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孟母三遷,你會為孩子搬家挪地嗎?父母根據實際選擇最適合

2020-12-25 布丁媽媽私享會

娜娜這些日子因為一件事情左右為難,女兒過完暑假就要讀初中了,娜娜想讓女兒去市裡最好的私立中學,那裡的教學水平和硬體設施一直都是遙遙領先,身邊好多同事和朋友的孩子都在那所學校就讀。

但是,娜娜目前面臨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她不太想讓女兒住校,初中是孩子叛逆最嚴重的階段,特別是女孩子。娜娜不想讓女兒脫離自己,她覺得家長儘量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才能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娜娜家的房子是經濟適用房,距離市區很遠,當初女兒上小學,為了讓女兒上學不受風吹雨打,娜娜省吃儉用在學校旁邊租了一套房,一直陪到女兒上六年級。現在難道還要再和女兒一起在中學旁邊租房嗎?中學旁邊的房租都很高,娜娜一直在遲疑。

古有孟母三遷,現在有很多家長陪讀,道理都是一樣的,家長是為了讓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作為爸爸媽媽,遇到這種情況時,該如何權衡利弊呢。

首先、根據孩子的情況來決定

有的孩子學習自覺,性格溫順,從小到大幾乎不讓大人操太多的心。平時家長對孩子非常注重素質教育,全方面培養孩子發展。這些孩子懂事,學習有自己的方向,獨立生活能力強。如果家裡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家長選擇可以試試選擇讓孩子住校。

但是現在孩子學業重,現行的中國考試制度,是以考試分數為主的。孩子學習本身很累,再吃不好睡不好,會影響到成績的。家長如果工作不忙,儘量還是替孩子分擔一些生活瑣事,讓孩子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第二、孩子什麼時候適合住校

一般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各種好習慣的六年,家長最好別讓孩子住校。小孩子的心智發育不全,小小年齡就選擇住宿,生活環境和接觸人群的不同,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沒有爸爸媽媽刻意教育,也可能會走極端。所以小學階段,只要條件允許,最好選擇讓孩子走讀。

到了初中,很多中學遠離住宅區,還有一些中學有早晚自習,距離太遠的家長接送孩子的確不太方便。這種情況下可以讓孩子住校。

高中時期,孩子的身心都已趨向成熟,自己完全可以照顧自己。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孩子住校。

第三、什麼樣的孩子必須選擇陪讀

初中的孩子,正在青春期,家長要善於觀察孩子,如果發現有叛逆現象,還是多多給予孩子陪伴。有很多小學時期非常優秀的孩子,到了初中成績會一落千丈,就是因為青春期導致的。這種情況家長選擇陪讀是最好的選擇。

高中時期學習更緊張,對於身體素質差的孩子,家長擔心孩子休息不好吃不好,可以陪讀。對於學習沒有自控力的孩子,家長想每天了解一下孩子的情況,能和孩子溝通交流督促孩子,也應該陪讀。因為高中面臨的是重要的高考,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而定。

其實我們身邊會見到很多陪讀的家庭,有的是父母忙碌,爺爺奶奶來陪讀,這些一般都是小學生。初中陪讀的家庭,一般都是家長比較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高中陪讀的家庭,幾乎太多了,為了孩子的高考,不管哪個層次的家長,都會選擇陪讀。

有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從小學開始起就不停地搬家陪讀,一直到孩子高中畢業,連續搬了三個學校,也實現了現代社會的三遷,因此孟母三遷也不足為怪了。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詹姆斯與母親的故事,古有孟母三遷,今有老詹12次搬家坐飛機痛哭
    中國的古代有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的故事,但你知道嗎?NBA裡的詹姆斯也曾經12次搬家,他搬家不是為了更好的學習環境,而是因為窮,被人趕走的,現在是億萬富翁的詹姆斯,在他的童年生活裡,可謂是異常艱難的。
  • 培養孩子就是報很多興趣班?古有「孟母三遷」給我們的啟發
    為什麼培訓班能深深抓住用戶的心,費用一年比一年高,打包促銷手段越來越誘人,報3年減1年,滿100節贈送… 一、 可憐天下父母心,擔心「孩子太笨,輸在起跑線上。」在一個班中,最少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報了3門以上的興趣班。
  •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狼爸虎媽,「望子成龍」讓孩子離成功更近!
    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狼爸虎媽。爸爸媽媽期待的背後,是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那麼,我們是怎麼來理解成功呢?按成功心理學的創始人唐納德克裡夫頓博士的解注,成功心理學是關於發揮人的最佳效能的科學。
  •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張媽三退,愛孩子的前提是先愛自己
    古有為了孩子未來的孟母,搬家三次才有了後人所熟知的孟子。今有張芝芝媽媽,也是為了孩子三換幼兒園,可她卻一直在走下坡路。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很多人說孟母很有遠見、也很愛孟子,為了孟子的成長花了不少的心思。
  • 你贊成孟母三遷嗎?孟母三遷真的有意義嗎?
    這指的是孟母三遷的典故,孟子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起先孟母和孟子居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常常模仿大人跪拜哭嚎;孟母就帶著孟子搬到了市集處,孟子又開始學著做生意,屠宰豬羊;孟母又帶著孟子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看到了來文廟的官員禮貌相待,自己也會學習他們。孟母為了孟子的教育煞費苦心,終於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地方,而這也正是適合孟子學習和接受教育的最佳的場所。
  • 《孟母三遷》到底三次搬遷到什麼地方?又為什麼一再搬家?
    我們傳統文化裡有《三字經》和《孟母三遷》的故事,都說到孟母為了孟子能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帶著孟子進行了三次搬家。「昔孟母、擇鄰處」小孩子都能朗朗上口,那麼,孟母到底三次搬家是在什麼情況下,為什麼般,怎麼搬,搬了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到底選擇了什麼樣的鄰居,才讓孟母有了三遷的決定?請跟著我一起看下去。戰國時期鄒國,孟子三歲,其父離世,等於孟子是幼年喪父。
  • 現代版「孟母三遷」:為孩子選擇有文化的紙尿褲
    「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孟母三遷」的典故源自中國傳統啟蒙教材《三字經》,《三字經》中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學、歷史、人倫義理等內容,是一部優秀的兒童道德教育教材。「孟母三遷」作為三字經中經典流傳的故事,承載著母親對孩子的愛。
  • 孟母三遷
    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譯文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
  • 孟母三遷,你知道孟母帶孟子遠離的是哪些環境嗎?
    故事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了培養孟子,使他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曾搬了三次家。後來用「孟母三遷」來指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重視。那麼大家知道孟母帶著孩子遷離的都是什麼樣的環境嗎?又為什麼一定要遷離呢?小編今天就和您細緻地去聊聊孟母搬離的那些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而最終又選擇了什麼樣的環境長久居住。搬離的第一個地方:墓地孟子小的時候,住的地方靠近墓地。因此附近經常有祭祀的活動。吹嗩吶、哭喪 、跪拜逝者,這些儀式天天重複上演。
  • 松江話版本的《孟母三遷》你聽過嗎?|童聲鄉音小星星
    松江話版本的《孟母三遷》你聽過嗎?你還會說松江話嗎?為了更好地了解松江傳統文化,傳承松江方言,雲聽童言欄目推出鄉音、鄉情,聆聽《童聲鄉音小星星》講述松江故事。今天的《童聲鄉音小星星》我們來聽聽葉榭學校楊鵬程用松江話講《孟母三遷》的故事。
  •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孫娘娘以身作則
    這讓我突然就回憶起來,記得小的時候弟弟妹妹們這麼小的時候玩的玩具都是小木偶,小積木之類的。:一、孩子會模仿家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當家長在家的時候總是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那孩子肯定就也會模仿這個動作。
  • 教育感悟82:孟母三遷,「遷」了什麼?
    她培養孩子的經歷,讓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很好奇地問她,你先生是從事什麼工作的?她一開始遲疑了一下,後來她告訴我,已經離異三年多了,三年前,他們不停地爭吵,不停地分分合合,最後只好選擇離婚。但就從「孟母三遷」故事來看,至少有三點值得我們借鑑:一者,教育環境很重要。無論是墓地,還是集市,都不是孩子成長理想的教育氛圍。孟母不斷搬家,就是為孩子營造非常好的教育環境。二者,價值判斷很重要。
  • 《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畫荻教子》哪位母親的故事讓你最感動
    《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畫荻教子》三個故事的母親都非常令我感動和喜歡,但是我最感動的還是《孟母三遷》,她跟現在社會的父母還是比較相像的,為了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寧願兩遷三地。也表示一個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那麼最讓你感動的又是哪個故事呢?
  • 孟母三遷:好的環境能促進孩子的成長,更能提升孩子學習的能力
    去少年兒童圖書館給孩子借書,在書架上看到了很多關於中國歷史故事的繪本。其中不乏有「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以及「田忌賽馬」這樣的故事繪本。當看到「孟母三遷」這個繪本的時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是什麼原因讓孟母下定決心搬三次家呢?
  • 周圍環境會影響孩子嗎?孟母為教子三遷,其實我們都在向她學
    孟子的母親為了能夠讓孟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三次搬家,使孟子得以成才。孟子小時候,父親早早地去世,母親守節沒有改嫁。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覺得和這群孩子一起不能學好,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
  • 孟母三遷,家裡到底是多有錢?
    在中國,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大概意思是說,孟子的母親為了能有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來教育孩子,多次搬家,擇鄰而居。每次聽到這個故事,除了感慨孟母的這份執著之外,總有一個疑問在心裡揮之不去:短時間內三次搬家,一直搬到滿意的學區房為止,孟母哪來那麼多錢? 家裡有礦啊?
  • 搬家後孩子需要多久適應新環境?
    1,小學前搬家(契機)歷史上最有名的搬家故事就是《孟母三遷》:起先孟子的家在墳墓附近,小孟子跟著大人學發喪的動作,感覺好玩。孟子的媽媽覺得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菜市場,沒想到孟子又跟著學賣東西的吆喝聲。電器般的走,家具搬的走,人也跟著走,那在這幢房子裡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搬走嗎?在這個小區裡和小夥伴的嬉嬉鬧鬧可以搬的走嗎?這樣熟悉安全的生活環境可以一起搬走嗎?此時的孩子有了抗拒之心。因為他們已經進入青春期,懵懵懂懂,自以為什麼都懂。
  • 孩子,感恩父母對你傾盡所有的付出!
    今年7歲的柯恩雅,在父母工作的滷菜店案板下上了一個多月的網課,大家紛紛被小恩雅的勤奮、樂觀所感動父母一邊做著生意一邊也不忘儘可能多些時間陪伴女兒,想方設法在有限的條件下給孩子創造更多的便利。重慶「棒棒」冉光輝師傅嗎?他曾經一手牽著兒子,一手扛貨,一包兩百多斤的貨,從一樓背到十樓,花十多分鐘或半小時,掙10元左右報酬,就這樣靠著一包貨一包貨地扛。
  • 從"孟母三遷」剖析現代的家庭教育,榜樣一直在身邊
    而從出生到上學之前這一期間,父母是陪伴孩子最久也是最近距離接觸的人,也是孩子最容易的模仿對象。不論你是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子女,你的生活裡是不是會有這麼一些小孩:因為父母長期使用不文明用語,他們也會跟著說;看慣了父母會貪小便宜,拿別人的東西,小孩也會覺得搶別人的東西沒錯。也會有這麼一些小孩:因為父母跟他交流時經常使用禮貌用語,所以他也經常跟別人說&34;。
  • 有一種愛叫做「孟母三遷」,有一種感動叫為你付出一切
    想必「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略有耳聞,此故事一向被廣大學子視為寫作的素材,其影響意義不可謂不大。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孟母,也一向被公眾視為母親的榜樣,為了給孩子好的生長環境,不顧貧困的家境,選擇了多次搬遷,硬是把一個「皮孩子」養成了一個大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