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指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其作為我國最具權威化的官方考試,旨在選拔人才並給考生以學習導向和反映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英語降分是一項政策是針對於英語這一學科考生一年內可以進行兩次考試且可以重複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總分成績3年內有效,同時其滿分從150份降至100分。針對當下教育領域內的問題,今天我方評判利大還是弊大的標準是能否很好的通過解決當前教育問題,來逐步實現教育的最根本價值,即培養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力,發掘,完善,引導,促使個人自我價值的形成。
首先,我國當今對於人才的需求變更,需要通過高考英語降分的帶動進行新的教育資源的優化分配。根據光明日報報導天津美協副書記王書平委員說:「必須把應用型人才培養擺上議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止需要大量學術型高端人才,也需要大批從事技術開發應用的應用型人才。教育必須要適應並服務於社會的發展。大多地方高校還在沿用精英辦學思路,使得人才供給和社會需求脫節。」當今社會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而相應的對於人才的英語水平要求沒有原來高。同時在我國當下的英語教育中,教育壓力大,任務重。華中科技大學教學教師統計中顯示,平均每位高中教師需要一周14節課,兼顧課前的準備和作業批改,工作壓力大,高考降分酌情的減弱了教學壓力,反而教育的質量可以獲得提高。教育壓力減輕,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更高,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優化分配。
其次,通過高考英語降分,實現了高考減負和教育責任的減輕。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通過光明日報表示,英語學習佔用了學生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不管學生是否合適、是否感興趣、是否有必要學英語,現在中國有兩億多學生在英語科目上花的時間最多,這對相當一部分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並不太需要英語的人來說,是很大的浪費。高考作為教育的一個跳板,高考的英語考試模式的改變,減輕了高考的難度和壓力,實現了減負。同時,如果對於英語有更高的要求,也可以通過補習的方式提高個人的英語水平,英語的進一步發展回歸於個人的選擇中,教育責任得到了減輕。我們需要承認,英語降分的現狀會導致對英語的重視程度降低,但是這一降低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上,降分後的英語也是與物理,化學或政治等佔據相同的比重仍然重要。
最後,英語降分政策符合社會對多數人英語的需求和順應改革的風向。在當前針對中高考進行改革的過程中,高考英語降分作為改革的重要一環,符合改革的整體需要和風向。北京教科所所長吳穎慧表示「英語學科考試分值的下降並不意味著英語學習不重要,減掉的是學習英語的功利性,英語學習和教學只有在回歸理性之後,才有可能沿著一條科學的道路繼續前進和發展。」我們必須承認由於改革的變化,可能引起一部分人在未來發展時英語水平成為了發展的制約條件。但對於這一類的人群,也可以通過補習和個人的努力提升英語的水平。高考英語降分是滿足於大部分人的需求和整體教育資源的分配,由於個人出現的弊端都是極少數和有限的,弊端可以在之後的發展中進行修正和改變,而高考英語降分的利卻無可替代和消除,且最合適於當前的政策並解決了教育的燃眉之急。基於解決問題後,更靠近教育的根本價值,我方認為高考英語降分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