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口地區乃至河南省的幾乎每個縣市區或鄉鎮,都會有一個或大或小的胡辣湯店,天剛麻麻亮,店裡就開始忙活著製作一大鍋有數種原料和二十多種作料熬製而成的胡辣湯。早起的人們到店裡,來一碗熱氣騰騰、香香辣辣的胡辣湯,讓老闆往湯裡在滴上些芝麻醬或少許的陳醋,再點些葷素包子、燒餅、油條或肉盒,這時一頓撩撥著河南人味蕾的豐盛早餐就「齊了」。
河南省各地的胡辣湯作法略有不同,從顏色上可以看得出來,比方說南陽的略黑,開封的是紅的湯。其中以西華逍遙鎮胡辣湯知名度最高。逍遙胡辣湯以小麥麵粉和當地放養的淮山羊肉為主料,加入當地經傳統工藝製成的粉條和沙、潁河兩岸種植的黃花菜,並佐以從原產地購入的上等砂仁、花椒、胡椒、桂皮、白芷、甘草、丁香、草果等二十九種純天然植物香料。逍遙胡辣湯不僅香辣撲鼻,美味可口,而且具有健脾開胃,化痰止咳,祛風除溼,暖胃驅寒,滋陰補腎,清熱解毒,提神醒目,調中和氣的功效。
逍遙胡辣湯的歷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宋徽宗年間御廚以少林寺「醒酒湯」和武當「消食茶」二方為基礎,做出一種色、香、味俱佳的湯羹,該湯即消減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湯之辣味,且能提神醒酒、開胃健脾。奉與徽宗品嘗,問之為何湯,御廚答「延年益壽湯」,徽宗喜不自勝,賜國姓於御廚。後北宋遭遇「靖康之亂」,金兵攻破宋都開封,御廚趙杞因兵患南逃,途經逍遙鎮看到此地東鄰沙河,舟楫馳聘,西依潁河,形勢天成,兩河逶迤東流,鎮中寨堡堅固,乃地靈水秀之地,決計隱居於此,以賣湯為生,「延年益壽湯」也隨之落戶於此。
到了明清之際,逍遙鎮商貿繁盛,與當時的漯河、周口、界首齊名,並稱沙潁河「四大碼頭」。融合了南北風味的「御湯」憑藉南來北往的客商口口相傳,名氣越叫越響,成為當時中原名吃之一。後來京漢鐵路通車,各地商人陸續遷往漯河,導致周口、逍遙等水運碼頭商業日趨式微。但這裡的逍遙胡辣湯,歷經了數百年薪火熬煎,打著「逍遙」旗幟,走向了地北天南、市井民間。
改革開放以來,在一代代逍遙人的不懈努力下,逍遙胡辣湯產業迅速發展壯大,走出河南省,來到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逍遙鎮也因胡辣湯而名揚省內外。而逍遙胡辣湯的傳承者們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不斷探索和研究,把逍遙胡辣湯由原來的十幾味中藥材,增加到二十九種中藥材,這又突出了逍遙胡辣湯的保健功能。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逍遙胡辣湯的經營者們聘請了河南省食品研究部門專家,研製開發出可進入商場、超市銷售的「方便胡辣湯」、「水衝式胡辣湯」、「胡辣湯全味粉」、「豆沫料」、「美味香」等八大系列60個品種的胡辣湯系列調料。先後建成了16家胡辣湯料生產企業,年生產湯料600萬箱,年產值2.88億元。目前全縣已有十六家胡辣湯料生產企業,產品有胡辣湯方便調料、豆沫料、水衝胡辣湯、牛羊肉胡辣湯等8大類60多個品種。
從2003年2月逍遙鎮胡辣湯協會舉辦了「第一屆逍遙胡辣湯大賽」到現在,國家級新聞電視媒體各省衛視對逍遙鎮胡辣湯做了較多次的採訪報導,2018年,逍遙鎮胡辣湯製作技術還在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做了展示,在社會上了引起巨大反響。2010年6月,逍遙胡辣湯製作技藝被河南省文化廳認定為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逍遙胡辣湯已成為河南最具代表性的名吃品牌,門店經營網點佔市場份額的95%以上,而湯料產品也成為人們走親訪友、饋贈賓朋的特色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