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發文褒中抑美 分析稱新加坡外交轉向

2020-12-14 騰訊網

  經濟騰飛後希望中國制衡美獨霸 懼怕鄰國強大再次投美 李光耀近日表態 重新轉向中國

  靠美還是親中? 新加坡在搖擺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近日在美國《福布斯》雜誌上刊登文章指出,在探尋成為世界強國的過程中,中國選擇了「和平崛起」的道路,突出了「可愛的熊貓形象」;而相反,美國卻是一副「兇狠的灰熊形象」。

  回想不到半年前,李光耀還曾公開呼籲美國制衡中國。此次態度卻掉了個個兒,是什麼原因讓他發生「急轉」?

  歷數李光耀幾次對中美關係表態的大轉變,社科院東南亞問題專家賈都強表示,新加坡一直奉行「大國平衡」戰略,藉助和利用大國的力量,獲取自己最大的利益。也正是這種「傍大國」的心態,讓新加坡在與中美兩國的交往中左右搖擺,成為新加坡處理國際事務的風向標。

  近日李光耀在美國《福布斯》雜誌上撰文稱,在探尋成為世界強國的過程中,中國選擇了「和平崛起」的道路。區別於美國兇狠的灰熊形象,中國突出了可愛的熊貓形象。

  新加坡在與中美兩國的交往中左右搖擺。

  首次轉變

  美國主導亞洲時代 要求中國制衡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新加坡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後與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並稱「亞洲四小龍」。

  這段時期,新加坡一直把美國視為其經濟發展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是太平洋地區的政治穩定因素。李光耀認為,唯有美國保持在東南亞的力量存在,各國才能相安無事。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看到美國在亞洲的勢力越發膨脹、亞洲地區「大國均衡」態勢出現失衡之時,李光耀轉而要求中國發揮作用,制衡美國在亞洲的「一家獨霸」。李光耀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這個態度。

  專家解析

  依附美國變為「養虎成患」

  賈都強表示,以面積和人口計算,新加坡是一個十足的微型國家,但從地區經濟和政治影響力看卻不可小覷。

  新加坡國土狹小,自然資源匱乏,種族關係複雜,大國環伺周邊,這使得彈丸小國的新加坡面臨巨大的生存和安全壓力。

  李光耀認為,新加坡僅靠自我防衛無法求生存,必須有大外交,新加坡只有成為一條「融入魚群的小魚」,以小搏大,藉助和利用大國的力量均勢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獲取最大的利益。

  自立國開始,李光耀就把美國看做其推行均衡外交戰略的重要支柱。他認為美國在西太平洋所扮演的角色,對亞洲的安全與穩定非常重要。

  除了安全的原因,美國對新加坡的經濟利益更是舉足輕重。它需要美國市場取得貿易順差,加速原始資本積累。李光耀認為:「美國是亞洲地區資本、技術、人才和市場的關鍵來源。」

  然而,隨著新加坡經濟的騰飛,美國在亞洲的「指手畫腳」對其幹涉和牽絆作用日益凸顯。新加坡對待美國的心態從「狐假虎威」轉變為「養虎成患」。

  從李光耀的均勢戰略看,中國無疑佔有特殊的分量。面對這個巨大的鄰國,李光耀意識到,中國是亞洲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也看到了在亞太地區制衡美國的希望,於是公開表態「拉攏」中國。

  出鏡人物

  李光耀

  新加坡華人,現年87歲,為新加坡前任總理、前任國務資政,以及現任內閣資政,被譽為「新加坡國父」。

  李光耀不僅是新加坡的開國元老之一,也是現今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李光耀在新加坡有很高威望,在亞太地區和國際舞臺上的聲音備受重視。

  李光耀作為在新加坡執政長達31年的老一代領導人,在卸任後仍然以新加坡資政的身份,不時為新加坡的內政外交指引航向,對地區政治指點江山。

  李光耀語錄

  ●美國若不繼續參與亞洲事務,平衡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將可能失去全球領導地位。

  ●有30年時間,中國與世隔絕,處境艱難,歷經挫折。但是現在,中國正在發展的高速路上。只要不跟別人吵架,只要保持穩定、和平,只要堅持發展教育,中國在今後20到30年間會讓人刮目相看。

  二次轉變

  中國崛起勢頭強勁 呼籲美國「介入」

  當中國崛起的勢頭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經濟表現出的強勁復甦能力,以及中國一躍成為領導世界走出危機的主導力量,新加坡開始懼怕中國的過快發展、「過度強大」,會影響到其自身的利益。

  2009年10月27日,李光耀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和東協理事會成立25周年晚宴上公開演講時警告說,美國如果不繼續參與亞洲事務,制衡日漸崛起的中國,很可能導致其「喪失世界霸主的地位」。他說,在中國轉變成頂級強國,其他亞洲國家都無法與之匹敵時,美國必須介入亞洲事務,以確保區域平衡。

  專家解析

  不適應中國的快速崛起

  賈都強分析說,雖然中國總是抱著雙贏、友好的初衷來與亞洲國家交往,但隨著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迅速崛起,讓周邊很多國家不適應,也招來了亞洲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的嫉妒。

  從李光耀呼籲美國制衡中國的言論不難看出,新加坡作為昔日在亞洲率先實現經濟騰飛的「亞洲四小龍」之一,面對中國經濟的「後發制人」、「奮起趕超」,引領亞洲實現經濟平穩復甦的大形勢下,表現出一種複雜的心態。

  從李光耀的均勢戰略中不難發現,新加坡既想保持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又對發展強大的中國有所疑懼。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需要尋求大國的保護,歷史上它選擇了美國,現在再次向美國靠攏。

  他們仍然認為保持美國在這個地區的存在,是平衡區域內大國力量和維護穩定的最好辦法。他們也仍然把美國看做是地區的平衡力量和穩定器,以對付日益增長的其他大國的威脅。

  賈都強指出,對於李光耀的言論,我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做出過分的反應。中國在崛起的同時,應該展現出更大的自信和大國的胸懷。

  三次轉變

  希望中美保持合作 甘當「和事老」

  近日李光耀在美國最新一期《福布斯》雜誌上撰文稱,希望中美兩個大國繼續保持合作的態勢。

  李光耀在文章中指出,在探尋成為世界強國的過程中,中國選擇了「和平崛起」的道路。區別於美國兇狠的灰熊形象,中國突出了可愛的熊貓形象。

  李光耀還指出,中國領導人目前正處於在保持低調和施展日益增加的影響力之間,尋找平衡的過程中。結果是,敏銳的觀察家們發現中國在公開場合發表意見時,是在一次又一次摸索著觸及平衡點。

  該篇文章還說,隨著經濟迅速增長和實力平衡的轉換,中國已經在抗議美國售臺武器和歐巴馬會見達賴時更加尖銳。而美國人預料到這一切,並正在從容處理這些不快。他們知道兩國共同的戰略利益基礎將不會讓合作完全斷裂。中國手握超過2.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美國需要中國的合作來穩固其經濟。

  中國需要美國的出口市場、投資和技術;美國需要中國製造的低成本日用品。全球金融和政治問題要求兩個國家採取相似的政策路線。無論發生多少周期性爭端,合作與競爭將會繼續,兩國關係也將繼續向前發展。

  專家解析

  認識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對於李光耀此次提出的美國「兇狠的灰熊形象」和中國「可愛的熊貓形象」,賈都強分析說,從形容詞的感情色彩就可以明顯看出新加坡對中美兩國作出了姿態轉變。

  賈都強說,李光耀發表此文,當然也是出於自身國家利益和經濟發展的考慮。近期中美兩國之間出現一系列外交「摩擦」,而事端都是由美國挑起的。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倘若中美貿易之爭導致國際經濟大環境傾覆,新加坡又怎能孤立出來安然無事?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美國的「無理」與「霸道」行徑,新加坡毫不猶豫地選擇站在中國這邊,勸誡美國不要無事生非。

  同時,在亞太地區尋求生存空間的新加坡,迫切需要通過維護中美的和平與合作,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這也正是李光耀對中美關係此番「勸和」言論的用意所在。

(法制晚報)

相關焦點

  • 美報:如果新加坡沒有了李光耀
    參考消息網3月20日報導 美報稱,雖然李光耀此前也曾在重病後恢復,但是人們感覺到這一次他的病情更加嚴重,新加坡有可能在獨立50周年之際遭逢另一個歷史時刻。「歷史時刻」或將到來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3月18日報導,9年前,現代新加坡締造者李光耀的執政黨在大選中贏得84個席位中的82個。當時他宣稱:「千萬不要以為你們能變革政府。你們年輕人不懂這一點。」
  • 新加坡闢謠「李光耀去世」:總理公署官網被黑
    新華社發新加坡總理公署18日發表公告,稱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病情進一步惡化,病情危重。李光耀病重消息傳出後,引發世界關注。總理公署網站遭襲今年91歲的李光耀於上月5日感染嚴重肺炎,被送入新加坡中央醫院接受治療。此後多次傳出他已逝世的謠言。新加坡總理公署17日發表公告說,李光耀的病情因感染而惡化。
  •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我屬於「狐狸型」政治家
    從3月17日開始,新加坡總理公署每天都發布關於李光耀病情的公告。6天之後,在新加坡乃至全世界人的關注、祈福和評說聲中,李光耀歷經91載的傳奇一生走到了謝幕時刻。他沒有等到5個月後新加坡國慶50周年的大日子。
  • 安倍強行出訪新加坡 李光耀國葬上睡覺引熱議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雅虎網站3月30日報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9日「強行出訪」新加坡參加李光耀國葬,以展現其重視與新加坡關係的姿態。  據報導,當地時間29日下午2時,新加坡在國立大學文化中心為「國父」李光耀舉行國葬,24名外國政要以及11名李光耀的多年好友出席國葬儀式。日媒報導稱,29日上午安倍搭乘政府專機前往新加坡並順利抵達,但在國葬儀式最關鍵的時候,安倍卻做了不該做的事—他竟然睡著了,而且這一幕還被拍攝進了現場直播的畫面,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和瘋傳。
  • 李光耀一生奉獻新加坡 網友稱「謝謝你給了我們偉大國家」
    「作為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先生(李光耀)將他的一生奉獻給新加坡,直至他生命的最後。」新加坡總統陳慶炎3月23日說。當天凌晨3時許,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新加坡中央醫院病逝。    新加坡總理公署當天發布公告說:總理李顯龍以沉重的心情向全國人民告知,李光耀去世。
  • 李光耀回憶錄中的真相:一貫反華親英美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明確地說「新加坡不只遠非中國的支持者,實際上還堅持維護東南亞大家庭的利益。」1990年,新加坡海軍開始尋找合適的地方建造新的基地,2001年前開始建設樟宜海軍基地,為美國軍艦進駐做好準備。李光耀的反共反華內在驅動是在他當初的親英,眼看英國國立日薄西山,美國「肌肉發達」,親美就自然而然了。
  • 新華社記者講述李光耀:新加坡現代史開宗定調之人
    看到機場衛生間太髒,李光耀馬上打電話問責官員,要求立即解決;年輕部長競選拉票跟魚販握手後馬上洗手,李光耀毫不留情地批評:眾目睽睽之下這麼做就是去同理心;頂著烈日為選區年輕女議員「站臺」,在投票日後親自答謝選民……    駐外5年,朱昌都時常能在公開場合見到李光耀,他還曾利用中新建交10周年和新華社成立70周年時機,兩次採訪李光耀。
  • 新加坡對中國態度「複雜而微妙」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我們希望有另一個李光耀,但這是不可能的。很多國家要好幾代人才出現一個李光耀,這已經是我們的福氣。」這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在直播電視節目「我問總理」中的感慨。在一個小時的節目中,他還提及新加坡兩年後將迎來獨立50周年慶典,他認為50年對一個國家的歷史來說雖然不長,但新加坡建國初期的50年卻是影響深遠的。
  • 新加坡少年發布侮辱李光耀視頻被判有罪
    原標題:新加坡少年發布侮辱李光耀視頻被判有罪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電 新加坡消息:新加坡少年餘澎杉(英文名Amos Yee)因發布視頻涉嫌詆毀基督教及侮辱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於12日被新加坡當地法院判處有罪。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消息稱,新加坡當地法院12日判處餘澎杉「通過電子媒介散布猥褻圖樣」和「蓄意傷害基督教徒的感受」兩項罪名成立。
  • 李光耀為何定英語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李光耀有他的理由,夾縫中(馬來西亞、印度、中國與西方之間)生存的200多萬人口的小國,必須得與當時的主流世界接軌,而要避免淪落到周圍大國的附庸,而當時主導世界的無疑是英、美兩國。馬來語不能選擇,因為只佔人口少數,75%的漢語也不能選,一是會遭到其他少數民族的反對,二是可能陷入對中國的依附。
  • 安倍在李光耀國葬上睡著被直播成世界話題 是真睡覺還是在閉目聽...
    3月29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李光耀國葬上,安倍晉三竟然睡著了,並被拍進了現場直播的畫面。  據報導,當地時間29日下午2時,新加坡在國立大學文化中心為「國父」李光耀舉行國葬,24名外國政要以及11名李光耀的多年好友出席國葬儀式。日媒報導稱,29日上午安倍搭乘政府專機前往新加坡並順利抵達,但在國葬儀式最關鍵的時候,安倍卻做了不該做的事——他竟然睡著了,而且這一幕還被拍攝進了現場直播的畫面,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和瘋傳。
  • 李光耀病情再次惡化 新加坡民眾望其早日康復(高清組圖)
    新加坡民眾期盼李光耀早日康復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趙穎):3月21日,新加坡總理公署發布最新公告,稱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病情惡化。這是繼本月17日和18日之後,總理公署再次發布公告稱李光耀病情惡化。2月5日,現年91歲的李光耀因感染嚴重肺炎在新加坡中央醫院重症監護病房接受治療。
  • 李光耀:華語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這是為什麼?
    新加坡有344萬公民,53萬個永久居民,外加一些長期在新加坡打工的外來人員,如今長居新加坡的總人數大約為547萬。在這些組成新加坡公民與居民的群體中,華人佔比超過74%,緊隨其後的馬來族佔比13%,印度裔佔據9%,剩下的就是混血種族。
  • 新加坡收緊移民政策 李光耀家長式威權已落伍
    建國之時,李光耀為新加坡確立的願景就是建立一個任人唯賢的多元種族社會,不是馬來族國家,不是華族國家,也不是印度族的國家,而是一個人人都能有一席之地,各個語言、文化、宗教、公正平等的地方,儘管新加坡是華人佔大多數的國家,但由於建國時期周邊鄰國都擔憂新加坡會成為「第三中國」,出於國情和外交壓力,新加坡刻意淡化中國的痕跡,李光耀本人也拒絕被稱為「華人領袖」,而是要做全體新加坡人的領袖,但這一種族融合之路卻並不平坦
  • 李光耀「被死亡」 何以如此牽動世界神經?
    點擊標題下方「央廣網」即可訂閱微信號18日晚,網上流傳一個冒充新加坡總理公署網站文告的截圖,稱新加坡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沉溺於苦難過往,縱然再美的往後亦有所懈怠。李光耀便是如此,他知曉過往不可追憶,便勇敢向前。當時新加坡七成是華人,但他還是堅持用英語作為國語。甚至坦言,除非打倒他,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這一切,又是為何呢?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不然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沉溺於苦難過往,縱然再美的往後亦有所懈怠。李光耀便是如此,他知曉過往不可追憶,便勇敢向前。當時新加坡七成是華人,但他還是堅持用英語作為國語。甚至坦言,除非打倒他,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這一切,又是為何呢?新加坡國父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呱呱墜地。雖然祖籍是中國廣東,但他自小生長在國外,接受的也是英氏教育。
  • 新加坡明明華人居多,卻為何廢除漢語?李光耀:使用漢語沒有好處
    引言 列寧在《共產主義》一文中提出:「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這個道理沿用至今,依舊實用。很多事情如果不考慮發生的背景和前提條件,就貿然下了結論,無異於《鶡冠子·天則》中所言:「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聲。」特別是對於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想要了解真相,必須了解當時的具體情況。
  • 蔡英文等綠要角 肯定李光耀是傑出政治家
    臺海網3月23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今天凌晨因病去世,享年91歲,臺灣朝野同表哀悼。民進黨上午發布新聞稿,黨發言人鄭運鵬轉述黨主席蔡英文談話,對李光耀辭世深感不舍並向其家人、新加坡政府及人民致哀悼之意。蔡英文推崇李光耀是當代傑出的政治家,在他的領導下,新加坡展現高度的經濟活力和繁榮,在區域與國際上,令人尊敬。
  • 先在新加坡廢漢語,後又扶持漢語學校發展,李光耀果然是老狐狸
    新加坡和中國之間淵源頗深,相比於歷史悠久的中國,新加坡是一個獨立不足百年的國家,在大部分的歷史中,它都是馬來西亞的領土,直到1965年才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而這個新誕生的國家土地上,居住的大部分人都是從中國遷居出來的,就連李光耀本人祖上也是廣東人,但是李光耀並不像其他華裔那樣,有著故土難離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