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擁堵費」治交通擁堵?北京市交委稱將研究論證,專家怎麼說

2020-12-11 紅星新聞

明年1月,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新政將要正式實施。與此同時,「北京徵收擁堵費」的話題再次被提上日程——北京市交通委也在近期回應,將進一步對其研究論證。

所謂交通擁堵費,是指在交通擁擠時段,對部分區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費用的價格調節手段。在新加坡、英國倫敦都有推行,在國內也有一些城市提到過「徵收擁堵費」的說法。

關於擁堵費具體界定和標準,在國內尚無定論。紅星新聞採訪專家和業內人士,了解到目前國內業界對「擁堵費要不要實施」,依然存有爭議。

時至今日,對於擁堵費,我們是否準備好了?時機真的成熟了嗎?

研究十年,至今未有定論

早在2010年底,北京市就對緩解交通擁堵向社會徵求過意見,最終匯集28條綜合措施,其中有提到「建設交通擁堵收費管理系統」。與此同時出現的,還有搖號和限行政策。

此後幾年,關於「擁堵費」的討論一直未斷,但想推進落實並非易事。

△北京

2013年,時任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溫惠敏在一次採訪時提到了推進該問題的難度,她指出,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不光涉及到工程技術方面的問題,還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對居民怎麼處理,包括把某個地方設了擁堵收費之後,可能會把交通流引到別的地方,該怎麼應對這些問題等等。

2016年,在北京政協的霧霾治理協商會上,北京環保局和交通委等部門表示,初步制定交通擁堵收費政策方案和技術方案,正進一步深入研究和論證階段。對於徵收標準,在當時也有專家建議,日收費20-50元。但市交通委發言人在次年兩會時又表示,擁堵費政策的實施還沒有時間表,政策涉及面大,政府將會慎重研究。

在民間,對「擁堵費」的態度各異。2010年的那次徵求意見稿中就出現了不同聲音,有人認為「適當收擁堵費比單雙號靠譜,用經濟槓桿的方法緩解擁堵是相對公平的辦法。」但也有人不贊成,「按中國的國情,不要和其他國家做比較。」

北京並不是國內唯一一個想要推進「擁堵費」政策的城市。2013年,廣州市交通委對外發布,對「擁堵費」儲備研究項目進行公開招標,但最後該項目也擱置了。廣州市交通運輸研究所信息模型部部長蘇步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總結原因,「一些最關鍵的元素,比如實施時機、實施範圍、需要的技術手段等都沒有得到研究性的成果展現」。

十年過去,擁堵費的相關推進是否迎來了好時機?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毛壽龍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的採訪時表示,他認為現在推行擁堵費依然有難度,而「擁堵」仍是全球大都市的通病,這個問題目前「無解」。

國外已有經驗教訓,收費不足以支撐「擁堵費」政策

毛壽龍認為與過去十年相比,優勢在於「技術已不再是難題」。「大數據可以很精準的解決這些,車是幾點幾分進去的,哪些路段堵著,這些都很容易監測到。」

事實上,早在2011年,就有網友致信北京市交通委,建議「尖峰時段道路擁堵費」——哪一段道路出現擁堵,就開始收那段道路的費,直到不再擁堵時,停止收費。如今依靠技術,這類建議的實施也可以成為現實。

城市智行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沈立軍也認為,當下技術成熟確實為推行「擁堵費」政策提供了外在條件。除此以外,他認為民意和政府的研究深度較之前也有了明顯改善。「對於常年受擁堵其害的人,可能更容易接受一點。另外關於擁堵費的討論,政府也持續了很久,我相信這些研究也會更深入。」

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做好了推進這項政策的準備?沈立軍表示否定,「緩解交通擁堵應該綜合施策,如果單純說擁堵費來緩解擁堵,我認為是治標不治本的。」

關於擁堵費到底能為緩解擁堵帶來多少效果,沈立軍指出,大家對這個事褒貶不一,沒有統一意見,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結論。「出臺這個政策是為了緩解擁堵,但能不能緩解都沒有達成一個共識,它出臺的支撐肯定是大打折扣的。這也是很多城市提過但都猶豫的原因。」

靠收費來改善擁堵,局面並不明朗。毛壽龍舉例,以往實行過限行、停車費上漲等措施,但目前情況來看,擁堵情況並沒有得到有效緩解。「這些措施可能會在短期內有效,但並不是長效手段。」

比起推進「擁堵費」,毛壽龍更傾向於無為而治,靠老百姓自行選擇出行方式,「趕時間的人自然會選擇更有保障的公共運輸。」

在接受採訪時,毛壽龍和沈立軍都不約而同提到了倫敦這個例子。早在2003年,倫敦就採取了對市中心車輛徵收「交通擁堵費」,目前卻陷入「越收越堵」的尷尬境地。

原因在於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收費無法降低出行頻次,同時推行擁堵費的管理系統升級,每年市政府要為此付出高昂開銷,但這些並沒有帶來預期的路面暢通。

如果說國外可借鑑的經驗,沈立軍認為新加坡模式中區域化、階梯化的收費都值得參考。但考量擁堵費的維度是否重點關注技術、收費政策就可以?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當我們討論擁堵費時,我們應該先考慮什麼

沈立軍的團隊經常在各地與政府聯合做交通方面的調研,他發現擁堵現象早就不是一二線、省會城市的「標配」,特別是近5年來,擁堵已經成了全國各地的共性問題。更多時候,往往一個城市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但緩解效果依然甚微。

沈立軍強調一點:治理擁堵絕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見影。同時他也在反思一個問題,「很多城市都在治理擁堵,但為什麼效果不好?」

他指出關鍵原因在於——小運量的私家車出行量大,而大運量的公共運輸在大眾出行裡還沒有佔到主導。

這幾乎是業內公認的理念: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對治堵是有益的。國外例如底特律的城市發展也被證明,過度發展小汽車交通,會給城市生活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

「治堵主要還是靠需求調控,」沈立軍解釋,「但需求調控不是抑制小汽車出行,最主要還是要改變人們的出行需求、儘可能選擇公共運輸。」

總結下來就是「一抑一揚」——抑制私家車的擁有和使用,鼓勵公共運輸。這也被沈立軍視為前置手段、考慮擁堵費的先決條件之一。

以新加坡舉例,「他們對於私家車的擁車成本是非常高的,從購買、使用、停放,到整個車輛的報廢,每一個環節幾乎都有相應的費用出來。再配合城市裡的公共運輸。整體治理擁堵的效果會好。」

沈立軍指出,這也是國內在設定「擁堵費」時需要考慮的維度:要有前置手段,並不是單純思考收費問題。

目前地方政府僅在汽車擁有後的使用環節有決策權力,這種條件下若出臺擁堵費的相關政策,效果會不會好?沈立軍認為還需要看到更多的研究或模型來支撐,而國外已經有先行先試的經驗和教訓。

但以擁車成本為例,沈立軍認為有些問題單靠地方政府之力很難解決,還需要國家層面在稅收政策、汽車產業架構體系等多方面支持。「治堵還是一個需要系統考慮的問題,若單純是地方政策,恐怕效果會打折扣。」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編輯 劉宇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擁堵費屢屢被提及!為何難開徵,真能治堵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0日電(張旭)12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對於擁堵費和郊區牌照等其他政策建議,北京市有關部門將結合落實城市總體規划進一步研究論證。此言一出,再次引發民眾對擁堵費的關注,有人驚呼:這是不是意味著擁堵費要來了?
  • 擁堵費:解決擁堵的一劑良藥?
    北京市要收取擁堵費?12月7日,一則新聞衝上熱搜。據悉,北京市交通委就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優化方案公開向社會徵求了意見。在來信來電中,有不少人提出了徵收擁堵費和發放郊區牌照等政策建議。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對於擁堵費和郊區牌照等其他政策建議,市有關部門將結合落實城市總體規划進一步研究論證。北京市未來是否要收取擁堵費?擁堵費能否成為解決「首堵」的一劑良藥?這成為輿論和公眾關注熱點。
  • 經濟日報:徵收擁堵費,不能議而不決
    來源:澎湃新聞經濟日報:徵收擁堵費,不能議而不決來源:經濟日報北京市交通委日前表示,在就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優化方案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過程中,有不少群眾建議出臺徵收擁堵費和發放郊區牌照等政策對此,北京市有關部門將結合落實城市總體規划進一步研究論證。或許是因為有「擁堵費」這樣的敏感詞,消息一經發布,蹭地衝上熱搜引發熱議。10多年前北京就提出過要徵收擁堵費,但沒有下文。事實上,這不是北京首次討論擁堵費問題。10多年前北京就提出過要徵收擁堵費,但後來沒有了下文。
  • 擁堵費再被提及!比單雙號限行還要「狠」?北京已在「路上」?
    不過隨著市場汽車數量越來越多,城市擁堵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大城市,上下班時期道路有多擁堵相信不用多說大家也是知道的。像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有些人寧願坐地鐵上班,也不願意自己開車,其實就是怕開車比坐地鐵還浪費時間。針對這一問題,其實市場早就有了「擁堵費」這一說法。
  • 徵收擁堵費?發放郊區牌照?北京交通委回應——
    徵收擁堵費?發放郊區牌照?北京交通委回應—— 2020-12-10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交通委回應將徵收擁堵費/郊區牌照
    日前,我們從北京日報了解到,從今年6月1日至6月30日,北京市交通委就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優化方案公開向社會徵求了意見。期間,共收到電子郵件和書面信函24126封,接到市民來電5311人次,合計收到反饋意見29437件、有效意見共33396條。    據統計,來信來電中,持支持態度並提出修改完善建議的佔80.4%,持反對態度的佔19.6%。
  • 新華每日電訊:城市怎樣規劃才能減少交通擁堵
    原標題:城市怎樣規劃才能減少交通擁堵 前不久,北京市將論證「單雙號限行常態化」的消息,引發各界關注。對此,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撰文認為,北京地鐵已容納不了更多乘客,如果單雙號限行讓更多人湧進公交,公交車可能消化不了。
  • 南坪三期等14條路年內開工 將有效改善交通擁堵狀況
    面對深圳機動車保有量突破300萬輛的嚴峻形勢,市交委負責人表示,我市交通擁堵治理工作將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力爭通過打出一系列治堵組合拳,有效改善道路交通擁堵狀況,提升公共運輸的服務和品質。新彩通道通了 梅林關車速快了新彩通道作為聯繫梅林關內外的第二條重要通道,其建成有效緩解了梅林關的交通壓力,大大減輕了市民在梅林關的擁堵之苦,使「英雄難過梅林關」成為了歷史。記者從市交委獲悉,新彩通道於7月30日建成通車後,梅林關的交通運行速度得到極大提升。
  • 滬太路中山北路建龍門架將收擁堵費?謠言!裝的是交通信息板
    滬太路中山北路的高架上匝道在建龍門架,上海這是要開徵擁堵費了?近日,上海某知名網絡論壇中流傳一條消息,稱滬太路中山北路高架正在安裝ETC裝置,可能與擁堵費徵收有關。上海闢謠平臺向路政部門求證得知,滬太路中山北路高架路上匝道安裝的龍門架只是交通信息情報板,並非ETC。所謂ETC,就是高速公路上使用的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
  • 交通指數怎麼說
    交通指數用0到10的數字來衡量交通擁堵程度,10為最嚴重。周三晚尖峰時段,北京交通指數為8.5,而晚7點三環路的指數高達9.1。 北京市交通委稱9月為全年「最堵月」,而9月最後一周因為國慶和中秋雙節的來臨而成為「最堵周」。
  • 賈新光:擁堵費偏離本質 停車證監管難
    根據北京政府官網12月7日消息,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近日在市委十屆八次全會上透露,國務院已原則同意北京市關於治理交通擁堵的方案。此前,已經有媒體曝光了部分具體方案,這些方案的實施對北京汽車市場的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停車泊位證的再度橫空出世,也給政府監管提出了難題。
  • 每經11點丨北京是否徵收擁堵費、發放郊區牌照?有關部門正研究...
    1丨北京是否徵收擁堵費、發放郊區牌照?有關部門正研究據北京日報客戶端消息,北京市交通委今天上午表示,對於擁堵費和郊區牌照等其他政策建議,市有關部門將結合落實城市總體規划進一步研究論證。4丨中水漁業稱未涉足社區團購相關業務,今日盤中地天板中水漁業(000798.SZ)12月7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未涉足社區團購相關業務。中水漁業今日盤中上演地天版,截至發稿仍封死漲停,近7個交易日實現6次漲停。
  • 面對擁堵的城市交通,停車地產業的定義和成因是什麼?
    交通擁堵催生停車地產車居地產定義與成因停車地產,也稱之為車居地產,是停車經濟的一部分。它是一個以停車場、停車庫、停車樓等建築形式為本體的產業群。眾所周知,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汽車在為我們的出行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逐漸給城市交通、社區空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路上路下車滿為患,大街小巷擁堵不堪。近年來,「行車難、停車難」所引發的城市交通併發症和多種社會矛盾日趨表面化、尖銳化,乃至白熱化。
  • 獨家專訪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銀行首席科學家郭為民:以開放式互聯...
    作為首都,北京承擔著我國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職能作用,運用技術手段緩解交通擁堵、規劃智能交通迫在眉睫。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來自經濟界別的市政協委員、中國銀行首席科學家郭為民認為,交通需求增長速度大於交通供給增長速度而產生的交通供需不平衡,是導致北京市交通擁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 李小鵬擔任交通運輸部推進交通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組長
    2017-11-26 22:39 | 「大白新聞」微信公眾號11月23日,交通運輸部推進交通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研究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研究體系、規劃體系及分工方案。領導小組組長、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主持會議。據悉,這是李小鵬首次以「交通運輸部推進交通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的身份主持召開相關會議。
  • 無人駕駛真的能緩解交通擁堵?看專家們怎麼說!
    不久前,倫敦帝國理工學院Scott Le Vine研究小組的一項試驗表明,導入25%的自動駕駛汽車會導致交通狀況惡化,如果導入步行的行人進行混合測試,結果可能更糟。導入25%的無人駕駛加重擁堵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小組在4座城市的道路上進行了該項測試,在路面上行駛的汽車中導入25%的自動駕駛汽車,然後分別模擬16組不同的路況行駛一小時,然後根據交通狀況延遲和交通容量的平均值進行計算。得到的結果均為導入25%的自動駕駛汽車會導致交通狀況惡化。
  • 快看,6月份西安交通擁堵排名出爐了
    快看,6月份西安交通擁堵排名出爐了近年來,西安市把交通出行作為一項重民生工程來抓,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特別是今年提出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全力綜合治理城市交通,切實增強市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 深圳交委發布交通改善方案 醫院停車將實行差別化收費
    深圳市交委4月17日發布全市大型綜合醫院交通綜合改善工作方案,並透露上述信息。記者從方案中獲悉,除強化停車管理外,交通部門還計劃優化各醫院出入口布局及交通組織,以及完善周邊公交、慢行設施。遠期將鼓勵醫院建設立體停車庫,適當增加車位供給,並引入停車誘導管理系統,向市民實時發布醫院停車資源信息。   目前,市中醫院、第二人民醫院等4家大型綜合醫院的近期交通綜合改善措施已經出爐。
  • 罷工引起港口擁堵延誤!
    ,多家船公司還額外徵收了擁堵附加費。航運公司或停航或加收港口擁堵費。受此影響,赫伯羅特成為擁堵收費的最新班輪,向進出雪梨的貨櫃收取每TEU300澳元的費用。HMM關於港口擁堵費的通知 HMM此番行為,主要是由於包括產業行動在內的多種因素,現在雪梨航站樓遇到了嚴重的交通擁堵,導致船期重大延誤導致總體運營成本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