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鍊金術學堂
最近某銀行員工詐騙了5000萬的新聞在朋友圈討論度很大,小金好奇去了解了一下。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首次出現,也並不罕見。不過一些普通的投資者不了解其中的貓膩,容易上當受騙,今天小金藉此事帶大家了解一下其中的風險。
銀行員工詐騙始末
麥某是某銀行理財客戶經理,負責向顧客推銷該行代售的信託資金類產品、存款投資。
2013年開始,麥某為謀取個人利益,利用其身份便利,以及隱瞞其為其他機構推銷的事實,大量違規向某銀行客戶推銷多種高風險的非某銀行理財產品。
後來,這些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現,麥某為了掩蓋自己的違規銷售行為,偽造了理財產品合同書,虛構為某銀行代售的理財產品,騙得趙某等16被害人籤訂虛假投資理財產品合同,通過其投資上述虛假理財產品,並向其所控制的銀行帳戶支付投資款。還有部分款項用於個人投資證券市場,以及購買豪華汽車及消費揮霍。
經核查,從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間,麥某詐騙16名被害人投資款項合計人民幣5005.05萬元。
2016年,麥某騙局東窗事發,2017年底以15年刑期鋃鐺入獄,同時,麥某被判令追繳違法所得返還給被害人。該支行應當對麥某退賠不足部分承擔賠償責任。
銀行應該擔責兜底嗎?
法院一審認為該支行內部管理不善、監控存在重大漏洞,導致案外人麥某長期犯罪未被發現,造成大面積群眾利益損害的嚴重後果。該支行應當對案外人麥某在刑事案件中退賠不足部分,向劉某明承擔賠償責任。
不過,該支行對一審判決並不認同,於是向法院提起上訴。2020年6月,二審法院作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7月7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了該案的二審民事判決書。
作為銷售理財產品的經理,其身份本身就有侵權的可能性和危險性,需要銀行自身加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儘管沒有證據證明某支行參與了詐騙,銀行仍然無法推卸責任。因此,要減少銀行類的詐騙犯罪,銀行的自身監管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見,銀行有擔責兜底的責任。
該案件涉及到了一種銀行員工的違法違規行為——「飛單」,下面小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
什麼是「飛單」?
「飛單」是指銀行個別員工與社會人員內外勾結,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非本行授權和籤訂代銷協議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部分涉嫌非法集資。
「飛單」大多都是瞄準銀行的高端客戶和老客戶。老客戶與理財經理多年相熟,違規操作不容易引起懷疑,而且因為理財經理違規銷售的產品,大多投資門檻高、預期收益高、風險大,只向高淨值人群開放。當產品不能按期兌付收益,甚至出現本金虧損,引發投資者上訪時才得以暴露,這就使得事前預防和監控難度很大。
「飛單」案件屢見不鮮,多家銀行都出過相關的案件。此次麥某所售出的就是「飛單」產品,而且還用了假公章,這也是近段時間大家比較關注的熱點話題。
假公章一般如何識別?
麥某虛擬的理財產品資料中有十幾枚公章都是假的,據麥某本人自述,這些假公章是他花費一千餘元找人私刻的。那麼這種假公章有什麼辦法可以識別呢?
看形狀
其實不同用途的公章形狀規格都是有規定的,比如說公章是企業的公章是圓形的,法人章是方形的,發票章是橢圓形的。
看外表
真正的公章一般都是深紅色,看起來有一些密密麻麻不規則的雜點。
看防偽碼
公章下面都有一組防偽碼,每個公司的防偽碼是唯一的,就像公司的營業執照一樣,是不會跟別的公司重複的。
看是否備案
雖然公章可以到處刻,但是沒有備案的公章就是無效的。防偽碼和備案信息這些都是可以在網上查詢到的。
看印章效果
一般真的公章即使蓋在字上仔細看字也是能透出來的,而假公章會故意蓋在空白處,蓋在字上會完全覆蓋文字。
以上幾點僅供參考,隨著一些違法製造假公章的技術手段的提升和改進,普通人肉眼越來越難被甄別,所以更加需要自己對相關的理財產品和公司資料審查一番再做決定。
對投資者有何警示?
選正規渠道購
我們上面有說到,「飛單」很多都是對準熟客的,在流程上可能並不規範。而根據銀監會的規定,現在銀行需要在銷售專區內配備錄音錄像系統,對自有理財和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完整客觀記錄產品營銷推介、相關風險和關鍵信息提示、消費者確認和反饋等重點銷售環節,也就是「雙錄」。如果沒有「雙錄」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警惕高風險
幾乎在每一篇關於理財投資的文章中,小金都有提醒大家,高收益一定伴隨著高風險。目前一般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在4.1%左右,若是收益率超過10%,就要小心了;很多老年人被飛單的案例就是因為被第三方的高收益率所吸引。
查看理財產品編碼和公章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都有一個專屬的登記編碼,購買產品之前可以登錄「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這是預防掉入虛假理財產品陷阱的關鍵手段。關於公章的真假辨別我們已經說過了,這裡再提醒大家一個常識:如果是第三方機構的產品一定是第三方公司的章,如果是銀行的理財產品一定是銀行的章。
總的來說,投資者誤入陷阱的原因無非就是受到高收益的誘惑、受到熟人欺騙、對於理財產品不熟悉不查驗就急於購買、對於完整的規範的購買流程不清楚不重視等等。一方面,銀行應該加強對於理財產品的監管;另一方面,投資者也應該補充一些專業的投資常識,提高警惕,理性投資。
知識延伸——金融市場
路徑指引:
2. vx後臺菜單欄—金融知識—金融知識庫1-5章—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 債券市場
金融市場 | 股票市場
金融市場 | 金融衍生品市場
金融市場 | 外匯市場
金融市場 | 黃金市場
文: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