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不抓住這個「關鍵少數」,依法治國就難以真正落實?--上觀

2020-12-13 上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並形成了內涵豐富、邏輯嚴密、體系完備的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在習近平法治思想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強調在國家治理中要確立法治思維,並有一系列系統深刻的論述。

為什麼要確立法治思維

確立法治思維,是基於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地位的認識。在當前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要做到規避風險、化解矛盾,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怎樣才能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關鍵就在於全面依法治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際國內環境越是複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範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具體而言,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的重要內容,法治理念、法治保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和共同信念,法治中國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路徑。因此,在全社會尤其是在各級領導幹部中確立法治思維,應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將法治理念貫穿國家治理全過程

確立法治思維方式要把法治理念貫穿國家治理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自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法治思維」的概念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在治國理政中確立法治思維非常重視,從堅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確立法治思維的意義,到強調國家治理各環節中要堅持依法治理等,都有非常深刻的論述。

法治思維是一種整體性的思維,是一種國家治理的理念、視角和思路。從國家治理的角度看,法治思維不僅是社會治理中的價值追求,更是一種治國方法、手段的選擇,即在國家治理的各種手段中,更側重於法律規則和法律手段的運用,強調依法辦事。法治的實現,不僅僅是建立一套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重要的是讓法治成為一種普遍的行為模式。

具體而言,把法治思維模式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思維模式,就是要注重法律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完善各種具體法律制度,確立公民和各級政府機關的規則意識和契約意識,引導公民理性對待各種涉及自身利益的糾紛,尋求合理合法的解決手段,構建國家治理的法治化模式。

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確立法治思維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幹部具體行使黨的執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監察權、司法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因此,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非常重視,強調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厲行法治,不斷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不斷推進各項治國理政活動的制度化、法律化。

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他的一些論著和講話中,對當前我國一些領導幹部在法治意識方面還存在的諸多問題,從以下方面進行了系統、全面和深刻的分析。一是人治思想和長官意識仍然存在,認為依法辦事條條框框多、束縛手腳,凡事都要自己說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言代法、以權壓法。二是一些地方和部門不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處理和解決問題,還習慣於僅靠行政命令等方式來管理經濟,習慣於用超越法律法規的手段和政策來抓企業、上項目推動發展,習慣於採取陳舊的計劃手段、強制手段完成指標任務。三是不少幹部法治意識淡薄,甚至知法犯法,對法治國家建設及黨和國家的形象帶來了嚴重危害。鑑於各級領導幹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上述種種現象和問題如果不改變,依法治國就難以真正落實。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就是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對各級領導幹部,不管什麼人,不管涉及誰,只要違反法律就要依法追究責任;要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的重要依據。

通過認認真真講法治、老老實實抓法治,使各級領導幹部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範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以此推進我國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

作者為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相關焦點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抓住「關鍵少數」是什麼意思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關鍵詞中,有一個詞是「關鍵少數」,自從2015年2月首次正式提出以來,他在多次講話中都強調必須抓住「關鍵少數」。­  當下中國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抓住「關鍵少數」都已經成為一個有力抓手。通過對領導幹部的嚴格要求,良好的從政環境正在形成。
  • 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要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在全社會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習近平法治思想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 熱點思考 關鍵少數是法治建設的關鍵要素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幹部是否懂法、是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是否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解決實際中出現的各種重大、複雜和疑難問題,直接關係到全面依法治國工作能否在實踐中真正落地、產生實效。
  • 著力提升「關鍵少數」的法治思維能力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當前法治政府建設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進一步規範行政決策程序,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古往今來,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是,法治也不是萬能的,治國理政僅靠法治這一手是不夠的。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法律的有效實施有賴於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法律難以規範的領域,道德可以發揮作用,而道德無力約束的行為,法律則可以懲戒。由此他得出結論:「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
  • 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法治思想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著力提升「關鍵少數」的法治思維能力-光明日報-光明網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當前法治政府建設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進一步規範行政決策程序,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 習近平眼中的「關鍵少數」有什麼特殊含義
    【學習進行時】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國理政,關鍵在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多次強調要抓住「關鍵少數」。習近平眼中的「關鍵少數」都是誰?「關鍵少數」如何發揮「關鍵作用」?新華網「講習所」今天推出《「關鍵少數」在習近平眼中到底有多重》,為您解析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
  • 青平:弘揚憲法精神,「關鍵少數」任重道遠
    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12月3日新華網)「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 「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 ——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重點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個方面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 「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重點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個方面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 開啟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新徵程
    要緊緊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和提高立法效率這個短板,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提高法律法規的可執行性、可操作性。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法律的有效實施,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和難點。建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加強憲法實施,堅決糾正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
  • 中央依法治國辦督察組到山東,啥來頭?要幹啥?
    為什麼要實地督察?督察組從何來?中央級議事協調機構辦公室組織實施先看一看組織架構。中央依法治國辦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常設辦事機構。司法部網站顯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組建於2018年,是一個中央級議事協調機構。
  • 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現人民意志。
  • 從政治哲學層面闡釋「治國理政」
    「人民主體」和「關鍵少數」這一對子既與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相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相關,也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體、堅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幟的邪路相關:中國共產黨既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又要抓住領導幹部關鍵少數。
  • 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那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達到什麼目的?這就是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問題。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固國安邦之磐石——怎樣理解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個重要論斷,明確了憲法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核心地位,闡明了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依法執政和依憲執政之間的辯證關係,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意義深遠。   一 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是什麼關係   憲者,法也,憲法就是法上之法、法中之法。
  • 推動依法治國依憲治國提高到新水平
    我們要堅持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加強統籌規劃,加快立法步伐,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用黨內法規形式固定下來,轉化為具有剛性約束的制度規範。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研究出臺一批有實踐需求、工作基礎的法規制度。積極主動做好新聞宣傳,增強法治領域輿論引導前瞻性主動性。
  • 心得體會範文:全面依法治國心得體會5篇
    在多個場合曾說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全面依法治國落實效果如何,關鍵看基層。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基層幹部「打鐵還需自身硬」。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法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面對廣大文化知識水平不高的農村群眾,基層幹部要有持久的耐心來做群眾普法工作,要有堅定的恆心來推動依法治國,更要有決心來推動依法治國的全面落實。在推進落實過程中,基層幹部要時刻關注推進效果,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及時歸納總結,改進推進工作,以更好的方式方法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 張家川縣檢察院學習貫徹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
    張家川縣檢察院學習貫徹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  每日甘肅網12月10日訊 據天水日報報導【新天水·天水日報通訊員王文舉】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召開後,張家川縣人民檢察院採取多種方式學習宣傳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