理價值,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必須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在實施層面著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習近平法治思想謀劃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布局,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整體系統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協同發展;習近平法治思想構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
  • 西區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據西區司法局負責人稱,西區選聘了16名優秀民警、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輔導員,今年已累計上法制課40多課時,覆蓋學生3500餘人。這只是西區推進普法宣傳教育的一個方面。據介紹,西區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 北方工大:「三個思維」提升校園防疫與治理能力
    面對突然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北方工業大學黨委始終以確保「師生身體健康」為中心,堅持運用「底線思維、法治思維、精準思維」方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斷提升學校治理能力。
  • 中國民生銀行昆明分行全面開展法治能力提升工作
    近年來,中國民生銀行昆明分行圍繞總行經營管理和工作安排,堅定信念、持續推進,強化法治創造價值理念、增強分行法治能力、提升全面依法經營管理水平與成效。2020年,中國民生銀行在總結全行法制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定了《2020-2022年法治能力提升規劃》,昆明分行積極響應學習並制定了相關文件,將法治能力提升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力爭讓法治成為分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涵,讓民生銀行成為法治新時代的「百年老店」。
  • 「原創」發揮「關鍵少數」作用,深圳鹽田區領導幹部帶頭學習民法典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瑋瑋 通訊員 熊蝶 文/圖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深入學習領會民法典的新規定新精神,強化法治思維,提升依法治區的能力和水平,7月23日,深圳鹽田區召開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鹽田區委常委
  • 濰坊壽光市提高法治思維和能力 促進法治政府建設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2日訊 12月11日,壽光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暨壽光幹部大講堂舉辦,邀請濰坊市司法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孟中洋作《習近平法治思想閾境下領導幹部應具備的法治思維》專題輔導報告。趙緒春、武治強、李永光等壽光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參加。
  • 轉變教學方式,提升關鍵能力
    陳安然,這名以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碩士入職上海復興高級中學不滿一學期的高一新教師,日前第一次登上了學校攜手復旦大學附屬中學、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七寶中學、建平中學、南洋模範中學和延安中學共同舉辦的「轉變教師教學方式,提升學生關鍵能力」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公共課的講臺,在向記者總結得失後,她如此感觸。當前,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新路徑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