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豬肉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現在人吃肉是家常便飯,特別是豬肉,無論你是城裡的還是村裡的,也許你天天都在吃吧,少數禁食豬肉的除外。豬肉是目前人們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因為豬肉纖維較為細軟,結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因此,經過烹調加工後肉味物別鮮美。不過剛開始買肉的朋友一定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去到菜市場站在豬肉檔跟前,面對繁雜種類的豬肉,無從下手,其實是一臉懵逼,什麼裡脊肉,梅花肉,前腿肉,後腿肉,根本就搞不清,也不知道要選哪塊肉,不知道豬的哪個部位的肉好吃以及適合怎麼做,儘管是這樣都還要故作鎮定的看中一塊最順眼的讓老闆拿去稱,假裝是個老司機,當然為了避免這種尷尬,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豬身上的部位,大家還是來認真看看吧,讓我們一起開始庖丁解豬!
一、裡脊肉:豬脊椎骨內側的條狀嫩肉,做肉食時稱裡脊肉。大裡脊和小裡脊,大裡脊就是大排骨相連的瘦肉,外側有筋覆蓋,通常吃的大排去骨後就是裡脊肉,適合炒菜用。小裡脊是脊椎骨內側一條肌肉,比較少,很嫩,適合做湯。
二、坐臀肉:坐臀肉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為瘦肉,但向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作為白切肉或回鍋肉用。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是拿後臀肉做紅燒肉,非常好吃,肥瘦分明,當然也拿五花肉做過,但我總嫌太膩。
三、臀尖肉:又分前臀尖和後臀尖肉,臀尖為緊貼坐臀上的肉,也有分前淺紅色,肉質細嫩。適於做肉丁、肉段及切肉絲、肉片等。
四、梅花肉:豬肉裡大約只有二十釐米長,橫切面瘦肉佔90%的肉。跟裡脊肉一樣特別受人們喜歡的一塊肉,特點是肥瘦相間且肥肉的比例特別的合適,不管是用什麼烹製方法來做,都有口感油潤滑嫩,一點也不油膩。其肉質鮮美可口久煮不老,吃的時候特別嫩而且香,更是據說每隻豬身上的這塊肉只有五六斤。
五、豬腱:豬腱廣東人的叫法是豬蹍,腱子肉是大腿上的肌肉,有肉膜包裹的,內藏筋,硬度適中,紋路規則,最適合滷味 ,豬腱肉質嫩滑,經過燉煮以後稍帶肉質纖維,頗有咬頭,蘸點豉油來吃是不少男士的至愛。
六、五花肉:所謂的五花肉就是在肉制的過程中有肥肉,五花肉(又稱肋條肉、三層肉)位於豬只腹脅部,豬腹部脂肪組織很多,其中又夾帶著肌肉組織,肥瘦間隔,故稱「五花肉」。五花肉一般五花肉都是連皮的,而且一層油紙一層瘦肉是非常明顯的。
七、豬頸肉:是不同於豬面肉的。一個是豬頸部的肉,一個是頭部的肉。 豬頸肉是靠近豬脖子的肉,脂肪含量較多,可以做碳烤的,很好吃,也可以用芹菜爆炒。
八、前腿肉:又稱夾心肉,位於前腿上部,前腿肉肌肉比較多,瘦肉也多,肉老筋多,吸收水分能力較強,適於做餡和肉丸子。可以選擇做香腸或者做水煮肉片、小炒肉等炒菜。
九、後腿肉:豬的後腿肉因豬在平時的生活中,用後腿的時間比較多,肌肉結構緊實、筋膜比較少了。後腿肉吃起來嚼勁很差,可以選擇用來燉或者做紅燒肉。
好啦, 以上就是關於豬肉部位的介紹,俗話說得好「沒見過豬跑也吃過豬肉」,可見豬肉與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現實中,很多商家會把豬肉進行再次加工,比如去掉脂肪,或者泡水等等,混淆我們的區分,這時候大家就需要再多加一點心眼,防範於未然,把圖片保存好,學會了以後進菜市場練練手,豬肉檔老闆都佩服你,同時也不怕被坑啦!