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正確的學走路方式,跟你想的大不一樣

2020-09-25 家玥月嫂

今天要跟寶媽寶爸們分享的是關於寶寶學走路的小知識,先給一張圖片感受下。

圖片中的情形,是否讓你覺得似曾相識?我們幾乎走進每一個廣場公園都可以看到類似的場景,相信絕大多數的爸爸媽媽們也用過同樣的方式牽著寶寶學走路吧?

牽著寶寶走路有什麼危害?

廣泛應用於我國的「丹佛發育篩查測驗表」顯示:一般來說,寶寶「自己站得很棒」的時間段為近10個月—13個月;「自己走得很棒」的時間段在11個半月左右—13個多月;到14個月時,絕大部分寶寶都能掌握走路的技巧。

但現實中,很多孩子都早於這個時間被輔助著學走路,而不少家長仍把早早訓練孩子學會走路作為炫耀的資本。

這樣做對寶寶來說有什麼危害?

養成錯誤的走路姿勢

寶寶年紀小,對自己腿腳活動的意識還不夠,剛開始行走時就很可能出現腿腳僵硬的情況。如果牽著寶寶雙手學走路,不能及時訓練自己控制邁步的力氣,很容易讓寶寶養成錯誤的走路習慣,比如踮腳走。

踮腳走不僅走路姿勢不美觀,而且嚴重了很容易影響寶寶足弓的發育。此外有些羅圈腿也是過早站立走路所致,導致長大後的走路姿勢也是錯誤的。

不利於平衡能力發展

當你看到寶寶扶著沙發,遲遲不敢邁出一步,其實他的小腦袋正在思考如何控制平衡才不會出現跌倒的情況、先邁哪只腳會走得更穩一些……這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安全意識,這個過程,也是寶寶前庭平衡能力發展的過程。

當寶寶反覆思考這些問題、並經過多次的實踐練習,那麼他的平衡能力就會得到很好的鍛鍊,以後每走一步,都會走得很穩當。

相反,如果父母急於扶著寶寶走,當寶寶的「拐杖」,無形中使寶寶失去了很多鍛鍊的機會,導寶寶的身體平衡能力更差,以後走路更容易出現摔跤的情況。

錯過爬行的黃金階段

很多家長在發現寶寶剛學會扶站時,就覺得這是要走的信號,於是趕快扶著寶寶練習走路。我就經常聽到這種話:「我家寶寶就沒爬直接會走路了」,說起來還特別驕傲。這是因為寶寶嘗到走路的甜頭,他自然會專心享受新技能,不甘心再做爬行這種比較low的活動。但這是不對的!

對於寶寶來說,爬行才是整個嬰兒階段最好的全身運動。從6個月左右,引導寶寶多爬行,每天至少3個小時。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學會不同動作的轉換,比如爬轉坐,爬轉站,腰部力量、腿部力量、全身大動作都在日復一日的爬行中得到了很好的重複鍛鍊。

這樣才會為他以後的骨骼發育和感知發育打好基礎。那些從爬行階段過來的孩子要比直接行走的孩子平衡性更好,更不容易摔倒和碰傷。

我們不應該為了讓寶寶早走路而阻止他爬行,反而應該創造條件鼓勵寶寶爬行,這對他的成長可是大大有利呀~

但這些年我們認為的正確的幫助寶寶學走路的方式,不但對大人的腰不好,對寶寶其實也不好哦。

今天就給大家詳細說明下,怎樣才是正確的學步方式。

大多數的媽媽都知道,1 歲左右正是學步的高峰期。

雖然大致上來看,寶寶在不同階段的都有不同的發育裡程碑,但是實際上每一個裡程碑的達成都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需要前期的不斷累積,學走路也是一樣的道理。

大多數寶寶在 10~18 月之間開始走路。但寶寶真正開始獨走一般需要經過獨坐、爬、扶站、巡航(到處扶走)、走路的過程。

換句話說,就是寶寶在4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儲備進入下一階段所需要的肌肉和技能,而爸爸媽媽們在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幫助寶寶一起學習各個階段的技能了。

從坐到走,循序漸進更重要

怎樣理解和更好地把握寶寶從坐到走的發育關鍵期?育兒寶為每個關鍵期進行了拆分說明,還為爸爸媽媽推薦了輔助訓練的小遊戲:

坐(4~7 個月)

如果寶寶已經不需要支撐物就能夠獨立坐了,那麼他就進入了獲得移動性的第一個階段。而寶寶坐下來實際上也是有助於強化最終學會站立時所需使用到的肌肉。

遊戲建議:與寶寶將球來回滾動,或者玩堆疊遊戲來幫助他增強肌肉的力量。

爬(7~10 個月)

進入爬行階段後,寶寶最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同時移動胳膊和腿部,而不只是局限於腹部爬行。因為等到他開始走路的時候,他就會需要是要到這些技能了。

遊戲建議:幫助寶寶開發這些技能,讓寶寶從房間的一邊爬到另一邊,然後讚揚寶寶的運動。

扶站(8 個月)

等到寶寶到了八個月的時候,他也變得越來越強壯,同時對周遭的環境也愈發的好奇。

這個時候,寶寶就會想要扶著家具或者大人,開始學習如何讓自己站起來了。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就要幫助寶寶鍛鍊身體的平衡,讓寶寶掌握張力的姿勢了。

遊戲建議:幫助寶寶扶站,然後向寶寶展示如何彎曲膝蓋以便坐回地上。這將有助於減輕寶寶跌倒的程度。

站立掌握平衡(8~9 個月)

等寶寶知道如何通過拉著大人的手來保持平衡後,也就說明他基本上已經學會了扶站,此時就可以嘗試在家長的幫助下走幾步看看,藉此機會來幫助寶寶進入「步行」階段,同時也是幫寶寶建立信心。

遊戲:練習、練習、練習…… 這是該階段的關鍵。寶寶越是習慣站立,對接下來邁開第一步越可能感到自信。

巡航(8~9 個月)

如果已經掌握了巡航的技能,能夠扶著牆壁和家具到處走動時,家長們就要注意確保家具都固定在牆上,儘量減少地面上的障礙物,將銳利的物件放置在寶寶無法觸碰到的地方,以保障寶寶的安全。

遊戲:鼓勵寶寶在巡航時變得更有信心,並鼓勵寶寶嘗試不扶牆壁或家具走動。

獨站(9~12 個月)

平衡是行走的關鍵前奏。寶寶如果可以保持平衡站立幾秒鐘,那麼他很快也就會嘗試邁出第一步了。

遊戲:把平衡變成遊戲。和寶寶坐在地板上,將你的手放在寶寶胳膊下面,幫助寶寶站起來。然後記下寶寶可以保持平衡的時間。每次嘗試後給寶寶表揚和掌聲,除了表揚寶寶真棒之外,也要表揚寶寶站了多久。

走第一步(9~12 個月)

寶寶的第一步也是「學走裡程碑」的一個至關重要時刻,值得慶祝。畢竟,這第一步是家長和寶寶共同努力的結果,應該給予寶寶更多的讚美和鼓勵。

遊戲:坐在地板上引導寶寶,讓寶寶掌握平衡、慢慢地獨自邁開第一步。

走路(12~15 個月)

在學習獨奏的過程中,寶寶很有可能會踉蹌甚至絆倒。因此,當寶寶開始探尋如何走路時,家長們需要繼續表揚寶寶。

遊戲:儘可能的鼓勵寶寶走路。例如,當你把寶寶放下時,把寶寶保持站立姿勢,而不是坐姿。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兩個要訣,不論是寶寶運動發運的哪個階段,家長們最好都要遵守兩個基本原則,那就是:不過分參與,以及充分鼓勵。

掌握這兩點訣竅,相信寶寶自然能學會走路了。

放下不必要的焦慮,給寶寶更多的時間和鼓勵,讓他們更獨立的成長吧。

你知道嗎?其實寶寶光腳學走是最好的方式。因為穿上鞋子,可能會使寶寶的腳在彎曲的時候增加難度,進而阻礙他平衡能力與協調能力的發展。所以初學走路時,可以嘗試讓寶寶光著腳走。

當然,寶寶在戶外學走路時的確需要穿學步鞋。但學步鞋必須柔韌性好,而且有防滑底。

提示:給寶寶選鞋時,要讓寶寶穿上鞋,然後站起來,這樣所有的重量就都落在他的雙腳上。你可以摸摸他腳後跟的位置,如果他的腳後跟與鞋之間有一個拇指的寬度,那麼這雙鞋的大小就比較合適。

寶寶學走路,你還想知道的其他問題

1. 學步車能不能用?

平時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按照美國兒科學會(AAP)的建議:不鼓勵為嬰兒使用學步車。研究表明,他們實際上可以減緩運動發育,並導致嬰兒出現走路姿勢異常或背部問題和潛在的安全隱患 (翻倒或下樓)。

2. 寶寶學走路時需不需要鞋?

赤腳是最好的,寶寶如果不穿鞋子(或穿防滑襪子),學走路會更容易,能幫助寶寶建立合適的腳和腳踝的肌張力,有助於寶寶足弓的形成,還能幫助寶寶學習平衡和協調能力。

當外出的時候,寶寶需要一雙有彈性的鞋底(能夠將鞋子對摺)。避免高筒靴或高幫運動鞋,因為太多的腳踝支撐實際上會限制寶寶的收縮運動。

3. 如果寶寶一直學不會走路,何時需要看醫生?

如果寶寶在 16 個月還不會走(一直有發育落後的寶寶,需要定期隨訪),需要去看兒科醫生或兒童保健醫生(有可用的幹預措施)。或者寶寶跌倒嚴重,雙腿似乎非常僵硬,或者寶寶一條腿一直蹣跚行走。可能存在神經、關節或脊柱損傷的跡象。

讓寶寶自己探索,學習走路,不僅是給寶寶更多的嘗試機會,也是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寶寶偶爾的跌倒和失敗(安全保障下),也可以鍛鍊他們的抗挫能力。

讓我們放下焦慮,給寶寶多一些時間和鼓勵,放手讓他們自己成長吧~

相關焦點

  • 寶寶多大會走路最好?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清清家的寶寶端端,剛過周歲;小區裡同齡寶寶很多已經搖搖晃晃走路了,但端端似乎完全沒有獨立邁步的跡象。大人走到東,寶寶跟在屁股後面,哼哧哼哧爬到東。大人晃到西,寶寶繼續哼哧哼哧跟到西。扶著寶寶站起來走,他可一點都不樂意,卯足了勁想掙脫。一放手,寶寶又立即開啟瘋爬模式。「樓下10個月的寶寶都會走路了,咱們家這個究竟怎麼回事?」清清婆婆無比焦慮。
  • 牽著寶寶學走路,不僅費力對寶寶還不好,想正確學走路這點很重要
    文|小豆芽育兒記寶寶學習走路是很重要的環節,很多寶媽希望寶寶更好學習走路,可謂是煞費苦心,然而錯誤地學習走路,不但寶媽自己很累,還會對寶寶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正確學習走路真的很重要。然而除了腰酸背痛的辛苦,很多寶媽並不知道,牽著寶寶學走路,對寶寶來說也不好,可是說是費力不討好的一件事!首先,寶媽牽著寶寶學走路的時候,寶寶很容易踮腳走路,這樣就會養成不好的走路習慣。
  • 寶寶多大學走路?正確學走路方式,這樣做
    未知是對爸爸媽媽而言,寶寶的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你不知道Ta們什麼時候會降臨、什麼時候開口說話、什麼時候學會走路……GANOR佳諾育兒經今日探討話題:「寶寶多大會走路」1孩子學走路,這幾個時間點要注意   寶寶們在10個月左右就開始扶著東西練習站立
  • 走路內八字跟外八字,對身體有好處嗎?走路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如果你的體重是肥胖的,或者是你的關節有問題,那麼就不適合走一萬步。根據自身的情況,或者是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健步走標準就可以了。其次,大家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走路的姿勢,身體好的人,走路時通常不會有以下這兩種姿勢,如果沒有說明你的身體健康還不錯。
  • 寶寶學走路,家長多數是在幫倒忙!正確學走路方式,這樣做!
    ,牽著寶寶學走路,純屬幫倒忙在公園或者小區,經常會看到家長牽著寶寶或者使用學步帶讓寶寶「學走路」,自己還累的腰酸背疼,過後還抱怨看孩子真累。牽著寶寶走路,容易形成寶寶錯誤的走路習慣,比如踮著腳走;牽著寶寶走路,容易對寶寶的骨骼造成損傷,大人不注意力道會導致寶寶胳膊骨折或脫臼 ;大人牽著寶寶走,不利於寶寶前庭平衡能力的發展;家長過多的幹預,容易讓寶寶的依賴性會更強。
  • 寶寶走路早到底好不好?專家的回答和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
    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寶寶出生後,家人們都傾盡全力精心照顧,在給寶寶提供最好的條件時,也希望娃在各方面都可以「領跑」,大運動發展也是如此。群裡有位媽媽一直跟我們分享她家寶寶「柚子」的大運動發展歷程。沒多久,柚子媽媽就跟我們說,她特地諮詢了一位兒科專家,本以為柚子走路早非常棒,誰知專家卻給她潑了一盆冷水。專家說,柚子媽媽的這種訓練寶寶過早走路的方式非常不可取,孩子的每項大運動發展都有適宜的時間段,過早過晚都不好,如果家長太過心急,拔苗助長不說,對娃的健康也有損害,得不償失!
  • 寶寶幾個月開始學走路?過早走路並不好,這些走路知識爸媽要了解
    關心寶寶的大動作發展,很有必要,但是如果採用不正確的方式「強迫」孩子走路,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學走路「三翻、六坐、八爬、周會走」這是最經典的嬰兒成長規律,不過,每個孩子的發展順序也不會完全一樣,存在個體差異,首先要明確這一個問題,不要刻意和其他孩子比較,把自己的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
  • 寶寶走路的幾大注意事項
    每個寶寶開始展現想走路欲望的時間都是不同的,家長不必與他人時間作對比。不必因太早而開心,因為寶寶的腿骨發育還不夠完善,太早並不見得好。也不必因為晚了而覺得焦慮,寶寶多爬也是好事。所以,學走路其實沒有最適當的時機,適合寶寶的就是最好的。
  • 寶寶沒學爬直接學走路?別覺得孩子聰明,大動作發育規律不該打亂
    第一步就是爬行爬行無疑是寶寶非常重要的鍛鍊方式。經歷過爬行學習的孩子,平衡性要好一些,不容易摔倒和碰傷。在爬行過程中,寶寶需要雙手、雙腳配合,兩側大腦共同協調,手臂、腰部、腿的力量都能得到提升,這是學走路的重要基礎。
  • 寶寶九個月大後適合學走路
    >寶寶九個月大後適合學走路2008-04-28 11:13:5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寶寶九個月大後適合學走路  根據寶寶發育的一般規律,在1歲左右,大腦對於神經的支配也相對成熟,寶寶在這時開始學習走路,因為個體的差異,寶寶開始學走路的時間並非完全相同,專家提醒,最早學走路的時間也不應該小於9個月。
  • 做好這幾步,讓寶寶正確學走路
    在學習走路方面,每個寶寶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如發育、性格、體型等,在9個月至15個月時開始學走路都是正常的。寶寶在無人幹預輔助的情況下學會走路,這意味著寶寶身體基本功能已發育完備,是成長發育的裡程碑。但在寶寶學習走路的過程中,家長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擔憂,也會做出一些錯誤的做法。今天我們便來聊聊孩子學走路的問題。
  • 寶寶學走路,何時開始進行階段訓練?三種方式引導,輕鬆學走路
    最近下班天氣涼爽,總能看到一些爺爺奶奶在小區花園那裡教寶寶走路。當然了,用的還是那些老辦法:要麼就提著寶寶的腋下,要不就是拽著寶寶的胳膊,更有甚者不知道是圖省事還是怎麼的,直接拿冬天的圍巾把寶寶「栓」起來拎著,強行用外力幫寶寶走路。小時候也是這樣學會走路的,但是這種延續了很多年的方式,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 寶寶不願意吃母乳?媽媽們跟我學餵養方式正確
    作者:百度寶寶知道 被你寵壞了為什麼糾正乳頭混淆如此重要。有的媽媽覺得,母乳瓶餵不是一樣麼,還省得糾正乳頭混淆讓孩子哭哭啼啼的。實際上,不解決乳頭混淆問題,會直接影響到母乳餵養的成敗!也就一定程度地減少了寶寶從媽媽那裡獲得的免疫能力。
  • 不要迷信,寶寶走路早晚跟福氣沒關,倒是跟寶寶性格有關!
    我家大女兒10個月就想自己走,不到一歲就開始走路了。回老家,鄉裡老人說,哎呀,女孩子早走路有福氣啊!我倒是一頭霧水,什麼迷信理論,我還擔心寶寶走路早腿不直呢!人類嬰兒「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一歲走路」,這是一般的人類運動發育的自然規律。
  • 寶寶開始學走路,多久能學會並不重要,家長要關注寶寶的「情緒」
    但是最近寶寶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以前是個「乖乖女」,現在就像是一個「小惡魔」,脾氣變得特別大,只要是拿在手裡的東西,就會往地上摔,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哭鬧,讓表哥頭疼不已。表哥的女兒正在學走路,每天醒來之後就會扶著東西慢慢行走,經常摔倒,還不讓大人幫忙。其實表哥的女兒正是因為進入了「學步期」,所以情緒上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 學走路時期的寶寶應該注意什麼
    寶寶剛開始學走路的樣子,大多數父母和專家實際上認為學走路的寶寶大概是從一歲到三歲,就寶寶成長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範圍。可以期待你的寶寶從嬰兒期到學走路時期再到學齡前的發展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轉變。而且,雖然跳躍可能不像爬行到走路那麼明顯,但你的寶寶仍然會快速變化。
  • 如何教寶寶學走路?正確引導兒童學走路,長大擁有大長腿
    隨著生長期的增長,寶寶每天都會給寶媽許多新驚喜,像第一次牙牙學語、學翻身、學走路等,這些特殊的時刻,總會讓寶媽們歡喜不已。寶寶成長中,一點點的身體變化,不僅說明寶寶的發育很健康,還關係著他未來的成長發育問題。所以當寶寶在某個階段學東西時,寶媽要及時關注寶寶的學習情況,並做輔助讓寶寶學習更快。
  • 事實跟你想的不一樣
    寶寶的血液循環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手腳位於血液循環末端,距離心臟較遠,再加上嬰幼兒末稍部位血循環較差、供血量少,以及皮膚較薄,所以根據手腳溫度判斷冷熱是不準確的。小貼士: 正確判斷寶寶冷熱的依據是摸頸後,最合適的溫度是頸部溫熱,手腳溫涼。 其實,給孩子光腳有很多好處。
  • 別再牽著孩子手學走路,費力不討好
    幾乎在每一個廣場公園都可以這樣的畫面,90% 的爸爸媽媽肯定也都這樣牽著娃學過走路吧。但這些年我們認為的正確的幫助寶寶學走路的方式,不但對大人的腰不好,對寶寶其實也不好哦。丁媽請來了史老師,給大家詳細說明下,為什麼牽著走對孩子不好,怎樣才是正確的學步方式。
  • 38周出生的寶寶和40周的寶寶,有啥不一樣?跟你想的不一樣
    導讀:38周出生的寶寶和40周的寶寶,有啥不一樣?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8周出生的寶寶和40周的寶寶,有啥不一樣?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