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騰飛後希望中國制衡美獨霸 懼怕鄰國強大再次投美 李光耀近日表態 重新轉向中國
靠美還是親中? 新加坡在搖擺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近日在美國《福布斯》雜誌上刊登文章指出,在探尋成為世界強國的過程中,中國選擇了「和平崛起」的道路,突出了「可愛的熊貓形象」;而相反,美國卻是一副「兇狠的灰熊形象」。
回想不到半年前,李光耀還曾公開呼籲美國制衡中國。此次態度卻掉了個個兒,是什麼原因讓他發生「急轉」?
歷數李光耀幾次對中美關係表態的大轉變,社科院東南亞問題專家賈都強表示,新加坡一直奉行「大國平衡」戰略,藉助和利用大國的力量,獲取自己最大的利益。也正是這種「傍大國」的心態,讓新加坡在與中美兩國的交往中左右搖擺,成為新加坡處理國際事務的風向標。
近日李光耀在美國《福布斯》雜誌上撰文稱,在探尋成為世界強國的過程中,中國選擇了「和平崛起」的道路。區別於美國兇狠的灰熊形象,中國突出了可愛的熊貓形象。
新加坡在與中美兩國的交往中左右搖擺。
首次轉變
美國主導亞洲時代 要求中國制衡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新加坡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後與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並稱「亞洲四小龍」。
這段時期,新加坡一直把美國視為其經濟發展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是太平洋地區的政治穩定因素。李光耀認為,唯有美國保持在東南亞的力量存在,各國才能相安無事。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看到美國在亞洲的勢力越發膨脹、亞洲地區「大國均衡」態勢出現失衡之時,李光耀轉而要求中國發揮作用,制衡美國在亞洲的「一家獨霸」。李光耀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這個態度。
專家解析
依附美國變為「養虎成患」
賈都強表示,以面積和人口計算,新加坡是一個十足的微型國家,但從地區經濟和政治影響力看卻不可小覷。
新加坡國土狹小,自然資源匱乏,種族關係複雜,大國環伺周邊,這使得彈丸小國的新加坡面臨巨大的生存和安全壓力。
李光耀認為,新加坡僅靠自我防衛無法求生存,必須有大外交,新加坡只有成為一條「融入魚群的小魚」,以小搏大,藉助和利用大國的力量均勢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獲取最大的利益。
自立國開始,李光耀就把美國看做其推行均衡外交戰略的重要支柱。他認為美國在西太平洋所扮演的角色,對亞洲的安全與穩定非常重要。
除了安全的原因,美國對新加坡的經濟利益更是舉足輕重。它需要美國市場取得貿易順差,加速原始資本積累。李光耀認為:「美國是亞洲地區資本、技術、人才和市場的關鍵來源。」
然而,隨著新加坡經濟的騰飛,美國在亞洲的「指手畫腳」對其幹涉和牽絆作用日益凸顯。新加坡對待美國的心態從「狐假虎威」轉變為「養虎成患」。
從李光耀的均勢戰略看,中國無疑佔有特殊的分量。面對這個巨大的鄰國,李光耀意識到,中國是亞洲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也看到了在亞太地區制衡美國的希望,於是公開表態「拉攏」中國。
出鏡人物
李光耀
新加坡華人,現年87歲,為新加坡前任總理、前任國務資政,以及現任內閣資政,被譽為「新加坡國父」。
李光耀不僅是新加坡的開國元老之一,也是現今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李光耀在新加坡有很高威望,在亞太地區和國際舞臺上的聲音備受重視。
李光耀作為在新加坡執政長達31年的老一代領導人,在卸任後仍然以新加坡資政的身份,不時為新加坡的內政外交指引航向,對地區政治指點江山。
李光耀語錄
●美國若不繼續參與亞洲事務,平衡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將可能失去全球領導地位。
●有30年時間,中國與世隔絕,處境艱難,歷經挫折。但是現在,中國正在發展的高速路上。只要不跟別人吵架,只要保持穩定、和平,只要堅持發展教育,中國在今後20到30年間會讓人刮目相看。
二次轉變
中國崛起勢頭強勁 呼籲美國「介入」
當中國崛起的勢頭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經濟表現出的強勁復甦能力,以及中國一躍成為領導世界走出危機的主導力量,新加坡開始懼怕中國的過快發展、「過度強大」,會影響到其自身的利益。
2009年10月27日,李光耀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和東協理事會成立25周年晚宴上公開演講時警告說,美國如果不繼續參與亞洲事務,制衡日漸崛起的中國,很可能導致其「喪失世界霸主的地位」。他說,在中國轉變成頂級強國,其他亞洲國家都無法與之匹敵時,美國必須介入亞洲事務,以確保區域平衡。
專家解析
不適應中國的快速崛起
賈都強分析說,雖然中國總是抱著雙贏、友好的初衷來與亞洲國家交往,但隨著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迅速崛起,讓周邊很多國家不適應,也招來了亞洲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的嫉妒。
從李光耀呼籲美國制衡中國的言論不難看出,新加坡作為昔日在亞洲率先實現經濟騰飛的「亞洲四小龍」之一,面對中國經濟的「後發制人」、「奮起趕超」,引領亞洲實現經濟平穩復甦的大形勢下,表現出一種複雜的心態。
從李光耀的均勢戰略中不難發現,新加坡既想保持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又對發展強大的中國有所疑懼。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需要尋求大國的保護,歷史上它選擇了美國,現在再次向美國靠攏。
他們仍然認為保持美國在這個地區的存在,是平衡區域內大國力量和維護穩定的最好辦法。他們也仍然把美國看做是地區的平衡力量和穩定器,以對付日益增長的其他大國的威脅。
賈都強指出,對於李光耀的言論,我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做出過分的反應。中國在崛起的同時,應該展現出更大的自信和大國的胸懷。
三次轉變
希望中美保持合作 甘當「和事老」
近日李光耀在美國最新一期《福布斯》雜誌上撰文稱,希望中美兩個大國繼續保持合作的態勢。
李光耀在文章中指出,在探尋成為世界強國的過程中,中國選擇了「和平崛起」的道路。區別於美國兇狠的灰熊形象,中國突出了可愛的熊貓形象。
李光耀還指出,中國領導人目前正處於在保持低調和施展日益增加的影響力之間,尋找平衡的過程中。結果是,敏銳的觀察家們發現中國在公開場合發表意見時,是在一次又一次摸索著觸及平衡點。
該篇文章還說,隨著經濟迅速增長和實力平衡的轉換,中國已經在抗議美國售臺武器和歐巴馬會見達賴時更加尖銳。而美國人預料到這一切,並正在從容處理這些不快。他們知道兩國共同的戰略利益基礎將不會讓合作完全斷裂。中國手握超過2.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美國需要中國的合作來穩固其經濟。
中國需要美國的出口市場、投資和技術;美國需要中國製造的低成本日用品。全球金融和政治問題要求兩個國家採取相似的政策路線。無論發生多少周期性爭端,合作與競爭將會繼續,兩國關係也將繼續向前發展。
專家解析
認識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對於李光耀此次提出的美國「兇狠的灰熊形象」和中國「可愛的熊貓形象」,賈都強分析說,從形容詞的感情色彩就可以明顯看出新加坡對中美兩國作出了姿態轉變。
賈都強說,李光耀發表此文,當然也是出於自身國家利益和經濟發展的考慮。近期中美兩國之間出現一系列外交「摩擦」,而事端都是由美國挑起的。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倘若中美貿易之爭導致國際經濟大環境傾覆,新加坡又怎能孤立出來安然無事?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美國的「無理」與「霸道」行徑,新加坡毫不猶豫地選擇站在中國這邊,勸誡美國不要無事生非。
同時,在亞太地區尋求生存空間的新加坡,迫切需要通過維護中美的和平與合作,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這也正是李光耀對中美關係此番「勸和」言論的用意所在。
(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