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真的不是「管」出來的

2020-10-22 杏林心暖

題記:現代家庭教育中存在這麼一種現象:「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尤其是一些生男孩子的家庭親子關係更為緊張。孩子要管,但管是為了不管,最終讓孩子學會自己管自己。好孩子真的不是「管」出來的。身教重於言教,好父母成就好孩子,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孩子的路,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

1、 管是為了不管,讓孩子學會自己管自己

孩子從一生下來,吃喝拉撒什麼都離不開父母照管。也許是事無巨細地管習慣了,有些父母到了該放手的時候都不肯放手,什麼都管,無論孩子做什麼都不放心。林格倫說過:「兒童需要指導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們無時不刻和處處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導之下,是不大可能學會自製和自我指導的。

作為父母我們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教是為了不教,管是不了不管」。我們教孩子吃飯、洗臉,是為了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同樣,很多事情,包括學習,我們管孩子,最終是為了讓他學會自己管自己。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 的道路前進。

曾經有一個媽媽說「你攤上了好孩子,才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家孩子你帶兩天試試,為了做作業,我們家天天鬧得雞飛狗跳。」我相信這樣的孩子,讓誰帶也沒招。孩子從一生下來就應該開始教育了,他的安全感、自制力、專注力,都在上學前已經開始培養了。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祿米倉裡的修鞋匠》,一對中年夫妻在北京的祿米倉胡同裡修了20年鞋,兒子初中就回老家上寄宿學校,周六日回家自己洗衣、做飯照顧自己,考上復旦大學醫學系,碩博連讀8年。修鞋匠夫婦看似平庸,但他們踏實、吃苦耐勞的品質影響了兒子,他們的貧苦讓兒子找到了學習的動力。我有一位同事的兒子,初中就一個人去了加拿大學習,沒有過報任何課外輔導班,去年考入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孩子照樣能成才,所以我們不必誇大父母的教管作用。

放手也是一種愛,總是怕這怕那,誰也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試問:哪個孩子能不摔幾跤學會走路?同樣,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父母也要給孩子一些失敗的機會。孩子玩手機上癮,這個癮再大也得他自己戒。管住自己,真不是一件容易事,父母要相信孩子,多給孩子幾次管不住自己的機會。

好孩子真的不一定非要學習優秀。北大學子吳謝宇把母親殺了,網上還有這麼一篇文章《「我的兒子是學渣,孝順又會燒菜」碩士媽媽的話看哭無數家長》,所以我們不必把孩子學習成績優秀不優秀看得那麼重要。許多學習非常優秀的孩子都去國外了,父母見一面都難,而有些平平庸庸的孩子卻一直在父母身邊盡孝。生一個孩子,我們不就是為了多一個親人嗎?優秀不優秀,他都是我們最愛的孩子。我們愛孩子,沒有任何條件,一切順其自然。

2、 好父母成就好孩子,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個問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大的謊言嗎?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這句話並不是謊言,只不過用錯了對象,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將來往死裡折騰孩子,而是現在往死裡折騰自己,因為孩子的起跑線就是你,你的經濟能力,學識修養,道德三觀,決定了你孩子從哪開始跑,往哪裡跑,怎麼跑。

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天下哪有不經過學習就成為老師的?我想也只有父母是不用培訓就能上崗的老師。並且有的甚至還理直氣撞,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麼管就怎麼管。

養孩子,是世代相傳的一項技能,很多人都是出於一種本能的愛,但其實並不懂孩子、不懂教育。「家長的言行裡藏著孩子的未來,你是什麼樣的家長,孩子就是什麼樣的孩子。

經常有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學習不爭氣表現得恨鐵不成鋼,其實我們大家都明白:鐵是煉不成鋼的,根本就不是那塊料。孩子的學習,首先拼的是父母的因基。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就要有平常心,人的智商生來就是有差別的,孩子不是光靠努力就能考上清華、北大。所以,父母也不必把自己沒有達成的夙願強加給孩子,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材適教。

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壞脾氣教育孩子,口不擇言,什麼難聽說什麼,讓孩子不服氣。 「親其師,信其道。」不僅是指老師,還指父母。孩子根本就不親近你,又如何信你的道理。更何況你在孩子眼裡你就根本不講道理。所以啊,做父母要有父母樣,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才能勝任我們承擔的角色。

孩子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父母要多理解孩子,才能給他所需要的愛。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和孩子好好溝通,才能讓孩子靜下心來學習。我有時催促女兒學習去,她說:「我本來現在就想去學,你一說我不想去了。」於是,我就儘量少說話,少讓孩子煩。即便她現在已上高三,看到她看電視,我也當成是她放鬆的一種方式,什麼都不說。學習再緊張,孩子也有權力過屬於自己的生活,並非他們一天天只有學習這一件事。

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看手機、玩遊戲、打麻將,天天喊破了喉嚨,孩子也不會好好學習。父母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讀書學習的好氛圍,靜下心來陪伴孩子一起讀書提升自己。我們成為好父母,才能成就好孩子。

3、孩子的路,讓孩子自己去走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我們能做的只有走好自己的路,不要一直攙扶著孩子走我們想讓他走的路。孩子的路,讓孩子自己去走,我們可以適時指導,卻不可以一直幹涉,尊重孩子,讓他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美國當紅知名教育專家傑西卡.萊西寫過這麼一本書《「不管教」是更好的管教》,副標題是:孩子可以自已進化,只要給他們自由。傑西卡.萊西提出了一個突破性的理念,「我們不是管教的不夠,而是過度管教了。我們現在要對孩子做的是『不管教』。『不管教』並不是放任孩子,而是在制定一個大體的原則下,退後一步,給孩子成長空間,激勵孩子的自主性,讓他們體會屬於自己的勝任感和存在感。」

讓孩子走他自己要走的路,而不是按照父母指定、規劃好的道路,成為父母心目中的樣子。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好的祝福。

北大才女趙婕說:「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

我們要學會寬容,接納生命饋贈給我們的這份親子緣分,對孩子該照管的時候照管,該分離的時候分離。

「孩子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我們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所以我們要留出足夠的自由成長空間,讓他們「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好孩子是自己奮鬥出來的,而非「管」出來的。「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無論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子,我們都不忘初心,永遠祝福。

相關焦點

  • 李玫瑾直言: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
    就是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這個時間就是在6歲之前,父母要有意地對孩子進行性格培養。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表示,很多孩子到了12歲離家出走、用生命要挾父母的案子,她經常碰見。而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父母管教他們引起的。
  • 李玫瑾:好孩子是狠心管出來的!6歲之前管什麼?答案值得收藏
    但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孩子都很「熊」,這是因為好孩子並不是天生的,要想培養出個性格、品質好的孩子離不開家長的管教。心理學研究教授李玫瑾曾說:」孩子們的問題都有延遲性,當你發現孩子管不住的時候,徵兆其實早就顯現了。」
  • 李玫瑾:好孩子是狠心管出來的!6歲之前該管什麼?答案值得收藏
    但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孩子都很「熊」,這是因為好孩子並不是天生的,要想培養出個性格、品質好的孩子離不開家長的管教。心理學研究教授李玫瑾曾說:」孩子們的問題都有延遲性,當你發現孩子管不住的時候,徵兆其實早就顯現了。」
  • 從梅西的成功看育兒: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而是「慣」出來的
    父母以愛的名義管制孩子,但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愛,這是不科學的。但也有許多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慣"著孩子,他們懂得從孩子自身的優勢出發,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讓孩子的行動更加積極主動。聰明的父母懂得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事事為孩子安排好。父母要知道,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而是"慣"出來的。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為家長自然希望孩子品質好、性格好,在外被人誇讚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孩子的都聽話、懂事。尤其在7歲之前,很多孩子都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熊孩子」。而導致孩子成為熊孩子的原因就出在家長身上。李玫瑾教授在分享如何教出一個好孩子時,曾說過:「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在6歲前這個階段」。該管孩子什麼呢?李玫瑾教授提出了3方面。
  • gb好孩子薑蓉芬,用奢侈品思維重塑母嬰
    gb好孩子花了7.5億,用五年時間研發的高速汽車安全座,直接改寫了行業標準,把強制撞擊測試時速從歐美通行的50公裡提高到了80公裡。薑蓉芬攜時尚奢侈品行業的多年從業經驗和豐富資源加盟,讓gb好孩子更增添了降維攻擊的能力,而在滿足視顏如命的95後的消費需求上,薑蓉芬更是不遺餘力。
  • 好孩子推出最輕寬舒型童車,讓時尚辣媽盡享輕生活
    供職於一家時尚雜誌的王小姐,總是被一件事情是困擾著,每次推寶寶出門的時候,不是因為太重搬不動,就是抱著孩子時收放童車不方便。近日,擁四個「紅點」和一個 「iF」 於一身的全球著名嬰童品牌好孩子推出的全球最輕寬舒型嬰兒車——「蜂鳥」寬舒版C826,使王小姐的煩惱迎刃而解,也讓都市的時尚白領媽媽們在呵護寶貝的同時,能夠盡享 「輕」生活。
  • 國產大牌好孩子安全座椅測評大合集
    USAFE技術師點評:CS729/719是同一款座椅,好孩子線上和線下款名字不一樣CONVY-FIX這款座椅的嬰兒襯墊設計較薄,寶寶坐入後,上身與腿部容易呈現比較摺疊的坐姿,不是很舒適;緩衝材料為EPS,覆蓋面積較小。
  • 上網課30天,父母終於忍不住對孩子動手了:好孩子不是罵出來的,是教出來的
    面對電腦、平板和手機的誘惑,孩子真的能專注嗎? 近日,一位媽媽因為自己孩子上網課溜號開小差,急得上知乎提問。 一次公司開會,她將手機誤留在辦公室,不巧那個會開了三個多小時,一出來,竟然有大使館的人聯繫她,說是她媽媽申報她失蹤。 答主哭笑不得,迅速打給媽媽。電話那頭的她一邊責備一邊哭泣,說女兒太不讓人省心。 在孩子面前如此焦慮的結果,就是成年的答主,遇到工作上的一點小紕漏,特別容易緊張。
  • 孩子是陪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
    【孩子好的性格不是教出來的,是陪出來的】寶寶慢慢的大了,進入兩歲以後讓人無比幸福又無比焦躁這一點要提提爸爸,我家爸爸是真的願意陪孩子,以至於在家的時候,我家仔都是安排我做事,安排他爸陪玩,這一點還有點小小的傷心。
  • 好孩子不是吼出來的,高情商家長的做法,連心理學家都贊同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有一個正確且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更是不易,不少家長對於教育孩子的這件事也是頭疼萬分。都說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投影,其實更為準確的說法是,有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就會培養什麼樣的孩子。不少家長面對孩子不是大吼大叫就是動用「武力」,試想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是好的嗎?其實高情商的家長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他們的教育方式連心理學家都表示贊同。
  • gb好孩子榮獲2019十大嬰兒車品牌排行榜」冠軍
    在「用數據說話」的艾媒金榜(iiMedia Ranking)發布的《2019中國嬰兒車品牌市場排行榜(TOP10)》中,gb好孩子品牌以84.84分高居排行榜冠軍。艾媒在這份榜單報告裡說,「就品牌而言,『好孩子』是市場需求的佼佼者。好孩子集團以『關心孩子,服務家庭,回報社會』為宗旨,致力於改善嬰童生存環境,提高兒童生活品質,促進孩子健康成才,推動中國科學育兒運動。其專注於嬰幼兒車產品的研發製造,旗下涵蓋嬰兒推車、汽車安全座椅、餐椅及玩具車等系列產品。」
  • 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方法不對父母喊破喉嚨也沒用
    可以理解為,2歲左右的孩子很讓父母心煩,而且越管越叛逆。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養育過孩子的父母,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家裡的孩子到了2歲左右,突然變得有點固執、死板,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有一旦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大哭大鬧的情況。而且父母還不能管,越管越叛逆。
  • 教育是管的藝術
    是教:言傳身教;是管:規範言行舉止。管和教是相互依存的辯證統一,管中要有教,教中要有管,它們攜手並肩,共同對受教育者施以影響。不研究如何管,只研究如何教或不研究如何教,只研究如何管的工作,都不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都是勞而無功的。既然管和教在教育過程中共同發揮作用,為什麼在此僅僅提出了「教育是管的藝術」的命題?
  • 畢竟我們家不是住大海的,管不了那麼寬
    最致命的是我們不是各自一個房間,而是單間,睡在同一張床上,所以她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我入睡。而我是那種習慣早睡的,她恰好是習慣熬夜。真想不明白為什麼當初我要合租折磨自己。我真的好想去說她啊。你可以去說她,這樣子的做法會給你造成困擾,因為自己不習慣這麼晚睡,會影響到睡眠。
  • 好孩子是管出來的,不是慣出來的,寵溺孩子的六大特徵,你有嗎?
    好孩子是管出來的,不是慣出來的。寵溺孩子的六大特徵,你有嗎? 同學小劉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有一天我們同學幾個聚會吃飯,小劉的孩子在吃飯時不光用筷子亂攪,而且放下筷子後居然用手抓著吃,那麼大的孩子還用手抓菜,我當時的感覺是這個小孩挺沒有教養的,而接下來的事情更離譜。
  • 復旦教授: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有句老話說得好:小樹在砍,孩子在管。 01 白眼狼 都是父母辛苦培養出來的 如果問父母: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白眼狼嗎? 父母的回答:不想。
  • 好孩子國際:跑不動的白馬股,股價和市值紛紛跳水
    3月25日,好孩子國際發布的2019年財報,期內實現收益87.77億港元,淨利2.02億港元。單從數字上來看,可以用「走勢平穩」來形容。但經過抽絲剝繭式分析發現,好孩子國際的局勢並不樂觀: 不僅連續兩年未派息,而且還遭到了多家機構減持、下調目標價,股價和市值更是陷入了持續走低的泥沼中。
  • 張國志:我不是黨員紀委管不著我 監察法出來以後終於東窗事發
    吉林省紀委監委專案組工作人員 國志勇:接到他的線索是2018年2月份,接到線索之後,我們仔細甄別了一下,張國志的身份屬於是非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同時他又不是黨員。舉報線索反映的是張國志之前在吉林體育學院任副院長期間以權謀私的問題。吉林省紀委接到線索時,張國志已經調任吉林工商學院副院長。
  • 好孩子不一定都是誇出來的
    於是就有了「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在此影響下,一時間教師對孩子的誇讚鋪天蓋地,充滿整個校園。於是有人提出了與之相反的觀點並列舉一系列論據來證明「好孩子不是誇出來的」……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仔細推敲:「好孩子」在成長過程受到多種條件的制約和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學校老師榜樣的影響,文學藝術作品的影響,個人非智力因素的影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