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真的有這4個問題,姥姥或奶奶看孩子的,要明白

2020-08-16 濃濃情感

現在很多哥們兒看孩子對於寶寶的愛簡直愛不釋手,作為爺爺奶奶,孩子要星星不能給月亮,老人帶孩子,爸爸媽媽才能夠安心的去工作,不管孩子交給誰帶都各有優缺點,但是老人帶孩子真的會有這4個問題的出現,不管是姥姥帶孩子還是奶奶帶孩子,一定要明白以下這5個問題。

1. 護理孩子方面成為了最明顯的問題 在老一輩那裡他們覺得孩子長得胖就好,只要孩子吃得飽不停的吃就能夠長大個身體健康,老人這樣的餵養對於孩子來說並不適應,所有的孩子長期一味的塞給孩子東西吃,孩子就會到了吃飯的點兒,不正經的吃飯,自然的就會養成了吃飯困難的問題,。還有老人對於孩子,總喜歡讓他出汗,穿的多一點才不會被凍著,這樣孩子的體質就會漸漸的變弱,經常出汗,著涼了反而會更容易讓孩子生病。老一輩帶孩子傳承下來的那些知識並不太好用,我們一定要讓老人儘快的更新知識,作為爸爸媽媽恰當的與自己的父母進行溝通,對他們的育兒知識進行更新。

2. 老人體力有限 如果孩子已經滿大街跑了,老人追不上體力會經常被透支,稍不留神孩子就找不到人了,孩子一旦學會了走路就會讓大人抱著爺爺奶奶根本就抱不動了,就算孩子再輕,老人的身體也是承受不住的。老人的體力受限,孩子玩遊戲的話也會受到限制,所以作為老人只能坐在邊上看著孩子玩耍,在孩子自己玩耍的過程當中,難免會變得膽小,不敢於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

3. 怕孩子哭鬧 一味的給孩子買零食,當孩子出現哭鬧的情緒,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夠耐心的等待。有些老人帶孩子聽不得孩子哭,孩子需要什麼就去給他買什麼,因為他去滿足孩子,不想讓孩子哭泣,老人是很難做到,看著孩子哭。老人一味的去寵愛孩子,反而會影響了孩子的體質。

4. 老人替代孩子做事情 減少了孩子自我展現的機會,很多老人帶孩子總是包攬所有的事情,讓小孩子沒有動手的機會。孩子到了三四歲的時候,連鞋帶都不會寄,甚至連吃飯都要家長喂,所以這就是老人帶孩子經常替代孩子的效果,我們每一位家長應該要鍛鍊孩子獨立的能力,年輕的人帶孩子會讓孩子變得更獨立。老人帶孩子反而會讓孩子變得依賴性很強。

對於家裡誰帶孩子的問題,很多人都會認為自己的媽媽帶娃會比較好,爸爸偶爾的來觀賞,因為爸爸名副其實的要賺錢養家,所以帶娃就成了媽媽的問題,爸爸帶出的孩子普遍的比媽媽帶出的孩子更有出息。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心裡是比較脆弱的,經不起挫折與失敗,遇到一點問題就會打退堂鼓,甚至會少了一股拼搏的力量,在一個家庭裡,爸爸帶娃,誰都比不上爸爸帶出來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真的比不了,爸爸帶出來的孩子能力是比較強的,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尤為重要的,很多孩子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家電該如何開關,連洗衣機也不會使用,但是與爸爸在一起這些自理的能力都要學會整理,房間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夠很好的自理,媽媽總是慣著孩子,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能碰什麼家務都不讓做,爸爸帶出來的孩子絕不嬌生慣養,他們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而且養出來的孩子也是比較有出息的。

爸爸的原則性是比較強的,媽媽孩子一旦撒個嬌,媽媽就會心疼。作為媽媽生娃之前什麼原則。但是有了娃之後漸漸沒有了底線,沒有了原則,做任何事情都不分青紅皂白,所以也導致孩子做事情總是毛毛躁躁的。對於爸爸來說,孩子無論怎麼哭錯了就是錯了,爸爸的教育有些時候不叫人情,但是絕不縱容孩子,讓孩子在步入社會之後也是懂得分寸的,也比較有出息,爸爸的教育方式也是很簡單很明了的爸爸從來都不囉嗦的去敘述一件事情,他們的表達方式很簡單,也容易被孩子理解,這樣孩子才能夠聽到心裡去,而媽媽囉嗦起來,沒完沒了一件事情反覆說上很多遍,這樣孩子就會形成了叛逆的心理,總喜歡給家長對著幹。你越不喜歡讓我幹什麼孩子就越喜歡幹什麼,在家庭當中也是這樣,你說什麼我都不想聽,但是爸爸帶出來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不會慣壞孩子。

現在的家庭當中,大部分帶孩子的都是媽媽,每位父母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比較深遠的,老人帶孩子的話與年輕人比起來會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爺爺奶奶帶孩子,怎麼暖和怎麼來,媽媽帶孩子怎麼精緻怎麼來,而爸爸帶孩子就比較隨意了,他們不光不會照顧孩子,而且還不會幫孩子做很多事情,其實這樣的爸爸帶出來的孩子反而更優秀,爸爸帶出來的孩子動手能力也是比較強的,不容易哭鼻子,很多孩子一哭鼻子作為媽媽就心軟了,孩子遇見問題只能用哭來掩飾這一切,但是爸爸面對孩子的哭絕不留情讓他們哭個夠,哭明白這個道理,爸爸帶出來的孩子還會更聽話,所以爸爸帶孩子的好處更多。

希望每個家庭的爸爸都能夠發揮自己的作用,隔代養孩子不但會起衝突,而且也會對孩子的性格方面造成一定的影響,教育一個孩子需要家庭共同的努力,因為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每個人都要付出承擔一部分責任,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你們家誰帶孩子的時間比較長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育兒經驗,喜歡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老人帶孩子真的有這5個問題,姥姥或者奶奶帶孩子的家庭看看
    結果孩子皮膚嚴重過敏,渾身起大紅疙瘩,哭鬧個不止。就這情況下,奶奶還不覺得有何不妥。醫生出來,才算給制止了。 連著舉上面幾個例子,純粹因為提到隔代教養,這些故事就會從腦子裡跳出來。今天就仔細來講一講隔代教養中的諸多問題。
  • 老人帶孩子真存在這5個問題,家有奶奶或姥姥帶娃的,爸媽要謹慎
    有些奶奶或姥姥也是特別喜歡帶娃的,這個時候的「隔輩親」就體現的淋漓盡致。但是老人帶娃孩子真的好嗎?實際上,很多孩子被自家的老人帶了之後,爸媽才會看到弊端在哪裡。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老人帶孩子存在的5個問題,希望家裡有奶奶姥姥帶娃的爸媽一定要了解一下,謹慎對待這個問題。一、最明顯的問題-護理問題生下孩子後,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娃健健康康的,其實老人也不例外,但他們經歷的年代,和我們不同,在他們的老觀念裡,孩子白白胖胖才是最棒的。
  • 老人帶孩子也是有區別的,奶奶姥姥帶娃雖然很有爭議,但很真實
    關於帶娃就成了一個困難的話題,在近幾年被越來越受到更多的關注。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很多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後,媽媽都會面臨是否上班的問題。而媽媽去上班後,孩子由誰帶?有人調侃過寶媽和婆婆帶娃,帶出的孩子就是「王子和乞丐」的區別。在奶奶家裡,孩子換下帥氣的小馬甲小西裝,穿上厚實的大花襖,再加上臉頰兩朵高原紅,真的是小閏土既視感。
  • 在孩子的心中,奶奶和姥姥到底有什麼區別?3個孩子真實的回答
    而在孩子的心中,家裡的長輩是最疼愛自己的,父母兇自己的時候老人會給自己解圍,逢年過節的時候又可以收到他們的壓歲錢,是孩子最開心的事情了。可是,在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很難分得清楚奶奶和姥姥的區別,也許只知道是一個疼愛自己的老人。但是,等孩子一點點長大之後也許才會明白,奶奶是爸爸的媽媽,而姥姥是媽媽的媽媽,也逐漸的開始明白,兩個老人也都是有區別的。
  • 姥姥帶大的和奶奶帶大的孩子,都跟奶奶親嗎?聽聽這3個人的回答
    這是很多姥姥幫忙帶外孫發出的感慨!他們覺得孩子小時候,誰帶就跟誰親,但是等孩子長大了,就會跟奶奶親。在一些人看來,姥姥帶孩子,就是出力不討好的事。帶外孫,有的還出錢出力,​孩子如果磕著碰著,孩子奶奶那邊還會責怪。其實付出不怕,最讓姥姥姥爺難過的是:孩子長大以後,跟姥姥家不親,跟爺爺奶奶家的親戚走得近。有的奶奶就聰明了,她們覺得孩子給外婆帶,自己就省事了。
  • 奶奶帶大的孩子和姥姥帶大的孩子,這三點有明顯區別
    提起老人幫忙帶娃,許多人想到的都是奶奶,但現在姥姥帶娃也是非常普遍的,沒佔一半也有四成。同樣是帶娃,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的差別可是大著呢!家長自己可能發現不了,但是旁人可是能看得一清二楚。特別是幼兒園老師,因為他們看的人多了,更是能一眼區分出姥姥帶的娃和奶奶帶的娃。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究竟有哪些區別呢?
  • 女兒給城裡姥姥帶,兒子給鄉下奶奶帶,4年後兩個孩子差距有點大
    除了家長對孩子有很深的感情以外,家裡的老人對孩子更是特別好,很多孩子從小就是跟老人長大的,他們跟老人的關係甚至比跟父母都要親,老人在孩子生命中也非常重要。雖然老人容易「溺愛」孩子,但他們對孩子的關愛卻是不能忽視的,這些會讓孩子在一個非常幸福的環境中長大,孩子長大之後也會懂得孝敬老人。
  • 奶奶,姥姥理應給你看孩子嗎?
    好多事情只有經歷了才會懂得,才會珍惜,最近因為自己到孕晚期了,自己看孩子必然不是一個容易實現的結果。雖然說,初出茅廬不怕虎,但是我怕狼啊。第一次當媽媽,到底該由誰來照顧寶寶呢?是請個月嫂?寶寶姥姥?寶寶奶奶?
  • 天津一大怪,姥姥帶孩子: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到底誰更愛孩子?
    網上一直流行著一句話:「媽媽生,外婆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外公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有人贊同有人反對,還有人笑出了眼淚,但也有人是真的心酸不已。不知道別的地區是什麼樣子的,但在天津有一大怪現象,那就是「姥姥帶孩子」。放眼望去,各大小區帶孩子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姥姥,那句打油詩可以說是非常貼切。
  • 產假結束,孩子到底是給奶奶帶還是姥姥帶?寶媽都選擇給姥姥帶?
    1:有些奶奶會離間媽媽與孩子的感情我的媽媽年輕的時候因為要和爸爸出去工作掙錢養家,在沒辦法的情況,只能將自己的幾個孩子給婆婆帶。自己在外面省吃儉用,將省下來的錢,每個月都寄回去,那是應該的畢竟老人小孩需要吃喝拉撒,但是媽媽也很辛苦,卻總是還撈不到一點奶奶的好臉色,好話。
  • 孩子給奶奶帶還是給姥姥?只要老人能做到這些,給誰帶都一樣
    基本上,只要老人帶著孩子,爸爸媽媽們都能安心的工作。可是,同事麗麗卻因孩子該給奶奶帶還是給姥姥的問題糾結了。原來,麗麗是獨生女,在孩子姥姥看來,能看到女兒幸福就是最開心事,所以想幫著女兒帶孩子,也好與孩子多親近親近。
  • 奶奶帶孩子和姥姥帶孩子,這些區別非常明顯,諷刺但也現實
    家裡有新生兒降生,對於父母和家裡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喜事,但是在產假過後,寶媽們不得不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那就是照顧孩子的問題。通常這個時候孩子都還比較小的,正是需要有人照顧的時候,可是爸媽是要去上班的,孩子的出生給家庭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是會給家庭帶來不少的經濟負擔的。所以班得上,那誰來帶娃呢?
  • 為什麼奶奶看孩子理所應當,姥姥看孩子卻是對子女的偏愛
    在生活中,我們隨處遇到的都是奶奶在看孩子,當然,偶爾也遇到有姥姥看孩子的情況。但是在現在人的認知中,好像是奶奶看孩子是應該的,是他們的孫子,而姥姥看孩子卻能得到子女意外的偏愛。其實對於看孩子這個情況,大家都是有誤解的。
  • 姥姥和奶奶在孩子眼中到底有啥區別?回答很現實,老人須做好4點
    平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孩子的奶奶來照顧,老人很疼愛孩子,經常給孩子買一些零食玩具,還帶孩子出去玩,偶爾姥姥會來照顧,每次來也是買了許多衣物和玩具,很多麻煩的事情都是姥姥來做。當孩子長大了一些,小芳就問女兒:「這周末想去奶奶家還是姥姥家呢?」女兒回答:「都可以。」小芳又問:「那你是更喜歡去奶奶家還是姥姥家?」
  • 「你喜歡奶奶還是姥姥?」4歲孩子回答太耿直,讓奶奶臉上掛不住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這種帶有「挑撥離間」性質的問題,往往讓父母臉上很難看,姥姥和奶奶都是孩子的親人,問出這種問題總感覺有些不懷好意。可是無論怎麼規避,生活中孩子還是有可能遇到這種問題。孩子都比較單純,回答問題不會像成年人那麼「圓潤」,有時候耿直的回答容易讓人尷尬,也容易傷人心。
  • 姥姥帶娃出大力,孩子卻更喜歡奶奶,傷了心的「姥姥」並不是一個
    而那些做了父母的人,大多也會選擇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幫忙照顧,因為實在是分身乏術,家庭實際的經濟條件不允許夫妻雙方有一人全職在家帶娃。根據最近一則網友投票的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選擇了讓姥姥帶娃,其次是父母自己帶娃,最後才是奶奶帶娃。
  • 越來越多的孩子都是由姥姥帶大,奶奶哪兒去了?當了爹媽後才明白
    所以,在寶爸寶媽忙的時候,都是由奶奶、姥姥幫忙帶孫子。以往,孩子大多數都是由奶奶帶著,而現在始終出現在寶寶身邊,並精心照顧他們的基本上都是姥姥。那麼,奶奶們究竟哪兒去了?第一種是寶媽不願意讓奶奶帶孩子。婆媳天生是對立的,婆媳問題是亙古難題。許多婆媳住在一起或者接觸多了之後,在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各種摩擦,鬥氣、甚至吵架。
  • 更喜歡奶奶還是姥姥?3個孩子回答太真實,網友直呼有些心酸
    在曾經男性為尊的時代中,孩子一定是要在奶奶身邊長大的,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越來越多的姥姥成為了帶娃主力軍。3個孩子回答太真實,網友直呼有些心酸。1)更喜歡奶奶,因為我和奶奶一個姓小強在面對喜歡奶奶還是喜歡姥姥這個問題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回答「更喜歡奶奶,因為我和奶奶一個姓」。聽到這個原因,其實都能感受到小強受到的家庭教育到底是什麼樣的,肯定與奶奶平時的言傳身教有很大關係。
  • 「姥姥帶娃成主力」是個偽命題,並非奶奶不管,而是沒有選擇權
    如今在很多家庭當中特別是在城市家庭當中,我們會看到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姥姥帶大的,而孩子的奶奶只是平時來兒子家看望孫子或者孫女。因此很多人都覺得姥姥帶娃已經成為了主力。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 姥姥親還是奶奶親?孩子的一句話讓媽媽怒了,兩位老人尷尬
    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很多人都會問到孩子這樣一個問題,喜歡姥姥還是喜歡奶奶呢?覺得自己的孩子跟姥姥親還是奶奶親呢?有的老人當然覺得孩子跟奶奶親。接下來就採訪了一個小朋友。這個小朋友的回答確實很扎心。老人帶孩子要考慮爸媽的意見,畢竟老一輩的人帶孩子與年輕人的思維觀點是不同的,爸爸媽媽的經歷與老一代人經歷不同,所以在養育孩子上難免會存在著分歧,孩子如果發燒了,老人會認為只要捂出汗就沒什麼事兒了,多捂幾層被子,孩子就能退下燒來。,現在提倡的科學育兒千萬不要自行主張,否則就會發生危險,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一定要給老人交代清楚,有了什麼突發的情況一定要及時聯繫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