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控力?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家長要如何引導?

2020-09-22 奧特曼媽媽打熊孩子

導語: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變得自律。自律的孩子往往是非常優秀的,他們可以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言行,自己督促自己更加規律的對完成一些事情。自律的孩子很少對出現一些不好的習慣,對自己都是嚴格要求的。

這種孩子都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但自己卻培養不出這樣的孩子,甚至還經常對孩子抱怨,拿孩子與別人做對比。可這真的是孩子的責任嗎?家長的教育方式就沒有問題嗎?這是值得我們大家反思的。

誰都想自己的孩子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並且這種自律的行為也不是天生的,我們要學會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其引導,就會更加容易的培養出自律的孩子一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時,總是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希望孩子能夠做出改變,但自己卻沒有行動,只是嘴上說說,這樣基本上是不可能培養出自律的孩子的,我們要學會幫助孩子,這是關鍵。

小文是一個6歲的孩子,他已經成為我們夢寐以求的那種孩子。小文的父母也是非常自律的人,對自己非常嚴格,一些對自己沒利的事情從來不做。而且在小文還小的時候,就對其灌輸一種正確的思想,讓其明白自律對自己的各種好處。孩子一直處在這種氛圍當中,深受父母的影響,也變得非常自律。

一次小文的爺爺奶奶來看望他,經過超市給小文買了各種各樣的零食。但小文卻要求爺爺奶奶退回去吧,自己不再吃這種零食了。爺爺奶奶表示非常的疑惑,這些零食都是你之前最喜歡吃的呀,為什麼不吃了呢?經過了解後才知道,其父母告訴了孩子這種零食對身體的危害,而且沒有一點利處,小文就決定開始認真管控自己。

小文的的確確是做出了改變就連之前最喜歡玩的電子遊戲,自己都可以完全控制住玩耍的時間。試問,這種孩子是誰不想要的?但一些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影響是非常大的,一些父母對孩子的各種不良行為不動於衷,就和沒看見一樣,也不對其約束,總是嘴上對孩子說教,自己的這種教育方式存在問題,卻還在埋怨孩子?

培養自律的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難事情,那麼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一、制定好規矩。

一些時候,多數孩子都會出現控制不住自己言行的現象,或是沉迷於一件事情當中無法自拔,嚴重影響了身體發育。這時,我們就要站出來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後,一定要在一旁進行監督孩子的言行,幫助孩子更好的控制自己,慢慢的,孩子就會自己有所改變,變得自律。

二、控制好時間。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沉迷於看電視的情況,而且經常看到沉浸其中,父母讓其吃飯都聽不見,這一行為就讓很多家長感到非常頭疼,孩子不能自己控制好時間。既然孩子不能控制好時間,那麼我們就要從中幫助孩子,嚴格控制孩子做某件時間的時間,久而久之,孩子養成習慣,就不再需要父母的幫助,也可以掌控好時間。

三、樹立榜樣。

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孩子總是會模仿家長的一些行為。而且,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像上邊所說的,父母兩人都是非常自律的人,孩子長期受到父母的影響,自然就會把父母當做成自己的榜樣,從而模仿父母身上的一些優良品質,變得自律起來。自律,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需要堅定的信心才能完成。

很多時候,一些成年人嘗試著讓自己變得自律起來,這將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雖然自己下定決心讓自己做出改變,可往往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讓其這種行為。當孩子一旦養成一種不好的習慣時,再想著讓孩子做出改變,這同時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趁孩子還小,培養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樣才能讓孩子受益良多。

寄語:想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這是一件非常漫長的事情,而且在此過程中,也會遇到種種困難,我們一定要對孩子及時的進行引導,幫助孩子度過種種難關。父母的作用至關重要,這也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關鍵。

相關焦點

  • 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我想,這樣的場景很多家長都已經很熟悉了,可能自己小時候也受過這種哄騙,並且承接這種做法,哄騙現在的孩子。但是,各位任然在用這招哄騙孩子的家長要提高注意了: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 學生心智訓練法則——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努力鍛鍊打造自控力!
    由於學生是一名未成年人,他們的心智不成熟,就往往缺乏自控力,也就是自制能力差。自控力差的表現比如不喜歡讀書、學習成績非常糟糕、上課隨便說話、坐不住小動作不斷、脾氣暴躁、總愛打架、不肯悔改等等,這些都是因為缺乏自制力的緣故。但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缺乏自制力是非常普遍的,比如說:媽媽不讓孩子吃零食,孩子也知道,但當他看到零食時,就禁不住美味的誘惑,還是照吃。
  • 控制孩子吃零食,可以培養孩子自控力?
    最近臨近開學,父母就會選擇讓孩子在爺爺奶奶家待一段時間,然後開學的前兩周把孩子接回來,好好地迎接孩子開學。 可是最近一位媽媽在育兒群裡,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孩子離開自己之後,狂吃零食。然後就有父母說控制孩子吃零食,可以培養孩子自控力。後續隨著大家對孩子吃零食的熱烈討論,這句話就淹沒在討論中了。
  • 孩子自控力弱?家長引導其掌握「延時滿足」,監督孩子自律成長
    1、孩子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孩子對於誘惑無法做到自我控制的很大的原因是孩子的內心缺乏安全感。孩子往往需要更多的安全感的滿足,方能有信心的面對困難,才會沒有顧慮的去進行探索,學會獨自處理問題,不斷的提升自我社會能力。從而面對誘惑的時候就會發揮自控力的效能,理性的拒絕。而這種安全感通常是由父母給予孩子的。
  • 孩子缺乏自制力,採取延遲滿足也沒用?家長不能錯過的正確方法
    孩子缺乏自制力,採取延遲滿足也沒用?家長不能錯過的正確方法培養孩子自控的能力,是家長一直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孩子的自制力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自身的學習、生活質量,也是未來發展必要的基石。孩子能否科學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任務,自控力起著決定因素,小時候孩子會為了買一個玩具而撒潑耍賴,長大一點了會沉迷網路遊戲忘了時間,將來呢?也許長久陷入碌碌無為的狀態而缺乏上進心。
  • 你以為的「控制孩子吃零食」,並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不能因為孩子平時有不「好好吃飯」的表現,就「一棒子」把問題歸結到零食這裡。完全規避吃零食並不能絕對降低孩子不好好吃飯的「風險」,不妨一家人坐下來以「如何吃好一頓飯」為主題開個家庭會議。頭腦風暴環節,孩子也許會說:我想吃個開胃山楂,這樣我會覺得吃飯菜更香。無論如何,如果你家的育兒挑戰是不好好吃飯,那麼嚴防死堵「吃零食」不僅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也許會讓不好好吃飯更加變本加厲。
  • 培養自控力:讓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父母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常見的情況就會有:孩子不專心吃飯,一邊吃一邊玩;在幼兒園搶小朋友的玩具;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孩子產生這些行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自控力。 到底什麼是自控力呢?自控力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掌控能力。自控力主要表現為兩種能力,一是學會放棄,二是學會忍耐。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最近大部分孩子仍然處於「停課不停學」在家學習的狀態,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總是:沉迷手機、遊戲、看電視,家長不督促就不學習;經常做事情拖拉、懶惰,半途而廢,不能堅持到底;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沒有時間觀念,總是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沒有長久性;隨意發脾氣,
  • 焦慮的父母,往往擁有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才會自律
    比如,希望今天一說,孩子就立即換了一個人,無法接受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需要等待的過程。這其實也是只想即時滿足,不會延時滿足的一種體現。成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所以,要想孩子有自控力,父母要先改變自己,成長自己。這樣才能培養出自律自主的孩子。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父母一定要清楚的幾點......
    幾位年輕媽媽聚在一起你一嘴我一舌地吐槽自己的孩子。這幾個孩子有一個共同點:缺少自控力,讓壞習慣成了他們的主人。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在人生當中,有很多煩惱很多誘惑。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年齡尚小,還不足以抵抗外界的各種誘惑,更不知道如何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孩子缺乏自制力,採取延遲滿足也沒用?家長不能錯過的正確方法
    培養孩子自控的能力,是家長一直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孩子的自制力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自身的學習、生活質量,也是未來發展必要的基石。孩子能否科學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任務,自控力起著決定因素,小時候孩子會為了買一個玩具而撒潑耍賴,長大一點了會沉迷網路遊戲忘了時間,將來呢?也許長久陷入碌碌無為的狀態而缺乏上進心。
  • 家長重視諾言,孩子才能擁有良好的自控力
    家長有自控力,孩子也能夠控制好自己,而家長總是出爾反爾,孩子當然也不會明白什麼叫信守諾言。很多時候家長為了讓孩子能馬上安靜下來,或者想要讓他們聽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哄騙,隨口許諾之後卻不會兌現。這樣時間長了家長的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會大打折扣,所謂的鼓勵在他們看來也是微不足道的,因為獎勵手段很有可能就是謊言,一旦獎勵失去了作用,那麼家庭教育可以說就走向了失敗。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自我控制力是面對誘惑和衝動,我們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認知和行為的能力,它是一項重要的基礎能力。研究表明,自控力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很強的預測性,小時候自控力好的孩子,他們上學後閱讀和數學成績也會很好,這種預測能力比智商對學業成績的影響還要大。
  • 提升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更好地自我管理,做好自己這2件事
    二、自控力不好的孩子有哪些表現?1.我們經常能在超市見到小朋友要一個東西,家長不給買,耍賴大哭的。2.小朋友邊吃飯邊玩手機,家長耐心餵好久都餵不進去幾口的。3.不開心了就耍脾氣,甚至打人的。4.上課不注意聽講,站不直坐不正,回家寫作業拖拖拉拉的。
  • 處於網絡時代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提高「自控力」
    這個研究也告訴家長們,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而不是只阻斷外界的誘惑。上周末去朋友家做客,正巧朋友家的孩子在玩手機,朋友和孩子約定玩30分鐘後休息。和大多數孩子沉迷手機所不同的是,朋友家的孩子到了30分鐘之後乖乖的把手機遞給了朋友。朋友坦言,在培養孩子對電子產品的自控力方面也是花費了很多的精力。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計劃,引導孩子自覺遵守自己所做的計劃表。繼而使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得到了控制。
  • 面對愛頂嘴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暴力解決
    頂嘴,是孩子證明自己成長的獨特方式,是孩子在向父母宣告要有獨立的生活。 這個時候,父母就不要再採取獨裁的方式,而是要採取商量的方式,多聽聽孩子的意見,了解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當作一個小大人!那麼,我們應該要如何在被反對時,心平氣和地接納孩子的頂嘴?
  •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別再只迷信「延遲滿足」了
    對現在的家長來說,最頭疼的可能就是,孩子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了,手機ipad一拿,就不是幾分鐘的事情,遊戲一打,可以玩幾個小時,提醒孩子要少玩,但孩子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有關研究表明,現在的孩子跟30年前的孩子比,自控力沒有提升反而下降了。
  • 放棄父母的「控制欲」,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作為家長,首先要進行思維模式的調整,當問題出現時,要相信孩子一定有一些我們所不知道的原因,等待著我們去傾聽,孩子的行為,其實是在向我們發射一種信號,不要忽略這些信號。在聆聽的時候,家長需要使用專注、能及時給予回應的模式,確保自己真的能聽明白孩子在說什麼,並且明白孩子的感受是什麼。如果有問題反覆出現,那就需要想辦法引導孩子繼續講述,並且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來。
  • 孩子自控力不足?父母善用「普雷馬克原理」,將興趣轉化為內驅力
    詢問琳琳為啥不能自己控制一些,琳琳卻說道:&34;其實許多家庭都有著像&34;這樣的寶寶,自控力不足,很難吸收家長的教育這類孩子的家長因為孩子缺乏自控力而苦惱不已,試圖尋找一個良策得以解決。建議家長們不妨嘗試&34;,幫助孩子將其更感興趣的事物轉化為內驅力,從而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 孩子容易情緒化?這是缺乏「情緒教養」的表現,各位家長要重視
    孩子總容易情緒化,情緒來得快,去的也快,這讓很多家長無可奈何,但其實歸根結底這與家長的"情緒教養"有很大的關係,是"情緒教養" 缺乏的一種表現,家長們要了解!很多家長會疑惑"情緒教養"是什麼?它其實是對孩子對於情緒的認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培養。如果知道孩子是否缺乏情緒教養,可以先從下面這個去了解,解讀孩子的情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