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贄,一個叛逆的士大夫,因思想太過超前而不被理解

2020-12-20 環繞大山

可能在我們的印象裡,古人的思想都很比較傳統,實際上,古代也有很多思想超前的人,可惜的是,這樣的人在當時往往得不到理解,今天我們要談的李贄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李贄出生在明朝中期,當時倫理道德已經定型了,但是可能因為他祖上是元朝的人的原因,他並不是很遵守當時的傳統,而是從小就很有主見,也不像當時的讀書人那樣,把聖人當作神。在他看來,孔子也是人,他的觀念,也不一定是全對的,比如孔子曾經諷刺過種地的農民,他卻不認同。可能當時也有的人心裡不認同的,但是他們都不敢說出來,只敢偷偷的在心裡想想,李贄就不一樣了,他不僅敢表現出來,還特意寫了一篇文章諷刺孔子,這篇文章在當時的影響很大,從此,他叛逆的名聲就傳開了。

李贄無疑是有才的,雖然當時他存在很多爭議,但是他還是憑藉自己的才華,徵服了考官,順利的考上了舉人。不過也許因為他的觀念實在是太尖銳了,因此考進士的時候,考官們就不敢讓他通過了。就這樣,他這輩子也沒能考上進士,不過他對此也不在乎,畢竟像他這樣叛逆的人,也不會把功名看得太重,反倒是比較隨性。

在當時,只要考上了舉人,就有做官的資格了,於是李贄在考上了舉人之後,沒過幾年,他也當上了官。當然了,因為他只有舉人的功名,所以只能當個小官,去一個縣當教諭,也就是相當於現在一個縣的教育局局長了吧。雖然很多人都看不起這樣的小官,但是他卻很心滿意足,因為對他來說,權力地位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從事學術方面的工作,教書育人就很開心了。

就這樣,在他當了好幾年的教諭後,因為工作出色,就升官了,去當國子監的博士,要知道,當時的國子監是最高級的學校了,能夠在裡面講課的,都是大儒,可見他的才華還是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後來在當了幾年的博士後,他又被調去當知府,也許在很多人看來,當知府多好啊,能夠管事了,掙錢也容易,但是他卻不喜歡這樣的工作,覺得每天處理起來很繁雜,就辭職了。

辭職後,他住到了一個好朋友家裡,在那裡,他開始寫書,以及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教書,他好朋友家裡的孩子,都是由他在教導,因為他風格獨特,所以孩子們都很喜歡他。後來他不滿足於僅僅教這幾個孩子,又去公開講學,這一下子可不得了,因為他的許多觀點在當時是很新鮮的,於是很多人都去圍觀,甚至有的女生,為了聽他講課,也踏出了家門,來到外面,可見,他的講學在當時的影響力有多大。

為什麼人們這麼喜愛他的講學呢?原來他提倡重視商人,還覺得做人不要那麼假,應該真一些,別每天都帶著面具生活,沒了真情實感。在當時,這樣的觀念無疑是很前衛的,難怪那麼多人喜歡他。但是另一方面,他的觀點又觸動了很多衛道士的利益,他們攻擊他的觀點,還侮辱他,要把他趕走,而他面對這些人,也絲毫不怕,直接對著幹,捍衛自己的學術流派。

就這樣,他雖然名氣很大,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卻也被很多人仇視,這些人恨不得讓他倒黴。這些討厭他的人裡,還有很多是朝廷裡當官的,他們就跟皇帝說他的不是,讓皇帝以為他是一個壞人,把他抓了起來,還把他辛苦寫的書都給少了。李贄入獄後,也知道是哪些人在整他,他卻無所謂,說了一句反正自己也七十多歲了,死又有什麼可怕的,就自殺了。李贄雖然死了,但是他的思想卻流傳了下來,他對當時的學術界無疑有著巨大的影響,在他之後,明朝許多人也開始重視商業起來,還有很多人也開始提倡做人要真,不要弄假,這些人的思想裡,都有他的影子。

小編認為,李贄無疑是一個勇士,憑藉他的智慧,肯定也是知道自己要是藏拙,肯定會過得更好。但是他還是勇敢的把自己的想法表達了出來,雖然因此遭受了很多磨難,但是也推動了思想的進步。他的叛逆,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正是說明了他的目光長遠,可惜當時太多的人不理解他,讓他最後死在了監獄裡。

相關焦點

  • 淺談紅樓:論賈寶玉叛逆性格,與李贄「童心說」的思想淵源
    引言:《紅樓夢》中賈寶玉這個人物形象一直受到廣泛的爭議,而爭議的焦點問題便是賈寶玉的叛逆思維,即便是在現代社會,很多人也無法理解賈寶玉不以世俗為要,並貶低認真讀書考取功名的人為「祿蠹」,這種思維嚴重脫離了人的社會屬性,實際上是對長期以來在思想方面佔統治地位的「程朱理學」的挑戰,而賈寶玉的這種叛逆思想並非曹雪芹獨創,細究歷史淵源,賈寶玉和明代著名思想家
  • 明代思想家李贄為何頗受爭議?他有哪些驚世駭俗的言論?
    李贄是個個性鮮明的思想狂人。他的很多思想不僅在當時社會驚世駭俗,且他並不吝嗇表達自己的觀點。李敖說他有」表現鋒利的激情」。李贄也因此招來了殺身之禍。「驚世駭俗」的根源一方面是李贄從小個性倔強,不願意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另一方面是李贄在京城為官時,經朋友介紹接觸了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後來調任南京時,又聽了王陽明弟子的講學,對他影響頗深。所以李贄是一個堅定的心學支持者。
  • 站在孔子對立面的李贄,叛逆於世俗,卻又被世俗禁錮鬱鬱而終
    卓吾是李贄的號,後世人更願意尊敬地稱他李卓吾先生,正如他的號,是一個優秀、極其不平凡的人,獨立於群星璀璨的大明王朝一隅,絲毫不遜色於其他人。精彩的一生,從總角之年便嶄露頭角,以一篇《老農老圃論》驚詫眾人。自此便註定他不同於凡人,叛逆於世俗。
  • 李贄為什麼不返回故鄉?
    耿定向畫像一個思想者的腦袋和嘴巴,都是閒不住的,亦不太適合指導下一代習八股文,科舉應試。這樣一個書香門第的寶貝閨女,十五歲嫁入夫家,上有公公繼母,下有六個弟妹,生計艱窘,卻也默默地挑起這個擔子。黃氏明事理,堅忍善良,一生操勞,也一直過得緊巴巴,即便李贄做了太守,仍不離針指女紅,辛勤若女僕。做一個思想者的妻子很難,而做倔強易怒的李贄之妻尤為不易。
  • 明代思想家李贄晚年寓居通州 離不開他的這位生死之交
    作者:劉永如通州西海子公園裡的李卓吾墓 白繼開 攝李卓吾就是明代思想家李贄(1527-1602)。在明代,李贄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他以孔孟傳統儒學的「異端」而自居,對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重農抑商以及一些假道學之流大加批判,甚至提出了反對以孔子的是非觀為是非標準的觀點。這在那個時代,是驚世駭俗的言論。
  • 訪李贄(李卓吾)墓
    李卓吾是福建泉州人,原名李載贄,因避皇帝的諱而改名為李贄,卓吾是他的字。李贄是晚明著名的思想家,因為極力抨擊大明王朝的主流意識形態儒家思想而被捕入獄,並在獄中自殺身亡。李卓吾的思想,遙遙領先於他的時代,即便在今天,他的很多理念仍然有可取之處。但這樣一個人是註定了不能被明王朝的君臣們容納的,李贄幾乎是以一人之力掀起了一股反儒學的思潮。
  • 毛澤東及李贄與陽明心學之關係
    耿定向那樣權勢在握的士大夫,怎能不說假話呢?這便是李贄與耿定向輩在思想上分野的一條心理界線。   李贄以卓吾為號,他為什麼用「卓吾」二字為其號呢?那時他剛過五十歲,但還有那麼天真無邪的心態,其云:   居士自稱曰卓,載在仕籍者曰篤,雖其鄉之人,亦或言篤,或言卓,不一也。
  • 李贄生平經歷 人物簡介、個人思想主張
    生平經歷  李贄,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載贄,於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11月23日)農曆十月廿六日出生於福建泉州府南門外。元朝以後遷來福建。李贄幼年喪母,隨父讀書,學業進步迅速。自幼倔強,善於獨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學傳統觀念束縛,具有強烈的反傳統理念。
  • 佛教:李贄的「童心」佛學
    李贄研究佛學,始於北京受到的心學的影響,也有個人經歷的原因。五十歲以後,他曾經大病一場,幾乎死掉,因朋友介紹而翻閱佛經,了解生死問題。然而,李贄確實對於佛學有過深入的研究,當時僧人中也頗有人與他往還,學習他的思想。李贄的著作中,與佛學相關的有《華嚴經合論簡要》四卷,《淨爭土訣》三卷,代表了他對華嚴宗和淨士宗的理解。
  • 李贄:明代「文藝復興」的領路人
    荀子筆批諸子百家之後的近2000年,出現了幾個有力的領導者,他們孤獨而勇敢的揮舞著解放人性、推崇人、打倒「神」的旗幟,反抗著禁錮人性的社會秩序,追求理念和現實中的自由精神,他們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贄和戴震。從歷史的塵封之中清理出來他們的思想,好像舉著火把走進原始人群的洞穴,似乎能看到天外的高度文明。許多年過去了,我們即使不能進步,至少不應忘卻。
  • 汪曾祺是骨子裡現代的作家,而非「最後的士大夫」
    提起汪曾祺,人們也許會想到美食、美文,想到他身上的標籤「最後的士大夫」,想到他的創作理念「人間送小溫」。慣常浮現在讀者心中的汪曾祺,是一個隨和的、熱愛生活的作家。是什麼樣的經歷塑造了汪曾祺?他性格中更深的部分又是什麼?想要進一步了解這些問題,閱讀個人傳記往往是一種途徑。
  • 他思想太過超前,是歷史上很像穿越者的皇帝
    無論是小說,還是改編的網劇,螢屏熱度一直不減。這些穿越劇大多是現代人穿越到古代,然後用自己在21世紀的所見所聞在到古代照搬照做,發揚光大,從而促進古代的發展。但是穿越這種事都是人們虛構的,是不可能真實存在或者是發生的。可是你知道嗎,有位疑似穿越者,不僅僅當上了皇帝,還光明正大的推崇自己的思想理念。這個皇帝是誰呢?為什麼別人會認為他是穿越到古代的呢?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講述一下這位皇帝的奇聞。
  • 想起了李贄的童心說
    高考後,她到武大參加招生諮詢會,因雨正在撤展,西南大學一位女老師在拆雨篷,因個矮而吃力,張孟蘇立馬過去幫忙。這個不經意動作,被一旁來自新加坡的一位老師看到,老師叫住了她,去酒店詳談。面對5名考官,張孟蘇或英語或普通話「推銷」自己。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二等獎,全國網絡英語綜合技能三等獎,全省書信作文大賽一等獎,英語口語三級……得知張孟蘇綜合素質如此全面,新加坡老師如獲至寶。
  • 湯顯祖:李贄「童心說」的鐵桿粉絲
    湯顯祖讀了李贄的《焚書》之後,頓受啟發,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贊道:「如明德先生者,時在吾心眼中矣。見以可上人之雄,聽以李百泉之傑,尋其吐屬,如獲美劍。」按說,湯顯祖與李贄的直接交往,遠不如明德先生羅汝芳、可上人達觀密切,但在湯顯祖心目中,李贄的地位不在羅汝芳、達觀之下,而且在他看來,李贄的思想「如獲美劍」,更有鋒芒,說明李贄對湯顯祖的思想影響相當深刻。
  • 小學生「零分試卷」走紅,思想太超前,老師調侃:我拜你為師吧
    看到這裡,老師一定已經笑出了眼淚,網友也不禁評論:這位小學生的思想太超前了。第三張試卷,「問答」篇圖片中向我們展示了7個問答題,其中有一些是文學常識題,比如第一題和第七題,還有一些是生活常識題,比如第二題和第四題。
  • 李贄: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是怎樣的?他接受了什麼樣的教育?
    讚嘆之餘,不無自豪之情。商業的繁榮,會在思想、風俗、習慣上給人們以深刻影響。李贄在他後來的一些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注重經濟利益、肯定私慾的思想,同情商賈的態度,如「商賈亦何可鄙之有?挾數萬之資,經風濤之險,受辱於官吏,忍詬於市易,辛勤萬狀,所挾者重,所得者末」,和他從小生活在泉州這個環境中是分不開的。
  • 儒家思想的「儒」字有何含義?被誤解的儒家思想,其實富含深意
    網上一直流傳一個說法:儒家思想害死人,儒家思想讓人變得軟弱,遇到不公也不懂得反擊。對於這樣的結論未免太過於片面,儒家思想最主要是突出一個「儒」字,然而儒的本意也並沒有「軟弱」二字。孔子對「儒」曾有一個看法:「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善。」如此看來,儒家思想像是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含義,是說一個人有很高尚的品質。
  • 一部電影說出青春期叛逆,拍攝完成很多年,卻因內容太真實被禁播
    導語:一部電影說出青春期叛逆,拍攝完成很多年,卻因內容太真實被禁播一部描述青春期的電影,在2013年拍攝,卻在五年後才和觀眾見面,因為內容太過真實,而且票房太過一般,但是這部電影的評價和口碑是絕無僅有的好,即使是冷門電影,也是一部好片。
  • 在心學的辯證過程中,李贄的「童心」,是對浪漫主義的憧憬
    百家原創作者:阿嫻觀歷史大家對於童心的理解是什麼?有些人覺得童心在長大之後都會消失,即使有童心也不敢表現出來,可能會被人說幼稚,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李贄的「童心」,他的童心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往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