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博物館行走的課堂,茱萸香沁金花酒,鹿鶴芝仙說重陽

2020-12-22 藝飛說

金秋時節,又是一年重陽至,他鄉共飲菊花酒,炊煙茱萸繞安詳……重陽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承載了豐富的人文內涵,今天,就讓我們依託武漢博物館館藏珍品,說說九九重陽吧。

重陽節的起源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每年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等。那麼,何謂「重陽」呢?《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個陽數相重,故稱「重陽」。九九歸真,一元肇始,自古以來,中國人對重陽就有著特殊的感情。

重陽節最早源自上古時代的天象崇拜,《呂氏春秋》中記載了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時,祭祀天帝、祖先的活動,這就是重陽節的原始形式。重陽節這個名稱始見於三國時期,唐代被列為國家法定節日。

隨著時代的發展,重陽節的文化內涵不斷延展豐富,不僅蘊含了親情、友情、健康、長久之意,還被賦予了感恩敬老的內涵。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12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一步在法律上明確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為老年節。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件館藏清白玉福壽紋葫蘆形壺,以整塊和田白玉雕琢而成,金絲紅木底座將葫蘆形玉壺襯託得更為典雅高潔。您瞧,玉壺腹部雕刻著福山雲海和蝙蝠圖案,這種題材被稱為「流雲百福(蝠)」,是我國傳統吉祥紋飾。壺下腹兩側還浮雕篆書「壽」字,流和柄的下端也各飾一對精巧的蝙蝠,寓意「福壽雙全」。整體紋飾傳達著長壽安康,福祿雙全的美好寓意。

重陽習俗

重陽習俗在歷史發展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有著悠久的歷史。初時,古人秋季拜神祭祀、慶祝豐收;到了漢代,人們會佩戴茱萸,祈求長壽;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出現了賞菊、飲酒等節俗;至唐代,重陽被定為正式節日,宮廷與民間同慶,並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

登高望遠,踏賞清秋是最常見的重陽習俗。「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是唐代詩人杜牧重陽登高時發出的感嘆。這種習俗由來已久,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和對節氣的重視。古人認為重九之時,「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登高祈福可避濁氣。

這件元代 「秋山」圖玉爐頂,為香爐蓋上的裝飾,白玉質地、清透瑩潤,通體鏤雕「秋山」圖,只見數隻小鹿在山林間嬉戲,極具動感。在古代,中原和南方忙於秋收,而北方遊牧民族則會組織秋狩,故反映草原民族秋狩活動為題材的玉器稱為「秋山玉」,「秋山」圖即以山林鹿虎等狩獵畫面為題材,展現了秋天山林美景的無窮魅力。重陽時節,除了登高踏秋,不妨來武博一睹秋山玉之美。

菊酒飄香,訪親會友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自三國魏晉時起,重陽佳節聚會賞菊、以詩會友漸成風尚。農曆九月俗稱「菊月」,菊花又名「延壽客」,為長壽之花,與梅蘭竹並稱四君子,象徵著高潔的品格。到了晉代,人們好飲菊花酒,著名文學家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表達了重陽之日,有菊無酒,略顯遺憾的感懷。

武漢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上就繪有「陶淵明愛菊」的圖案。梅瓶青花紋飾自上而下分為三組:肩部飾鳳穿牡丹紋;腹部主體紋飾為四個菱形開光,腹下部繪一圈仰覆蓮紋和忍冬紋,畫面布局緊密、主次分明。

腹部的菱形開光中繪有「四愛圖」,描繪了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文人及他們的傾心所愛,即「陶淵明愛菊」,「王羲之愛蘭」、「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末至南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是中國著名的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陶淵明在做彭澤縣令時,不肯「為五鬥米折腰」,解綬歸隱後,飲酒賦詩,以菊花為伴,詩作中常見菊花,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比比皆是,顯示出陶淵明不苟隨時俗,傲然物外的品質。

「四愛圖」展現了古代文人名士的風雅情趣與高潔品質,整件器物一改唐宋以來瓷器花紋布局疏簡的傳統,完美地體現出元代青花紋飾的裝飾特點,給人一種豪放渾厚又不失清雅秀美的藝術享受。在這個菊酒飄香的季節,期待您親臨武博《暗香浮動: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特展》,探尋這件國寶的前世今生……

遍插茱萸,思鄉念親

唐代詩人王維在重陽節發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思鄉懷親的感嘆,可見,重陽承載著中國人濃濃的鄉愁。這件清「益壽」嬰戲紋玉佩,質地冰潔,玉佩上雕刻嬉戲的童子、葫蘆、蝙蝠、萬年青、纏枝紋等,寓意子孫萬代、福壽雙全。「每逢佳節倍思親」,看到這樣的紋飾畫面,無論身處何地,都不由得感念父母親恩。

這件清雍正鬥彩芝仙祝壽圖盤,紋飾疏密有致,色彩鮮豔,描繪超凡脫俗的水仙與高貴祥瑞的靈芝,周圍點綴頑石,既顯出了水仙的清高,又突出了靈芝的玲瓏。水仙和靈芝都是吉祥紋飾,在清代瓷器上十分常見,寓意福壽綿綿。

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彩瓷工藝,創燒於明成化年間,至清雍正時期進入更高階段,無論是紋飾布局到色彩搭配或是填彩的工整都比明代更進一步。整件器物構圖優雅精緻,給人恬靜舒適、賞心悅目之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中華民族歷來追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重陽節的文化內涵亦是如此,人們在這一天祭祖、登高、探親、會友、祈福、賞菊……趁著深秋好景,盡情表達一切關於平安順遂、長壽安康的美好祝願。

在此非常時刻,用真實的記錄,筆者要為那些平凡和不凡發聲!處於這樣的定會被歷史銘記的特殊時刻。我們相信,真實人物故事,更具說服力,更感動人心。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想讓你的言語表達更有魅力嗎?關注並私信我,私信發送文字「表達」即可獲得《別輸在不會表達上》學習書籍~

相關焦點

  • 這場重陽文化活動有創意 行走課堂,認識茱萸神秘面目
    這場重陽文化活動有創意 行走課堂,認識茱萸神秘面目 2020-10-26 10:55:16 來源: 南通網 昨天上午,來自通師一附、二附、三附等學校的20名小學生以「南通大學生物科普營」小營員的身份走進狼山國家森林公園
  • 飲菊花酒、嘗重陽糕、佩戴茱萸、陪長輩登高……重陽到,這組精美的...
    」,包括飲菊花酒、嘗重陽糕、佩戴茱萸、陪長輩登高、豐收祭天等內容。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早在戰國時期,重陽節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一直沿襲到今天,很多地方也稱其為「老人節」。朱中海說,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敬老祭祖等風俗。
  • ...佩戴茱萸、陪長輩登高……重陽到,這組精美的「粉筆畫重陽」火了
    菊花酒  記者看到,這組精美的「粉筆畫重陽」,包括飲菊花酒、嘗重陽糕、佩戴茱萸、陪長輩登高、豐收祭天等內容。寥寥數筆,刻畫傳神。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早在戰國時期,重陽節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一直沿襲到今天,很多地方也稱其為「老人節」。  朱中海說,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敬老祭祖等風俗。
  • 詩情畫意說重陽|登高賞菊 遍插茱萸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秋風蕭瑟起思念心底留九九重陽佳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是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 重陽:茱萸「闢邪翁」,艾灸「昇陽延壽丸」!
    茱萸「闢邪翁」,給重陽站臺幾千年▼《風土記》曰:「是月九日,採茱萸插頭簪,避惡氣而御初寒。」重陽節正是一年秋冬之交,陰寒之氣即將成為世間的主宰,而茱萸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這裡茱萸要驅散的——正是即將對身體造成大損耗的陰寒。所以茱萸雅號「闢邪翁」吶!▼插茱萸最帥的姿勢是這樣的
  • 重陽:登高望遠祈福,踏秋賞華品葉
    又時值深秋,兼有踏秋遊玩、賞菊看桂插茱萸之樂。「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這是典型的遊子思親之作;易安居士的「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悲秋;「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這是惜時;杜子美的「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這是憂國……縱觀古人的重陽「朋友圈」詩詞,大家都是一群醉鬼!
  • 官宣|重陽三寶:枸杞子、菊花、插茱萸
    看下面這幾朵重陽奇葩,你也就懂了。       枸杞,說它是藥食同源的前三名,一點也不為過,大大小小的超市總是能在最顯眼的地方看見它,泡酒、熬粥、燉湯、沏水,枸杞簡直是中藥裡的中國紅。枸杞這麼可愛,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吧!「杞」字在甲骨文中就有記載,說明夏禹時代的人們對枸杞就有了一定的認識。
  • 老蘇州怎麼過重陽? 出遊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
    蘇報訊(記者 朱雪芬 王可)九九重陽節,在這一天,「老蘇州」有不少傳統習俗,登高望遠、出遊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昨天,「老蘇州」們聚在一起,分享重陽節習俗背後的故事。現場,「老蘇州」們用紅色粘土和小樹枝自製茱萸,只見老人們把粘土捏成一個個紅色圓球,插在小樹枝上,一株手工版的茱萸就出現了。   這邊賞花大會和手工製作茱萸正在進行,那邊的重陽糕品嘗宴也開始了。香甜軟糯的重陽糕擺在面前,讓人看得眼饞。來自閶門社區的「老蘇州」朱福培告訴記者,吃重陽糕是蘇州的老傳統,重陽節這天,蘇州人會去老字號的糕團店,買上一份重陽糕帶回家,與老人分享。
  • 重陽節的詩句古詩大全 關於九九重陽節帶有重陽的古詩詞
    重陽詩句大全,帶有重陽的詩詞:  1、採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 重陽節習俗盤點:民間插茱萸闢邪 吃重陽糕點菊燈
    歷來,人們都講究在這一天登高、插茱萸闢邪、飲菊花酒。民俗學者王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此之外,古時民間還有吃重陽糕、點菊燈等種種有趣習俗。2014年,長春舉行重陽節祭孔活動 張瑤 攝  民間登高、插茱萸闢邪 吃「迎霜兔」與重陽糕  據公開資料顯示,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
  • 重陽節快到了 記得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
    重陽節快到了 記得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發布時間: 2016-10-08 15:16:34   |  來源: 人民網-健康時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重陽節快到了 記得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  專家簡介:  龐浩龍,解放軍305醫院副主任藥師  蒲昭和,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
  • 古人過重陽:賞菊飲酒、聚會享宴、食糕佩茱萸
    原標題:古人如何過重陽?古人如何過重陽?考諸文字,各個時代的人過重陽的方式有所不同。東漢至三國時期,過重陽的方式是邀請友人聚會歡宴,有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為證。其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 今日重陽,茱萸「闢邪翁」、菊花「制頹齡」,菊花酒的妙用!(花小要)
    今日重陽,茱萸「闢邪翁」、菊花「制頹齡」花小要今兒個農曆九月九,重陽。《易經》有記:九為老陽。像吳老師一般會集中在這一天採摘,為接下來一年備下即將會用到的木芙蓉。茱萸「闢邪翁」,給重陽站臺幾千年▼《風土記》曰:「是月九日,採茱萸插頭簪,避惡氣而御初寒。」
  • 重陽節來了,有哪些重陽節詩句讓你感同身受?
    重陽節來了,描寫重陽的詩句非常多,總有一些詩句讓人脫口而出,比如「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等。說到重陽節的詩句,首推唐朝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的這首詩,通俗易懂,一句「每逢佳節倍思家親」,寫出了年少離家的王維,在他鄉對故鄉親人的思念。
  •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哪種茱萸?
    另外,對於王維詩句「插遍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在解釋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分歧。現代學者對第一個問題解釋不清楚,是因為對重陽節的含義在理解上有偏差。一些人簡單地認為,重陽重陽,就是陽氣太盛,古人認為此日是不吉祥的日子,故須佩戴茱萸囊或插茱萸「闢邪」。重陽是農曆九月初九,「九九」就是「久久」,為了「長長久久」,故須飲菊花酒「延壽」。
  • 重陽:登高賞菊插茱萸是主題 被賦敬老新內涵
    重陽:登高賞菊插茱萸是主題 被賦敬老新內涵 發表時間:2011-09-3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佩茱萸簪菊花古人在重陽節喜歡結伴郊遊、賞菊品糕、遍插茱萸、賦詩飲酒。現代社會,人們賦予重陽節新的內涵,那就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兩千多年來,重陽節早已不是簡單的自然時令,它更多講述的是厚重的時間感與生命感。  「九九」寓意深刻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古人為何選擇這一天作為節日?又為什麼稱為「重陽」?
  • 登高、賞菊、插茱萸,敬老節俗代代傳,今天,請陪長輩吃塊重陽糕
    無錫人重九登高多上惠山按照《江南風俗志》的說法,《易經》中以九為陽數,所以稱九月九日為「重陽」。西漢初年,皇宮中已盛行在九月九日飲菊花酒、吃蓮餌、佩戴茱萸,據說可以令人長壽,但還未在民間廣為流傳。到了漢末魏初,曹丕在他的《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 「每逢佳節倍思親」品十二首經典重陽詩詞,談重陽節來歷與風俗
    重陽節歷來有登高的風俗,除此之外還有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陽糕等。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陽節才一直保留著飲菊花酒的習俗。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為「闢邪翁」,菊花為「延壽客」,認為藉此二物,可消「陽九之厄」。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如今,山東地區仍有民間童謠言:「九月九,九重陽,菊花做酒滿缸香」。
  • 九九重陽節詩詞句子與重陽有關的詩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過故人莊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3】九日得新字 唐代: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陽即此晨。
  • 重陽節習俗:登高望遠賞菊花 佩茱萸闢邪去災
    重陽節習俗:登高望遠賞菊花 佩茱萸闢邪去災 2008年10月07日 11:21 來源:中國網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