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員工詐騙5000萬,什麼是「飛單」?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鍊金術學堂

最近某銀行員工詐騙了5000萬的新聞在朋友圈討論度很大,小金好奇去了解了一下。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首次出現,也並不罕見。不過一些普通的投資者不了解其中的貓膩,容易上當受騙,今天小金藉此事帶大家了解一下其中的風險。

銀行員工詐騙始末

麥某是某銀行理財客戶經理,負責向顧客推銷該行代售的信託資金類產品、存款投資。

2013年開始,麥某為謀取個人利益,利用其身份便利,以及隱瞞其為其他機構推銷的事實,大量違規向某銀行客戶推銷多種高風險的非某銀行理財產品。

後來,這些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現,麥某為了掩蓋自己的違規銷售行為,偽造了理財產品合同書,虛構為某銀行代售的理財產品,騙得趙某等16被害人籤訂虛假投資理財產品合同,通過其投資上述虛假理財產品,並向其所控制的銀行帳戶支付投資款。還有部分款項用於個人投資證券市場,以及購買豪華汽車及消費揮霍。

經核查,從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間,麥某詐騙16名被害人投資款項合計人民幣5005.05萬元。

2016年,麥某騙局東窗事發,2017年底以15年刑期鋃鐺入獄,同時,麥某被判令追繳違法所得返還給被害人。該支行應當對麥某退賠不足部分承擔賠償責任。

銀行應該擔責兜底嗎?

法院一審認為該支行內部管理不善、監控存在重大漏洞,導致案外人麥某長期犯罪未被發現,造成大面積群眾利益損害的嚴重後果。該支行應當對案外人麥某在刑事案件中退賠不足部分,向劉某明承擔賠償責任。

不過,該支行對一審判決並不認同,於是向法院提起上訴。2020年6月,二審法院作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7月7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了該案的二審民事判決書。

作為銷售理財產品的經理,其身份本身就有侵權的可能性和危險性,需要銀行自身加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儘管沒有證據證明某支行參與了詐騙,銀行仍然無法推卸責任。因此,要減少銀行類的詐騙犯罪,銀行的自身監管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見,銀行有擔責兜底的責任。

該案件涉及到了一種銀行員工的違法違規行為——「飛單」,下面小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

什麼是「飛單」?

「飛單」是指銀行個別員工與社會人員內外勾結,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非本行授權和籤訂代銷協議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部分涉嫌非法集資。

「飛單」大多都是瞄準銀行的高端客戶和老客戶。老客戶與理財經理多年相熟,違規操作不容易引起懷疑,而且因為理財經理違規銷售的產品,大多投資門檻高、預期收益高、風險大,只向高淨值人群開放。當產品不能按期兌付收益,甚至出現本金虧損,引發投資者上訪時才得以暴露,這就使得事前預防和監控難度很大。

「飛單」案件屢見不鮮,多家銀行都出過相關的案件。此次麥某所售出的就是「飛單」產品,而且還用了假公章,這也是近段時間大家比較關注的熱點話題。

假公章一般如何識別?

麥某虛擬的理財產品資料中有十幾枚公章都是假的,據麥某本人自述,這些假公章是他花費一千餘元找人私刻的。那麼這種假公章有什麼辦法可以識別呢?

看形狀

其實不同用途的公章形狀規格都是有規定的,比如說公章是企業的公章是圓形的,法人章是方形的,發票章是橢圓形的。

看外表

真正的公章一般都是深紅色,看起來有一些密密麻麻不規則的雜點。

看防偽碼

公章下面都有一組防偽碼,每個公司的防偽碼是唯一的,就像公司的營業執照一樣,是不會跟別的公司重複的。

看是否備案

雖然公章可以到處刻,但是沒有備案的公章就是無效的。防偽碼和備案信息這些都是可以在網上查詢到的。

看印章效果

一般真的公章即使蓋在字上仔細看字也是能透出來的,而假公章會故意蓋在空白處,蓋在字上會完全覆蓋文字。

以上幾點僅供參考,隨著一些違法製造假公章的技術手段的提升和改進,普通人肉眼越來越難被甄別,所以更加需要自己對相關的理財產品和公司資料審查一番再做決定。

對投資者有何警示?

選正規渠道購

我們上面有說到,「飛單」很多都是對準熟客的,在流程上可能並不規範。而根據銀監會的規定,現在銀行需要在銷售專區內配備錄音錄像系統,對自有理財和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完整客觀記錄產品營銷推介、相關風險和關鍵信息提示、消費者確認和反饋等重點銷售環節,也就是「雙錄」。如果沒有「雙錄」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警惕高風險

幾乎在每一篇關於理財投資的文章中,小金都有提醒大家,高收益一定伴隨著高風險。目前一般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在4.1%左右,若是收益率超過10%,就要小心了;很多老年人被飛單的案例就是因為被第三方的高收益率所吸引。

查看理財產品編碼和公章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都有一個專屬的登記編碼,購買產品之前可以登錄「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這是預防掉入虛假理財產品陷阱的關鍵手段。關於公章的真假辨別我們已經說過了,這裡再提醒大家一個常識:如果是第三方機構的產品一定是第三方公司的章,如果是銀行的理財產品一定是銀行的章。

總的來說,投資者誤入陷阱的原因無非就是受到高收益的誘惑、受到熟人欺騙、對於理財產品不熟悉不查驗就急於購買、對於完整的規範的購買流程不清楚不重視等等。一方面,銀行應該加強對於理財產品的監管;另一方面,投資者也應該補充一些專業的投資常識,提高警惕,理性投資。

知識延伸——金融市場

路徑指引:

2. vx後臺菜單欄—金融知識—金融知識庫1-5章—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 債券市場

金融市場 | 股票市場

金融市場 | 金融衍生品市場

金融市場 | 外匯市場

金融市場 | 黃金市場

文: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

相關焦點

  • 某銀行一理財經理詐騙5000萬 銀行該為「飛單」擔責?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5日電 (魏薇)近日,裁判文書網的一則民事判決書,將銀行理財的「飛單」問題再次推入公眾視野。幾年前,某銀行的理財客戶經理麥某偽造理財產品,詐騙了16名投資人超過5000萬元。在案發後,嫌疑人麥某被捉獲,並被判決有期徒刑15年。但是麥某已將錢用於炒股或者揮霍,法院只追回部分損失。
  • 民生銀行理財騙局牽涉「飛單」和「蘿蔔章」
    綜合媒體報導,民生銀行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行長涉嫌偽造產品,並以產品「讓利」轉讓的方式吸引該行私人銀行高淨值客戶,致使逾150名投資者被套,涉案金額或高達30億元;此事還牽涉「蘿蔔章」票據造假及銷售「飛單」兩大環節,涉及多家再貼現銀行。
  • 什麼是銀行「飛單」?應該如何避免遭遇「飛單」?
    來源:金融界網站銀行飛單是銀行客戶經理利用職務之便,給投資者推薦第三方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沒有銀行的背書,這些飛單產品一般情況會給金融消費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飛單」產品與銀行理財產品有很明顯的差距,因此我們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仔細鑑別。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遭遇「飛單」呢?首先,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渠道,如果在銀行網點購買理財產品,一定會被錄像錄音,如果在購買過程中,並沒有進行雙錄,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被騙。
  • 中原銀行員工詐騙66萬獲刑:私刻印章假扮銀行存款
    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的刑事判決書顯示,原中原銀行員工楊某,通過製作蓋有虛假銀行印章的存款證明,先後騙取兩名受害人存款40萬元、29萬元。除已經歸還受害者的3萬元外,剩餘違法所得的66萬元,均被其用於炒股票、期貨等揮霍一空。
  • 洞察|長城國瑞證券前員工「飛單」遭處罰 公司2019年虧損超3億
    近日,長城國瑞證券前員工魏翔「飛單」被四川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公告顯示,魏翔在2018年作為長城國瑞證券成都蜀漢路營業部的員工,向客戶推薦並銷售了非長城國瑞證券有限公司發行或代銷的金融產品。
  • 詐騙中的王炸——「刷單詐騙」、「貸款詐騙」、「投資詐騙」
    下面讓我們認識一下詐騙界三大王炸「刷單詐騙」、「貸款詐騙」、「投資詐騙」01網上刷單詐騙2、對方又引導她去京東刷單,在抖音嘗到了甜頭的她,不會放棄所謂的「機會」,刷單過程中前後三次刷單,對方都有返還本金和佣金給小王,但是刷著刷著對方就沒有返還了。3、騙子的回答是需要完成任務才能返還,之後小王就陸陸續續向對方轉帳「刷單」,總金額為6萬元人民幣。
  • 理財經理飛單入刑銀行敗訴!內控不到位銀行擔責
    一般情況下,一旦飛單事件發生,購買飛單產品遭受損失的消費者,往往希望通過證明涉案員工與銀行間表見代理關係的成立,來要求涉案銀行給付經濟賠償。消費者要求銀行賠償的理由在於,他們認為銷售飛單的員工與銀行間存在表見代理關係:飛單員工是銀行內部職工,飛單產品是在銀行的營業時間和營業場所內銷售的,所以他們有理由相信購買的是銀行授權發行的正規產品。
  • 河南某農商銀行員工集資詐騙長達12年 數百萬元買彩票揮霍
    11月9日,河南省濮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披露一份刑事裁定書,顯示河南範縣農商銀行員工任某奇因集資詐騙罪和詐騙罪獲刑。判決書顯示,任某奇生於1973年,自1996年起就在範縣農商銀行工作,至2018年投案時已經在該行從業22年。
  • 以辦理北京戶口為名詐騙新員工,新韓銀行原人力副總獲刑12年
    3月20日,從北京石景山人民法院獲悉,新韓銀行原人力副總以辦理北京戶口為由,先後詐騙6名公司員工,以及6名社會其他人員,詐騙金額共177萬元,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判決書顯示,被告人靖某,男,1981年11月出生,新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人力部原副總經理。
  • 80後女行長詐騙27億,案發後還大肆銷毀證據!最終換來無期徒刑,銀行"飛單"警鐘長鳴
    2017年11月,北京銀監局對民生銀行開出2750萬元的天價罰單,張穎及兩名副行長肖野、何蕊均被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日前,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張穎、肖野合同詐騙二審刑事判決書。往事:民生航天橋支行「飛單」震驚市場
  • 郵儲銀行常州市分行成功攔截大額電信詐騙匯款
    揚子晚報訊:日前,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理事長黃廣餘和市公安局內保支隊領導專程來到郵儲銀行常州市分行,表彰成功攔截大額電信詐騙匯款的市分行營業部潘麗媛等員工,並頒發見義勇為獎勵慰問金。2020年3月19日下午1點半左右,退休人員朱先生在一位號稱其「老表」的男子陪同下來到郵儲銀行常州市分行營業部,要求跨行轉帳127萬至深圳市某實業有限公司。在填單的過程中,大堂經理潘麗媛發現該客戶轉帳金額較大,且全程由其「老表」代為填寫單據,並在填寫對方帳號時,發現其手機上有類似於理財產品認購書的頁面,就上前對其進行詢問。
  • 警惕這類銀行理財,可能是「假理財」
    千萬級詐騙大案!券商員工聯合銀行副行長賣「假理財」,實際拿錢炒股,導致3名被害人損失1100多萬,近日二審已終結審理並公布了刑事判決書,裁定原券商員工胡某、原銀行副行長姚某合同詐騙罪成立。(一)魔幻的「假理財」案件事情的經過其實很簡單,2013年券商員工胡某稱面向內部員工有一款年化18%的產品,希望銀行副行長姚某去說服(忽悠)銀行的客戶去買,跟客戶承諾收益12%,姚某作為中間商可賺取4.8%的差價。
  • 最終換來無期徒刑,銀行「飛單」警鐘長鳴
    2017年4月,民生銀行北京航天橋支行爆發虛假理財案,支行行長張穎等人被公安機關帶走。2017年11月,北京銀監局對民生銀行開出2750萬元的天價罰單,張穎及兩名副行長肖野、何蕊均被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日前,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張穎、肖野合同詐騙二審刑事判決書。
  • 對公帳戶成協助詐騙洗錢新利器,工行、招行等銀行員工涉「幫信罪...
    記者 | 郝昕瑤1「我同事被銬走了,給詐騙公司開戶,160多個公司……」招商銀行北京某支行一位對公業務經理日前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這位被公安機關銬走的招行同事,除身為對公客戶經理之外,還在外兼任詐騙集團成員:「別人收客戶的快遞都是文件什麼的,這人收的經常是一兜子公章
  • 【警方提醒】刷單即違法,刷單就是詐騙!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020年8月份,吉州區共發生刷單類詐騙17起,佔全區詐騙案件的40%,被騙總金額達30餘萬元。 大家趕緊來看看,吉州區陳女士被刷單詐騙的遭遇。陳女士通過QQ看到有人發布兼職刷單的信息,夢想致富的她果斷加了對方好友。在對方的指導下,陳女士刷了第一單,很快就收到本金和佣金。
  • 沉迷網絡賭博:郵儲銀行員工竟以「攬儲」為名詐騙存款 30名親友中招
    來源:券商中國2018年初開始,一名沉迷網絡賭博的銀行女職員,竟將手伸向了自己的親姐、姑姑等人的存款。一年半以來,該職員編造「單位攬儲任務」、「定期理財高息回報」等理由,利用其銀行員工身份和親友信任,共騙取30人存款共計200餘萬元。
  • 四大行員工年薪超20萬 電話詐騙瞄上ATM機英文界面
    個體商戶POS機只能刷借記卡 旨在防止信用卡套現    摘要:央行日前將修改後的新版《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下發各銀行收單機構再次徵求意見稿明確要求「對使用個人銀行結算帳戶作為收單結算帳戶的特約商戶,收單機構不得開通信用卡受理功能」。
  • 出書收費,詐騙!郵儲銀行上海楊浦區黃興公園支行攔截一起電信詐騙...
    郵儲銀行上海楊浦區黃興公園支行的員工近日憑藉專業的業務素養和敏銳細緻的服務態度
  • 副行長私自「飛單」致客戶損失與單位無關?銀行被判也要擔責
    2 身份證丟失被四處貸款,銀行過錯事主無責常某某的身份證遺失後,及時辦理了掛失補辦手續。但不法分子還是通過常某某遺失的身份證通過網絡借款的形式,向商業銀行借款,並在另一家商業銀行辦理了開戶業務。商業銀行在辦理貸款業務時並未及時察覺持證人與身份證信息不一致,導致常某某名下出現多筆貸款記錄。不法分子則通過貸款、轉款、取款等一系列操作取得了資金。
  • 贛州某銀行員工詐騙100萬元,案發後逃至佛山擔任小區保安
    原來,這名小區保安是贛州市某銀行員工,因詐騙他人100萬元潛逃至此。江西省安遠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尉遲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並處罰金20萬元。身著銀行制服佩戴工牌借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尉遲某原系江西贛州某銀行安遠支行員工。2018年5月7日至2018年6月28日期間,尉遲某虛構借款事由,分別向李某、黃某等人騙取「借款」共計99.5萬元,均未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