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上海崇明:鑲嵌在長江經濟帶的"海上明珠"

2020-12-18 東方網

原標題:大江奔流︱上海崇明:鑲嵌在長江經濟帶的「海上明珠」

  談起上海,很多人的印象是高樓鱗次櫛比,外灘雍容典雅,南京東路上衣香鬢影,人流不息。

  就是這樣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擁有著僅次於臺灣、海南的中國第三大島——位處長江出海口的崇明全島面積1267平方公裡,佔上海總面積逾二成。

  較少人知道的是,即使十幾年間建設用地逐漸趨於天花板,上海從未動搖綠色發展的決心,始終致力於將崇明打造為生態島。在這裡,人口規模和建築密度受到嚴格管控,新建築高度不得超過18米。

  如今,每年來崇明東灘越冬的鳥類數量逾百萬隻,包括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鶴數量就近百隻,成了名副其實的候鳥的「國際加油站」。

  鑲嵌在長江口的明珠

  48公裡的長堤,圍壟近70平方公裡的水面,相當於10個杭州西湖。

  崇明三島之一的長興島西北側,青草沙水庫宛若一顆山河明珠,鑲嵌在長江口。2011年6月全面建成通水後,它便成為上海這座特大城市供水的主力軍。

  以青草沙水庫為代表,上海結束了以黃浦江為單一水源的歷史。如今,上海超過七成的飲用水都來自於長江,超過1300萬人口受益於此。

  長江之水碧澄,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青草沙水庫的建設,也是上海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一個註腳。

  事實上,早在20世紀90年代,上海就開始研究青草沙水域,而項目上馬前後,經歷了長達15年的論證,除了工程所需資金龐大,另一個原因就是需排除各種風險。

  江心水庫會否對長江口既有河勢造成影響?會否對長江口生態環境造成破壞?7家科研單位組成專家組,建立數學模型、物理模型等評估預測。最終結論消除了疑慮。

  不僅如此,有學者牽頭在長江口展開詳細的生態調查和評估,提出了一系列生態補償和保護建議,其中就包括「如何對中華鱘回遊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1986年就進入中國三峽上海院工作的吳彩娥,參與了上海四大水源地的建設,也見證了上海水源地的設計理念,從最早的求質保量,到現在追求綠色生態。

  她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青草沙水庫系邊灘淺型水庫,水體有富營養化的風險,建設時,就採用生物調節等手段,引入大量植物、微生物,並投放花鰱、白鰱等攝食藻類的魚苗。

  防控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天站在堤壩上,可以看到一邊是長江的開闊水面,帶有泥色,而堤內則有蘆葦飄蕩,水由濁緩緩而清。

  一張藍圖幹到底

  如果說青草沙水庫上馬前的反覆論證,背後是上海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先行者的擔當,那另一邊的崇明島東灘,則更體現「一張藍圖幹到底」的決心和執行力。

  位於崇明最東端的這一大片溼地,是候鳥的重要越冬地,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為數不多的野生鳥類集居、棲息地。

  崇明島東灘

  但在2002年,崇明東灘這個鳥的「國際加油站」曾面臨一場巨大的生態危機。並非因為人類的盜捕獵殺,而是外來植物互花米草的入侵。

  互花米草的快速繁衍,取代了本土植物海三稜藨草,後者恰恰是很多鳥類的食物來源。幾年間,東灘的鳥類數量急劇減少。

  這引起了上海政府的高度重視。很快,2006年,上海市科委等20多個委、辦、局以及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有關高校,開始研究互花米草生態治理。

  此後的十多年,東灘的保護,一直都是上海歷屆政府案頭的重要工作。

  2018年2月2日,新春第一個工作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一早就前往崇明。李強在島上待了整整一天,第一站就是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仔細考察之後,李強說:「衡量生態環境好不好,就是要看鳥的翅膀往哪裡飛、魚的尾巴往哪兒遊。」

  上海修復東灘的經驗也表明,除了站位和決心,生態保護需要科學創新,需要完善的管理機制。

  事實上,最初控制互花米草,生態專家們試驗了化學試劑、火燒、反覆割除等各種辦法,但效果都不佳,經過反覆試驗,才終於找到了一個辦法。

  科研人員先將需要治理的區域圍合後,待到當年互花米草揚花期時,刈割地面部分只剩5到10釐米深的莖長,接著蓄水到七八十釐米。水淹大概半年左右,互花米草會因缺氧而死亡。

  2013年9月,「崇明東灘生態修復項目」 正式開工,總投資11.6億元,預計今年底全部完成。從互花米草控制、鳥類棲息地優化以及土著植物恢復等核心目標上看,東灘修復項目目前都實現了顯著效果。

  越來越多的鳥兒們飛來了——每年來東灘越冬的鳥類數量逾百萬隻,包括東方白鸛、白頭鶴、小天鵝、黑臉琵鷺等稀有物種。2016年,東灘修復項目榮獲全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上海修復東灘的成功經驗,已為長江經濟帶乃至世界範圍的外來物種入侵治理貢獻了「上海方案」。目前,部分修復技術已為江蘇等多個省份和國外同行學習借鑑。

  可供複製、推廣的經驗不僅限於技術。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項目建設單位會同施工、監理和勘察設計等單位聯合攻關,摸索了一套相對有效,符合超大型生態修復工程的管理體系。

  保護與開發

  打造崇明為世界級生態島,上海已把規劃做到了2035年。

  今年5月,上海市政府批覆《崇明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這是上海全市總規獲批後,第一個完成批覆的區級「2035總規」。

  到 2035 年,崇明區將基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引領示範作用的世界級生態島,並且構建與世界級生態島目標相匹配的空間格局、交通模式、基礎設施與保障機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崇明不搞大開發,但並非不開發。

  「崇明為整個上海和長江都做出了貢獻,展現了上海對國家的責任。」華東師大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說,上海要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也必須要把崇明打造為真正的黃金地帶。

  事實上,一方面崇明滋養著鄉村文明的美麗風景,為上海充當重要的生態屏障,另一方面,以生態保護為硬約束,也在倒逼崇明構建以生態為核心競爭力的創新發展之路。

  規劃明確,崇明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構建形成以現代農業為基礎、旅遊服務為先導、創新經濟為主體、綠色智造為支撐的生態型產業體系。

  崇明旅遊。

  現在,每到周末或小長假,源源不斷的客流來到崇明度假,以農家樂、鄉村遊為代表的綠色經濟蓬勃發展。大米、清水蟹、白山羊、翠冠梨、優質柑桔……越來越多的崇明特色農產品,因高品質打響了品牌,走向了高端市場。

  公開的統計數據顯示,前五個月,東灘溼地公園接待了20.4萬人次的遊客。今年崇明新增的農家樂接待遊客8.8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2144.6萬元。一季度,崇明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了9.4%。

  「崇明在不改變自然、不給自然增加負擔的基礎上就能夠實現自身的發展,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曾剛說,這也體現了生態文明的核心要義。

  就在今年1月起,崇明還開始給符合條件的人員發放每人每月40元的「生態養老補貼」,並給本區戶籍老人、未成年人等群體辦理「生態惠民保險」。

  這也體現了上海的智慧——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到「生態紅利」,從生態改善中得到真正的實惠。

相關焦點

  • 看長江,就是在看中國——寫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
    為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生動反映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的新作為新變化、新探索新思考,由中宣部組織的「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活動7月20日在雲南麗江「長江第一灣」啟動。28天來,採訪團沿江採訪,經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等地,8月16日在浙江麗水順利完成全程採訪。
  •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打造成色更純的「黃金水道」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打造成色更純的「黃金水道」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08月21日 12:19 A-A+   一艘滿載貨櫃的貨輪沿江而下(孔華/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孔華 何川)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大江入海口,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增長極,帶動著兩岸綿延數千公裡的經濟帶
  •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高質量對外開放 上海吹響新...
    原標題:【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高質量對外開放 上海吹響新號角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姍姍):在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運營方、上海億通公司的電子大屏上,密密麻麻的黃色光點顯示著全球船舶的實時坐標位置、上海口岸業務動態等關鍵信息。
  • 善待長江,就是對中華民族負責(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
    善待長江,就是對中華民族負責(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 原標題:   長江經濟帶集聚全國40%以上的人口,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40%以上,是中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歷時近一個月,輾轉八千多公裡,記者一行隨「大江奔流」採訪團深入長江沿線採訪。大家欣喜地發現,沿江各地積極落實長江經濟帶建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尊重順應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 大江奔流|萬裡長江「山水經」
    大江奔流入海。萬裡長江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自雲南起,滾滾江水與萬千支流橫貫了中國十一省市,長江水孕育出沿江兩岸風姿各異的風土人情和大小城鎮,成為滋養中華民族的母親河。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築夢之鄉雲上松陽 古老村落...
    原標題:【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築夢之鄉雲上松陽古老村落的逆勢復興國際在線報導(記者李瑛):「可愛之人,必遇可愛之事,所以,你來啦。」「你所站的方向,吹來的風都是暖的。」
  • 大江奔流|萬裡長江「山水經」_綠政公署_澎湃新聞-The Paper
    大江奔流入海。萬裡長江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自雲南起,滾滾江水與萬千支流橫貫了中國十一省市,長江水孕育出沿江兩岸風姿各異的風土人情和大小城鎮,成為滋養中華民族的母親河。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 大江奔流·全景日記|「長江生態好不好,魚說了算」
    上海青草沙水庫。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8月12日,「大江奔流」主題採訪團來到了位於上海崇明的青草沙水庫和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採訪。青草沙水庫2011年全面投入運行,提供了上海市所有自來水超過一半以上的原水,惠及約1300萬市民。
  • 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已然奏響!長江經濟帶這五年有什麼變化?來看這份...
    從四川出發,我們沿著2688公裡長江航道順流而下,四川在線攜手重慶華龍網、湖北日報、湖南日報新湖南、上海電視臺看看新聞、東方網,點位式呈現長江經濟帶這五年來的巨大變化,講述綠色發展的美麗故事。為充分反映重慶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的有力舉措和積極成效,重慶市啟動了「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五周年」行進式採訪報導活動,華龍網推出專題報導,集中展示報導內容。>>>詳細重慶推進長江經濟帶綜合治理發展時間線·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 鮮花不止盛放在花博會,長江入海口的崇明要建「海上花島」
    上海崇明島 本文圖片 崇明區供圖世界級生態島來了!上海崇明島是世界最大河口衝積島和我國第三大島,也是長江大保護的最後一道防線。作為全國首批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成功獲得第十屆中國花博會舉辦權後,上海崇明島計劃通過花博會去推動世界級生態島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花博會的溢出效應、後續效應,推動生態環境、生態產業、生態城鎮、生態民生等各項事業加快發展。
  • 鮮花不止盛放在花博會,長江入海口的崇明要建「海上花島」_浦江...
    上海崇明島 本文圖片 崇明區供圖世界級生態島來了!上海崇明島是世界最大河口衝積島和我國第三大島,也是長江大保護的最後一道防線。作為全國首批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成功獲得第十屆中國花博會舉辦權後,上海崇明島計劃通過花博會去推動世界級生態島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花博會的溢出效應、後續效應,推動生態環境、生態產業、生態城鎮、生態民生等各項事業加快發展。鮮花不僅盛開在花博園區,也將盛開在崇明三島,閃耀於長江經濟帶。
  • 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專題研討:南通接軌上海 重點在哪
    4月22日,省重點培育智庫南通大學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組織全校相關領域專家,進行專題研討。  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教授說,有意見認為,在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的同時,應當將滬杭甬大灣區都市圈發展規劃提上議事日程。「除此以外,浙江正致力於和上海共同建設小洋山。這表明,浙江在對接服務上海方面行動比較快。」
  • 長江入海口的明珠,美麗長江創造的美麗島嶼
    #@中國綠髮會「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浪淘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美麗的長江,孕育著偉大的文明,從發源地唐古拉山脈,向東奔騰,最終流入大海,投入大海的懷抱, 然而,在她投入大海的最後時刻,她又無私的創造了一個美麗的奇蹟。
  • 【砥礪奮進的五年】綠色巨龍 舞動世界東方——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
    勇立潮頭——順應時代潮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新理念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長江居西,大海在東。上海崇明,從一粒沙到一座綠島,經歷千百年滄桑巨變後,如今正在演繹新的時代傳奇。常住人口控制在70萬左右、建築高度不超18米、東灘保護區禁止一切開發活動、發展海洋智能製造等產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發布,描繪了崇明發展的新藍圖。
  • 綠色巨龍 舞動世界東方——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述評
    勇立潮頭——順應時代潮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新理念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  長江居西,大海在東。上海崇明,從一粒沙到一座綠島,經歷千百年滄桑巨變後,如今正在演繹新的時代傳奇。  常住人口控制在70萬左右、建築高度不超18米、東灘保護區禁止一切開發活動、發展海洋智能製造等產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發布,描繪了崇明發展的新藍圖。  「崇明是上海最為珍貴、不可替代、面向未來的生態戰略空間,將開啟長江口時代的新上海。」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說。
  • 大江奔流,詩意氤氳
    雄壯柔美,古詩中的多樣長江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明代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長江從安徽馬鞍山進入江蘇,在流過南京、揚州、鎮江、常州、泰州、無錫、蘇州、南通八座城市後流入大海。從最窄處不到兩公裡的江陰段江面,到最寬可達90公裡的長江口,江蘇段長江氣象萬千,變幻多端。
  • 上海:長江龍頭昂起來 一體發展領頭羊
    人民網適時推出「長江龍·舞起來」大型主題調研採訪報導,走訪長江沿線省份,用記者的視頻、圖片、文字,講述生態長江、經濟長江、文化長江、民生長江的美麗故事。 共飲一江水,奔騰入海流。 浩浩長江,晝夜不息,綿延6300多公裡,宛若一條金腰帶,勾畫出中國經濟最華美的篇章。 地處長江出海口的上海,正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的「龍頭」所在。
  • 大江奔流:尋找中華文化傳承的基因
    新華社報導團隨中宣部「大江奔流」主題採訪活動在20多天時間裡水陸並進,從長江第一灣到吳淞口碼頭,從奔騰怒吼的金沙江到溫柔流淌的秦淮河,我們跨越了大半個中國,為了體察母親河的安康,為了探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之路。
  • 看長江,就是在看中國
    為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生動反映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的新作為新變化、新探索新思考,由中宣部組織的「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活動7月20日在雲南麗江「長江第一灣」啟動。28天來,採訪團沿江採訪,經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等地,8月16日在浙江麗水順利完成全程採訪。
  •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為電力企業植入綠色基因的...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田文生    近來,長江兩岸的不少城市和鄉村開始進入「燒烤模式」,離開空調就難以入眠。在重慶,今夏的電網負荷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953.4萬千瓦,刷新了最高記錄。    在這個用電高峰,如果一個大的發電企業「打個噴嚏」,可能就會導致某個地區拉閘限電,有一大批人「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